苦力贸易论文_莫世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力贸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苦力,贸易,华工,黑奴,西印度群岛,自由港,汕头。

苦力贸易论文文献综述

莫世祥[1](2016)在《港澳苦力贸易与英葡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开埠初期,一度成为苦力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但在秉持人道主义、废奴主义理念的英国朝野人士的反对下,港英政府开始对苦力贸易实行严格管控,使从香港出洋的华工人数逐年递减。澳门的苦力贸易早于香港,在暴利驱使下,澳葡政府对苦力贸易采取包庇纵容态度,促成这一行业在澳门日益兴盛,并且一度引领当地经济走出萧条而达至畸形繁荣。但是,这一行业将人当作商品贩运、虐待的特性,势必不断造成死亡的惨剧,最终激起中外舆论乃至港英政府的反制,促使澳葡政府颁令取缔。港英政府与澳葡政府对于苦力贸易的态度,体现了两者所分别代表的新、老殖民资本主义对"文明"与"野蛮"的观念之争。澳门苦力贸易的兴衰,亦可视为澳门成为自由港之后,以试错汰选的方式,探求引领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的首次尝试。(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李彬[2](2015)在《私利与公义:近代来华传教士在苦力贸易中的曲折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苦力贸易逐渐兴盛。自明代始,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开始接触苦力贸易,但传教士与苦力贸易的关系十分复杂。部分来华传教士对人口拐卖存在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被西方拐匪利用。1850年以后,苦力贸易的弊端越发暴露,越来越多的来华传教士认清苦力贸易的真实面目,或利用小册子、报纸等方式大力反对,或者利用权力加以规范制止,或者深入险境解救受害者,显示其主流是持反对态度的。来华传教士主流的反思和进步,捍卫了人道主义和基督宗教的尊严。(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王富盛[3](2013)在《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的大规模兴起存在着诸多原因。从国际上看,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奴隶贸易的废止,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所占领的殖民地劳动力需求随之增加,暴利刺激以及英国政府对此的默许;从国内而言,人口过剩,人均可耕地的减少,促使华工外流,同时天灾人祸又雪上加霜,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的影响,以及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无力顾及与无能为力是重要原因。这些国际、国内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19世纪中叶苦力贸易在中国大规模的兴起。(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张波[4](2012)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苦力贸易之缘由》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工出洋在鸦片战争后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形成高潮,即"苦力贸易"。这一时期苦力贸易猖獗有其深刻原因。(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2年06期)

王珊珊[5](2006)在《近代澳门与苦力贸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考察澳门苦力贸易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对近代澳门苦力贸易进行全方位的历史考察,力图详细、系统地展现澳门苦力贸易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全过程,并就澳门苦力贸易对侨居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作一评析。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第二和第叁部分,分别就澳门苦力贸易产生、发展及趋于衰落的各个阶段进行历史考察,探讨它在这几个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其制约因素、具体操作及西方殖民者为此开展的竞争,揭示苦力被奴役的状况等。“苦力”一词来源于印度南部泰米尔(Tamil)语,指以体力负重为生的人,传到中国因音义相通,已成为通用汉语。但是作为苦力贸易的苦力则另有不同含义,它专指19世纪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成批掳掠到海外殖民地进行奴隶劳动的所谓“亚洲(主要是印度、中国和马来人)契约劳工。”苦力贸易是15世纪非洲奴隶贸易的继续和翻版,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亚洲苦力贸易中的苦力均被强迫签订一份定有5~8年劳动期限的卖身契约。葡萄牙殖民者是奴隶贸易的老手,早在1442年就从事贩卖黑奴的活动,数量逐年增加,到了15、16世纪,在贩卖人口方面几乎是占据了垄断地位。嘉靖叁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租占澳门后,将这项野蛮的贸易活动带到这里。可以说,葡萄牙是第一个从事中国苦力贸易的殖民主义者,澳门则是它在中国贩卖人口的第一个市场和据点。后来,荷、英、法、西、美等国也参与此事,从偷运到公开贩运,使澳门一度成为苦力贸易的中心。近代中国的苦力贸易兴起于1845年,外国不法商人曾陆续在厦门、汕头、福州、广州、澳门、香港等沿海口岸设立苦力行,从事贩卖人口的活动。澳门的苦力贸易大体分为叁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明嘉靖叁十六年(1557年)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长达28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殖民主义者贩卖中国人口的罪恶行径从这里开始,并且一直以这里为中心进行着:第二个阶段,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到同治十叁年(1874年)。特别是咸丰二年(1852年)后,澳门的苦力贸易曾猖獗一时,达到顶盛时期;第叁个阶段,是从光绪元年(1875年)到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时期澳门的苦力贸易名义上被迫停止,但澳葡当局仍仿照香港的办法,将“猪仔馆”改为“自由客栈”,打着“自由移民”的招牌,继续贩卖(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6-05-01)

陆浩书[6](2004)在《近代华工东行记——谈罪恶的苦力贸易》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初叶,欧洲殖民者开始将华人贩卖到南洋与美洲,从事繁重的劳役。鸦片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荷法意西葡等国的殖民活动愈加频繁,从而形成,1845——1875年间计叁十年的贩卖华人的高潮。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使华人出国合法化。《马关条约》以后,由于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与丰富的物产,从事更残酷、更苛刻的剥削,诱骗华人出国的活动才渐趋终止。在这一贸易中间,作为活动主体的毕人,一开始便不属于订征契约的一(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期刊2004年04期)

陈荆淮[7](2002)在《“鸦片贸易”、“苦力贸易”与汕头开埠》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被增辟为通商口岸。有一种相沿的说法:开埠前的汕头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港口,是开埠带来的对外贸易才促进港口的发育和城市的形成,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开埠前汕头便是一个非官方认可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雏(本文来源于《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2-06-30)

潘少红[8](2001)在《从“苦力贸易”到“偷渡活动”——历史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契约华工、猪仔、苦力到偷渡客、人蛇 ,从“苦力贸易”到“人口贩卖” ,他们之间在移民经历、遭遇方面是如此的相似 ,以致于人们往往把他们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由于时代不同、环境变迁、人物各异 ,两者之间又存有差异。(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01年05期)

潘少红[9](2001)在《从“苦力贸易”到“偷渡活动”——历史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契约华工、猪仔、苦力到偷渡客、人蛇,从“苦力贸易”到“人口贩卖”,他们之间在移民经历、遭遇方面是如此的相似,以致于人们往往把他们相提并论;由于时代不同、环境变迁、人物各异,两者之间又存有差异。(本文来源于《八桂侨刊》期刊2001年03期)

张忠祥[10](2000)在《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苦力贸易和非洲黑奴贸易 ,同属西方资本主义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口掠夺的行为。后者世人皆知 ,前者为人淡忘 ,不被重视。其实 ,苦力买卖与黑奴买卖一样恶劣。本文通过比较 ,认为中国苦力贸易是第二次奴隶贸易 ,也可以称为“黄奴贸易”。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在近代史上都有一段被贩卖、被奴役的屈辱史 ,这是今天中非友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师大学报》期刊2000年06期)

苦力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代以来,苦力贸易逐渐兴盛。自明代始,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开始接触苦力贸易,但传教士与苦力贸易的关系十分复杂。部分来华传教士对人口拐卖存在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被西方拐匪利用。1850年以后,苦力贸易的弊端越发暴露,越来越多的来华传教士认清苦力贸易的真实面目,或利用小册子、报纸等方式大力反对,或者利用权力加以规范制止,或者深入险境解救受害者,显示其主流是持反对态度的。来华传教士主流的反思和进步,捍卫了人道主义和基督宗教的尊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力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1].莫世祥.港澳苦力贸易与英葡论争[J].广东社会科学.2016

[2].李彬.私利与公义:近代来华传教士在苦力贸易中的曲折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3].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

[4].张波.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苦力贸易之缘由[J].知识经济.2012

[5].王珊珊.近代澳门与苦力贸易[D].郑州大学.2006

[6].陆浩书.近代华工东行记——谈罪恶的苦力贸易[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4

[7].陈荆淮.“鸦片贸易”、“苦力贸易”与汕头开埠[C].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8].潘少红.从“苦力贸易”到“偷渡活动”——历史重演?[J].东南亚研究.2001

[9].潘少红.从“苦力贸易”到“偷渡活动”——历史重演[J].八桂侨刊.2001

[10].张忠祥.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之比较[J].浙江师大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华人入澳的蜂拥场景航行于大洋两岸的叁桅船二十世纪康公庙前地景观(图片来源:...:《海燕》月刊,1930年1月)-7:整治之后的台山棚屋区资料来源:澳...各大教堂位置图

标签:;  ;  ;  ;  ;  ;  ;  

苦力贸易论文_莫世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