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希腊主义论文_何珵

导读:本文包含了泛希腊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希腊,主义,伊索,民族,各别,马其顿,古奥。

泛希腊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何珵[1](2015)在《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集会辞》与泛希腊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辞》的泛希腊主义提倡城邦和睦,并非希腊统一,其包含着与"雅典中心主义"的差异与交融。当两者被调和而共同为反波斯战争和雅典一斯巴达联合领导权宣传时,泛希腊主义经常被强调。对伊索克拉底而言,在呼吁雅典领导权的论述策略中,"雅典中心主义"更具实际意义。他既利用这一观念对抗斯巴达人,为雅典在公元前4世纪重新恢复帝国时代领导地位的诉求提供动力,又利用泛希腊主义证明雅典领导权具有合法的道德、舆论和历史支撑。(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5年04期)

李渊[2](2012)在《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与民族认同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索克拉底是公元前四世纪"泛希腊主义"的代表人物,其"泛希腊主义"作为民族认同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解决希腊民族的自我识别以及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问题。在他对希腊人、马其顿人和蛮族人的认识中,希腊民族认同中的血缘、文化等传统因素虽还不时发挥作用,但决定性因素则是伊索克拉底希望实现希腊民族团结、发起对蛮族战争的政治诉求,其"泛希腊主义"也因此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对希腊化时代的民族思想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卜思嘉[3](2011)在《欧洲人的认同:从古代“泛希腊主义”到欧洲联盟》一文中研究指出"泛希腊主义"是一个具有古希腊语词源的现代名词。本文将"泛希腊主义"界定为各城邦的希腊人对于民族的整体认同。这种民族认同最初体现在血缘、宗教活动等方面,因为共同反抗波斯的战争而得到强化并最终确立。在政治宣传过程中,通常采用"泛希腊主义"原本包含的内容来服务于希腊城邦的利益。这样的运用形成了强化内部认同而与外部竞争的态势。对于正在发展且日益壮大的欧洲联盟,也可以采取相类似的角度,从整体认同的建构入手,探讨新时代的欧洲成为"日益紧密的联盟"的社会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商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杨丽丽[4](2010)在《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政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各邦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陷入全面危机,这在史学上被称为“城邦危机”。在此大背景下,为恢复往昔和平,消除战争,伊索克拉底在公元前380年的奥林匹亚集会上发表《泛希腊集会辞》,呼吁希腊城邦停止纷争,联合起来发动一场征伐运动,并把雅典视作这一运动的领导力量。然而《泛希腊集会辞》发表后,希腊世界纷争依然不断,以致无一邦能够胜任希腊联军统帅之重任。伊索克拉底转而将希望寄托于异军突起的马其顿王国,在他看来,强大的马其顿国王或许能够使希腊和解并引领其走向美好未来。公元前346年伊索克拉底致信腓力,劝说他调解希腊城邦纷争并率领希腊联军攻打波斯帝国。在希腊世界纷争不已以及“泛希腊”意识的影响下,伊索克拉底萌生了“泛希腊主义”政治思想,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倡导希腊城邦停止纷争并联合起来发动一场针对波斯帝国的攻伐战争。然而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发展中,腓力却在公元前338年克罗尼亚战役后将希腊置于自身的统治下。从表面上看,希腊世界实现了“和平”与“联合”,但实际上希腊城邦失去了最初的“自治”(autonomia)。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伊索克拉底是一位不深入政治实践的政论家,以致自身缺乏政治敏锐性;其二,腓力对希腊的霸权欲求远超出伊索克拉底的预料。(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蔡艺,吴光远[5](2009)在《古奥运会民族认同的形成——泛希腊主义与各别主义的冲突、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竞技在古希腊社会已经成为区分"希腊人"与"蛮族人"的重要维度。这一基于竞技运动所产生的民族认同,我们可以从古奥运会中窥得概貌。在泛希腊主义的推动下,古奥运会成为唤起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力载体,担负着实现希腊人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尽管各别主义在古奥运会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设置了重重障碍,但这些障碍却始终无法阻挠民族认同形成的大势。(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徐晓旭[6](2008)在《古代希腊民族认同中的各别主义与泛希腊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将"各别主义"界定为希腊人的各城邦、各部落彼此独立,各自为政和相互竞争的状态;将"泛希腊主义"界定为认为所有希腊人——无论来自哪个城邦或部落——彼此之间都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共性和共同利益的观念、言论及与之相关的行动。各别主义和泛希腊主义分别构成古代希腊民族认同机制中的亚群体性和群体性内在动力。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张力。这种张力遍及城邦利益、民族概念、血缘观念、语言及方言、宗教、生活方式和"希腊人-蛮族人两极对立"观念等诸多领域,贯穿于城邦、部落和民族等各种规模的共同体层次当中。希腊人在这种张力之中确认着自己的共同身份,划定着与外族人的界限,建构着自己的民族认同。(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泛希腊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伊索克拉底是公元前四世纪"泛希腊主义"的代表人物,其"泛希腊主义"作为民族认同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解决希腊民族的自我识别以及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问题。在他对希腊人、马其顿人和蛮族人的认识中,希腊民族认同中的血缘、文化等传统因素虽还不时发挥作用,但决定性因素则是伊索克拉底希望实现希腊民族团结、发起对蛮族战争的政治诉求,其"泛希腊主义"也因此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对希腊化时代的民族思想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泛希腊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何珵.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集会辞》与泛希腊主义[J].世界历史.2015

[2].李渊.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与民族认同观念[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卜思嘉.欧洲人的认同:从古代“泛希腊主义”到欧洲联盟[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

[4].杨丽丽.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政治思想[D].北京师范大学.2010

[5].蔡艺,吴光远.古奥运会民族认同的形成——泛希腊主义与各别主义的冲突、融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6].徐晓旭.古代希腊民族认同中的各别主义与泛希腊主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论文知识图

南朝“南山四皓”画像砖“博古纹”(图4.5,一4.60来源:《民...“双钱纹”“万”字纹“福”字“柿子纹”

标签:;  ;  ;  ;  ;  ;  ;  

泛希腊主义论文_何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