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禁烟新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清末禁烟新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末禁烟新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政,清末,鸦片,成效,督抚,谕旨,财政。

清末禁烟新政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潘崇[1](2019)在《中央决策·督抚政令·州县执行:清末新政时期锡良叁次奏请缩期禁烟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缩期禁烟讨论是清末新政时期禁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锡良在这一讨论中起到了具有引领地位的关键作用。光绪叁十叁年四月锡良出任云贵总督,他在云南推行的以厉禁为基本指向的禁烟运动,和清廷十年禁绝鸦片的既定决策发生冲突,也遭到烟农和州县官员或明或暗的抵制。鉴于此,锡良在光绪叁十四年二月率先奏请全国一律于本年底禁绝鸦片,以期借此阻止外省鸦片倒灌云南,同时杜绝云南州县官员对待禁烟的观望态度,但此议并未得到度支部以及云南州县官员的认同。同年七月锡良再次上折,重点阐述了禁种与减种的差异,并斟酌情势将禁烟期限展延至1909年底。直到宣统元年四月,度支部方颁布18行省限于1909年底禁绝鸦片的谕旨,但仍留陕、甘、川、黔宽限至1912年底。此时已调任东叁省总督的锡良对此颇为不满,遂第叁次具折,直接对度支部提出质疑并将禁烟能否取得实效视为宪政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但遗憾的是最终无果。锡良连续奏请缩期禁烟的曲折进程,凸显出中央决策、督抚政令、州县执行之间方枘圆凿的矛盾态势,这成为影响清末禁烟成效的瓶颈问题。(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9年12期)

刘燕[2](2019)在《清末新政时期东叁省禁烟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东北地区不断受到鸦片烟毒的残害。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贯彻中央政府的《禁烟章程》的同时注意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禁烟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民初东北的禁烟运动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清末新政时期东叁省地区禁烟政策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进行研究。清末时期随着鸦片烟毒的不断肆虐,清政府颁布《禁烟章程》下令各省按照章程严行禁烟。处于东北新政体制变革时期的东叁省,在新任总督徐世昌的积极领导下开始了以《禁烟章程》为准则的东叁省禁烟运动。为了禁烟运动顺利进行,东叁省设立了专门的禁烟机构,主要负责实行烟牌制逐步戒除民众烟瘾,规定只有持烟牌者可以到指定地点购买定额的鸦片,并要求其逐步减少购买量直至彻底断绝烟瘾,政府还对烟具进行严格的管制。东叁省的禁烟政策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禁烟,如厉行禁种、关闭烟馆、烟膏专卖、发放戒烟丸等等。在禁烟过程中既存在推动禁烟运动发展的动力因素,如督抚的努力、中英禁烟协议的签订、万国禁烟会的举行以及开明士绅的热心等,也存在着阻碍禁烟运动发展的不利因素,如官场腐败、民众愚昧等。经过努力东叁省的禁烟成效显着,奉天、吉林和黑龙江叁省位列全国首报禁种五省之叁,土药的彻底禁种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吸烟风气,进一步减轻了后续禁烟工作的压力,同时外国洋药根据法律规定不可再进入东叁省,东北地区已基本完成了禁烟的重任。东叁省在全国禁烟浪潮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且为民国时期的禁烟运动奠定了基础。通过考察和研究清末新政时期东叁省的禁烟活动,总结近代东北烟患治理中的经验教训,能够为当下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禁毒工作提供些微借鉴。(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根[3](2016)在《清末新政时期禁烟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禁烟工作取得显着进展的时期,因此清末新政时期禁烟问题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禁毒工作和禁毒史研究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学界对此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禁烟政策、地方禁烟问题和禁烟经验教训这叁方面。虽出现较多学术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与可研究空间。(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22期)

田小雄[4](2012)在《论清末禁烟运动对清末新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鸦片泛滥成灾,已成为困扰中国的严重问题之一。由于外国鸦片大量涌入,进口鸦片数量逐年攀升,从而引起晚清帝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家、人民饱受鸦片之害;加之种植、贩卖鸦片的高额利润和晚清政府“寓禁于征”政策的推动,晚清帝国不仅进口鸦片数量急剧飙升,而且土产鸦片产量急剧增加,并呈取代进口鸦片之势。晚清历朝皇帝虽都曾颁布过一系列禁绝鸦片的律令,将禁烟作为治国要政之一,并组织了数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查禁鸦片的活动,但大都成为一纸空文。而作为清末新政重要举措的禁烟运动,晚清政府既借鉴以往的禁烟经验,又借助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又积极谋求自身财政上的弥补措施,将禁烟作为新政的重要举措以图拯救腐败没落的国家政权。但是鸦片已与晚清政府财政息息相关,在抵补不力的形势之下,贸然的鸦片禁令导致晚清政府财政崩溃、新政终结。本文从以下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作者以新政为时间断限,分别概述了晚清政府在新政前后的财政状况,以及鸦片在新政前后对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巨大影响。通过研究,晚清政府在新政之前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屡战屡败,苦苦挣扎与割地赔款的漩涡之中,财政入不敷出,鸦片收入成为晚清政府重要的财源。新政时期,晚清政府财政困绌,举步维艰,皇室费用、军事费用、外债费用、新政费用造成了晚清政府财政巨额赤字。而不断增加的鸦片税厘收入成为其重要的救命稻草。第二部分,作者通过禁烟与新政宗旨上之契合、禁烟与新政图强目的之契合以及禁烟与国际反鸦片贸易的契合来阐述鸦片禁政的实行不仅作为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与新政契合,得到了国内有识之士的拥护,同时也与国际禁烟潮流契合,禁烟的展开是必然的。同时作者通过对以禁种、禁吸、禁贩为模式的禁烟运动的细致研究,发现了禁烟取得一系列成效,也发现由于禁烟的实行导致财政收入锐减,鸦片禁令与新政的矛盾集中以赖以鸦片税厘维系的新政海军军费、编练新军、兴学、警政等与鸦片禁令的矛盾中体现,更加凸显鸦片税厘对于晚清新政的重要。第叁部分,由于鸦片税厘对与晚清政府以及新政的继续意义巨大,而鸦片禁令的实行使得新政的施行与政府财政收入失去财源的挹注而难以为继,虽政府力图通过仿行印花税、盐斤加价以及整顿田房税契来达到鸦片税厘抵补,但是各项措施成效甚微,新政举步维艰。第四部分,晚清的鸦片抵补大失民心,此时已是民变四起。无论由禁政产生的民变亦或辛亥革命的爆发,我们总能在反对中找到禁政与辛亥革命的联系以及禁政与新政终结的必然联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4-01)

马德坤[5](2009)在《论清末禁烟谕旨与禁烟新政》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的禁烟运动取得了成效,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采取了适当的禁烟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过程,谕旨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杨积广[6](2007)在《清末新政禁烟运动的民众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是近些年来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作为清末新政一项显着举措的“禁烟”,也不可避免地开始被学者所关注,且在许多研究点上成绩斐然。然对禁政实施前后的民众认知,却极少有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大都以简单的文字一带而过。本文在爬梳当时报刊杂志、奏章文稿、笔记日记等的基础上,试图利用这些原始资料,来重塑当时的时代风貌,把握其间的时代话语。论文以报刊舆论为主要视角,以民众认知为切入点,系统地论述了民众在清末禁烟运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共分四章,外加引言及结语。第一章论述了禁烟前各个阶层的民众对烟害认知的进步。最先对鸦片危害有着较深刻认识的是一群比较开明的官绅,他们或借助特殊的地位上书言事,或在自己的书信日记中抒发感想。由于近代报刊传媒的出现,使得中下层士绅又有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和认识的平台,自然也就成为他们宣传烟毒危害的重要阵地。报刊广告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也对烟毒宣传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作用。下层民众虽然有着各种知识和认识上的局限,但在烟毒的认识上并非空白。总而言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全民烟毒认知的进步,才有力地推动了禁烟运动的到来。第二章论述了禁烟前民众在禁烟举措认识上的演变过程。全章以“弛禁”论在清末叁十年的发展和覆亡过程为主要线索,兼而论述“禁食”论的逐步积淀和完善,抓住社会舆论与政府政策、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得出正是由于“弛禁”论的衰落和最终退出舆论舞台,使当时的社会舆论达到了空前一致,故对烟毒除了“严禁”以外别无他途。禁烟运动的到来是一致舆论形成后的必然结果。第叁章论述了政府的局部禁烟和英国鸦片进口政策的松动。受国内舆论和现实之重压,清政府已在禁烟的征途中蹒跚起步,但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全国性的浪潮。而恰在此时,鸦片贸易衰败的现实和内外舆论之指责,使英国政府坚持了数十年的鸦片贸易政策终于有了松动。而这种松动又及时被各种力量所关注,并同时发力,迫使清政府不得不抓住这个良机,正式发布禁烟谕令,揭开了禁烟运动的序幕。第四章论述了禁烟运动开展后的民众参与。官绅阶层作为中国社会的核心阶层,在这次禁烟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不仅在对禁烟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还将这种提升的认知上传下达,将其化为坚定的禁烟行动。而作为中层士绅的喉舌的报刊依然发挥着舆论的威力。下层民众在这次运动中也得到了很好地调动,在禁烟运动中获得一次深刻的认识提升和思想启蒙,使禁烟运动的开展更加广泛和彻底。文章的结尾对整个禁烟运动的民众参与进行了反思。舆论的推动是此次运动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民众对烟害的长期宣传和对禁烟对策的不懈探索,才有了清末禁烟的顺利推行。而其意义不仅在于此,民众自发对烟毒危害的宣传,也是一场开民智的启蒙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不仅有为数众多的普通民众受益,宣传者本身也在其中获益匪浅。民众自发地对禁烟政策的建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最初形式的参政议政,他们以政府的难题为难题,以使社会摆脱困境为目标,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化国民的素质。因此,我们可以如此评价禁烟运动:其结果是为了使社会革除旧习,但其过程却让更多的人收获新风。(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黄志红[7](2006)在《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作为一场由清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的全国规模的重要社会改良运动,属于清末“新政”改革的一部分,旨在铲除社会陋习,为清末“新政”改革事业赢得必需的社会资源和挹注更多的财政资源。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相当复杂。对于这次禁烟,清政府十分重视,从1906年9月20日清廷颁布“禁烟”谕令开始,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中断为止,始终把禁烟当作大政方针。在外交方面,清政府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通过外交谈判,迫使当时国际上最大的烟土贩子英国政府承担了以每年递减十分之一的比例,十年期满完全停止向中国输入印度烟土的责任,中英双方还缔结了两个重要条约:《禁烟条约》和《中英禁烟条约》;在内政方面,鉴于国内烟毒泛滥成灾的状况及其洋、土烟给政府造成影响的差异,清廷起初采取“渐禁”或“缓禁”政策,确定了十年分期禁绝洋、土烟的计划和先禁土烟后禁洋烟的方法,但后来在事实上实行的却是缩短期限禁种、禁运和禁吸洋、土烟的“断禁”政策,禁烟时间上比预定计划提前了7年有余。同时在禁烟运动中,清政府有意识地与当时国际社会的禁烟趋势相融合,积极鼓动民间力量参与禁烟,得到了广大民众自下而上的热烈响应。总之,纵观这次禁烟运动的整个过程,由于禁烟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整个禁烟运动声势浩大,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并在短短5年时期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由于领导机构、禁烟政策上的原因及实行中的具体原因,使禁烟运动在实际上没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6-05-01)

乔小平[8](2004)在《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和财政》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清王朝为了挽救濒临灭亡的命运,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禁烟运动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禁绝鸦片的过程中,清政府下定决心抛弃罪恶的鸦片税收,而且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鸦片问题存在已久,鸦片税厘已经成为清末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之一。虽然清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抵补之策,但禁烟运动的深入发展仍然加剧了晚清的财政危机,而财政上的捉襟见肘又制约了禁烟运动的发展。本文旨在研究禁烟运动及其与财政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理性审视了清政府在新政过程中禁烟与财政的两难困境,以期对晚清的新政研究有所推进。 本文正文共分叁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清末的禁烟运动。清末困窘的经济状况、有利的国际禁烟形势、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知识分子的奔走呼吁等原因,促生了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禁烟法令,组织了官方和民间的禁烟团体,并和西方列强签订禁烟条约,在禁种、禁贩、禁吸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鸦片禁政对晚清财政的影响,述评了禁绝鸦片之后的财政补救措施。本节首先分析鸦片税在清末财政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进而阐明了禁烟运动对晚清财政状况产生的巨大影响,清政府遂采取增加土洋药税厘、创办印花税、盐斤盐引加价、整顿田房税契和开采矿产等财政弥补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却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第叁部分,对财政困境下的禁烟运动进行反思。禁烟运动与国家财政收入之间矛盾重重。清政府的禁烟取得了巨大成绩,控制了土洋药的产量和销量,但政府财政收入因之而骤减,迫不得已另辟税源,激化了社会矛盾。在对清末禁政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叁点历史启示。 本文的结论部分从总体上对清末的禁烟运动及其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作出总体评价。(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4-05-01)

黄燕群[9](2003)在《清末新政时期禁烟运动取得成效探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禁烟运动取得成效。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在新政体制与观念更新的有利时机里采取了适当的禁烟章程并积极开展禁烟运动。此外 ,国人的积极响应及有利的国际环境亦是禁烟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王宏斌[10](1990)在《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末年,由于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清廷被迫顺应历史潮流,推行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社会改革,借以挽救其衰落的命运,史称清末新政。由于种种原因,新政措施大多成效甚微,或半途而废。不过,也有几项新政措施在不触及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情况下搞得很有声色,禁烟运动就是一例。(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1990年04期)

清末禁烟新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不断受到鸦片烟毒的残害。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贯彻中央政府的《禁烟章程》的同时注意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禁烟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民初东北的禁烟运动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清末新政时期东叁省地区禁烟政策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进行研究。清末时期随着鸦片烟毒的不断肆虐,清政府颁布《禁烟章程》下令各省按照章程严行禁烟。处于东北新政体制变革时期的东叁省,在新任总督徐世昌的积极领导下开始了以《禁烟章程》为准则的东叁省禁烟运动。为了禁烟运动顺利进行,东叁省设立了专门的禁烟机构,主要负责实行烟牌制逐步戒除民众烟瘾,规定只有持烟牌者可以到指定地点购买定额的鸦片,并要求其逐步减少购买量直至彻底断绝烟瘾,政府还对烟具进行严格的管制。东叁省的禁烟政策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禁烟,如厉行禁种、关闭烟馆、烟膏专卖、发放戒烟丸等等。在禁烟过程中既存在推动禁烟运动发展的动力因素,如督抚的努力、中英禁烟协议的签订、万国禁烟会的举行以及开明士绅的热心等,也存在着阻碍禁烟运动发展的不利因素,如官场腐败、民众愚昧等。经过努力东叁省的禁烟成效显着,奉天、吉林和黑龙江叁省位列全国首报禁种五省之叁,土药的彻底禁种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吸烟风气,进一步减轻了后续禁烟工作的压力,同时外国洋药根据法律规定不可再进入东叁省,东北地区已基本完成了禁烟的重任。东叁省在全国禁烟浪潮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且为民国时期的禁烟运动奠定了基础。通过考察和研究清末新政时期东叁省的禁烟活动,总结近代东北烟患治理中的经验教训,能够为当下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禁毒工作提供些微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末禁烟新政论文参考文献

[1].潘崇.中央决策·督抚政令·州县执行:清末新政时期锡良叁次奏请缩期禁烟始末[J].兰州学刊.2019

[2].刘燕.清末新政时期东叁省禁烟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李根.清末新政时期禁烟问题研究综述[J].兰台世界.2016

[4].田小雄.论清末禁烟运动对清末新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

[5].马德坤.论清末禁烟谕旨与禁烟新政[J].唐山学院学报.2009

[6].杨积广.清末新政禁烟运动的民众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07

[7].黄志红.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D].湘潭大学.2006

[8].乔小平.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和财政[D].河南大学.2004

[9].黄燕群.清末新政时期禁烟运动取得成效探因[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10].王宏斌.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J].历史研究.1990

标签:;  ;  ;  ;  ;  ;  ;  

清末禁烟新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