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耦合器,属于无线通信测量技术领域。耦合器,包括壳体、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耦合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耦合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耦合腔内、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指示灯之间的第一馈电通路,用于为所述指示灯供电,所述第一馈电通路为通直流阻交流通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助于快速判断故障器件,提高排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耦合器,包括壳体、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耦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耦合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耦合腔内、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指示灯之间的第一馈电通路,用于为所述指示灯供电,所述第一馈电通路为通直流阻交流通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耦合器。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耦合器常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平衡功率分配器,即通过不同耦合器配置,使到达天线的功率达到要求,从而在不同楼层间实现良好覆盖。
传统的耦合器是无源耦合器,可以传导射频信号,但不能通直流信号。现有技术中,为了对室分系统后端天线中的智能硬件进行直流供电,提出了一种可以通直流信号的耦合器。
在现网的室分系统中,通常一个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模块)后接两个耦合器,智能硬件检测到其中某一个天线及其线路出现故障后,施工人员到达现场,由于室内布线藏在天花板中,施工人员无法判断出现故障的天线是哪一个耦合器输出的,因此通常需要把两个耦合器都检查完成后才能判断坏点,检测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耦合器,有助于快速判断故障器件,提高排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器,包括壳体、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耦合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耦合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耦合腔内、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指示灯之间的第一馈电通路,用于为所述指示灯供电,所述第一馈电通路为通直流阻交流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口用于输入射频信号和直流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
位于所述耦合腔内,连接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的传输导体。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耦合腔的相对两端,且所述传输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口、所述输出端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馈电通路通过所述传输导体与所述输入端口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耦合端口,所述耦合端口通过第二馈电通路与所述传输导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端口设置于所述耦合腔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端口通过传输导体与隔直电容和功率负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设置在所述耦合腔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耦合器的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耦合器还包括位于耦合腔内、连接在输入端口和指示灯之间的第一馈电通路,用于为指示灯供电,第一馈电通路为通直流阻交流通路,这样通过控制耦合器的直流供电,根据耦合器上指示灯的亮灭,可以判断哪一个耦合器输出的天线出现故障,有助于快速判断故障器件,提高排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直流供电能力的无源室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耦合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耦合器的示意图;
图4为室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专业名词的名称和缩写会出现对应的变化,在缩写变化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依然是适用的。
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具备直流供电能力的无源室分系统,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改造合路器、耦合器与功分器使其可以通直流,通过馈线传输直流,使得无源室分系统可以为末端天线集成的有源硬件模组供电。
通直流定向耦合器为能传输直流信号的特殊定向耦合器,其可实现在输入端有低压直流信号输入时,该直流信号除可由输出端直接输出外,还可以从耦合端输出。输入端和耦合端是不直接相连的,故要实现耦合端输出直流信号,需在输入端和耦合端间建立直流通道。同样的,仍需在在隔离电阻处加设隔直电容以确保直流信号不进入隔离电阻。
基于现有技术可实现无源室分系统通直流,以及可实现耦合器通直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耦合器,在通直流耦合器中集成指示灯,显示耦合器工作状态,有助于快速判断故障器件,提高排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器,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壳体、输入端口1和输出端口2,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耦合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4,所述耦合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耦合腔内、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口1和所述指示灯4之间的第一馈电通路,用于为所述指示灯4供电,所述第一馈电通路为通直流阻交流通路。
本实施例中,耦合器的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耦合器还包括位于耦合腔内、连接在输入端口和指示灯之间的第一馈电通路,用于为指示灯供电,第一馈电通路为通直流阻交流通路,这样通过控制耦合器的直流供电,根据耦合器上指示灯的亮灭,可以判断哪一个耦合器输出的天线出现故障,有助于快速判断故障器件,提高排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耦合器与其他设备的安装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端口1用于输入射频信号和直流信号,由于第一馈电通路为通直流阻交流通路,因此,输入端口1输入的直流信号能够通过第一馈电通路到达指示灯4,为指示灯4供电。
进一步地,耦合器还包括:
位于所述耦合腔内,连接所述输出端口2和所述输入端口1的传输导体。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口1和所述输出端口2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耦合腔的相对两端,且所述传输导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口1、所述输出端口2连接。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通路可以通过所述传输导体与所述输入端口1连接。当然,第一馈电通路并不局限于通过传输导体与所述输入端口1连接,还可以直接与输入端口1连接。
进一步地,耦合器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耦合端口3,所述耦合端口3通过第二馈电通路与所述传输导体连接,耦合端口3用于输出耦合信号。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耦合端口3可以设置于所述耦合腔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端口3还可以通过传输导体与隔直电容5和功率负载6连接。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4设置在所述耦合腔的侧面,通过指示灯4可以判断耦合器的工作状态,在指示灯4点亮时,耦合器处于工作状态;在指示灯4未点亮时,耦合器未处于工作状态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4可以为发光二极管。
图2为具备指示灯的通直流耦合器的一种实现方式,射频信号和直流信号从输入端口1输入,馈电通路为通直流阻交流通路,直流信号经过耦合腔两端的馈电通路为指示灯4实现供电。
图3为具备指示灯的通直流耦合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1输入后,通过馈电电路为指示灯4供电。
图4为室分系统的简要示意图,其中,耦合器A和耦合器B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耦合器,如图4所示,在天线B2出现故障,天线集成的智能硬件上报故障后,施工人员到达现场,通过分别切换耦合器A和耦合器B的直流供电,根据耦合器A和耦合器B上指示灯的亮灭,可以快速判断出哪一个是与天线B2连接的耦合器B,定位故障器件。
现网当中,由于布线方式,两个耦合器通常紧密相邻,维修人员无法判断损坏的是哪一个耦合器连接的器件,引入具备指示灯的耦合器后,通过指示灯的亮灭,可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判断故障器件,提高排障效率。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用户终端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用户终端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用户终端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9674.4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89193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H01P 5/12
专利分类号:H01P5/12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32号
发明人:孙蕾;张欣旺;曹景阳;徐飞
第一发明人:孙蕾
当前权利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伟;张博
代理机构:1124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