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心理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心理因素,因素,障碍,心理,体型,污名。
社会心理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兰忠,白忠,张志茂,丛林海,汤勇[1](2019)在《社会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突发性聋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突聋的预防及临床心理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例突发性聋患者(突聋组)和6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突聋组精神质(P)、神经质(N)得分,患病前1年内的负性事件总刺激量得分、家庭负性事件刺激量得分及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突聋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影响;与正常人相比,突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差,临床上对这类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时需同时辅以针对性心理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兰继军,白永玲,胡志全[2](2019)在《孤独症儿童污名化的社会心理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症污名是指社会大众给孤独症儿童标记上不受社会欢迎的负面属性,导致其个人以及监护人权益受损,社会身份被曲解,其实质是对孤独症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对孤独症儿童的污名源于文化刻板印象,也源于大众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对孤独症儿童污名化背(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6)
韩佳睿,张媛,张柏宁[3](2019)在《慢性疼痛的心理及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可导致生理系统、认知功能、行为活动、心理情绪等方面的紊乱。影响慢性疼痛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一般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应激和其他因素,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慢性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对慢性疼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2期)
王珊珊,王银,刘素琼,葛银妹,张佳卉[4](2019)在《影响服装合体性倾向的社会心理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服装合体性倾向是消费者对不同宽松程度服装的喜好,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研究消费者的合体性倾向不应仅仅探讨服装与人体的表面关系,更应该深度挖掘消费者的个人心理偏好,即社会心理因素。本文首先总结了服装合体性倾向评价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共性因素和个体因素(体型满意度,强壮渴求和社会性体型焦虑)两方面探讨了社会心理因素对消费者服装合体性倾向的影响,最后提出未来方向和研究方法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纺织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黄心塬,查耀蕾,夏娟,刘家东,张海滨[5](2019)在《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嘱依从性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医嘱依从性不佳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研究其相关性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0名病程五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嘱依从性好者有14例,占23.3%;依从性差者有46例,占76.6%。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中的健康信念、对疾病了解程度、自控能力、居住情况(群居、独居)是造成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多,需特别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再加强家庭支持等措施,能提高医嘱依从性。(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赵囡,徐嘉晗,邵文君[6](2019)在《影响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心理与社会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心理和社会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产后给予家属及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对照组给予家属及产妇进行喂养知识、健康指导及饮食指导。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的时间及影响婴幼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心理与社会因素。结果随访6个月,平均母乳喂养时间:对照组150.6±8.8天,坚持母乳喂养的14例(46.7%),观察组169.5±10.5天,坚持母乳喂养28例(9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影响因素中"认为母乳可被取代"的比例最高;社会影响因素中,经济收入与工作或产假因素为主要,其次为社会媒体的宣传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结论产妇整体母乳喂养的几率不高,持续时间不够长,其中受心理及多种社会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钱斌,鲍颖芳,顾晓峰,沈伟,钱共匋[7](2019)在《医患沟通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医患沟通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进行探讨,并总结改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及参与治疗过程的医患人员的资料,总结出现医患沟通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经分析后得知,安全隐患原因包括:医生工作量大,背负的压力过大、患者存在担心、焦虑、敏感及多疑等负面情绪、医生、患者及家属对于治疗方案不满意、治疗时间不够、病情解释不详细、太多专业术语,认为患者听不懂,不解释、医患双方对于治疗效果失败归因差异。结论,医患之间相互理解,增进彼此的交流与沟通,调整双方的心理状态,互相尊重,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从社会心理角度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9年28期)
张丹丹,刘欢,张铭,黄旭,杭荣华[8](2019)在《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医学生的就业压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1月至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1212名医学院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得分为(57.83±15.74)分,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亲朋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前是否有补考的医学生就业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及其3个维度、家庭关怀度均呈显着的负相关(r=-0.147、-0.097、-0.137、-0.115、-0.140;P<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是否亲朋从事医疗工作、家庭关怀度、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补考是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就业压力源中等,应该给予充足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关怀度,针对没有亲朋从事医疗工作、独生子女、毕业前有补考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干预,降低其就业压力。(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26期)
朱雪丽,赛雪莹,耿耀国,杨敏齐,赵凤青[9](2019)在《河南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现状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为确定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新乡、周口、南阳和叁门峡市9~15岁3 603名小学生和2 791名初中生进行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尊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总分为(80.30±16.36)分。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体质量指数、父母亲受教育水平的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行为与自我效能感(r=0.26~0.42)、社会支持(r=0.23~0.39)、心理韧性(r=0.26~0.37)、自尊(r=-0.28~-0.18)等心理社会因素均存在相关性(P值均<0.01);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BMI、父母受教育水平、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自尊均是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河南生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水平尚佳,在健康教育课程规划时要考虑人口学变量及心理社会因素对促进学生参与健康行为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8期)
周鼒,潘玲玲,方亚[10](2019)在《老年人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状是一种通过量表测量得到的低于临床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不良情绪状态,可反复发作[1]。在中国,大约有7 400万中老年人有抑郁症状[2]。抑郁症状不仅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病风险[3],更是常见的自杀危险因素,自杀风险比正常人高156%[4]。此外,作为抑郁症的前驱状态,抑郁症状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OR=1.95)[1]。全球有3.5亿例抑郁症患者,成为全球首要致残原因,位居疾病负担的第一位[5,6],导致老年人生活(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社会心理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孤独症污名是指社会大众给孤独症儿童标记上不受社会欢迎的负面属性,导致其个人以及监护人权益受损,社会身份被曲解,其实质是对孤独症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对孤独症儿童的污名源于文化刻板印象,也源于大众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对孤独症儿童污名化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心理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兰忠,白忠,张志茂,丛林海,汤勇.社会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2].兰继军,白永玲,胡志全.孤独症儿童污名化的社会心理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韩佳睿,张媛,张柏宁.慢性疼痛的心理及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王珊珊,王银,刘素琼,葛银妹,张佳卉.影响服装合体性倾向的社会心理因素[J].纺织导报.2019
[5].黄心塬,查耀蕾,夏娟,刘家东,张海滨.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嘱依从性相关性的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赵囡,徐嘉晗,邵文君.影响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心理与社会因素的研究[J].西藏医药.2019
[7].钱斌,鲍颖芳,顾晓峰,沈伟,钱共匋.医患沟通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9
[8].张丹丹,刘欢,张铭,黄旭,杭荣华.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
[9].朱雪丽,赛雪莹,耿耀国,杨敏齐,赵凤青.河南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现状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9
[10].周鼒,潘玲玲,方亚.老年人心理社会因素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