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主义,礼乐,诗书,长篇小说,冰心,孔孟。
文化守成论文文献综述
钮则圳[1](2017)在《孟子好辩:在道德理想主义与文化守成主义之间——读杨海文先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阅读经典,走入古人的思想世界,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的难度,不仅源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表述差异,更源于作者与读者之生活背景的古今鸿沟以及由此导致的问题视域的差别。如何接续古人的精神世界,使古人的形象再度鲜活起来,既是我们的阅读获得愉悦与充实感的不二法门,也是我们需要追寻的精神境界。广州中山大学杨海文先生的新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别出心裁地以"二叁处笔带个人遐思,叁四处添加(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7年06期)
杨海文[2](2016)在《先秦诗书文化与孔孟文化守成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明越来越丧失政治——伦理统制功能,诗书文化越来越丧失思想—文化统制功能。但是,诗书文化保存并承传了礼乐文明的实践成果,从逻辑性统一的角度展示着经由诗书文化达成礼乐文明的愿景。孔子、孟子基于文化守成主义立场,试图巩固诗书文化所以能够再现礼乐文明的基础本身,进而恢复礼乐文明固有的、但又正在逐渐丧失的政治——伦理统制功能。文化守成主义从孔子传承到孟子,根源于先秦儒家对文以载道的社会学理想类型有着高度的觉悟。(本文来源于《思想与文化》期刊2016年02期)
杨海文[3](2016)在《先秦诗书文化与孔孟文化守成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明越来越丧失政治—伦理统制功能,诗书文化越来越丧失思想—文化统制功能。但是,诗书文化保存并承传了礼乐文明的实践成果,展示着礼乐文明和诗书文化的逻辑性统一。孔子、孟子基于文化守成主义立场,试图巩固诗书文化所以能够再现礼乐文明的基础本身,进而恢复礼乐文明固有的,但又正在逐渐丧失的政治—伦理统制功能。文化守成主义从孔子传承到孟子,根源于先秦儒家对文以载道的社会学理想类型有着高度的觉悟。(本文来源于《国际儒学论丛》期刊2016年01期)
李丽萍[4](2016)在《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文化守成特色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在中国当代文坛颇为独特,始终以淡泊宁静的心态书写百态人生,在叁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开辟了一条属于她的文学创作道路。迟子建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个人风格,不算深刻,却常以温情触动人心,也颇具审美意味。面对中国现今的具体环境,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与命运走向,表现了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体现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纵观迟子建这些年的作品,本文以城乡互参模式作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细读,主要论述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文化守成色彩。全文主要由引言、主体、结语叁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文化守成主义”的定义、起因、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迟子建小说在社会转型期对城乡的不同书写所显现的“文化守成”倾向。并大致总结了学界对迟子建小说的研究现状,提出学界对迟子建小说价值取向研究不足的问题。主体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通过四节论述迟子建乡土小说系列中所营造的和谐温情的“桃花源”。“天人合一”的传统生命理想、萨满“万物有灵”的理念、儒家的君子之道、仁爱理想、道家的隐逸型人格以及超脱的死亡意识等等都融入了迟子建的“桃源胜地”,在此胜地里,生命的外在与内里达到了和谐统一。笔者则分别从人与自然、人性本身、人与人、生与死等方面论述迟子建乡土小说中的这些传统文化意识,展现迟子建对传统文明与乡土自然的眷念深情以及对传统价值的肯定。第二章则主要是对迟子建城镇小说系列的解读,通过对迟子建笔下城市生存环境、现代都市人的生理与精神疾病以及都市人性沦落道德沦丧的剖析,体现迟子建对现代文明的审视与批判,表现她对现代文明的拒绝态度。与第一章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论述迟子建小说创作意图,即将传统文化精髓汇入现代文明,以改良现代社会,并以此论证迟子建小说的“文化守成”色彩。第叁章主要是通过对迟子建城乡两小说系列的艺术表现上的差异来进一步表明她的“文化守成”创作立场与价值倾向,笔者选取意象、色彩与语言这叁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则主要论述迟子建小说文化守成立场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创作的意义与局限。从作家生活经历、文学创作的时代语境以及乡土文学创作传统叁方面论述它们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价值立场选择的影响,并论述在此价值立场影响下迟子建创作的局限,以及迟子建审美理想的虚无。结语部分则是总结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文化守成色彩,并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给予笔者的浅薄之见。(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6)
陈娟[5](2016)在《论刘绍棠小说中的文化守成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绍棠,乡土小说作家,作品曾引起轰动,但又很快沉寂下去。在轰动与沉寂的背后,隐藏的是困扰着小说家的议题:在文化转型的时代,怎样保持"自我"与"他者"的不同,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保持平衡。(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14期)
许峰[6](2015)在《文化守成中的宁夏长篇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长篇小说虽然在新世纪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经济、文化处于劣势的整体状态中表现出现代性阐释的焦虑,总体上乏善可陈,整体思维仍是对西部乡土文化立场的坚守,文化守成依然明显。(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10期)
许峰[7](2014)在《文化守成中的宁夏长篇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宁夏长篇小说的评析不能孤立去对待,只有将它放置在西部这一大的人文背景下,才能离析出宁夏长篇小说的意义。学者李兴阳从文化的角度曾这样判断西部:"中国西部,在文化发展的总体状态上,是前现代性的‘乡土西部’。"1这样对西部的文化定位是准确的,宁夏作为西北五省中的一员,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当京沪等发达地区还在为后现代文化焦虑的(本文来源于《朔方》期刊2014年S1期)
周艳丽[8](2014)在《论冰心小说的文化守成取向——以《两个家庭》《我们太太的客厅》《第一次宴会》为中心场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个家庭》《我们太太的客厅》《第一次宴会》是冰心写于五四时期的小说,作品向人们诠释的是冰心的家庭妇女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对于传统的妇女人伦观既不颠覆也不守护,是有选择的继承。从这几部小说中可以看出冰心真正的文化守成的身份。(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陈恒才,李丹丹[9](2014)在《“文化守成”的中山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 俗语云:创业难,守成更难。近期中山一些曾经的明星企业倒闭或转让,引发市场一片唏嘘——改革开放叁十多年之后,国内和中山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面临着如何“守成”的困惑。 近日,西区政府以(本文来源于《中山日报》期刊2014-06-26)
汪丽琴[10](2014)在《文化守成史学观对教育史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着名历史学家陈寅恪首创的文化守成史学观从文化本位的角度,阐释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强调学术研究的独立自由精神,将文化视为治史的生命,并且独辟了诗文证史的研究方法,这些观念为教育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启示,对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文化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明越来越丧失政治——伦理统制功能,诗书文化越来越丧失思想—文化统制功能。但是,诗书文化保存并承传了礼乐文明的实践成果,从逻辑性统一的角度展示着经由诗书文化达成礼乐文明的愿景。孔子、孟子基于文化守成主义立场,试图巩固诗书文化所以能够再现礼乐文明的基础本身,进而恢复礼乐文明固有的、但又正在逐渐丧失的政治——伦理统制功能。文化守成主义从孔子传承到孟子,根源于先秦儒家对文以载道的社会学理想类型有着高度的觉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守成论文参考文献
[1].钮则圳.孟子好辩:在道德理想主义与文化守成主义之间——读杨海文先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J].学术评论.2017
[2].杨海文.先秦诗书文化与孔孟文化守成主义[J].思想与文化.2016
[3].杨海文.先秦诗书文化与孔孟文化守成主义[J].国际儒学论丛.2016
[4].李丽萍.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文化守成特色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6
[5].陈娟.论刘绍棠小说中的文化守成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6
[6].许峰.文化守成中的宁夏长篇小说[J].名作欣赏.2015
[7].许峰.文化守成中的宁夏长篇小说[J].朔方.2014
[8].周艳丽.论冰心小说的文化守成取向——以《两个家庭》《我们太太的客厅》《第一次宴会》为中心场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9].陈恒才,李丹丹.“文化守成”的中山样本[N].中山日报.2014
[10].汪丽琴.文化守成史学观对教育史研究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