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十堰市442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检测中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我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参与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且准确性较低的患者共有100例,搜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检测过程与结果,探讨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结果: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包含试剂盒的质量较低、操作不规范以及标本没有正确地采集与保存等方面。结论:在我中心临检室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过程中,应对影响因素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与管理,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关键词:影响因素;措施;乙肝两对半;检测;Elisa
近年来,在临床中大多数采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的检测,该技术存在一定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操作便捷以及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1]。然而,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该技术检测的准确性无法有效地保证,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2]。因此,为了探讨在临床中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本文随机选取在我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参与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且准确性较低的患者共有100例展开分析与总结,以便于提高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准确度,具体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参与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且准确性较低的患者共有10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3至79岁,平均值是(48.92±8.32)岁。
1.2方法
搜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检测,检测方法如下,空腹采集患者的3mL静脉血液,待其凝固后使用抗凝管混和均匀并离心,将转速设置为每分钟3000r,时间设置为10min,然后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血浆中的乙肝特定抗原与抗体。追踪检测过程与结果,探讨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应用软件SPSS22.0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的形式描述。
2结果
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包含试剂盒的质量较低、操作不规范以及标本没有正确地采集等方面,详见表1。
3讨论
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包含试剂盒的质量较低、操作不规范以及标本没有正确地采集与保存等方面。其中,试剂盒的质量对检测的准确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确定试剂盒的厂家与批次前应进行全面地检测,除经国家质检合格外,还应在实验室检测评估,选择具有较高特异性与灵敏度的试剂盒[3]。另一方面,试剂盒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保存,并每日监控储存温度,而在试剂应用前需检查试剂的颜色、有效期限与形状等因素,以确保试剂盒的质量。而操作不规范的比例在我中心的发生率最高(45.00%),应该引起重视,检测者应定期组织培训与考核工作,
确保检测者充分掌握ELISA检测过程、仪器的原理与保养方法、试剂的性状特点以及质量控制流程,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尤其是在加样环节,应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在读取结果时应在终止液加入后的10min,避免出现洞结晶问题而影响检测结果[4]。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期间应严格防止其发生溶血现象,避免红细胞的裂解影响正常的显色,降低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该检测技术较为敏感,因此应避免反复多次应用试管,尽量采取一次性的试管。而在离心前应确保血液充分凝固,防止纤维蛋白对检测试验的干扰作用[5]。而当血液标本无法立即检测时,应将其储存于温度2℃至8℃的环境,同时应尽量在七日内检测,避免发生冷凝集反应。否则应尽快离心分离并存储于-20℃的环境,存储期间需避免反复冻融[6]。
综上所述,在临床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过程中,应对影响因素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与管理,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汪隆娟.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与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价值比较[J].医药前沿,2016,6(22):215-216.
[2]石梁.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快速检测板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8):5919-5920.
[3]杨婷.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差异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375.
[4]赵远怀,向际兵,罗乐平等.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9-70.
[5]乔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与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85-86.
[6]黄华泥,张业久,徐五星等.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两对半模式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459-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