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氢环化论文_刘鸣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氢环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吡咯,碳氢,氢化,前驱,氧化物。

脱氢环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鸣华[1](2019)在《表面限域效应下的区域选择性脱氢环化合成纳米石墨烯分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石墨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分子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3)。化学家利用设计的分子前驱体在溶液中自下而上地合成了众多具有不同尺寸和边界结构的纳米石墨烯分子~4,为精细调控纳米石墨烯的电学性质提供了途径。但是溶液法合成过(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珍,李恩,和志奇,陈杰安,黄涌[2](2019)在《基于双重碳氢活化的γ,δ-不饱和酰胺与炔烃的脱氢环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啶酮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是重要的化学转化中间体,其合成与修饰是现代医药学及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杂环母核的官能团化修饰是该类化合物较为常见的衍生方式,但要求特定位点的反应基团预组装。相较而言,两个片段分子的直接偶联环化,是更为直接且具备较高实用性的合成类似杂环分子库的方式。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丙烯酰胺与炔烃的氧化偶联制备吡啶酮类化合物取得了长足进展,关键活化步骤为过金属催化剂对酰胺β位sp2碳氢键的活化。然而,通过对更加易得的烷基酰胺进行sp3碳氢键活化制备杂环骨架依然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其原因主要在于较低的α-酸性使得酰胺的脱氢反应变得异常困难。本课题组最近报道了温和条件下,铱催化的酰胺、酸及酮的空气脱氢反应。反应中产生的烯丙基-铱中间体被认为提高了酰胺的α-酸性,从而加速了脱氢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报道一种铑(Ⅲ)催化的γ,δ-不饱和酰胺与炔烃类化合物的脱氢环化新方法,制备一系列多取代的吡啶酮类化合物。催化循环历经酰胺导向铑(Ⅲ)对底物β位点的sp3碳氢活化,进而脱氢生成共轭的双烯酰胺中间体,随后酰胺基团再次导向铑(Ⅲ)对β位的sp2碳氢活化,进而与炔烃进行插入,环化获得吡啶酮。该反应对各种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容忍性。γ-烯基结构不但促进第一步的酰胺脱氢,而且是杂环产物后修饰的重要位点。机理实验表明双烯酰胺的确为反应中间体之一。核磁实验显示酰胺脱氢迅速,而控制实验则表明炔烃的插入过程的选择性与其电性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参与了该反应的速控步。(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姜兵[3](2018)在《过渡金属催化氧化脱氢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结构当中。而在这些天然产物全合成和药物研发过程中,构建各种类型和尺寸大小的环结构往往是极具挑战性的步骤。近几十年来,氧化脱氢环化反应作为一种原子经济性的成环方法,倍受有机化学家们的关注。尤其是过渡金属催化的氧化脱氢环化反应,由于其具有原子和步骤经济性、氧化脱氢的高效性、温和的反应条件以及高反应选择性等优点,在有机合成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研究过渡金属催化的氧化脱氢环化反应。第一部分:钯催化分子内直接氧化胺化反应研究。根据Baldwin规则,由于分子轨道重迭角度不匹配,使得5-endo-trig类型的环化是禁阻的,因此通过这种直接的氧化胺化方式来构建二氢吡咯结构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这部分研究工作中,我们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钯催化分子内烯烃双键保留的胺化反应。在钯催化剂作用下,对甲苯磺酰基保护的胺和双键直接氧化偶联,可以以中等至较高的收率高效的得到一系列2,3-二氢吡咯衍生物。在条件优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含有氯离子的钯催化剂才能催化该反应的进行。在底物兼容性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当烯烃支链位置连有吸电子官能团时,由于可以降低中间体的能量,大大促进了5-end 类型的环化过程。通过KIE实验我们证实了该反应的决速步不涉及C-H键的断裂。第二部分:铑催化分子内烯烃氧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由于存在较多的副反应和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研究分子内烯烃的氧化偶联反应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在这部分研究工作中,我们采用稀释的策略控制反应的化学选择性,通过引入离子性的大位阻阴离子添加剂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采用具有较强配位能力的酰胺基作为导向基、催化能力较强的Rh(Ⅲ)催化剂控制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该反应具有非常好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具有较好的原子经济性和官能团兼容性。同时我们也对大环双烯片段的后期应用转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KIE实验我们证实了该反应经历了 C-H键活化的历程。第叁部分:铜催化脱氢Diels-Alder反应研究。传统的Diels-Alder反应使用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存在稳定性差和毒副作用较大的问题。在本研究工作中使用的铜催化偕二酯烷烃的脱氢方法,“一锅法”完成了 Diels-Alder反应,该反应具有非常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原子经济性,同时也具有非常高的脱氢效率和产率。在反应条件的筛选中,我们发现缺电子的联吡啶可以提高催化脱氢效率。在底物拓展过程中我们发现非对称双烯具有非常好的邻对位选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正舰[4](2018)在《电化学促进的1,3-二羰基化合物脱氢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数十年来,碳自由基的相关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1,3-二羰基类碳自由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自由基中间体。该类缺电子自由基一般通过1,3-二羰基化合物的单电子氧化得到,而该方法一般需要用到当量的金属或非金属氧化剂,产生大量废料的同时还给工业上的规模合成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利用有机电合成产生该类碳自由基则无需用到额外的氧化剂,避免了大量反应副产物的产生。更重要的是,有机电合成相对于传统的有机合成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可以通过调节施加的电位或电流精确控制反应的化学选择性和反应进度。本论文主要对1,3-二羰基类碳自由基的电化学生成方法及其在分子内脱氢偶联反应的应用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工作中,利用廉价的二茂铁实现了丙二羰基类酰胺化合物的C(sp3)-H和C(sp2)-H键的交叉偶联,得到了3-氟代吲哚酮类产物(如图1)。该电解条件非常温和,且合成3-氟代吲哚酮的电解效率高,官能团适用范围非常广。该反应另一个突出的优势是其很容易实现大量制备,得到的3-氟代吲哚酮产物还能够进行多种转化。图1 3-氟吲哚酮的合成第二部分工作中,同样以二茂铁作为电氧化催化剂实现了 1,3-二羰基类化合物的C(sp3)-H和C(sp2)-H键的交叉偶联反应,并应用于3,4-二氢-1H-喹啉-2-酮的合成(如图2)。该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电流效率和电解产率,而且该反应对N-苯基的电子效应并不敏感。图2 3,4-二氢-1H-喹啉-2-酮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健秋[5](2018)在《炔基膦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及其脱氢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磷有机化合物在生物医药、农业、新型阻燃材料、有机合成及不对称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炔基膦化合物(含有spC-P键)因其具有独特的碳碳叁键,通过一定反应条件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的功能含磷化合物,在有机合成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合成炔基膦的方法主要依赖于膦卤和炔基金属试剂(炔基锂/镁)的取代反应,但其反应原料制备困难、不稳定、毒性大且底物适用范围窄。随后发展了一些以取代的炔烃(炔铜、炔基磺酸、炔基羧酸)或者烯烃(1,1-二溴烯烃)为偶联试剂与膦氧氢化合物反应的新方法。相比之下,末端炔烃和膦氧氢化合物的直接脱氢偶联是合成炔基膦化合物的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钯催化spC-H/P(O)-H脱氢偶联的策略合成一系列炔基膦化合物,且通过与硅烷发生自由基脱氢环化反应生成各种磷吲哚杂环化合物。具体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发展了一种钯催化末端炔烃与P(O)-H化合物脱氢偶联高效合成炔基膦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廉价易得的丙烯腈为吸氢试剂,克服了以往该类反应使用当量昂贵银盐为氧化剂的缺点。此合成方法经济、绿色、高效,后处理简单。该反应体系底物适用性广,芳香炔烃和脂肪族炔烃均可与P(O)-H化合物发生脱氢偶联;给电子、卤素、拉电子基团的单芳环乙炔以及各种多环和杂环的芳基乙炔均可顺利地转化为炔基膦产物;此外一些含有活性敏感基团(如OH、C1、CN)的脂肪末端炔也均能高效地与P(O)-H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该方法还进行了 10 mmo1的放大反应,产率没有任何降低;利用此方法,具有生物活性的炔雌酮也能高效地被磷酸化。(2)采用氰化亚铜为催化剂、叔丁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实现了炔基膦化合物与叁烷基硅烷的自由基脱氢环化合成一系列高价值的磷吲哚类化合物。该反应的发展促进了炔基膦化合物的转化和利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01)

范威[6](2017)在《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和双环化反应在构建氮硫杂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C-S键的构建,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以及双环化反应。其中,C-S键的构建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分别为金属催化的分子内/分子间C-S键的构建以及无金属催化的分子内/分子间C-S键的构建。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主要描述了在无金属条件下,通过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构建C-C、C-N、C-O、C-S及C-P键的最新研究进展。双环化反应则是分别对分子内、两组分以及多组分双环化反应在构建碳环,氮杂环,氧杂环,氮氧杂环,氮硫杂环等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基于上述文献的调研,提出了本论文所涉及氮硫杂环合成的选题依据、意义、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一类新的无金属条件下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并用其构建了分子内C-S键。利用靛红与α-硫氰基苯乙酮衍生的叁乙胺硫醇盐为原料,以I_2为催化剂,在1,4-二氧六环溶剂中反应,高效地合成了苯并[b]噻吩衍生物,实现了无金属条件下C(sp2)-S键的构建。叁乙胺硫醇盐芳基上的取代基兼容性广泛,但给电子的取代基相对于吸电子的取代基更能促进该反应的进行。控制实验证实该反应涉及I_2/O_2介导的自由基历程。第叁部分描述了一类新的I_2/DMSO介导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用于分子间C-S键的构建。继续选用上述自制的叁乙胺硫醇盐为原料,在I_2/DMSO介导下,将其与吲哚衍生物进行分子间反应,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了 3-硫醚吲哚衍生物,收率优秀,同时实现了分子间C-S键的交叉脱氢偶联。用富电子的吡咯衍生物取代吲哚拓展上述反应时也可顺利进行,以良好的产率转化为相应的芳硫醚化的吡咯衍生物。吡咯环上的取代基可调控芳硫醚化发生的位置。控制实验证实该反应涉及亲电取代过程而非自由基历程。第四部分发展了一类新的I_2/O_2介导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用于构建分子间N-S键。利用叁乙胺硫醇盐和芳基肼为起始原料,在I_2/O_2介导下,高效地合成了官能化的1,2,3-噻二唑衍生物。叁乙胺硫醇盐和芳基肼上的取代基均不影响反应的进行。其中,芳基肼上电中性的取代基产率略高于给电子以及吸电子的取代基。控制实验证实该反应涉及I_2/O_2介导的自由基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其涉及腙的原位形成、S-I键的形成与均裂以及自由基偶联等历程。第五部分介绍了一类新的叁乙胺硫醇盐参与的双环化反应。继续利用叁乙胺硫醇盐为反应底物,将其与脂肪肼进行反应,意外地经历了串联双环化过程,而非上一章节描述的自由基历程,高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地得到了一系列吡唑并[3,4-c]喹啉衍生物。基于文献调研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其涉及分子间质子交换,互变异构,选择性亲核加成等历程。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氢键受体部分的脂肪肼并不适用于该双环化反应。第六部分为实验部分。所有产物都经过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高分辨率质谱的表征,部分化合物的结构得到了单晶X-衍射的确证,同时提供了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谱图。(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昭,张玉红,张大庆[7](2016)在《硫对铂铼重整催化剂正庚烷脱氢环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常规还原硫化法、低温注硫还原法、硫酸盐浸渍法制备3种不同的含硫铂铼重整催化剂,以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进行3种催化剂的脱氢环化反应性能评价,并用TPR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方式引入的硫对铂铼重整催化剂正庚烷脱氢环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还原硫化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采用低温注硫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和硫酸盐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时具有更高的芳烃产率和选择性,其中硫酸盐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上芳烃产率和选择性最高。(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6年12期)

王彭敏[8](2016)在《基于交叉脱氢偶联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脱氢偶联反应(CDC)直接通过两个C-H键结合,形成新的C-C键,避免了预先制备官能团化底物。因此,交叉脱氢偶联反应为有机合成提供了高效、环境友好的新途径。虽然交叉偶联反应从简单原料出发,通过C-H键直接官能团化,以很高的原子利用率合成了复杂化合物,但在该领域仍然要面临一些重大挑战。环状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庞大的物种之一。许多天然产物和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药物及合成中间体都包含环状化合物骨架。如吲哚啉一1-酮骨架存在于很多天然产物中,具有异吲哚啉一1-酮亚结构的很多化合物显示出重要的药理活性。传统上,这些环状化合物主要是通过分子内成环反应或分子间多步反应来合成。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原料不易得、反应条件苛刻、原子利用率低、叁废排放量大。资源包括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对污染忍受能力的有限性迫使人类发展高效、低耗、无排放的生产技术,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化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新观念。因此,在环状化合物合成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发展高效反应途径是实现环化反应绿色化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绿色化学品的研究和开发、环境保护影响重大。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过渡金属催化下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第二章芳香羧酸、酰胺、二甲亚砜叁组分通过Pummerer重排,实现了分子间的串联环化反应,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异吲哚啉酮类化合物。该串联环化反应经历了分子间Csp~2-H/Csp~3-H的交叉偶联、C-N键的形成以及分子内的酰胺化反应。值得指出的是,在反应中二甲亚砜作为亚甲基给予体,反应无需加入催化剂和添加剂。第叁章以简单易得的邻甲基苯甲酸为原料,[Cp*RhCl_2]_2为催化剂,碳酸银为氧化剂,二水合氯化铜为添加剂,利用芳香羧酸C(sp~2)-H键的氧化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成功的合成了4,8-二甲基联苯二甲酸酐,为联苯二甲酸酐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简单方便的途径。第四章全文总结,对所做工作、结论以及创新点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开治,游劲松[9](2015)在《Cu/Fe催化的串联氧化脱氢偶联/环化反应:高效构筑3-氨基多取代五元杂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简洁、高效、绿色的途径来构筑复杂分子一直是有机化学家追求的目标。Domino反应将多个反应过程在同一反应环境中串联完成,减少了对反应物的保护、脱保护及中间体的分离等步骤,因而是一种构筑复杂分子的理想策略~[1]。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C(sp~3)–H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7)》期刊2015-07-28)

李喜安[10](2014)在《Sc(OTf)_3催化的脱氢环化合成吖啶酮及其衍生物和无催化剂参与的叁组分反应合成手性α-氨基膦氧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核心内容为金属催化的吖啶酮结构的合成,尤其是我们小组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由叁氟甲磺酸钪催化的醛的分子内脱氢环化构筑吖啶酮结构以及无催化剂参与的叁组分反应合成手性α-氨基膦氧化物。本论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机合成中的酰基化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氢化酰化反应。在过渡金属的催化体系中,主要按照分子内烯烃的氢化酰化反应,分子间烯烃的氢化酰化反应,分子内炔烃的氢化酰化反应和分子间炔烃的氢化酰化反应的顺序来介绍。第二部分内容为钪催化的吖啶酮结构的合成,主要介绍吖啶酮结构的生物活性和药物性质,以及该方法产生的背景,即,吖啶酮结构合成的不同方法。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课题组通过金属催化来构筑这类结构,以及我们对最佳反应条件的筛选、底物的拓展、动力学研究和反应机理的提出。第叁部分为无催化剂参与的叁组分反应合成手性a-氨基膦氧化物,手性膦化合物在药物以及配体的合成中有重要作用。从而介绍一些有关碳磷键的构筑背景,特别是通过叁组分体系构筑碳磷键,以及使用一些叁组分体系去合成手性化合物。其中也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使用这种叁组分体系构筑手性膦化合物的优点。同时列出我们对反应条件筛选的过程以及对底物适用性范围的探究。(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脱氢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吡啶酮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是重要的化学转化中间体,其合成与修饰是现代医药学及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杂环母核的官能团化修饰是该类化合物较为常见的衍生方式,但要求特定位点的反应基团预组装。相较而言,两个片段分子的直接偶联环化,是更为直接且具备较高实用性的合成类似杂环分子库的方式。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丙烯酰胺与炔烃的氧化偶联制备吡啶酮类化合物取得了长足进展,关键活化步骤为过金属催化剂对酰胺β位sp2碳氢键的活化。然而,通过对更加易得的烷基酰胺进行sp3碳氢键活化制备杂环骨架依然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其原因主要在于较低的α-酸性使得酰胺的脱氢反应变得异常困难。本课题组最近报道了温和条件下,铱催化的酰胺、酸及酮的空气脱氢反应。反应中产生的烯丙基-铱中间体被认为提高了酰胺的α-酸性,从而加速了脱氢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报道一种铑(Ⅲ)催化的γ,δ-不饱和酰胺与炔烃类化合物的脱氢环化新方法,制备一系列多取代的吡啶酮类化合物。催化循环历经酰胺导向铑(Ⅲ)对底物β位点的sp3碳氢活化,进而脱氢生成共轭的双烯酰胺中间体,随后酰胺基团再次导向铑(Ⅲ)对β位的sp2碳氢活化,进而与炔烃进行插入,环化获得吡啶酮。该反应对各种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容忍性。γ-烯基结构不但促进第一步的酰胺脱氢,而且是杂环产物后修饰的重要位点。机理实验表明双烯酰胺的确为反应中间体之一。核磁实验显示酰胺脱氢迅速,而控制实验则表明炔烃的插入过程的选择性与其电性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参与了该反应的速控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氢环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鸣华.表面限域效应下的区域选择性脱氢环化合成纳米石墨烯分子[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王珍,李恩,和志奇,陈杰安,黄涌.基于双重碳氢活化的γ,δ-不饱和酰胺与炔烃的脱氢环化反应[J].物理化学学报.2019

[3].姜兵.过渡金属催化氧化脱氢环化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4].吴正舰.电化学促进的1,3-二羰基化合物脱氢环化反应研究[D].厦门大学.2018

[5].张健秋.炔基膦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及其脱氢环化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8

[6].范威.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和双环化反应在构建氮硫杂环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7

[7].张昭,张玉红,张大庆.硫对铂铼重整催化剂正庚烷脱氢环化性能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6

[8].王彭敏.基于交叉脱氢偶联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李开治,游劲松.Cu/Fe催化的串联氧化脱氢偶联/环化反应:高效构筑3-氨基多取代五元杂环[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7).2015

[10].李喜安.Sc(OTf)_3催化的脱氢环化合成吖啶酮及其衍生物和无催化剂参与的叁组分反应合成手性α-氨基膦氧化物[D].兰州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和含1.5%K2O的K-Cr2O3/Al2...C6+收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脱氢环化脱氢环化的分子内脱氢环化反应Fig...(111)表面的脱氢环化反应

标签:;  ;  ;  ;  ;  ;  ;  

脱氢环化论文_刘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