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优势模式论文_孙研研,李冬立,李云雷,叶建华,贾亚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杂种优势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杂种,优势,玉米,模式,拟南芥,杂交种,油鸡。

杂种优势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孙研研,李冬立,李云雷,叶建华,贾亚雄[1](2017)在《不同配套模式北京油鸡蛋用性能杂种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北京油鸡(Y)为素材,引入矮脚黄鸡合成品系E系和F系,组成二系(E♂×Y♀)和叁系(E♂×(Y♂×F♀))杂交配套,分析杂交后代蛋用性能杂种优势,包括种蛋孵化率、生长发育、蛋品质和产蛋数等。结果显示:北京油鸡二系(EY)和叁系杂交后代(EYF)在孵化率、成活率、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比率上都表现出杂种优势;由于矮脚品系的导入,EY和EYF在体重上都表现出杂种劣势;EY和EYF的开产日龄与Y系相比都显着提前(P=0.0176),EYF在43周和66周龄产蛋数上均表现出杂种优势,EY在43周龄产蛋数上为杂种优势,但是66周龄产蛋数为杂种劣势;EYF的43周龄和6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都显着高于EY(P<0.0001)。表明叁系杂交配套后代的杂种优势更明显,蛋用性能更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7年21期)

张艳辉[2](2016)在《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且最有成效的农作物,也是杂种优势类群与杂种优势模式划分最早的农作物。在不同优势类群选育优良自交系,组配优良杂交种,是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有效技术手段。本研究将供试材料划分为Reid、Non-Reid和DOM叁个优势群,两两优势群构成叁种优势模式。设叁种杂种优势模式试验。第一种模式试验,以DOM×Non-Reid为基础材料选系,Reid群作测验种,组配双列杂交组合;第二种模式试验,以Reid×Non-Reid为基础材料选系,DOM群作测验种,组配双列杂交组合;第叁种模式试验,以Reid×DOM为基础材料选系,Non-Reid群作测验种,组配双列杂交组合。通过叁种模式试验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等遗传分析,提出简便实用、适于本地区的杂种优势模式。试验结果如下。1.叁种杂种优势模式试验中,单株产量均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明显。模式1中,单株产量总平均优势值144.36%,30个组合均为正向优势,有7个组合优势超过总平均优势值的20%,为强优势组合。模式2中,单株产量总平均优势值为142.35%,30个组合均为正向优势,有5个组合为强优势组合。模式3中,单株产量总平均优势值为130.29%,30个组合为正向优势,有4个组合为强优势组合。叁种杂种优势模式,模式1中强优势组合最多,因此认为DOM×Non-Reid为基础材料选育的自交系,与Reid群的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更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2.叁种杂种优势模式中所选育的15个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种杂种优势模式中J1240和J1511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并且影响产量的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模式2中,J1545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影响产量的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模式3中,J1736的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且影响产量的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值。3.叁种杂种优势模式中所组配的90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模式1中有20个组合的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正值;模式2中有17个组合的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正值;模式3中有18个组合的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正值。说明第一种杂种优势模式更容易组配出优良的杂交组合,具有高产的潜力。4.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叁种杂种优势模式中一般配合力方差(Vg)和特殊配合力方差(Vs)均极显着存在。一般配合力方差要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说明亲本对杂种后代有较大的作用。模式1中,四种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B2)与狭义遗传率(hN2)由大到小依次是,穂行数>行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模式2和模式3中四种性状与模式1相似,广义遗传率与狭义遗传率最大的依然是穂行数。穂行数的广义遗传率与狭义遗传率均最高,说明该性状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很难受环境影响,它的变异主要由遗传引起的,可以在低世代对其进行选择。5.对叁种杂种优势模式所组配的90个杂交组合做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出籽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株高和秃尖长对产量的负向影响较大。所以,在选育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出籽率、株高和秃尖长这几个性状,才可以选择出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品种。综合叁种杂种优势模式的杂种优势分析及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认为DOM×Non-Reid为基础材料选育的自交系,与Reid群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是本地区最佳优势模式组合。(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胡兴[3](2015)在《贵州省玉米种质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和发展轻工业的原料。以贵州省50年间(1960~2010年)参试(审定)的215个玉米叁(单)交种以及亲本自交系为统计资料,分析贵州省玉米杂交种历史发展、玉米种质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演变过程,了解过去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经验与教训,总结玉米育种中的规律和种质创新,为未来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方种质改良与利用率急剧下降,外来种质引进、改良和利用得以迅速重视,尤其是优良玉米Suwan种质和温带Reid种质的引进、利用,丰富了贵州省现有的种质基础。随着玉米商业化育种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玉米种质基础主要靠极个别核心自交系发挥作用,同时,种质类群系谱十分混乱;玉米杂种优势模式趋于单一化。(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5年05期)

李虎,屠友金,陈希杭,毕学群,姜俊保[4](2014)在《振宁黄鸡配套模式的杂种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引进的广西叁黄鸡和仙居鸡合成专门化父系(R系);采用两代半同胞近交法,提纯该群体,经闭锁选育,将宁海县的当地鸡群形成专门化母系(D系)。根据生产需要和品系特征设计不同的杂交组合,通过配合力测定和杂种优势的分析,筛选出最佳配套杂交组合R♂×D♀。配套形成的振宁黄鸡商品代公母鸡分别在85和120日龄上市,上市体重分别为1350g和1416g,饲料转化率分别为3.54和3.98比1,成活率均在96%以上。(本文来源于《第四届(2014)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期刊2014-09-27)

陈燕红[5](2014)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与玉米和拟南芥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获得了广泛利用。迄今为止,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仍是一个百年生物学难题。研究表明,来自亲本的基因在杂交种中发生了明显的表达改变,存在加性、显性和超显性等不同差异表达模式,但其与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本论文旨在以玉米和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鉴定的基础上,组配了转基因与野生型杂交组合,并进行杂种优势测定和比较,分析了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以期为解析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依据。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通过降解有活性的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ZmCKO1A和ZmCKO2A基因在玉米杂交种综3/87-1发芽后第8天的叶片中分别表现为偏低亲和超低亲表达模式,在根系中均表现为超高亲表达模式。在拟南芥中,ZmCKO1A基因的超表达株系较野生型侧根数目增多、地上部变小且种子变大,但是ZmCKO2A基因的超表达植株仅观察到育性有明显降低。研究还发现,ZmCKO1A基因在拟南芥无侧根的arf7/19双突变体中超表达并不能促进侧根形成。在玉米中,ZmCKO1A和ZmCKO2A基因共同RNAi的转基因株系侧根数目较野生型明显减少,并且与拟南芥ARF7和ARF19同源的ZmARF1和ZmARF27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2.为了探讨杂交种根系中加性表达的miR166与侧根数目杂种优势的关系,利用miR166玉米超表达株系及其野生型组配转基因杂交组合和野生型杂交组合,并利用含有87-1主效QTL qLRT5-1的综3近等基因系及综3分别与87-1组配杂交组合,发现不同类型杂交种苗期侧根数目与各自中亲值之差基本相同,说明这些杂交种的侧根数目杂种优势没有显着差异。3.利用玉米杂交种根系中上调表达的miR167玉米超表达株系及其野生型分别与4个自交系组配转基因杂交组合和野生型杂交组合,发现转基因杂交种苗期侧根数目与其中亲值之差显着小于野生型杂交种与其中亲值之差,说明两个不同类型杂交种的侧根数目杂种优势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还发现,与野生型杂交种综3/87-1相比,转基因杂交种在外源生长索处理后侧根数目降低更为明显,说明转基因杂交种对外源生长素处理更为敏感。4.利用拟南芥C24和Col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相互杂交获得的不同倍性杂交种的开花期较双亲均显着延迟。研究发现,FRI和FLC基因在不同倍性杂交种中分别表现为中亲表达和超高亲表达模式,并且FLC基因对开花期的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在此基础上,获得FRI基基因RNAi的C24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转基因株系和FLC基因RNAi的Col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转基因株系,发现转基因株系开花期显着提前。利用转基因株系组配转基因杂交组合,发现转基因杂交种与其中亲值之差显着小于野生型杂交种与其中亲值之差,说明降低FRI或FLC基因的表达导致了开花期杂种优势明显降低。5、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玉米杂交种上调表达的ZmCKO1A基因、ZmCKO2A基因和miR167可能有利于侧根杂种优势的形成,而杂交种中亲表达的miR166与侧根杂种优势没有关系。在拟南芥中,不同倍性杂交种中FRI基因的中亲表达导致FLC基因的超高亲表达,两个基因的上位性互作是开花期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李娟,陈泽辉,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6](2014)在《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探究其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9个先锋选系及7个测验种为供试材料,组配了63个杂交组合。以黔单16为对照,用部分平衡格子方进行两点联合(海南叁亚和贵州贵阳)鉴定。结果表明:①小区产量配合力分析,16个参试材料中小区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QB662,为12.316;测验种中,小区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S273,为5.461;63个杂交组合中,两点联合小区产量SCA效应值排在前3位杂交组合依次是QB1051-1×双M9、QB662×S273、QB657-1×QB48,其小区产量SCA效应值依次为10.622、9.145、8.337;产量居前两位的是QB662×S273和QB662×双M9。②产量与构成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分析,行粒数、株高、出籽率等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 8、0.811 8、0.689 4。③根据SSR分子标记对先锋选系与测验系共16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大类。结合系谱资料分析,16个自交系SSR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较吻合。结论:可将先锋选系归纳为先锋选系×Suwan种质和先锋选系×墨黄种质作为我国南方玉米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但需要进一步在今后的育种实践过程中研究和探索。(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小祥,李爱宏,肖宁,潘存红,余玲[7](2014)在《运用籼粳特异分子标记划分杂交稻亲本群及杂种优势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0份杂交籼稻亲本和部分新育成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24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材料间遗传多态性的划分,计算各材料间遗传距离,并以此为依据,通过UPGMA法进行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遗传距离值的大小可将试验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12个亚群和28个组群,大面积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亲本80%以上(保持系、恢复系)均聚集在第Ⅰ大群内,分类结果和系谱分析基本吻合。结合杂交稻育种实践,群间优势普遍大于群内优势,表明利用籼粳特异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杂交亲本优势群可行。(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吴玥[8](2014)在《中国北方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推广取得最有成效的作物,也是杂种优势群划分及其利用研究最早、最深入的作物。根据国内外杂种优势群及优势模式的划分及其特点,结合北方玉米育种及生产实践,按照简便、适用、有效的原则,将北方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为Reid群、No Reid群和Dom群3个优势群,构成叁角型杂种优势模式,简称“叁·叁”理论。其特点是:第一,3个类群相互间构成独立优势类群;第二,类群内选系,其他两个群作测验种;第叁,两个类群间选系,第3群作测验种。本实验根据叁角型杂种优势模式:Reid×No Reid、Reid×Dom、No Reid×Dom进行了实验设计,对“叁·叁”理论进行验证与研讨,为北方玉米育种提供理论支撑。试验共分为3个模式组。模式1,以Reid×No Reid为基础所选育的自交系为被测系,以DOM群自交系为测验种,组配杂交种。模式2,以Reid×DOM群为基础所选育的自交系为被测系;以No Reid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组配杂交种。模式3,以No Reid×DOM群为基础所选育的自交系为被测系;以Reid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组配杂交种。在每公顷6.0万株/公顷、7.5万株/公顷、9.0万株/公顷不同密度条件下,以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作为指标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等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叁种模式下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分析叁种模式下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在6.0万株/hm2、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不同密度条件下,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模式2总平均优势值最高为135.36%;其次是模式1,总平均优势值为127.4%。模式3的总平均优势值亦存在正的优势,为110.56%。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自交系与测验种之间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具有增产的潜力。实验结果还表明,在6.0万株/公顷密度下,叁个模式中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的组合为5AD×JD441,优势值为41%;模式3的强优势组合数最多为4个,模式1最低,不存在。在7.5万株/公顷密度下,叁个模式中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最高的组合为PH09B×JD636,杂种优势值为38%;模式1的强优势组合数最多为6个,模式2最低仅1个。在9.0万株/公顷密度下,叁个模式中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的组合是6WC×JD636,杂种优势值为52%;模式2的强优势组合数最多为4个,模式3最低为2个。2.在叁种不同密度条件下,通过对叁种模式下所选育的15个自交系进行GCA效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模式1中自交系JD207、JD448产量性状的GCA效应值较高,且产量构成因素的GCA效应表现较好。模式2中,自交系JD441、JD450的GCA效应值均较高,6WC改良了旅系米质不好的缺点。模式3中,自交系JD636的产量GCA较高,J1658有效地降低了株高,增加了穗行数;自交系JD604、JD607的一些农艺性状还需要进一步改良。3.在叁种密度条件下,通过对叁种模式所组配的杂交组合进行SCA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6.0万株/公顷密度下,杂交组合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正的组合有37个,模式1中组合SCA效应值均较低,模式2中等,模式3最高;在7.5万株/公顷密度下,组合单株产量SCA为正的组合有40个,其中模式2所占的比例较大,模式1、3中组合SCA效应值中等,而模式2中组合的SCA最高;在9.0万株/公顷密度下,组合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正的组合数为38个,模式2、3中组合的SCA效应值中等,而模式1中组合的SCA最高。通过对组合的杂种优势、SCA效应值的分析发现,二者结论基本一致。4.在叁种密度条件、叁种杂优模式下,通过对10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籽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秃尖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向,而且随着密度的增大,秃尖长对产量的负向作用就越大。因此,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出籽率,秃尖长两个性状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应该予以重视。5.结合中国北方玉米育种生产实践,认为“叁·叁”理论更具有实用性—简便、有效、易掌握;既综合了国内外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缺点。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4-03-01)

芦连勇,王帅兵[9](2013)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PN78599种质的改良与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玉米生产长期大面积推广应用少数优势品种,致使种质资源匮乏,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风险,引入优良玉米新种质改变了此现状。介绍了我国玉米育种中对PN78599种质的改良与利用,总结出PN78599种质在我国玉米生产中利用的几种主要杂交优势模式,提出了今后PN78599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改良利用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3年04期)

龙玉辉,李妍妍,王孝华[10](2013)在《旅大红骨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如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属间杂交所得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产力、抗逆性、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发育状况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杂种优势的成功利用是种子产业得以诞生和发展的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13年04期)

杂种优势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且最有成效的农作物,也是杂种优势类群与杂种优势模式划分最早的农作物。在不同优势类群选育优良自交系,组配优良杂交种,是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有效技术手段。本研究将供试材料划分为Reid、Non-Reid和DOM叁个优势群,两两优势群构成叁种优势模式。设叁种杂种优势模式试验。第一种模式试验,以DOM×Non-Reid为基础材料选系,Reid群作测验种,组配双列杂交组合;第二种模式试验,以Reid×Non-Reid为基础材料选系,DOM群作测验种,组配双列杂交组合;第叁种模式试验,以Reid×DOM为基础材料选系,Non-Reid群作测验种,组配双列杂交组合。通过叁种模式试验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等遗传分析,提出简便实用、适于本地区的杂种优势模式。试验结果如下。1.叁种杂种优势模式试验中,单株产量均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明显。模式1中,单株产量总平均优势值144.36%,30个组合均为正向优势,有7个组合优势超过总平均优势值的20%,为强优势组合。模式2中,单株产量总平均优势值为142.35%,30个组合均为正向优势,有5个组合为强优势组合。模式3中,单株产量总平均优势值为130.29%,30个组合为正向优势,有4个组合为强优势组合。叁种杂种优势模式,模式1中强优势组合最多,因此认为DOM×Non-Reid为基础材料选育的自交系,与Reid群的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更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2.叁种杂种优势模式中所选育的15个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种杂种优势模式中J1240和J1511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并且影响产量的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模式2中,J1545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影响产量的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模式3中,J1736的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且影响产量的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值。3.叁种杂种优势模式中所组配的90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模式1中有20个组合的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正值;模式2中有17个组合的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正值;模式3中有18个组合的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正值。说明第一种杂种优势模式更容易组配出优良的杂交组合,具有高产的潜力。4.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叁种杂种优势模式中一般配合力方差(Vg)和特殊配合力方差(Vs)均极显着存在。一般配合力方差要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说明亲本对杂种后代有较大的作用。模式1中,四种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B2)与狭义遗传率(hN2)由大到小依次是,穂行数>行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模式2和模式3中四种性状与模式1相似,广义遗传率与狭义遗传率最大的依然是穂行数。穂行数的广义遗传率与狭义遗传率均最高,说明该性状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很难受环境影响,它的变异主要由遗传引起的,可以在低世代对其进行选择。5.对叁种杂种优势模式所组配的90个杂交组合做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出籽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株高和秃尖长对产量的负向影响较大。所以,在选育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出籽率、株高和秃尖长这几个性状,才可以选择出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品种。综合叁种杂种优势模式的杂种优势分析及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认为DOM×Non-Reid为基础材料选育的自交系,与Reid群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是本地区最佳优势模式组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种优势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孙研研,李冬立,李云雷,叶建华,贾亚雄.不同配套模式北京油鸡蛋用性能杂种优势分析[J].中国家禽.2017

[2].张艳辉.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应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3].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胡兴.贵州省玉米种质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演化[J].种子.2015

[4].李虎,屠友金,陈希杭,毕学群,姜俊保.振宁黄鸡配套模式的杂种优势分析[C].第四届(2014)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2014

[5].陈燕红.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与玉米和拟南芥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6].李娟,陈泽辉,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J].西南农业学报.2014

[7].张小祥,李爱宏,肖宁,潘存红,余玲.运用籼粳特异分子标记划分杂交稻亲本群及杂种优势模式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

[8].吴玥.中国北方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9].芦连勇,王帅兵.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PN78599种质的改良与杂种优势模式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3

[10].龙玉辉,李妍妍,王孝华.旅大红骨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利用[J].种子世界.2013

论文知识图

可知,2000年PN×旅大红骨杂种优势模×旅大红骨杂交模式利用分析3.2.4Lan...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的群体SCA效...中熟品种亲本来源比例晚熟品种亲本来源比例在2种模式景下14个引MMYT群体与丹3和...

标签:;  ;  ;  ;  ;  ;  ;  

杂种优势模式论文_孙研研,李冬立,李云雷,叶建华,贾亚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