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反应装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装甲,射流,力学,大口径,破片,穿甲弹,引信。
新型反应装甲论文文献综述
朱越亭,马铁华,沈大伟,张红艳[1](2019)在《碳化硅-铝射流侵彻新型反应装甲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碳化硅-铝(SiC-Al)射流对新型反应装甲的侵彻性能,运用AUTODYN软件仿真计算,分析不同参数的SiC-Al射流成型规律以及对新型反应装甲的侵彻效果。结果表明:锥角、装药高度对SiC-Al射流成型影响较大,锥角80°时成型效果最好,装药高度为1.3D和1.5D时射流头部较稳定;射流头部速度随锥角、壁厚的增大而减小,随装药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射流侵彻反应装甲时,侵彻效果随药型罩壁厚的增大而增强,随炸高的减小而减弱,可实现对新型反应装甲的穿而不爆。(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侯辉,姚文进,李文彬,郑宇[2](2017)在《新型双层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打击带盖板和隔板双层反应装甲的目标,对反应装甲起爆后各金属板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金属板的飞散对射流造成的干扰。通过理论分析金属板的运动,建立反应装甲的运动模型,然后用LS-DYNA进行仿真得到了各金属板速度-时间曲线和位移-时间曲线,并进一步分析了金属板的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实战中聚能战斗部侵彻坦克披挂的反应装甲的法线角一般在60°以上,得到此时反应装甲的作用场时间约为600μs,则串联战斗部后级延迟时间应大于600μs才能避免飞板对后级射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熊良平,黄道业,王凤英[3](2013)在《新型反应装甲结构对长杆弹小法线角侵彻的干扰分析和防护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防御小法线角入射的长杆弹的需要而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反应装甲结构。通过分析新型反应装甲结构对长杆弹运动速度和姿态的干扰,得出在长杆弹质量守恒的情况下的动力学方程,并进行反应装甲抗长杆弹侵彻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反应装甲能够有效的干扰小角度长杆弹的飞行姿态并造成动能损失,可提高对长杆弹的防护效果。(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3年01期)
高远亮,彭利,章云[4](2010)在《现阶段新型反应装甲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加快自己前进的脚步,各国的军事技术发展尤为突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自己的军事装备能力,于是各种新型攻击武器应运而生,这也给武器防护领域提出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强防护概念,方法,材料等方面的发展。防护装甲就是其中一方面,随着各种穿甲弹及射流的发展,仅单层防护装甲已不能起到预计的防护效果,要提高战场车辆的战场生存力,研发更高性能的装甲防护技术,探索新型号高技术装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0-11-05)
王强,陈志跃,魏辽洋,王爱国[5](2009)在《反新型反应装甲弹药引信的一个重要判定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反新型反应装甲弹药引信的一个重要判定准则表征为弹药要避开反应装甲威力场,而对于串联战斗部用的近炸引信则有最小作用距离Hmin。从弹目交会过程中根据反应装甲和弹药的性能与几何参数推导出最小作用距离Hmin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焦丽娟[6](2001)在《新型反应装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是在传统的“叁明治”式平板装药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种形成自锻破片的大楔角线型聚能装药结构和采用反击弹,并合理设计平板装药结构(分为引爆平板装药和传爆平板装药)、线型聚能装药结构和反击弹在反应装甲壳内的布局以及联接方式,从而研究发展一种实现小法线角防护的新型反应装甲结构。新型反应装甲要达到的防护效果是,在小法线角(θ=40°)的情况下,能防御大口径穿甲弹、大口径破甲弹,兼防近口径(同口径)串联破甲战斗部,重点是研究对大口径穿甲弹的防护,特别适用于坦克炮塔的装甲防护。通过对线型聚能装药结构形成的自锻破片的侵彻性能试验及反击弹安全性和侵彻性能试验,证明了采用形成自锻破片的线型聚能装药结构和反击弹构成的新型反应装甲用来实现小法线角防护大口径穿、破甲弹和同口径(或近口径)串联战斗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通过模拟新型反应装甲抗100滑钢弹的抗弹性能试验,计算其局部防护系数达到3.514,证明了所设计的新型反应装甲能够实现小法线角防御初速为1700m/s的大口径穿甲弹,能够达到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满足坦克炮塔对大口径穿甲弹的防御。 爆炸式反应装甲所采用的炸药是反应装甲技术的核心,而且炸药也是决定反应装甲抗弹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新型反应装甲要实现小法线角防御大口径穿、破甲弹,首先,必须保证主平板装药结构(引爆板)所采用的炸药能被各种制式破甲弹的聚能射流特别是100mm以上弹径的动能穿甲弹杆引爆,并且炸药要具有一定的威力和爆速,爆轰产物要尽量的多,以便充分发挥爆轰产物以及其所驱动的两块金属板对射流及弹杆的干扰作用。本文对新型反应装甲中的引爆平板装药中所采用的既能被射流引爆,又可以被动能穿甲弹杆可靠引爆的炸药—DO,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对炸药的感度试验及其所装填的药室的安全性试验的结果分析和研究表明:DO炸药使用安全性好,性能可靠,完全能满足新型反应装甲使用的安全性及其抗弹性能和基本技术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华北工学院》期刊2001-03-01)
新型反应装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打击带盖板和隔板双层反应装甲的目标,对反应装甲起爆后各金属板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金属板的飞散对射流造成的干扰。通过理论分析金属板的运动,建立反应装甲的运动模型,然后用LS-DYNA进行仿真得到了各金属板速度-时间曲线和位移-时间曲线,并进一步分析了金属板的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实战中聚能战斗部侵彻坦克披挂的反应装甲的法线角一般在60°以上,得到此时反应装甲的作用场时间约为600μs,则串联战斗部后级延迟时间应大于600μs才能避免飞板对后级射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反应装甲论文参考文献
[1].朱越亭,马铁华,沈大伟,张红艳.碳化硅-铝射流侵彻新型反应装甲的仿真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侯辉,姚文进,李文彬,郑宇.新型双层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分析与研究[J].弹道学报.2017
[3].熊良平,黄道业,王凤英.新型反应装甲结构对长杆弹小法线角侵彻的干扰分析和防护效能[J].爆炸与冲击.2013
[4].高远亮,彭利,章云.现阶段新型反应装甲综述[C].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0
[5].王强,陈志跃,魏辽洋,王爱国.反新型反应装甲弹药引信的一个重要判定准则[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9
[6].焦丽娟.新型反应装甲技术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