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缺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缺失,地中海,沙门,致病性,疏水,疫苗。
基因缺失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玉,冉娜,张巧英,丁志囡,范光耀[1](2019)在《1例亲子鉴定中D12S391基因座等位基因“缺失”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资料1.1案情摘要1例委托父子亲缘关系的亲子鉴定案件,经无菌操作采集被鉴定人的指尖血少许。1.2DNA检验取检材适量,依次采用DNA免提取扩增试剂(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史良,龙圆圆,罗茜,苏琼,黄佩[2](2019)在《BAX基因缺失降低BCR-ABL诱导的小鼠B-ALL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BAX基因缺失对BCR-ABL诱导的过表达的骨髓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目的基因敲除小鼠作为骨髓细胞供体;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B6BM、B6BM-BAX-/-细胞;用伊马替尼不同浓度(0、0. 5、1. 0和2. 0μmol/L)梯度下处理BCR-ABL感染的细胞48 h;台盼蓝对存活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AX、Caspase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伊马替尼处理BCR-ABL转染的骨髓细胞中,BAX缺失组的存活细胞明显多于野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B6BMBAX-/-组r=-0. 9533,B6BM组r=-0. 981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BAX基因缺失组比野生型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X基因缺失组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组(P <0. 05)。结论:BAX缺失可降低BCR-ABL诱导的B-ALL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永慧,苏硕青,李巧玲,吴同垒,张志强[3](2019)在《肠炎沙门菌pagC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肠炎沙门菌外膜蛋白PagC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肠炎沙门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336)pagC基因缺失突变(C50336Δhtra),在此基础上构建基因回补菌株。测定肠炎沙门菌各菌株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利用生化鉴定系统测定各菌株的生化特性;分析肠炎沙门菌各菌株在酸性、碱性和高渗环境下的存活能力;利用K-B纸片法测定肠炎沙门菌各菌株的耐药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pagC基因缺失株C50336ΔpagC。生长曲线显示,与野生型菌株和回补菌株相比,C50336ΔpagC缺失株生长速度、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表明pagC不影响肠炎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应激实验结果显示,pagC基因缺失后,肠炎沙门菌应对酸碱应激和高盐应激能力显着下降,表明pagC影响肠炎沙门菌应激条件下生存。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pagC基因缺失后,肠炎沙门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增高,表明pagC参与肠炎沙门菌耐药过程。结论 PagC蛋白与细菌抗环境应激和耐药性相关,为进一步阐释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和耐药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詹琪,缪旋,聂玉强[4](2019)在《核受体Nur77基因缺失诱导再生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肝大部分切除术(PHx)后核受体Nur77调控肝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的分子机制。方法在Nur77基因敲除型(knockout,KO)和野生型对照组中构建PHx诱导的小鼠肝再生模型,用组织学染色、生化、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等方法检测再生肝组织的形态学、血清学改变,以及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PHx术后多个时间点KO组肝脏均出现组织坏死,KO组术后48 h、72 h的血清ALT均高于WT组(466.3±202.4 vs 72.0±58.8,486.2±156.3 vs 63.0±0.3,P<0.05)。凋亡细胞特异性染色示KO组术后3 h和48 h的凋亡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38.7±9.6 vs 2.8±0.2,87.3±19.4 vs 8.4±3.1,P<0.05)。PHx术后早期KO组肝脏的凋亡基因caspase-8与剪切caspase-3蛋白均上调。结论 Nur77缺失诱导肝再生早期肝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张明亮,孙长江,顾敬敏,崔子寅,韩文瑜[5](2019)在《鼠伤寒沙门菌LH430株asd基因缺失株平衡致死系统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的平衡致死系统。将打靶基因片段Cat基因重组入鼠伤寒沙门菌LH430株asd基因位置,之后将温敏型质粒pCP20转入菌体中用以消除Cat基因片段,通过PCR技术两步法筛选出缺失株Δasd LH430;将asd~+的原核表达质粒pYA3493转入Δasd LH430,经PCR及测序鉴定表明鼠伤寒沙门菌平衡致死系统Δasd LH430(pYA3493)构建成功。对构建的基因缺失株研究表明,该缺失株失去了在二氨基庚二酸(DAP)阴性环境中生存的能力;糖发酵试验表明,缺失菌株在利用碳源的能力方面与亲本菌株保持一致;9种生化试验结果显示,缺失菌株遗传了亲本菌株的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缺失菌株能够稳定遗传缺失的423 bp的基因片段;将绿色荧光基因转入所构建的平衡致死系统,成功构建携带绿色荧光基因的重组菌Δasd LH430(pYA-gfp),对其研究表明该重组菌能够有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平衡致死系统Δasd LH430(pYA3493),能够有效表达所携带的基因,该系统可作为疫苗活载体来携带外源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宋祥军,程悦,邱明宇,薛媚,涂健[6](2019)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hoP/Q基因缺失对雏鸡脾脏microRNAs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microRNA(miRNA)水平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phoP/Q基因缺失对雏鸡脾脏功能表达的影响,为APEC的防制提供参考资料。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phoP/Q基因的缺失株分别攻毒14日龄雏鸡,采集其脾脏组织为材料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miRNA表达谱,选择差异倍数大于8的miRNA进行Real-time PCR,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以及GO、KEGG富集分析。测序结果获得10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1个miRNA表达量下调,9个miRNA表达量上调,Real-time PCR结果表明,miRNA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细胞生长与凋亡、糖合成与代谢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预测靶基因参与MAPK信号通路、糖代谢通路、Wnt信号通路等重要通路。本试验分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hoP/Q基因缺失后感染雏鸡脾脏miRNA的表达差异,从miRNA水平探讨了phoP/Q基因缺失对APEC致病性的影响,为APEC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彭小薇,吴方达,刘郁夫,董浩,孙永健[7](2019)在《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的毒力和免疫保护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布鲁氏菌clpP基因与细菌毒力的关系,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用巨噬细胞RAW264.7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评价clpP基因缺失株的毒力,同时测定该缺失株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保护力。研究发现: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后,在细胞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中的毒力显着降低;clpP基因缺失株感染小鼠后,不引起脾脏肿胀,并且在脾脏内的持续期短于A19疫苗株,说明该基因缺失株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使用clpP基因缺失株免疫小鼠后,该基因缺失株无法抵御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和羊种布鲁氏菌M28株的感染。本研究为揭示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新型布病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11期)
束玲玲,徐柳柳,祁克宗,涂建,宋祥军[8](2019)在《pagP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外膜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pagP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探索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生物被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菌体自聚合试验、外膜疏水性试验以及生物被膜形成条件,分析pagP基因缺失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形态。【结果】pagP基因缺失后,菌株MIC降低,菌株的外膜通透性增强且菌体自聚合能力显着增强(P<0.01),其中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的MIC分别为7和20μg/mL,菌株自聚合能力为87.89%;pagP基因缺失对菌株外膜疏水性无显着影响,疏水性仅为5.337%;随着细菌在LB培养基中静置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被膜形成量增多;pagP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于野生株。【结论】pagP基因缺失可使APEC外膜特性发生改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龙驹,翁勋锦,庞婉容,孙雷[9](2019)在《一个携带罕见的2.4kb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家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罕见α地贫缺失型基因的漏检,会给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工作带来风险。研究组对一例地贫检测中基因型与血液学检测数据不匹配的个体进行罕见地贫分析,同时采集其家系辅助分析,以阐述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商品化地贫基因检测试剂盒实施常规地贫基因分析,罕见地贫分析方法采用测序法、实验室自研qPCR体系、MLPA、Gap-PCR法等完成。结果先证者样本中检出-α2.4地贫基因,家系分析验证了这是一个携带-α2.4地贫基因的家系。结论-α2.4地贫基因在南方地区人群有一定的分布频率。国内地贫检测机构所使用的常规地贫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检测范围并未包含-α2.4地贫基因,地贫基因检测机构在实施地贫基因分析时,应密切留意受测者血液学数据与基因分析数据的匹配性,避免相对少见的地贫基因的漏诊。(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杜丽,秦丹卿,刘玲,卢建,姚翠泽[10](2019)在《台湾型缺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个罕见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家系进行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及分析。方法:采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家系中所有成员外周血的血液学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DB)、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及裂隙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采集脐带血或者绒毛膜组织进行产前诊断。囊胚活检滋养外胚层细胞经过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单体型构建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基因诊断检测出该家系的先证者为罕见的台湾型缺失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2次产前诊断结果显示,2个胎儿均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发现在11个胚胎中检测出6个可供移植胚胎。结论:台湾型缺失是罕见的β地中海贫血缺失类型,当复合β珠蛋白基因其他突变时可导致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可供地中海贫血高风险家庭选择的一种优生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基因缺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BAX基因缺失对BCR-ABL诱导的过表达的骨髓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目的基因敲除小鼠作为骨髓细胞供体;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B6BM、B6BM-BAX-/-细胞;用伊马替尼不同浓度(0、0. 5、1. 0和2. 0μmol/L)梯度下处理BCR-ABL感染的细胞48 h;台盼蓝对存活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AX、Caspase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伊马替尼处理BCR-ABL转染的骨髓细胞中,BAX缺失组的存活细胞明显多于野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B6BMBAX-/-组r=-0. 9533,B6BM组r=-0. 981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BAX基因缺失组比野生型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X基因缺失组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组(P <0. 05)。结论:BAX缺失可降低BCR-ABL诱导的B-ALL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缺失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玉,冉娜,张巧英,丁志囡,范光耀.1例亲子鉴定中D12S391基因座等位基因“缺失”的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
[2].史良,龙圆圆,罗茜,苏琼,黄佩.BAX基因缺失降低BCR-ABL诱导的小鼠B-ALL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3].李永慧,苏硕青,李巧玲,吴同垒,张志强.肠炎沙门菌pagC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4].詹琪,缪旋,聂玉强.核受体Nur77基因缺失诱导再生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J].广州医药.2019
[5].张明亮,孙长江,顾敬敏,崔子寅,韩文瑜.鼠伤寒沙门菌LH430株asd基因缺失株平衡致死系统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6].宋祥军,程悦,邱明宇,薛媚,涂健.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hoP/Q基因缺失对雏鸡脾脏microRNAs功能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7].彭小薇,吴方达,刘郁夫,董浩,孙永健.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的毒力和免疫保护力评价[J].中国动物检疫.2019
[8].束玲玲,徐柳柳,祁克宗,涂建,宋祥军.pagP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外膜特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9].龙驹,翁勋锦,庞婉容,孙雷.一个携带罕见的2.4kb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家系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10].杜丽,秦丹卿,刘玲,卢建,姚翠泽.台湾型缺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