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差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差,类型,偏差,几何,模型,表面,功能。
公差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钟艳如,高文祥,黄美发[1](2014)在《基于本体的装配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减少产品设计的不确定性,解决公差信息在异构系统之间难以有效共享和顺畅传递的问题,将本体技术引入到装配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方法中。首先,构建了基于空间关系的装配公差表示模型,并采用OWL断言表示了模型各层中的约束关系。其次,通过提取表示模型中的相关概念和关系,构建并实现了装配公差表示的本体。基于构建的本体及空间关系与装配公差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SWRL定义了装配公差类型的生成规则。再次,基于实现的本体及定义的规则构建了可选装配公差类型生成知识库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装配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算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生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覃裕初,钟艳如,常亮,黄美发[2](2013)在《基于几何公差描述逻辑的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公差信息更好地被计算机理解,将描述逻辑引入到对公差设计的研究中。从几何要素之间的基本空间关系出发,提出几何公差描述逻辑GTDL(Df),并给出该逻辑的Tableau判定算法。应用GTDL(Df)的刻画能力,构建几何公差的GTDL(Df)表示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GTDL(Df)的Tableau判定算法,设计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算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生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3年07期)
李日华,周惠群,刘欢[3](2013)在《快速成形件与CAD模型不同类型公差分布的实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说明了快速成形过程中的台阶效应对成形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影响,分析了成形件与CAD模型间3种公差分布形式的几何特征及对应成形件的应用领域。通过对CAD模型切片的上、下表面进行布尔运算得到正、负公差分布的扫描轮廓。利用层片体积信息,通过偏置截面轮廓将CAD模型与对应层片的体积偏差进行补偿,实现混合公差分布。采用的偏移量计算方法能有效保证轮廓细小特征不发生过大的变化,提高了成形件形状和尺寸精度。(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3年03期)
吕述纲[4](2003)在《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类型生成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综合公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59705022)和“基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的集成公差设计理论与方法”(50275136),研究了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类型的生成技术,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类型生成的原型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在分析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设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二章:基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中的特征概念,根据TTRS理论将特征划分为7类对称特征;定义了叁类变动几何约束:自参考、互参考和配合变动几何约束;划分了7类自参考变动几何约束、27类基本互参考变动几何约束和6类低副配合变动几何约束。第叁章:基于图论实现了变动几何约束网络的表示,并提出了完全约束的变动几何约束网络的判断准则;在此准则的基础上,研究了完全约束的变动几何约束网络的生成方法,最后基于MDT实现了完全约束的变动几何约束网络的构建。第四章:将公差划分为自参考和互参考公差两类,分析了自参考和互参考变动几何约束与相应的公差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公差类型的推理方法,研究基于变动几何约束网络的形位公差类型的生成策略。第五章:开发了集成于MDT叁维系统内的形位公差类型生成的原型系统,并用实例验证了原型系统的有效性。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对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的设计应该进一步开展的工作进行探讨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1-01)
胡洁,吴昭同[5](2002)在《面向功能的形位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和讨论功能表面及其联系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了基于图论的几何约束的表示方法 ;给出了面向功能的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类型的确定和自动生成方案。一个简单的实例分析说明了此方案的推理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2年03期)
胡洁,吴昭同[6](2000)在《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类型的生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TTRS理论中的基本功能表面及MGDE概念 ,研究了功能与形状公差类型之间以及功能表面间的约束与位置公差类型之间的对应规则 ,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类型的生成方案。最后实例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期刊2000年03期)
赵妙霞,陈洪根[7](1998)在《位置度公差的标注类型及使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GB/T1182—1996中关于位置度公差的标注类型及使用方法介绍(本文来源于《标准化报道》期刊1998年05期)
朱成荫[8](1993)在《用象形符标明配合类型——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一点修改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孔、轴间的配合分叁类: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人们希望配合标注能简明清晰地表达出配合类型。1各国曾用本国字母标明配合类型 德国曾实行过的DIN公差制是用德语中有关词的缩写来描述配合类型的,在标注某类配合时,则需用到相应的缩写。这此缩写如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学报》期刊1993年03期)
余用仁[9](1956)在《谈整形公差圆柱类型表面相互位置偏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面几讲中,我们对圆柱类形的几何形状误差,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但有许多工件,是由许多单独的几何形状组成的,因此,还有相互位置的偏差。例如图1的齿轮,在相互位置方面就有:1)齿轮的节圆对孔轴线同心度的偏差;2)齿轮端面对孔中心线垂直度的偏差(端面摆动)。再如图2的机床变速箱,除了要求各孔的圆度外,在相互位置精度上还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人》期刊1956年06期)
公差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使公差信息更好地被计算机理解,将描述逻辑引入到对公差设计的研究中。从几何要素之间的基本空间关系出发,提出几何公差描述逻辑GTDL(Df),并给出该逻辑的Tableau判定算法。应用GTDL(Df)的刻画能力,构建几何公差的GTDL(Df)表示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GTDL(Df)的Tableau判定算法,设计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算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生成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差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钟艳如,高文祥,黄美发.基于本体的装配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J].中国机械工程.2014
[2].覃裕初,钟艳如,常亮,黄美发.基于几何公差描述逻辑的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
[3].李日华,周惠群,刘欢.快速成形件与CAD模型不同类型公差分布的实现方法[J].电加工与模具.2013
[4].吕述纲.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类型生成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
[5].胡洁,吴昭同.面向功能的形位公差类型的自动生成[J].中国机械工程.2002
[6].胡洁,吴昭同.计算机辅助形位公差类型的生成方法研究[J].工程设计.2000
[7].赵妙霞,陈洪根.位置度公差的标注类型及使用方法[J].标准化报道.1998
[8].朱成荫.用象形符标明配合类型——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一点修改意见[J].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学报.1993
[9].余用仁.谈整形公差圆柱类型表面相互位置偏差[J].机械工人.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