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商英论文-章原

张商英论文-章原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商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轼,五台山,张商英,长松

张商英论文文献综述

章原[1](2018)在《苏轼、张商英与五台山》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虽未登临五台山,但有多首诗与五台山文化相关,这些诗均为与张商英的酬唱之作。文章通过梳理苏轼与张商英的交游,对于这些诗作产生的相关背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诗句中涉及的典故及其含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辨析,特别是对反复出现的药材——"长松"与苏轼的渊源进行了梳理。(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延超[2](2017)在《张商英叁教融合下的孝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宋代,儒、释、道叁教之间斗争、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同时不乏排佛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张商英与排佛尊韩(愈)的思潮开展论争,以捍卫中土佛教的正当合理性。张商英的思想中表现出对儒、佛、道兼收并蓄,并以佛为尊的特征。基于叁教"犹鼎足之不可缺一"的基本认识,张商英的孝道思想继承了前人成果,提出系统的孝道观,认为佛教之孝尤具有优越性。但他的叁教融合也突出了叁教之间的差异性,其孝道观更多地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维护佛教伦理,因此具有会通性不足的历史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7年04期)

王英[3](2017)在《北宋张商英政治活动探研》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后期新旧两党之争,始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的王安石变法,由是否变法而产生的政见之争发展到了哲宗元佑(1086-1094)、绍圣(1094-1098)时期,则衍化成为你死我活的朋党之争;至徽宗崇宁(1102-1106)时期,又恶化成“元佑党禁”的极端方式。熙宁初年,张商英被章敦引荐进入变法集团,历仕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叁朝而深陷党争不可自拔。从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荣升朝廷官员,到徽宗大观四年(1110)六月登上相位,期间仕途坎坷,为政四十多年,在朝当官时间不过五年,其余时候则四处颠沛、放于外任。他既直言敢谏、忠鲠不屈,也热衷名利、勇于好斗;既不可避免地遭到旧党攻击、也不时与同为新党的人士发生龃龉,而这一切都与北宋文人政治所孕育出的士人党争有极大关系。故本文依托党争背景研究张商英的政治活动,达到以个人了解党争,从党争探视个人的双重目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8)

陈小辉[4](2017)在《《全宋诗》之钱惟演、杨杰、张商英诗重出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宋诗》着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着《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钱惟演、杨杰、张商英叁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杜瑞平[5](2015)在《张商英《续清凉传》禅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续清凉传》与《古清凉传》《广清凉传》合称为《清凉传》,是唐宋时期五台山的叁本志书。《续清凉传》是北宋张商英所着,集中记载其叁次拜谒五台山的所见所闻。《续清凉传》的禅理诗和禅悟诗质朴直白,集中表现了张商英本人的文学与佛学成就,在五台山的志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32期)

李熙[6](2012)在《惠洪、张商英对临济宗正统地位的塑造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临济宗黄龙派僧惠洪和张商英讲述了"小释迦"仰山慧寂的转生事迹,这一晚出的转生事迹并不存在于既有史料之中,而是通过联缀既有史料并加入想象的运作构造起来的。这一转生事迹的构造还具有宗派色彩,与惠洪通过《楞严经》来融会禅教的解读方法有关。从历史语境来看,北宋正统论盛行,契嵩等禅宗史家亦通过追溯达磨一系的渊源来论证东土禅宗的正统性;而五家中最早开宗的沩仰宗虽已衰微,但其神化色彩和权威地位仍然为道俗所尊崇,并体现在灯史的编纂之中。在此语境下,二人所构造的仰山慧寂这一转生事迹,事实上为临济宗的正统性提供了更有神圣意味和更有权威性的根据。到清代,临济宗法藏一系禅师南潜更是明确地借助这一转生事迹来为其法系的正统性提供支持,这关系到临济宗内部的一场法诤,并最终因皇家权威的裁决而结束。(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2年03期)

程佩[7](2011)在《北宋张商英护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商英(1043—1121),是一位活跃于北宋中后期的官僚、佛教居士。相对于他有限的政治影响力,其佛教影响力要大很多。他不仅深崇佛教,而且一生积极护法,成为其时佛界着名外护,被后人看作“北宋佛教最得力的外护居士”。本文以历史文献为基础,探索其护法的时代背景、护法的原因、护法的活动以及护法的思想,从而尽可能多的还原张商英的护法形象,并据此对北宋士大夫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居士的护法状况有所管窥。文章共分叁章。第一章略述了张商英护法的时代背景。该章从宋代佛教发展的趋势、北宋王室佛教、北宋士大夫佛教和北宋民间佛教四个角度探讨了张商英时代佛教的生存环境,力求从宏观的角度来阐释北宋百余年来佛教发展的趋势及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与佛教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第二章论述了张商英护法的缘起及其所参与的护法活动。文章通过考释张商英如何一步步走进佛教、深信佛教并广结佛缘的事迹,使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他因亲近佛教而甘为佛教护法的心态。文章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他护法的深层次原因,这其中既包括他身为官员本身所肩负的宗教职能,也有他为了积攒政治资本、对宋徽宗崇道抑佛政策作出反应等个人主观因素。张商英所参与的护法活动,笔者大致分为四类,分别为举荐高僧与提拔新秀、兴崇佛寺、调解丛林纠纷以及废淫祠、置佛寺。第叁章对张商英在其着作中表现的护法思想进行了较详细论述。文章从他驳斥各种排佛之说、对叁教进行调和以及对佛教现状产生的反思与担忧叁个方面来梳理张商英的护法思想,同时简要回顾了历史上相关思想的发展流变。通过分析和比较,笔者既肯定了张商英护法思想的合理之处,也指出了其中所包含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蔡方鹿[8](2010)在《张商英叁教“鼎足之不可缺一”的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着名学者、政治家张商英当理学兴起之时,回应欧阳修、二程的批佛言论,主张儒释道叁教融合、鼎足而立,不可缺一。认为叁教均有补于治世。一定程度地看到儒家治世思想之流弊,提倡以佛法、道书济儒教之穷。从他一再把儒学称之为"吾儒"、"吾教"而言,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儒为主来调和儒佛、融合叁教的。(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罗凌[9](2008)在《《素书》非张商英伪撰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素书》相传为秦人黄公石着,《四库全书》收在子部"兵法"类中,并录有宋代宰相张商英所作注,其作为一部伪书,已无疑义。明代以后认定是张商英伪撰,此后成为定谳。笔者从文献传承以及文本本身内容的角度予以考察,认为:尽管张商英曾经为《素书》作注,但不能由此归属其伪撰者为张商英,而是另有其人。(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08年05期)

蔡畅[10](2008)在《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商英生于仁宗庆历叁年(1042),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及第,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他经历了神宗、哲宗、徽宗叁朝,仕宦生涯多有起伏。北宋中后期,政治局势错综复杂。熙宁时期,围绕着宋朝是否需要变法这一问题,变法派和反变法派针锋相对。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斗争,无论哪一派上台,都极力排斥异己,党派斗争持续不断。过多的政治斗争使宋朝统治者无法致力于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局,长期积累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爆发开来,导致北宋灭亡。这就是张商英所处的时代背景。张商英和兄长张唐英都是颇具才华的人物,这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亲张文蔚比较有远见,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为两人走向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商英曾经受到变法派的赏识和提拔,却很少发表支持新法的言论,也没有直接参与变法运动,反而对许多保守派官员评价很高。因此,他不能算作变法派的成员。“元佑更化”初期,张商英主要在地方上担任要职。他因主张谨守神宗法度而与当权派产生分歧。张商英主张谨守神宗法度,这与当时“以母改子”的基调不合拍,加上一些旧党官员的反对,他难以在中央政府做官,一直辗转于地方。张商英的思想有前后矛盾之处。在《嘉禾篇》和《司马光祭文》两文中,他对宣仁太后和司马光有很高的评价。限于史料,这种矛盾思想的脉络还不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宋哲宗亲政之后,以章敦为代表的新党上台执政,掀起了“绍述”的政治风暴,使元佑旧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作为台谏官的一员,张商英不遗余力的弹劾旧党官员,同时在风俗和礼仪等问题上借题发挥,有力地推动了“绍述”的进程。宋徽宗统治时期,宋朝政局风云变幻,党派斗争愈演愈烈。张商英与章敦关系密切,而章敦曾经反对立徽宗为皇帝,所以元符叁年新君即位后,张商英受到贬斥。随着曾布势力的削弱,张商英开始得到皇帝的器重,先后任翰林学士和尚书右丞。由于蔡京等人的排挤,张商英很快被罢去执政之职,并且不断受到贬降,还被列入“元佑党籍”。大观叁年蔡京致仕后,宋朝政局出现新的变动。在这种背景下,张商英官拜宰相,达到了仕宦生涯的顶峰。他任宰相的时间短暂,却能够对当时的弊政进行变革,尽管成效不大,其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6-01)

张商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宋代,儒、释、道叁教之间斗争、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同时不乏排佛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张商英与排佛尊韩(愈)的思潮开展论争,以捍卫中土佛教的正当合理性。张商英的思想中表现出对儒、佛、道兼收并蓄,并以佛为尊的特征。基于叁教"犹鼎足之不可缺一"的基本认识,张商英的孝道思想继承了前人成果,提出系统的孝道观,认为佛教之孝尤具有优越性。但他的叁教融合也突出了叁教之间的差异性,其孝道观更多地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维护佛教伦理,因此具有会通性不足的历史缺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商英论文参考文献

[1].章原.苏轼、张商英与五台山[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2].刘延超.张商英叁教融合下的孝道观[J].中国哲学史.2017

[3].王英.北宋张商英政治活动探研[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陈小辉.《全宋诗》之钱惟演、杨杰、张商英诗重出考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杜瑞平.张商英《续清凉传》禅诗研究[J].名作欣赏.2015

[6].李熙.惠洪、张商英对临济宗正统地位的塑造及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12

[7].程佩.北宋张商英护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8].蔡方鹿.张商英叁教“鼎足之不可缺一”的思想[J].宗教学研究.2010

[9].罗凌.《素书》非张商英伪撰考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

[10].蔡畅.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D].河北大学.2008

标签:;  ;  ;  ;  

张商英论文-章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