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论文_张婧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评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女性,晋剧,京报,鲁迅,哀歌,副刊,艳阳天。

石评梅论文文献综述

张婧雅[1](2019)在《无情未必真豪杰——读高君宇致石评梅的信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君宇是"中国青年革命的健将",他用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之歌。他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和邓中夏等人共同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李大钊的得力助手;他受邀在1920年的《新青年》五一"劳动节纪念专号"上撰写长篇调查报告《山西(本文来源于《党史文汇》期刊2019年10期)

贾晓云[2](2019)在《浅析石评梅的女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评梅是近代中国追求独立自由、平等解放的先驱。作为中国近代较早觉醒的精英女性之一,在原生家庭、个人经历、社会历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石评梅的女性观,其关于自我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思想和行动对当代中国的妇女解放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陆其国[3](2018)在《“愿将吾心付春光”——五四运动时期的石评梅》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周恩来邓颖超当"红娘"1925年1月的上海冬季,寒风萧瑟,冷意袭人。在上海虹口一幢普通民居内,秘密举行的"中共四大"刚刚闭幕,各地与会代表踏上了返程旅途。此时北方区委员会负责人之一高君宇,忽然被周恩来叫住。原来周恩来想托他办一件"私事"——回京途中到天津代他看望一个人。说着,周恩来把手中一封(本文来源于《档案春秋》期刊2018年12期)

张梦茹[4](2018)在《蒋光慈与石评梅“革命+恋爱”作品的比较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是"革命+恋爱"作品的创作者,蒋光慈与石评梅因其身份不同、性别不同,不仅对革命的认知程度不同、对"革命+恋爱"作品的创作目的不同,而且在具体的文本实践中,对恋爱女性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20世纪30年代,"革命+恋爱"的创作倾向风靡现代中国的文坛。简单地说,"革命+恋爱"是指创作主题上的家国大义与儿女情怀的统一。它力图做到将个人对爱情的追求融汇到社会革命(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33期)

庞缇影[5](2018)在《烈火爱情生死绝恋——石评梅与高君宇》一文中研究指出她用她二十六年的春华以笔为枪,写尽革命战火,为无产阶级振臂高呼,她是石评梅;他用他二十九年的岁月晋阳播火,指挥枪林弹雨,为工人运动呼啸呐喊,他是高君宇。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两个人在短暂的生命中诠释了信仰的力量,激励代代后人,在有限的年华中演绎了旷世的爱恋,低吟墓畔哀歌。两个人的事业和爱情曲折而坚定,他们的故事穿越历史风尘而来,历经世事变迁,始终明媚从容,绝代风华的评梅先生,亲手将爱人葬在清净孤冷的陶然亭畔,叁年的相思,叁年的孤冢,之后也走完了悲情而又惊鸿的一生,同一家医院,同一个病房,甚至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溘然长逝。两个人用尽一生都在等待,等待一个重新开始的节点,等待一场可以诉说衷肠的帷幕,可是到头却等来了永久的分离,这段凄美的爱情令世人唏嘘哀婉,高君宇天资聪颖,偏偏少年风流倜傥,石评梅娇俏玲珑,温婉少女天真纯洁,也许命运的使其墓下相伴,倒也成了另一场补偿罢了。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一枚香山红叶,一行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14期)

梁芬奇[6](2018)在《现代初期女性文学样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望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整个时代都处在激烈的变革之中。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剧烈冲突贯穿了整个世纪之交。在这个“叁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不仅将“民主”、“科学”思想传入中国,更为新文学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一直以来,被埋没和压抑的女性文学,在过渡时代也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不同于前代的闺阁“才女”,新时代的女作家们不再满足于对闺阁内“一花一灯一草之间”的描摹,而是充分表现了女性人格的觉醒。无论是“哀叹的赞美者”庐隐、还是有着“兰气息”、“玉精神”的冰心、亦或是“笔触大胆而直率”的冯沅君,都在现代初期的文坛留下了浓墨淡彩的一笔。然而,有着“京华女才子”之称的石评梅,在现代文学史中却鲜少被提及。虽然石评梅的创作生涯十分短暂,文学样态也未及成熟,但是,她以“纯真无杂的生命之火”着成的文学之花,却在过渡时代留下了十分鲜活的生命投影。因此,在回顾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今天,将石评梅的创作样态放置于“五四”新文化的场域中,重新发掘其文学史价值就显得颇为必要。石评梅是20世纪初期“个人性”鲜明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探寻生命终极意义的艺术追求,其悲情与激越相交织的文字,也体现了现代初期中国女性文学发轫之时的典型形态。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以石评梅的创作样态为核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章:“五四”转型时期女性作家群的形成。主要探讨新旧交替之际,“人”的觉醒、“女性”的觉醒,以及“文学革命”对女作家群生成的影响,并以石评梅所在的“女高师作家群”为例,追溯“五四”女作家群的历史成因;第二章:石评梅血泪交融的创作轨迹。从石评梅的人生轨迹入手,将作品划分为“情”“智”冲突、社会现实、宗教情怀叁个部分,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创作与“五四”转型时期的文学思潮、社会思潮的紧密联系;第叁章:悲情与激越交织的文学样态。重回“五四”场域,详细分析石评梅作品中的文体及语体样态,从而提炼出“五四”时期女性创作的时代特点;第四章:石评梅创作的文学史价值及其影响。将石评梅放入“女士”文学中进行考察,从创作内容、人生思考,和审美追求等方面,重新评估石评梅的文学史价值,并进一步总结石评梅对现代晋域女性创作的影响。结语:重申石评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郭晓斌[7](2018)在《从报刊、书信中看石评梅与周作人的交往》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文化运动之后涌现的女作家之一,石评梅与鲁迅、周作人兄弟的关系都比较密切。1920年到1923年,石评梅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鲁迅和周作人在当时及此后,不仅活跃于北京文化界和教育界,而且都曾在女高师兼课和多次讲演,石评梅自然不会错过这些珍贵的聆(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8-03-28)

散木[8](2018)在《《京报·文学周刊》和石评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石评梅怒放于“五四”,又凋谢于“后五四”的岁月。一晃近一个世纪,她的“暗香”仍然呈现于当下的书肆和图书馆中,供人们撷取品味。黄人影(阿英)在上世纪叁十年代编着的《当代中国女作家论》中,曾以总结的口吻评述了其中“在文坛上能(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8-02-28)

林峥[9](2018)在《表演“新女性”——石评梅的文学书写与文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文化初期的"女作家"一词具有独特的历史内涵,是新文学创作者与"新女性"道德实践者的合体。本文以石评梅为个案,考察其与女高师同人的文学书写与日常实践,如何建构了陶然亭"高石墓"的城市景观和文学意象。自我在文字与生活的双重扮演中生成,在新与旧的撕扯中,逐渐探索并确立一个符合现代审美与道德理想的"新女性"主体。(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韩玉峰[10](2017)在《一部充满诗意美的红色经典》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创作、演出的《高君宇与石评梅》登陆省城舞台广受好评。这部描写20世纪20年代故事的新编晋剧,以青春励志的内涵,旷世绝唱的生死之恋,浓烈醇厚的晋剧韵味,优美动听的唱段,富有民国时代特点,饱含山西地方文化(本文来源于《太原日报》期刊2017-11-17)

石评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评梅是近代中国追求独立自由、平等解放的先驱。作为中国近代较早觉醒的精英女性之一,在原生家庭、个人经历、社会历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石评梅的女性观,其关于自我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思想和行动对当代中国的妇女解放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评梅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婧雅.无情未必真豪杰——读高君宇致石评梅的信有感[J].党史文汇.2019

[2].贾晓云.浅析石评梅的女性观[J].黑河学刊.2019

[3].陆其国.“愿将吾心付春光”——五四运动时期的石评梅[J].档案春秋.2018

[4].张梦茹.蒋光慈与石评梅“革命+恋爱”作品的比较解读[J].牡丹.2018

[5].庞缇影.烈火爱情生死绝恋——石评梅与高君宇[J].农家参谋.2018

[6].梁芬奇.现代初期女性文学样态研究[D].山西大学.2018

[7].郭晓斌.从报刊、书信中看石评梅与周作人的交往[N].中华读书报.2018

[8].散木.《京报·文学周刊》和石评梅[N].中华读书报.2018

[9].林峥.表演“新女性”——石评梅的文学书写与文化实践[J].文学评论.2018

[10].韩玉峰.一部充满诗意美的红色经典[N].太原日报.2017

论文知识图

石评梅女士塑像(本人拍摄)兴庆公园牡丹园入日处(资未睐源:自...孙祥栋科研成果附1 1997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奖项目...高石墓(资料来源:叭刀叭瓜丁八高石墓(资料来源:该类景观环境应当...

标签:;  ;  ;  ;  ;  ;  ;  

石评梅论文_张婧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