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端粒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端粒,宫颈癌,肺癌,活性,白花蛇,逆转录,细胞。
端粒酶论文文献综述
韩玉平,徐卓,张凡,姬宏宇[1](2019)在《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及Ki-67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及Ki-6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0%,20%,40%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并分别作为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则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各组细胞干预后分别继续培养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中Ki-67 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实验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增大及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培养48 h后,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酶表达率分别为(30.41±1.96)%、(22.02±1.56)%、(11.31±1.42)%、(7.23±1.06)%,各实验组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酶表达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宫颈癌HeLa细胞中Ki-67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均<0.05),且均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增大及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P均<0.05)。结论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可显着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具有显着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及显着下调Ki-67基因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何蒙娇,杨盛谊,陆晶,韩莎莎,刘锐[2](2019)在《白藜芦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端粒酶活性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 TERT)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1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癌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实时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RQ-TRAP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白藜芦醇处理后,HeLa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也呈下降趋势。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影响端粒酶转录水平,导致其蛋白下调,抑制He La细胞端粒酶活性。(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炜川,陈璐璐,权香兰,李颖,金永民[3](2019)在《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对乳腺癌干细胞的靶向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靶向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CF-7以球体形式在加入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同时构建携带TERT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并通过溶瘤、MTT及体内抗肿瘤实验观察RCA-TERT-Ad35对干细胞样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与亲代细胞相比,MCF-7球体细胞显示出干细胞特性,且MCF-7球体细胞中hTERT基因过表达,其对细胞毒性剂紫杉醇具有耐药性。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TERT过表达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抑制细胞生长。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与RCA-Ad35相比,RCA-TERT-Ad35显着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小鼠的存活状态。结论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可优先杀伤TERT过表达的乳腺癌干细胞。(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耿江桥,郭永丽,邰隽,张杰,王生才[4](2019)在《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检测在儿童甲状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 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在儿童甲状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与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中TERT启动子突变8例,突变率为20.51%。TERT启动子突变与未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灶、腺囊是否侵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 AJCC)的M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T启动子突变与未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腺外是否侵犯、AJCC的T分期、AJCC的N分期及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AME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AJCC的T分期和AMES分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儿TERT启动子突变率,结果显示不同AJCC的T分期TERT启动子突变率T1与T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MES分型TERT启动子突变率低危与高危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RT启动子突变甲状腺癌患儿肿瘤侵袭力及转移率均高于TERT启动子未突变甲状腺癌患儿,在手术方式选择时,应充分评估,可以考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淋巴结清除术。(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1期)
张顺荣,李东芳,何寄琴,焦蕉,李玉明[5](2019)在《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移植瘤裸鼠作用及其对c-Myc、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的抑瘤作用及c-Myc、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估胃复方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BGC-823裸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n=8):模型对照组、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连续给药4周。每7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计算瘤体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给药4周后处死所有荷瘤鼠,剥离皮下移植瘤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c-Myc、hTERT蛋白表达。结果:1)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各剂量间有量效关系。其中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1.06%、45.89%、30.65%、59.42%。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效果最好。2)瘤重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降低明显。3)肿瘤生长曲线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均能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下降最明显。结论:胃复方能够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BALB/c-nu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可能与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有关,并且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有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吴瑞锋,王律,张志强,张金库,高璐[6](201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5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随访患者生存状况,分析患者端粒酶活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性别、是否吸烟均对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无显着性,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端粒酶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Ⅰ期比Ⅱ期:P=0.90;Ⅱ期比Ⅲ期:P=0.24;Ⅰ期比Ⅳ期:P=0.10;Ⅱ期比Ⅲ期:P=0.28;Ⅱ期比Ⅳ期:P=0.12;Ⅲ期比Ⅳ期:P=0.77)。TNM分期与端粒酶活性存在相关性(γ=0.27,P=0.025)。将所有患者按端粒酶活性分为高端粒酶活性组32例及低端粒酶活性组23例,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发现高端粒酶活性组生存时间[(20.65±2.29)个月]低于低端粒酶活性组[(27.54±1.58)个月](P=0.02)。进一步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发现年龄及端粒酶活性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年龄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徐英,张锋英,王茜,张彩红,徐凤英[7](2019)在《宫颈癌组织P16 INK4A、端粒酶、人宫颈癌癌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宫颈癌(SCC)组织P16INK4A、端粒酶及人宫颈癌基因(HCCR)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该院妇科门诊110例疑诊为宫颈病变患者的病理组织,其中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组织、CINⅡ级组织、CINⅢ级组织各20例,SCC组织30例。检测各组织P16INK4A、HCCR蛋白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和SCC组,HCCR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组和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SCC组,端粒酶活性水平正常宫颈组织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S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SCC组织P16INK4A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中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P16INK4A蛋白阳性率均为100.00%;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SCC组织中HCCR蛋白阳性表达率及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SC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组织P16INK4A、HCCR蛋白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明显异常,且与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均可作为预测CIN晋级趋势及诊断SCC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0期)
孙丽芳,杨海堂,卫伟[8](2019)在《端粒酶检测新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是一种核蛋白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添加重复序列(TTAGGG)n至染色体末端,稳定端粒长度。端粒酶在85%~90%的癌细胞中处于激活状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肿瘤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准确、高效地测定端粒酶活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灵敏、准确的体外或原位检测技术在端粒酶活性检测方面得到了发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朱晓奕,洪庆,朱锐灵,李艳,姚逸[9](2019)在《玉屏风对果蝇抗衰老和激活BJ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玉屏风对果蝇抗衰老和激活BJ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90只果蝇随机分为对照组、0.3%玉屏风胶囊组、1%玉屏风胶囊组,以自然衰老型黑腹果蝇为模型,检测果蝇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寿命延长率、体内氧化水平等生化指标;体外MTT法检测玉屏风胶囊(0.01、0.1、1.0、10、100μg/mL)对BJ人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端粒重复扩增(TRAP)法检测玉屏风对BJ人成纤维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玉屏风胶囊显着延长果蝇的寿命,降低体内的丙二醛(MDA)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P<0.05,P<0.01);体外实验显示,玉屏风胶囊(0.1、1.0、10、100μg/mL)能显着促进培养27代BJ细胞的存活率(P<0.05),且玉屏风胶囊(0.01、0.1、1.0μg/mL)能显着增加端粒酶活性(P<0.05,P<0.01)。结论玉屏风胶囊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潜力,其机制可能涉及抗氧化和激活端粒酶。(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0期)
王丽丽,杨宇琴,黎晨,尤培蒙,杨田[10](2019)在《端粒酶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高危型HPV16、18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启动因素.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能逆转录合成端粒,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其在正常组织中活性很低,而在肿瘤细胞中活性较高,与细胞永生化或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宫颈癌的发生机制与端粒酶激活有关,端粒酶不仅是恶性肿瘤诊断重要的靶点,也是探索肿瘤治疗方法的关键.因此,文章对端粒酶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端粒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端粒酶活性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 TERT)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15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癌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实时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RQ-TRAP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白藜芦醇处理后,HeLa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也呈下降趋势。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影响端粒酶转录水平,导致其蛋白下调,抑制He La细胞端粒酶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粒酶论文参考文献
[1].韩玉平,徐卓,张凡,姬宏宇.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及Ki-67基因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何蒙娇,杨盛谊,陆晶,韩莎莎,刘锐.白藜芦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9
[3].王炜川,陈璐璐,权香兰,李颖,金永民.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对乳腺癌干细胞的靶向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19
[4].耿江桥,郭永丽,邰隽,张杰,王生才.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检测在儿童甲状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9
[5].张顺荣,李东芳,何寄琴,焦蕉,李玉明.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移植瘤裸鼠作用及其对c-Myc、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
[6].吴瑞锋,王律,张志强,张金库,高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7].徐英,张锋英,王茜,张彩红,徐凤英.宫颈癌组织P16INK4A、端粒酶、人宫颈癌癌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8].孙丽芳,杨海堂,卫伟.端粒酶检测新方法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9
[9].朱晓奕,洪庆,朱锐灵,李艳,姚逸.玉屏风对果蝇抗衰老和激活BJ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J].中成药.2019
[10].王丽丽,杨宇琴,黎晨,尤培蒙,杨田.端粒酶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