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光纤盘绕结构及光纤激光器论文和设计-罗韵

全文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光纤盘绕结构及激光器。该光纤盘绕载体包括本体及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光纤盘绕槽道;所述光纤盘绕槽道包括第一盘绕段和第二盘绕段;所述第一盘绕段围绕所述第二盘绕段呈螺旋状设置,且所述第一盘绕段靠近所述第二盘绕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盘绕段连通;所述第一盘绕段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在本申请中,通过使第一盘绕段围绕第二盘绕段呈螺旋状设置,且第一盘绕段靠近所述第二盘绕段的一端与第二盘绕段连通,第一盘绕段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减缓了泵浦光泄漏量,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进而容纳了更多的泵浦光功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光纤盘绕槽道;所述光纤盘绕槽道包括第一盘绕段和第二盘绕段;所述第一盘绕段围绕所述第二盘绕段呈螺旋状设置,且所述第一盘绕段靠近所述第二盘绕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盘绕段连通;所述第一盘绕段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

设计方案

1.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光纤盘绕槽道;

所述光纤盘绕槽道包括第一盘绕段和第二盘绕段;所述第一盘绕段围绕所述第二盘绕段呈螺旋状设置,且所述第一盘绕段靠近所述第二盘绕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盘绕段连通;所述第一盘绕段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盘绕槽道还包括熔接段,所述熔接段与所述第一盘绕段的另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段呈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碟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光纤盘绕槽道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碟状部及柱状部,所述第一盘绕段围绕所述柱状部开设在所述碟状部上,所述第二盘绕段开设在所述柱状部外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部为圆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绕段的槽壁上还设置有限位槽。

8.一种光纤盘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以及盘绕在所述光纤盘绕载体的光纤盘绕槽道中的光纤。

9.一种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泵浦源、集束器、振荡器以及盘绕在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上的第一增益光纤;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一端与所述集束器连接,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另一端与所述振荡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包括第二泵浦源、低反射率光纤光栅、高反射率光纤光栅以及盘绕在所述的光纤盘绕载体上的第二增益光纤;所述第二增益光纤的一端与所述低反射率光纤光栅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增益光纤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反射率光纤光栅连接;所述低反射率光纤光栅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增益光纤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激光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光纤盘绕结构及激光器。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是用光纤作为工作介质的激光器。目前光纤激光器上的光纤盘绕跑道大多以同心圆的方式依次向内部盘绕,少部分也有椭圆形或者环形结构,其共同点在于跑道都是等间距的。请参考图1,图1示出的一种以同心圆的方式,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的光纤盘绕跑道。光纤盘绕跑道上放置的光纤用于将泵浦光转换成激光。但光纤包层中的泵浦光会不同程度的泄露出来,随着光纤盘绕跑道的曲率半径越来越小,光纤中泄露出来的泵浦光功率会越来越大。泄露的泵浦光功率会加热光纤。当泄露的泵浦激光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光纤烧毁,严重影响光纤激光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光纤盘绕结构及激光器,用以减缓泵浦光泄露程度,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包括本体及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光纤盘绕槽道;所述光纤盘绕槽道包括第一盘绕段和第二盘绕段;所述第一盘绕段围绕所述第二盘绕段呈螺旋状设置,且所述第一盘绕段靠近所述第二盘绕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盘绕段连通;所述第一盘绕段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

由于随着光纤盘绕的长度增加,泵浦光逐渐转换成激光,在光纤末端,光纤包层中残余的泵浦光逐渐减小,泄漏量也逐渐减少。因此,泵浦光的泄露现象主要表现在光纤盘绕的前端。因此,在本申请中,通过使第一盘绕段围绕第二盘绕段呈螺旋状设置,且第一盘绕段靠近所述第二盘绕段的一端与第二盘绕段连通,第一盘绕段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减缓了泵浦光泄漏量,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进而容纳了更多的泵浦光功率。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盘绕槽道还包括熔接段,所述熔接段与所述第一盘绕段的另一端连通。

在本申请中,熔接段用于放置光纤的熔接部分,加强了对光纤熔接点的保护。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熔接段呈直线状。

光纤的熔接点存在量子亏损效应,容易导致该点发热,并且由于该点是熔接的,必然引入工艺噪声,导致该点相对薄弱。因此,将熔接段设置为直线状避免了熔接点的弯折,加强了对熔接点的保护。其次熔接点也作为泵浦光的吸收起点,即泵浦光的注入点,该点所容纳的泵浦光最多。因此,将光纤的熔接部分放置在呈直线状的熔接段,可使得该点的泵浦光泄漏量最少,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呈碟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光纤盘绕槽道开设在所述第一表面侧。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碟状部及柱状部,所述第一盘绕段围绕所述柱状部开设在所述碟状部上,所述第二盘绕段开设在所述柱状部外侧壁上。

在本申请中,该本体包括碟状部和柱状部,由于柱状部外径相同,因此将第二盘绕段开设在柱状部的外侧壁上,保证了第二盘绕段内盘绕的光纤的直径不变,实现第二盘绕段连续选模、抑制模式劣化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柱状部为圆柱体。

在本申请中,柱状部为圆柱体,对于连续选模、抑制模式劣化效果更佳。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盘绕段的槽壁上还设置有限位槽。

在本申请中,在第二盘绕段的槽壁上还设置有限位槽,能够限定光纤发生径向移动,不容易产生光纤崩裂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盘绕结构,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以及盘绕在该光纤盘绕载体上的光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激光器,包括第一泵浦源、集束器、振荡器以及盘绕在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上的第一增益光纤;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一端与所述集束器连接,所述第一增益光纤的另一端与所述振荡器连接。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振荡器包括第二泵浦源、低反射率光纤光栅、高反射率光纤光栅以及盘绕在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上的第二增益光纤;所述第二增益光纤的一端与所述低反射率光纤光栅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增益光纤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反射率光纤光栅连接;所述低反射率光纤光栅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增益光纤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光纤盘绕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盘绕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纤盘绕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盘绕段以及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纤盘绕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光纤盘绕载体;110-本体;111-碟状部;112-柱状部;120-光纤盘绕槽道;121-第一盘绕段;122-第二盘绕段;1121-限位槽;123-熔接段;200-光纤激光器;210-第一泵浦源;220-集束器;230-振荡器;231-第二泵浦源;232-低反射率光纤光栅;233-高反射率光纤光栅;234-第二增益光纤;235-第一包层光泵浦剥离器;240-第一增益光纤;250-激光输出端口;260-第二包层光泵浦剥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光纤激光器上的光纤盘绕跑道大多以同心圆的方式依次向内部盘绕,少部分也有椭圆形或者环形结构,其共同点在于跑道都是等间距的。请参考图1,图1示出的一种以同心圆的方式,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的光纤盘绕跑道。光纤盘绕跑道上放置的光纤用于将泵浦光转换成激光。但光纤包层中的泵浦光会不同程度的泄露出来,随着光纤盘绕跑道的曲率半径越来越小,光纤中泄露出来的泵浦光功率会越来越大。泄露的泵浦光功率会加热光纤。当泄露的泵浦激光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光纤烧毁,严重影响光纤激光器的可靠性。

鉴于上述问题,申请人经过研究探索,提出以下实施例以解决上述问题。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盘绕载体10,包括本体110及开设在本体110上的光纤盘绕槽道120。本申请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10用于放置光纤。具体的,光纤可以盘绕在如图2所示的光纤盘绕槽道120上。

光纤盘绕槽道120包括第一盘绕段121和第二盘绕段122。第一盘绕段121围绕第二盘绕段122呈螺旋状设置,且第一盘绕段121靠近第二盘绕段122的一端与第二盘绕段122连通。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

由于随着光纤盘绕的长度增加,泵浦光逐渐转换成激光,在光纤末端,光纤包层中残余的泵浦光逐渐减小,泄漏量也逐渐减少。因此,泵浦光的泄露现象主要表现在光纤盘绕的前端。本申请中,通过使第一盘绕段121围绕第二盘绕段122呈螺旋状设置,且第一盘绕段121靠近第二盘绕段122的一端与第二盘绕段122连通,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减缓了泵浦光泄漏量,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进而容纳了更多的泵浦光功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体110呈碟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纤盘绕槽道开设在第一表面侧。

可选地,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形状大致呈圆形,且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使得第一盘绕段121的曲率半径逐渐发散增大,通过使得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形状大致呈圆形,可以显著减缓泵浦光泄露量,也即减缓泵浦光泄露量的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形状也可以大致为椭圆形,且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使得第一盘绕段121的位于椭圆形的长短轴的部分的变化程度变大。

相应的,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图像,比如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形状由内往外,从圆形变为椭圆形。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满足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均在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因此,对于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具体形状,本申请不再做过多的举例。

在本申请中,第二盘绕段122作为光纤激光器进行弯曲选模的选模区。当光纤从第一盘绕段121盘绕到第二盘绕段122时,其光纤内部包层中的泵浦光已逐渐转换成激光,激光功率逐渐增强。而激光的模式劣化也主要发生在第二盘绕段122上。因此,在第二盘绕段122进行选模,可以起到显著的选模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盘绕段122所围成的形状大致呈圆形,如第二盘绕段122以同心圆的方式,曲率半径由外到内逐渐减小。第二盘绕段122所围成的形状也可以大致为椭圆形或者是不规则的形状。对此,本申请也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盘绕段121与第二盘绕段122所围成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可以是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形状为圆形,且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第二盘绕段122所围成的形状也为圆形,且第二盘绕段122以同心圆的方式,曲率半径由外到内逐渐减小。也可以是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形状为圆形,第二盘绕段122所围成的形状为椭圆形。还可以是第一盘绕段121所围成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二盘绕段122所围成的形状为圆形。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若上述的光纤盘绕载体10应用于4千瓦的光纤激光器中,则第一盘绕段121从内到外可以分布在18厘米至30厘米处,即以呈碟状的本体110的中心开始,从内往外,18厘米至30厘米处为本申请中的第一盘绕段121。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可以是从1厘米逐渐增大到3厘米,即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部的1厘米逐渐变化成3厘米。而第二盘绕段122从内到外可以分布在9厘米至18厘米,即以呈碟状的本体的中心开始,从内往外,9厘米至18厘米处为本申请中的第二盘绕段122。第一盘绕段121围绕第二盘绕段122呈螺旋状设置,第一盘绕段121靠近第二盘绕段122的一端与第二盘绕段122连通。第二盘绕段122的螺纹间距是相同的,第二盘绕段122的螺纹间距的范围可以设置在1毫米至2毫米内,比如第二盘绕段122的螺纹间距1.5毫米,也可以是1.9毫米。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功率的光纤激光器,光纤盘绕载体10所设置的参数是不同的。以上仅示出了放置在4千瓦的光纤激光器中的光纤盘绕载体10的具体参数,对于其他功率的光纤激光器,光纤盘绕载体10所设置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虽然采用本体呈碟状的盘绕结构,通过第二盘绕段122内盘绕的光纤进行选模,可以起到显著的选模作用。但是采用碟状的盘绕结构,光纤的盘绕半径一直在变化,无法实现光纤的全段等半径选模。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本体包括碟状部111及柱状部112(如图3所示),第一盘绕段121围绕柱状部开设在碟状部111上,第二盘绕段122开设在柱状部112外侧壁上。

由于柱状部112的外径相同,因此将第二盘绕段122开设在柱状部112的外侧壁上,保证了盘绕在第二盘绕段122内的光纤的盘绕直径不变,实现第二盘绕段122连续选模、抑制模式劣化的能力。

其中,柱状部112为圆柱体,通过将光纤盘绕在圆柱体上,对于连续选模、抑制模式劣化的效果更佳。

可以理解的是,柱状部除了为圆柱体还可以是棱柱,比如三棱柱,四棱柱。柱状部112的上下表面可以是平行设置,也可以是不平行设置。在此,都不作限定。

该第二盘绕段122沿柱状部的轴线方向螺旋设置。通过第二盘绕段122的光纤盘绕槽道120,便于将光纤盘绕在柱状部112上,防止光纤的滑动。

由于光纤盘绕在柱状部112上时,盘绕产生向外的径向张力容易引起光纤老化或者崩坏,难以实现长期的有效使用。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该第二盘绕段122的槽壁上还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用于防止光纤发生径向移动。

在安装时,将光纤安装于限位槽内部,从柱状部112的底部向顶部螺旋设置。通过将光纤安装于限位槽内部,可以防止光纤因盘绕产生向外的径向张力而引起的光纤老化或者崩坏。同时,由于柱状部112的外径相同,则保证了选模长度内的光纤盘绕直径保持不变,实现了盘绕段连续选模、抑制模式劣化的能力。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图示对第二盘绕段122以及限位槽加以说明。请参阅图4,图4示出的是第二盘绕段122某两段相邻槽道的结构,限位槽1121设置在第二盘绕段的槽壁上。安装时,将光纤经由第二盘绕段置于限位槽1121中,使限位槽1121的槽壁与光纤充分接触。限位槽1121的槽壁对光纤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

在本申请中,限位槽1121的横截面为方形,即限位槽1121的侧壁与限位槽1121的底部形成90度的夹角。限位槽1121的横截面的方形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在此,不作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1121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半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1121的侧壁与限位槽1121的底部也可以形成其他的角度,比如限位槽1121的侧壁与限位槽1121的底部形成的角度为100度、120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光纤盘绕槽道120还包括熔接段123(如图5所示),熔接段123与第一盘绕段121远离第二盘绕段的一端连通。熔接段123用于放置光纤的熔接部分。在本申请中,将光纤的熔接部分放置在熔接段123上,加强了对熔接点的保护。

可选地,熔接段呈直线状。

需要说明的是,光纤的熔接点存在量子亏损效应,容易导致该点发热,并且由于该点是熔接的,必然引入工艺噪声,导致该点相对薄弱。因此,将熔接段123设置呈直线状避免了熔接点的弯折,加强了对熔接点的保护。其次熔接点也作为泵浦光的吸收起点,即泵浦光的注入点,该点所容纳的泵浦光最多。因此,将光纤的熔接部分放置在呈直线状的熔接段123,可使得该点的泵浦光泄漏量最少,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考虑熔接部分的泵浦光泄漏量的情况下,熔接段123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比如曲线型,S型等等。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10,通过使得第一盘绕段121围绕第二盘绕段122呈螺旋状设置,且第一盘绕段121靠近所述第二盘绕段122的一端与第二盘绕段122连通,第一盘绕段121的螺纹间距由内往外逐渐增大,减缓了泵浦光泄漏量,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进而容纳了更多的泵浦光功率。同时,本申请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10,还包括呈直线状的熔接段123加强了对熔接点的保护,也使得该点的泵浦光泄漏量最少,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此外,在本申请中,该本体包括碟状部111和柱状部112,由于柱状部112外径相同,因此将第二盘绕段122开设在柱状部112的外侧壁上,保证了第二盘绕段122内盘绕的光纤的盘绕直径不变,实现第二盘绕段122连续选模、抑制模式劣化的能力。并且,在第二盘绕段122的槽壁上还设置有限位槽1121,能够限定光纤发生径向移动,不容易产生光纤崩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纤盘绕结构,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10以及盘绕在光纤盘绕载体10上的光纤。在安装时,由外向内,先将光纤的熔接点放置在光纤盘绕槽道120的熔接段123,再依次盘绕光纤,使得光纤盘绕在光纤盘绕槽道120的第一盘绕段121以及第二盘绕段122。

请参与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纤激光器200,包括第一泵浦源210、集束器220、振荡器230以及盘绕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上的第一增益光纤240。第一增益光纤240的一端与集束器220连接,第一增益光纤240的另一端与振荡器23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熔接段用于放置本实施例中的集束器中的输出光纤和第一增益光纤240的熔接部分。集束器220的输出光纤和第一增益光纤240的熔接点存在量子亏损效应,容易导致该点发热,并且由于该点是熔接的,必然引入工艺噪声,导致该点相对薄弱。因此,将熔接段设置为直线状避免了熔接点的弯折,加强了对熔接点的保护。其次熔接点也作为泵浦光的吸收起点,即泵浦光的注入点,该点所容纳的泵浦光最多。因此,将熔接部分放置在呈直线状的熔接段,可使得该点的泵浦光泄漏量最少,降低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

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泵浦源210产生的泵浦光经过集束器220汇聚聚合进入第一增益光纤240中,经振荡器230产生的种子光放大,最终产生所需要的激光,经激光输出端口250输出。

可选地,激光输出端口250为石英玻璃准直头。石英玻璃准直头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传输的激光输出接口,传输损耗低,承载功率高,反射承受能力强。

可选地,该振荡器包括第二泵浦源231、低反射率光纤光栅232、高反射率光纤光栅233以及盘绕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上的第二增益光纤234。第二增益光纤234的一端与低反射率光纤光栅232的一端连接,第二增益光纤234的另一端与高反射率光纤光栅233连接。该低反射率光纤光栅232的另一端与第一增益光纤240连接。

可选地,该振荡器还包括第一包层光泵浦剥离器235。低反射率光纤光栅2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包层光泵浦剥离器235与第一增益光纤24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泵浦光转换为激光的过程主要是发生在第一增益光纤240中。因此,为了节约成本,第二增益光纤234也可以不盘绕在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盘绕载体上。

可选地,该光纤激光器200还包括第二包层光泵浦剥离器260,该第二包层光泵浦剥离器260的一端与集束器的一端连接,该第二包层光泵浦剥离器260的另一端与激光输出端口250连接。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光纤激光器200,由于光纤激光器200中的第一增益光纤240是盘绕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光纤盘绕载体10上的,因此,减缓了泵浦光泄漏量,降低增益光纤因为泄露的泵浦光而产生的热效应。提高了光纤激光器200的最大输出功率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光纤盘绕结构及光纤激光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200974.9

申请日:2019-07-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1(四川)

授权编号:CN209823097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H01S3/067

专利分类号:H01S3/067;G02B6/44

范畴分类: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第一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申请人地址: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64号

发明人:罗韵;史仪;邹东洋;王旗华;赵鹏飞;杨先衡;王琳;游云峰;温静;王建军

第一发明人:罗韵

当前权利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代理人:唐维虎

代理机构:1146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光纤盘绕载体、光纤盘绕结构及光纤激光器论文和设计-罗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