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渗流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课程,油气,尺度,数值。
渗流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先超,鲁洪江,何勇明,郑军[1](2019)在《渗流力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初步探索了石油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渗流力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本文首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叁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渗流力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难、学习效果差的弊端,然后有针对性介绍了渗流力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践,最后分析了在线开发课程建设的初步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改革初步显示出在线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正向促进作用,今后将继续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渗流力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7期)
王庆[2](2019)在《巧用达西定律促进《渗流力学》的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渗流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其比较抽象且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长期以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笔者基于近年来渗流力学的教学实践,指出利用课程逻辑性强的特点,巧用达西定律串联单相刚性稳定渗流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准确把握课程内在联系对于渗流力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24期)
刘贺,罗勇,雷坤超,孔祥如,赵龙[3](2019)在《基于渗流力学建立的煤层气井排水降压模型及排采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单井与群井储层压降漏斗计算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柿庄南区块10口煤层气井4个排采时刻进行储层压降传播规律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观察10口井排采动态图发现其形状可分为2类:一类是压降漏斗的横向扩展的速度是缓慢的,纵向扩展较快,这样的形状导致储层压降较大;另一类是压降漏斗横向传播快,纵向扩展的则较慢,煤储层压力在远离井筒地区下降不明显,近井地带则迅速增加。在群井共同排采的情况下,出现井间干扰现象可以增加煤层气总产量,使产气速度增加,同时井间干扰沿主应力方向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唐锐,王俊,安俊吉[4](2018)在《围岩空洞对公路隧道渗流力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土山岗2号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流-固耦合作用机理,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二次衬砌背后不同位置出现空洞情况对二次衬砌应力场、二次衬砌背后孔隙水压力以及围岩渗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时,渗流场不均匀分布,围岩孔隙水压力较无空洞状态明显减小,折减幅度与空洞位置无关。空洞处的二次衬砌主应力增大,当空洞位于隧道拱顶、拱脚位置,增加幅度最大。其衬砌结构的最大主应力位置从仰拱内侧转移到了空洞位置处。衬砌结构的最小主应力均出现在隧道拱脚内侧,未受空洞位置影响。(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文浩,陈燕飞[5](2018)在《大数据背景下“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讨论了传统"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综合性强,对师生要求高;实用知识少,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然后基于大数据背景对"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阐述,具体包括改革课堂教学形式;转变课堂角色;构建高等学校专业教师在线联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教书与育人紧密联合。(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8年21期)
潘琳,周红,朱芳冰[6](2018)在《“石油渗流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先介绍了"石油渗流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石油渗流力学"课程的教学对策,即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重实验、重直观。(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8年17期)
潘琳[7](2018)在《石油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石油渗流力学课程知识点纷繁复杂、理论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分析了石油渗流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点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可视化教学等一些先进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认知石油渗流现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石油渗流力学这一学科的发展,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推进国家素质教育进程。(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苏关东,顾勋,张鹏,李奕政,李英杰[8](2018)在《基于Matlab GUI的渗流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变渗流力学实验内容单一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推广渗流力学的可视化教学,基于Matlab2015a平台,使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对不同求解域和边界条件下的稳态和非稳态渗流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开发了各种渗流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为:单井、双井、井网和复杂井4个渗流模块,学生可以通过图形用户界面,与内部的Matlab代码进行人机交互,对不同渗流模型下的渗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完成渗流力学虚拟仿真实验。相对于传统的渗流力学教学实验——水电模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具有内容丰富多彩、可视化效果好、造价低廉、节约实验耗材、低碳环保、课时安排灵活等优点,应用于渗流力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渗流过程和渗流机理,加深对流体渗流的感性认识,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较广的推广前景。(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8年06期)
卞小强,黄金辉,杨火海[9](2018)在《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油气渗流力学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学生在学习油气渗流力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以及油气渗流力学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难,理解难等问题,结合CDIO教育理念和模式,从理论教学、实践培养、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合诸方面进行探索,将课堂教育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改进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进而构建油气渗流力学培养的新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姚军,孙海,李爱芬,杨永飞,黄朝琴[10](2018)在《现代油气渗流力学体系及其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渗流是油气藏开采的科学核心问题,以连续介质假设和达西方程为基础的传统渗流力学在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藏成为油气行业勘探开发的主要阵地,其开发理论和技术尤其是渗流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非常规油气藏其岩石多孔介质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尺度差异达到6个数量级之多,而且采用大规模的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模式,储层应力强烈作用.因此,传统的油气渗流理论已无法准确描述非常规油气藏的流动特征.实质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多场作用下的多流动模式的多相流体(油气水)在多尺度多孔介质的流动过程.为此,本文提出了"多场作用下的多流动模式的多相流体在多尺度多孔介质中流动动力学体系"的现代渗流力学体系的概念,并从纳微尺度油气流动模拟、流动模拟的多尺度升级、非常规油气藏的宏观流动模拟、大尺度缝洞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模拟以及油气渗流物理模拟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渗流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渗流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其比较抽象且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长期以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笔者基于近年来渗流力学的教学实践,指出利用课程逻辑性强的特点,巧用达西定律串联单相刚性稳定渗流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准确把握课程内在联系对于渗流力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流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先超,鲁洪江,何勇明,郑军.渗流力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
[2].王庆.巧用达西定律促进《渗流力学》的学习[J].教育现代化.2019
[3].刘贺,罗勇,雷坤超,孔祥如,赵龙.基于渗流力学建立的煤层气井排水降压模型及排采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19
[4].唐锐,王俊,安俊吉.围岩空洞对公路隧道渗流力学特征的影响分析[J].路基工程.2018
[5].文浩,陈燕飞.大数据背景下“油气层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
[6].潘琳,周红,朱芳冰.“石油渗流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
[7].潘琳.石油渗流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8].苏关东,顾勋,张鹏,李奕政,李英杰.基于MatlabGUI的渗流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9].卞小强,黄金辉,杨火海.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油气渗流力学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8
[10].姚军,孙海,李爱芬,杨永飞,黄朝琴.现代油气渗流力学体系及其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