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源-汇输导系统与油气分布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源-汇输导系统与油气分布

论文摘要

为深入探讨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油气富集的差异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不同区带的烃源岩、输导体、输导系统、成藏特征,揭示了盆地不同区带烃源的差异性、输导体的差异性、输导系统及成藏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的油气富集受源-汇输导系统控制。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不同区带气藏的天然气组分、碳氧同位素、氢同位素及憜性气体同位素等的研究成果表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不同区带气藏气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川东北元坝地区雷四段气藏主要来源于须家河组的烃源岩和雷口坡组自身烃源岩,川西北中坝雷三气藏气源主要来自二叠系及其下伏的地层烃源岩,川西孝泉-新场地区雷口坡组气藏气源来源于雷口坡组自身烃源岩、川中磨溪雷一气藏气源来自二叠系龙潭组烃源岩。西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发育有四类输导体:断层及其破碎带输导体、雷口坡组优质内幕储层输导体、风化壳输导体、褶皱伴生缝输导体。不同输导体互相组合构建起自烃源至圈闭(汇)的输导系统,即源-汇输导系统。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发育五类源-汇输导系统:雷口坡组断层及破碎带-优质内幕储层外源源-汇输导系统、断层及破碎带-褶皱、断层伴生缝层楼式外源源-汇输导系统。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源-汇输导系统决定了雷口坡组油气藏模式并控制了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的油气富集。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因源-汇输导系统不同而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油气富集区:隐伏构造带下伏外源断层及破碎带-优储源-汇油气聚集区,上覆外源风化壳-优储源-汇油气聚集区,下伏外源断层破碎带-伴生缝源-汇油气聚集区,斜坡带内源伴生缝-优储源-汇油气聚集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输导系统的分类
  •     1.2.2 输导系统的影响因素
  •     1.2.3 输导系统的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1.6 取得的成果与认识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构造概况
  •   2.2 三叠系雷口坡组沉积概况
  • 第3章 四川盆地烃源岩特征
  •   3.1 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
  •   3.2 上二叠统烃源岩
  •   3.3 上三叠统烃源岩
  • 第4章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气藏气源研究
  •   4.1 天然气组分成分
  •   4.2 天然气碳、氢同位素
  • 第5章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输导体和输导系统
  •   5.1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输导体
  •   5.2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气藏源-汇输导系统
  •     5.2.1 断层及破碎带-优质(内幕)储层外源源-汇输导系统
  •     5.2.2 断层及破碎带-褶皱、断层伴生缝层楼式外源源-汇输导系统
  •     5.2.3 褶皱、断层伴生裂缝-优质(内幕)储层层内源源-汇输导系统
  •     5.2.4 雷口坡组风化壳-优质(内幕)储层外源源-汇输导系统
  •     5.2.5 断层及破碎带-雷口坡组风化壳长距外源源-汇输导系统
  •   5.3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气藏源-汇输导系统对比
  • 第6章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源-汇输导系统与油气分布
  •   6.1 源-汇油气输导系统与油气成藏特征
  •     6.1.1 隐伏构造带下的外源断层破碎带油气输导系统与成藏
  •     6.1.2 斜坡带内源伴生缝-优储源-汇油气输导系统与油气成藏
  •     6.1.3 上覆外源风化壳-优储源-汇油气输导系统与成藏
  •     6.1.4 下伏外源断层破碎带-伴生缝源-汇油气输导系统与成藏
  •   6.2 源-汇输导输导系统与油气分布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贝贝

    导师: 雍自权,宋晓波

    关键词: 雷口坡组,输导体,源汇输导系统,油气运移,成藏规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分类号: P618.13

    DOI: 10.26986/d.cnki.gcdlc.2019.000985

    总页数: 80

    文件大小: 8955K

    下载量: 113

    相关论文文献

    • [1].川东北宣汉地区雷口坡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河南科技 2019(02)
    • [2].川西坳陷中段雷口坡组烃源岩评价及气源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3)
    • [3].川东北雷口坡组储层地震正演模拟分析[J]. 石化技术 2018(04)
    • [4].川西坳陷回龙构造雷口坡组天然气成藏条件[J]. 特种油气藏 2018(01)
    • [5].川中雷口坡组膏岩特征及其与储层的关系[J]. 内江科技 2015(03)
    • [6].涪陵地区雷口坡组地质特征及对钻井的影响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02)
    • [7].四川盆地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溶储层特征与分布[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1)
    • [8].川西南雷口坡组四段油气地质特征[J]. 山东化工 2016(12)
    • [9].元素录井在川西雷口坡组风化壳识别中的应用[J]. 化工管理 2014(11)
    • [10].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储层综合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01)
    • [11].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条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11)
    • [12].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雷口坡组地层划分讨论[J]. 内江科技 2015(05)
    • [13].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划分探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4].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2)
    • [15].普光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储层分布预测[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06)
    • [16].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三段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7].江油含增地区建筑用白云岩可行性探究[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0(01)
    • [18].龙门山中段前缘雷口坡组构造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J]. 科技通报 2018(11)
    • [19].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潜力[J]. 天然气工业 2013(08)
    • [20].川西彭州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1)
    • [21].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方向[J]. 天然气工业 2010(12)
    • [22].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3)
    • [23].川西地区地质特征及矿产勘探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4)
    • [24].川中雷口坡组膏盐岩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J]. 中国地质 2014(01)
    • [25].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J].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4)
    • [26].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雷口坡组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J]. 天然气工业 2013(03)
    • [27].蒸发环境烃源岩生烃能力探讨——以川西坳陷雷口坡组为例[J]. 断块油气田 2018(04)
    • [28].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气藏储层特征[J]. 云南化工 2019(09)
    • [29].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 2012(04)

    标签:;  ;  ;  ;  ;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源-汇输导系统与油气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