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滨岸潮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量,黄河口,特征,湿地,土壤,河口,通量。
滨岸潮滩论文文献综述
宋红丽,王立志,郁万妮,吴希媛[1](2018)在《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泥沙沉积及外源镉Cd输入对碱蓬物质量分配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黄河叁角洲面临退化等的生态问题,调水调沙为湿地补充淡水恢复退化湿地的同时,也改变了沉积环境,并带来大量外源重金属,从而对植被生长产生影响.为此本文选择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先锋植被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泥沙沉积深度(0、3、6、12 cm)及不同Cd输入量(0、0.5、1.0、1.5 mg·kg~(-1))对碱蓬物质量分配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浅层埋深叶绿素含量高,利于碱蓬生长,而过量的埋深叶绿素含量低,并对碱蓬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随着Cd输入量的增加,碱蓬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泥沙沉积为0 cm、3 cm及Cd输入为0 mg·kg~(-1)、0.5 mg·kg~(-1)时,CAT和SOD活性增强,但随着胁迫的增加,SOD活性减弱,且在最大埋深处理(12 cm)时,大量的Cd输入(1.0 mg·kg~(-1)、1.5 mg·kg~(-1))时CAT活性分别比对照高62.66%和58.56%,CAT活性在最大埋深(12 cm)和最大Cd输入(1.5 mg·kg~(-1))时取得最大值(15.76 U·mg-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d输入对碱蓬蛋白含量、CAT和SOD活性具有显着的影响,泥沙埋深对蛋白含量及SOD活性具有显着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对CAT和SOD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P<0.05).以上结果表明调水调沙带来的泥沙沉积和外源重金属输入对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先锋植被碱蓬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碱蓬也能够通过改变生物量分配及调节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董贯仓,高云芳,刘超,刘峰,客涵[2](2014)在《支脉河口滨岸潮滩植被分布与土壤理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河口潮滩小尺度植被分异特征及其潜在控制因子,2011年7月对支脉河口滨岸潮滩植被及土壤理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支脉河口滨岸潮滩植被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翅碱蓬(Suaeda salsa)、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等优势群落的镶嵌式带状分布。土壤水溶性盐含量为5.50 g·kg–1,为典型的中-重盐土盐渍滩涂;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56 mg·kg–1、11.85 mg·kg–1、239.34 mg·kg–1和4.15 g·kg–1,除速效钾含量丰富外总体较贫瘠;植物多度与土壤水解氮含量以及高度与速效钾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其它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复杂潮沟系统造成的生境异质性、土壤营养物质以及水溶性盐含量等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支脉河口滨岸潮滩植被的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韩秀梅[3](2013)在《江苏滨岸潮滩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磷的分布特征、来源研究及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滩湿地作为一类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海陆的过渡带,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净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又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剧烈的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潮滩沉积物既是有机氯农药和磷的“贮存库”,又可通过再悬浮作用或食物链富集作用成为有机氯农药(OCPs)和磷(P)的“二次污染源”。江苏沿海地区是长江叁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海岸线全长954 km,海岸湿地45.6 hm2,占中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4,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淤泥质海岸湿地。为研究江苏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状况,我们采集了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分别采用GC-ECD法及SMT法对有机氯农药以及磷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通过对江苏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22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发现OCPs含量范围是0.96-12.14 ng.g1,平均值为3.57 ng·g-1,其中,HCHs含量范围是nd-0.67 ng·g-1,DDTs含量范围是0.23-4.84 ng·g-1。其它类别的OCPs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硫丹Ⅱ (Endosulfan Ⅱ)的平均值最高,为0.40 ng-g-1;其次是七氯(Heptachlor),为0.23 ng·g-1;含量最低的是反-九氯(trans-Nonachlo),为0.01 ng·g-1。DDTs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组成成分。沉积物中OCPs的空间总体分布为:南通滨岸潮滩>连云港灌河口滨岸潮滩>盐城滨岸潮滩。HCHs和DDTs的组成分析表明,采样点均不存在新的农药输入,OCP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工业DDT是主要的污染来源。通过与国内外其他地区OCPs含量的比较以及风险评价发现,江苏滨岸潮滩沉积物中OCPs的总体含量较低,不存在太大的生态风险。通过对江苏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总磷(TP)的含量范围在497.1-1036.2μg·g-1之间,平均值为755.7μg·g-1。无机磷(IP)含量范围在449.5-842.0μg·g-1之间,占总磷含量的62.5%-90.4%,是江苏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有机磷(oP)的含量范围为47.6-326.61.μg·g-1,占总磷的37.5%-9.6%,相对含量较低。NaOH-P的含量在10.3-58.9μg.g-1之间,平均值为25.5 μg·g-1,平均占总磷的3.37%,占无机磷的4.48%。HC1-P的含量范围为350.5-721.8 μg.g1,平均值为477.71μg.g-1,平均占总磷的63.2%,占无机磷的84%,是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从峰值和磷的可能输入源的地区分布来看,TP含量分布为:南通滨岸潮滩>连云港灌河口滨岸潮滩>盐城滨岸潮滩。通过对各形态磷与TOC的相关性分析,发现NaOH-P与TOC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说明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NaOH-P的含量与分布。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P与OP、IP、HCL-P成显着相关性,其中IP与TP的相关系数最高,表明IP是TP的主要影响因子。IP和HCl-P成显着正相关性,表明HCI-P是IP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影响IP含量的主要牵制因子。OP与NaOH-P成正相关性,与氧化还原电位Eh成显着正相关性,与pH成显着负相关性,表明OP的吸附和释放受潮滩表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以及酸碱度的影响很大。NaOH-P与HCl-P成负相关性,说明这两种形态的无机磷相互牵制,互为影响。风险评价表明,16个采样点的TP含量均未达到严重级别,但是有14个点的TP含量均已超过最低级别,需要注意控制磷的输入量,以免造成附近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S3(扁担河口)和S8(琼港)的TP浓度低于最低污染级别,较为安全。(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5-28)
牟晓杰,孙志高,刘兴土[4](2012)在《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5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潮滩湿地土壤的TC、TN和C/N含量具有明显的水平变异性,自表层向下均呈显着降低趋势,总体表现为TN>C/N>TC。潮滩湿地土壤不同土层TN和C/N含量的水平分布空间结构明显,分别符合不同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且具有强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性均以向低潮滩延伸且受潮汐涨落影响较大的方向为最大,自然结构因素在引起TN和C/N空间异质性中的贡献占优,随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潮滩湿地土壤不同土层TN和C/N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表层土壤的TN含量向低潮滩延伸方向形成明显斑块低值区,边缘则形成斑块高值区,而不同土层的C/N以及亚表层的TN则与之相反。研究发现,微地貌特征和潮汐微域物理扰动强度是导致空间异质性的重要随机因素,而水盐条件、土壤类型和潮汐物理扰动是重要结构因素。湿地有机质来源以陆源为主,且越靠近海的方向,潮滩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受陆源的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牟晓杰,孙志高,刘兴土[5](2012)在《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生物量空间分形特征与磷营养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的生物量空间分形特征及磷(P)营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对数值线性相关(P<0.01),分形维数(D)分别为1.692~3.839和2.260~3.955,二者地上生物量的动态积累具有自相似性,分别遵从D=2.012和D=2.366幂函数增长的分形生长过程;JP1、JP2根、茎的全磷(TP)含量变化较为一致,整体呈递减趋势,而叶的TP含量波动变化明显且差异较大。二者不同器官的P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季节变化明显,前者不同器官的P累积量一般明显高于后者;JP1、JP2不同器官的P分配比在各时期差异较大,但整体以叶的分配比占优,茎次之,根最低;JP1、JP2不同器官N/P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前者为9.87±3.47<14,其生长受N限制,而后者为15.73±5.00<16,其生长同时受N、P限制,但更多受P限制。研究发现,JP1、JP2生物量、TP含量、累积量、累积速率、分配比和养分限制状况的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和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有关。(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姜欢欢,孙志高,王玲玲,牟晓杰,孙万龙[6](2012)在《秋季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系统CH_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秋季(9、10月),运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系统的CH4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并对影响CH4通量特征的关键因子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秋季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和光滩的CH4通量范围分别为-0.206~1.264、-0.197~0.431、-0.125~0.659、-0.742~1.767 mg.(m2.h)-1,均值为0.089、0.038、0.197和0.169mg.(m2.h)-1,均表现为CH4排放源,但源功能整体表现为低潮滩>光滩>高潮滩>中潮滩;在时间上,9、10月的CH4排放通量范围分别为-0.444~1.767、-0.742~1.264 mg.(m2.h)-1,均值为0.218、0.028 mg.(m2.h)-1,除9月高潮滩表现为CH4弱汇外,其它潮滩的CH4通量均明显高于10月.研究发现,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环境因素变化比较复杂,CH4排放通量受多重因素控制.不同潮滩湿地在9、10月CH4排放通量的差异可能主要与温度(特别是气温)以及植被生长状况的差异有关,而水盐条件和潮汐状况对潮滩湿地系统CH4通量特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王玲玲,孙志高,牟晓杰,孙万龙[7](2011)在《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素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氮以有机氮为主,无机氮所占比例较低且以铵态氮为主。土壤氮水平分布特征明显,TN、NH4+-N和NO3--N含量较高的分别是芦苇湿地、碱蓬-柽柳湿地(过渡带)湿地和芦苇湿地;土壤氮垂直分布特征亦明显,表现为表层土壤氮含量大于下层,其中,TN、NH4+-N和NO3--N含量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分别是叁棱蔗草-朝天委陵菜湿地、碱蓬湿地和芦苇湿地。影响土壤氮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水分条件、植被类型及微生物活动等。相关分析表明TN与有机氮、有机质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NH4+-N与TP呈显着负相关(P<0.05)。研究发现,植被对调整湿地氮的空间分布有一定作用,从而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1年06期)
赵健[8](2011)在《长江口滨岸潮滩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滨岸潮滩是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进入河口水环境中的Hg,会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在水体不同介质中重新分配。沉积物是Hg发生累积和富集的主要汇库,累积于沉积物中的Hg会通过甲基化过程生成甲基汞(MeHg),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释放出来,造成的“二次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有关河口潮滩中Hg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饮用水源地底泥重金属再悬浮释放与水源地水质安全研究”(批准号:40701164),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长江口滨岸湿地汞的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生态危害”(批准号:07XD14010)等项目的支持下,主要选取了长江口滨岸潮滩地区,研究了不同环境介质中Hg的含量水平、时空分布、赋存形态、生物可利用性及其生态风险,探讨了不同盐沼植被芦苇、海叁棱藨草和互花米草对沉积物中Hg累积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了短期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Hg的动力学过程和机制,揭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沉积物中Hg的再悬浮迁移转化过程与机制及其水环境效应。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长江口近岸水体中溶解态Hg(HgD)的含量在35-421 ng/L之间变化,有53.3%的水样中HgD的含量超过了我国地表水质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限值,含量高值主要出现在浒浦-白茆岸段和罗泾-顾路岸段。沉积物中总汞(THg)含量在0.058~0.541μg/g之间变化,位于EC-TEL和EC-PEL之间,对当地水生生物偶尔会有负面效应,含量高值主要出现在浒浦-浏河、罗泾-顾路和芦潮港岸段。柱样沉积物中Hg的含量高值出现在5 cm深度左右,孔隙水中HgD的含量高值出现在表层0.5 cm深度。粘粒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沉积物中Hg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沉积物中甲基汞(MeHg)含量在0.05~0.37 ng/g之间变化,在THg中仅占到0.012~0.196%,与THg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r=0.488),与沉积物平均粒径呈负相关(r=-0.579)。(2)元素Hg (Hg-e)和硫化汞(Hg-s)是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Hg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到THg含量的9.0%-50.3%和37.7%-85.3%。其次是有机螯合态Hg(Hg-o)含量,水溶态(Hg-w) Hg和“人类胃酸”酸溶态(Hg-h) Hg含量最低。用Hg-w、Hg-h和Hg-o叁种赋存形态之和表征Hg的生物可利用性,浮桥低潮滩沉积物中Hg的生物可利用性最高,其次是浏河和浦东机场低潮滩,与Hg的总量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利用Hg的形态含量计算的∑Igeo值更能反映沉积物的实际污染水平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大小,沉积物没有受到污染。根据THg的Eri值与Hg赋存形态的∑Eri值评价的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一致,但由生物可利用态Hg带来的生态风险并不依赖于沉积物中THg含量的变化,长江口潮滩沉积物都属于低生态风险等级。(3)芦苇带、海叁棱藨草带与互花米草带表层沉积物中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9~0.365μg/g、0.020~0.771 gg/g和0.078~0.186μg/g,均明显高于非植被带(p<0.05)。植被的促淤作用可导致沉积物中Hg含量的增加。在沉积物柱样中,叁种盐沼植被带在不同深度形成峰值含量。芦苇带沉积物中Hg的含量受根际氧化条件和植被根系周期性生长和死亡影响。互花米草和海叁棱藨草带沉积物中Hg的含量主要受植被促淤固沙能力的影响,其次才受到植被根系周期性生理活动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在盐沼植被根系参与下,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16μm的细颗粒含量、以及沉积物温度、含水率和电导率等理化指标共同作用,一起影响着互花米草带和海叁棱藨草带沉积物中Hg的含量和分布。(4)芦苇与互花米草根系中Hg的含量远高于茎叶,Hg的茎叶:根系比值分别为0.32和0.55。海叁棱蔗草茎叶中Hg的含量明显高于根系,茎叶:根系比值达到了2.88。芦苇根系吸收的Hg要明显高于互花米草和海叁棱藨草,而海叁棱藨草茎叶中累积的Hg最高。叁种盐沼植被地上与地下组织中Hg的富集系数都在0.55以下。在崇明东滩盐沼带中,叁种盐沼植物根系中Hg的储量在0.02~0.11 mg Hg/m2之间,其中芦苇根系中Hg的储量最大,平均值为0.07 mg Hg/m2,其次是互花米草,海叁棱藨草最低。叁种盐沼植物茎叶中Hg的储量在0.01~0.05 mg Hg/m2之间,海叁棱藨草茎叶中Hg的储量最大,平均值为0.03 mg Hg/m2,其次是互花米草,芦苇茎叶中Hg的储量最低。(5)崇明东滩夏季盐沼带沉积物柱样中酸同时可提取态Hg (SEM-Hg)和酸可挥发硫(AVS)的平均含量分别在0.66~1.03μmol/kg和0.848~4.381 mmol/kg之间变化,3个植被带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柱样中SEM-Hg含量与AVS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3个植被带沉积物中SEM/AVS比值在ND~0.066之间,Hg的生物可利用性较低,与利用MeHg的评价结果一致,在柱样中均在2~4 cm深度出现最高值,说明表层沉积物中Hg的生物可利用性相对较高。从空间分布来看,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中MeHg在THg中的比例较高,生物可利用性相对较强,沿长江口南岸而下直到浦东机场,Hg的生物可利用性逐渐增强。(6)在短期厌氧动力学试验中,沉积物中SEM-Hg的含量占到了THg含量的20.1%~51.9%,在淹水过程中,沉积物中部分Hg被释放出来,但进入孔隙水的HgD的通量值较小,仅有-0.004~0.011μmol/kg·d。在淹水前10天期间,沉积物固相中SEM-Hg的降幅最大,但此时孔隙水中HgD的含量增加并不多,硫酸盐还原释放出的S2-可能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的Hg2+化合形成HgS沉淀固定在沉积物中。沉积物中乙酸钠提取态Hg的含量仅占到THg含量的0.8%~18.5%,在试验中含量均明显降低。在淹水10天以后,沉积物中的Fe、Mn硫化物和有机质也可以吸附部分Hg。淹水后期添加有机质的沉积物孔隙水中HgD的含量比密闭无有机质添加试验低了43%,有机质降解使TOC逐渐增多,对Hg的吸附量增加,降低了系统中Hg的毒性。(7)在动力再悬浮试验中,水体中表现为以颗粒态Hg(HgP)的吸附为主,水动力条件是控制水体中Hg分配行为的关键因素。在盐度和盐度×动力耦合再悬浮试验中,上覆水中Hg的log10Kd分别为2.8~3.8和2.7~4.5。在盐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动力条件是影响上覆水中Hg行为的主要因子。当盐度在1‰以上时,上覆水中的HgP出现解吸行为,当动力条件达到250 r/min以上时,解吸作用增强,上覆水中HgD出现正通量,表现为向上覆水的释放。pH和pH×盐度耦合再悬浮试验上覆水中Hg的log10 Kd值分别为2.8~3.9和1.4~4.0。当水体盐度较低而pH值发生变化时,上覆水中有大量HgD被Al、Fe的氢氧化物胶体所吸附。在水体盐度较高的情况下,水体中以OH-离子与Hg2+的反应为主,并生成了HgO发生沉淀。(8)中、低潮滩上覆水中Hg的分配系数分别为2.2~4.5和1.8~4.3,中潮滩表层颗粒物被扰动起来以后,对上覆水中Hg的吸附作用要弱于低潮滩,这与中潮滩沉积物相对较粗的颗粒粒径以及较少的有机质含量有关。较高的盐度条件和较大的动力条件耦合在一起,可以促进低潮滩沉积物中的Hg的释放及其在水相中的滞留,上覆水中HgD的总通量与盐度值之间呈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0.990),当盐度值>11.5%o时,上覆水中以HgD的正通量为主,Hg的生物可利用和毒性增强。中潮滩在再悬浮过程中,上覆水中主要以悬浮颗粒对Hg的吸附作用为主,上覆水中HgD的总通量与盐度值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本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点:(1)揭示了不同盐沼植被对沉积物中Hg累积特征的差异性影响及其机制;(2)明确了短期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Hg的动力学过程,弄清了Fe、Mn等金属硫化物和沉积物TOC是影响厌氧条件下Hg迁移转化的主要因子;(3)弄清了水体动力条件是影响Hg再悬浮行为的关键因子,当盐度在1‰以上时,较高的动力条件促进了上覆水中HgP的解吸,在水体盐度较高的情况下,pH值增加使水体中的OH-离子与Hg2+反应生成了HgO沉淀。沉积物自身的性质也是决定再悬浮过程中Hg迁移转化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10-01)
王玲玲,孙志高,牟晓杰,孙万龙,宋红丽[9](2011)在《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CO_2、CH_4和N_2O通量特征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8月,运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CO2、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夏季低潮滩沉积物-大气界面的CO2、CH4和N2O通量均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日通量范围分别为-18.755~43.731,-0.070~0.224和-0.002~0.008 mg/(m2.h),均值为11.630,0.079和0.005 mg/(m2.h),全天表现为叁者的排放"源";中潮滩沉积物-大气界面CO2、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30.780~25.734,-0.111~0.100和-0.004~0.006 mg/(m2.h),均值为4.570,0.011和0.002mg/(m2.h),全天亦表现为叁者的排放"源";中潮滩-大气界面CO2、CH4和N2O通量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46.253~102.637,-0.211~0.048和-0.008~0.008 mg/(m2.h),均值为76.656,-0.038和-0.002 mg/(m2.h),全天表现为CO2的"源"、CH4和N2O的"汇"。本研究还发现,中潮滩的CO2通量与气温呈显着正相关(P<0.05)关系,低潮滩沉积物的CH4通量与气温、地表温度和5 cm地温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关系,而中潮滩的N2O通量与气温、地表温度和不同深度地温(5,10,20 cm)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负相关关系;沉积物基质和翅碱蓬群落是影响CO2、CH4和N2O通量特征的重要因素,而水分、盐分对于叁者通量特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孙万龙,孙志高,林光辉,牟晓杰,王玲玲[10](2011)在《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硫元素的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Suaeda salsa)硫(S)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各器官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JP1>JP2;JP1和JP2地上与地下部分比值的变化较为一致,整体表现为JP2>JP1;二者枯落物量呈递增变化;JP1和JP2叶、茎和枯落物中的全硫(TS)含量在生长季波动变化明显,整体呈先增后减变化,而根中的TS含量在生长季呈递减变化,符合指数衰减模型;二者不同器官及枯落物的TS累积量和S累积速率(VS)季节变化明显,JP1地上部分的TS累积量和VS明显高于JP2,且二者地上部分的TS累积量和VS均明显高于地下;JP1和JP2不同部分的S分配比差异明显,其中叶的分配比最高,分别为(38.34±16.19)%和(66.27±12.09)%,说明叶是翅碱蓬重要的S累积器官。结果显示,翅碱蓬的生态学特性和其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对JP1和JP2生物量、TS含量、累积量、累积速率、分配比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滨岸潮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河口潮滩小尺度植被分异特征及其潜在控制因子,2011年7月对支脉河口滨岸潮滩植被及土壤理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支脉河口滨岸潮滩植被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翅碱蓬(Suaeda salsa)、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等优势群落的镶嵌式带状分布。土壤水溶性盐含量为5.50 g·kg–1,为典型的中-重盐土盐渍滩涂;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56 mg·kg–1、11.85 mg·kg–1、239.34 mg·kg–1和4.15 g·kg–1,除速效钾含量丰富外总体较贫瘠;植物多度与土壤水解氮含量以及高度与速效钾含量显着正相关(P<0.05),其它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复杂潮沟系统造成的生境异质性、土壤营养物质以及水溶性盐含量等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支脉河口滨岸潮滩植被的分布格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岸潮滩论文参考文献
[1].宋红丽,王立志,郁万妮,吴希媛.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泥沙沉积及外源镉Cd输入对碱蓬物质量分配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8
[2].董贯仓,高云芳,刘超,刘峰,客涵.支脉河口滨岸潮滩植被分布与土壤理化特征分析[J].生态科学.2014
[3].韩秀梅.江苏滨岸潮滩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磷的分布特征、来源研究及环境意义[D].复旦大学.2013
[4].牟晓杰,孙志高,刘兴土.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2012
[5].牟晓杰,孙志高,刘兴土.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生物量空间分形特征与磷营养动态[J].草业学报.2012
[6].姜欢欢,孙志高,王玲玲,牟晓杰,孙万龙.秋季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系统CH_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2012
[7].王玲玲,孙志高,牟晓杰,孙万龙.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素分布特征[J].土壤通报.2011
[8].赵健.长江口滨岸潮滩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9].王玲玲,孙志高,牟晓杰,孙万龙,宋红丽.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CO_2、CH_4和N_2O通量特征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11
[10].孙万龙,孙志高,林光辉,牟晓杰,王玲玲.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硫元素的季节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