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浅议
杨伟强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517300
摘要: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是非常必要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化的德育教学中能够促进素质教育深化,同时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从各个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德育,把德育知识生活化。体现“德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会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德育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周围的事物中学会感悟、品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的和谐构建,都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因为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是现代生活的直接承担者,也是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的现代化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念、全新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科学的生活态度及文明的行为方式等。所有这些素质的养成教育,如果离开了生活,亦便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新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方向目标。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生活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生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基本思想;“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方向目标,这也为我们的德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要做到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我认为至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
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选取与社会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或事例组织教学,必须考虑教学的实际意义与价值。为此,应该高度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热情以及感受;重视引导儿童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整理、反思与丰富,在课程与生活的互动中建构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能力;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
二、力求德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堂中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启发与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是生活化教学追求的课堂氛围。将生活的知识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科教学是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生活不仅仅是科学的世界,我们必须把生活中道德的、情感的、精神世界方面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这无疑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课堂是能够把校外与校内、个人与集体、科学与生活连接起来的有机桥梁,我们应该使课堂成为师生生活的一个场,一个参与、进步、提高的场,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进行组织教学的小天地。
三、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师的职责已将一步步成为学生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教师教学的设计与处理直接相关,教师传递的量与学生学习的量,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定性直接有关,教学中涉及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诠释直接影响学生对身外世界的态度,教师必须将自己放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四、采取实践、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儿童的本能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意激发和维持儿童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亲自参与探究活动,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加注重探究过程和亲身实践,教师可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训练方法教给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程序、策略和技能,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五、建立激励发展的评价策略
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建立激励性发展评价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根本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实践和人物提供良好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参与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理解和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全面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实现、达到生活即教育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罗曼斯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J].同行,2016,(12):474。
[2]孙敏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