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研究

小学语文研究

贵州省贞丰县珉谷街道岜浩小学562200

课题:《还是人有办法》

资源: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科书

课题实践:求真、异同、成果

实践过程:

一、发现问题

《还是人有办法》这一篇教材内容浅短、易懂,为学生熟悉和喜欢,是一篇易激发学习兴趣的短文。鉴于目前这种情况,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的设计如果只停留在仅仅是完成教材的要求,那课的密度就会降低,学生就会“吃不饱”,久而久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由此可见,要符合小学生以学习为主的特点、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二、研究对策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以后我清楚地认识到:《还是人有办法》的课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放在模仿课文的语言练习说话和质疑问难上。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具有模仿性和简单再现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积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给他们设置疑难问题,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发表个人意见;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按教材运用的多种形式,看图说话、练习,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方式、渠道进行训练,既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达到教材中预定的教学目标外,再进行高一层次的训练。

三、教学实践

《还是人有办法》选自S版第二册第四单元。全篇共出现了9个字,要求理解与积累8个词语,能用“会”练习说话。课文共9小节,从地上、水里、天上三个方面配以插图。三个段落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按“弟弟看见什么,说什么”“哥哥说什么”“弟弟说什么”的叙述顺序。通过对比,使学生知道人能造火车、汽车、轮船、潜水艇、飞机、火箭等。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还是人有办法”,并激发学生多动脑筋,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

四、实践效果

1.明确“主体”作用,营造培养创造意识的氛围。

新授课安排了这样两个环节:

(1)课文内容的学习。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使学生很快了解课文内容,紧接着将结构相似的三段内容以填空练习出现,检查学生对课文了解的情况。从课堂实录看,学生反映良好。最后边板书边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短文写作的脉络,为学生以后的模仿课文语言说话打下基础。

(2)看图练习说话。

学生刚踏进教室,已被教室四周墙上贴的课文内容吸引住了,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角色,离开座位,随意走动,任意选择插图,模仿课文的语言练习说话。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有的学生甚至向我借教棒,像讲解员似的滔滔不绝地说着。这时,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创造性思维的欲望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借助直观,把形象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

2.图文并茂,充分练习。

教材的插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了,为了巩固这一成果,要抓住时机,出示直观图——大象卷木头和牛耕地,使学生在直接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此时,要让一名学生联想,自己扮演的不再是哥哥、弟弟,可以是姐姐、妹妹……也用课文里学到的句式说一说。由于有了刚才的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课文语言的再创造可谓水到渠成。从课堂实录看,表达的语言在原来的基础上用词更生动、贴切,语句更精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鼓励学生设疑求异,善于捕捉并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要求异,就要鼓励学生多问、多疑。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学生对课文中语言文学的感悟,只要言之有理,看法中富有创见,就应当肯定。教师的观点、教材的观点、教学参考书的观点绝不应当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课的最后我特意安排了“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学生发现第五节中“轮船和潜水艇比鱼走得快”中的“走”字用得不恰当,表示有疑问。这时,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学生,组织全班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有三位学生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说:“轮船和潜水艇比鱼走得快。平时说的‘走’不一定是靠两只脚‘走’,乘车、跑都可以说走。”有的说:“编辑叔叔写的大概是以前动物没进化的时候,鱼没有尾巴,有四肢的,所以用‘走’。”有的说:“对鱼来说,鱼在水里游,也算走。”我立即肯定他们的说法,并提议把想法写下来,寄给编辑叔叔,和他探讨这个“走”字的用法。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这种质疑的机会,以极大的热忱保护学生迸发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还有很多,但良好的联想和想象习惯的培养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地结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一定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标签:;  ;  ;  

小学语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