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样具有实践意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理论,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人的本质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理论内涵以及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哲学依据,最后阐明了人的本质的理论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人的本质 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过程
在《莱茵报》工作时期,马克思用“精神自由”作为他的理论武器,进一步提出了“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尽管马克思运用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来研究问题,但他对人的理解是基于现实的内容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展开的。这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马克思政治立场的转变,他的哲学理念也逐渐转向了费尔巴哈的人本思维阶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人的异化”思想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自然人本观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在二者“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思想。马克思是从实践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去理解人的本质的概念的,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的哲学家固有的、不变的、抽象的、错误的人的本质观,确立了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具体从以下三点出发:第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这就是说,凡是人类共有而动物没有的东西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依据,这种区分方法只能得出抽象的、孤立的、静止的个人。第二,马克思强调要在“现实性上”理解人,在《提纲》第八条中马克思认为应该运用实践观在现实社会中考察人的本质。他批判费尔巴哈撇开了历史的进程,将人看作抽象的个体,脱离了现实社会,所以他得出人的本质是孤立的、抽象的、单一的。人应该是现实社会的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这是做研究的前提。第三,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应该把“人”看作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殊动物”,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关键因素,社会关系是人的存在形式,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
1.3.3 VEGF检测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按照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先脱蜡、水化之后用微波法进行抗原修复。接下来用苏木素复染,进行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最后用显微镜观察。选取5个高倍视野每张切片,观察100个细胞在每个视野中。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的内涵
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应从具体实践出发,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来考虑。
首先,社会关系具有历史发展性,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的,由于人的本质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组成,所以当社会关系发生改变的时候,人的本质也就必然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说,人从一出生,他的本质就受所处的社会决定,不同时代由于对其社会关系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不同,社会关系也就会不同。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关系都截然不同,因为下一个社会形态既然已经继承了上一个时代的全部生产力,那么相对而言的社会关系也必然会得到继承,人的本质就得以不断发展。这种关系的继承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教育使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关系得以联系,以历史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定着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其次,社会关系具有具体现实性,只有我们当下的社会关系才可以成为组成我们人的本质的关键元素,而不是某一时刻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具体的、现实的,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着一切社会关系。封建社会决定生产关系的是土地地主所有制的剥削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人的劳动不可能成为自觉的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内部的矛盾,人的劳动被异化,人的本质是劳动。共产主义社会,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本质可以被全面地反映出来。马克思反对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来谈人的本质,因为任何人必须在它所属的环境中才具有它的社会属性,离开这个历史只能变为一个符号。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实践需求
(3)引导受教育者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个社会环境越好,人就越有机会获得好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将社会利益融入个人合理正当的利益追求之中。
其中:为常数;G为桩周土体的剪切模量;r0为桩的半径;rm为桩的影响半径,Randolph[17]研究得到,rm可用桩长l和泊松比表示v,rm=l(1-2.5v)。
(1)引导教育者的需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一定的社会存在总是受到它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的制约,我们要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两组患者的PLT(血小板)、WBC(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血常规指标,以及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LB(白蛋白)、A/G(肝功能白球比例)等生活指标水平进行观察与记录。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需求在人各种需求中占首要地位,马斯洛需求层次学说中生理需求被放在首位,人只有满足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需求才可以考虑其他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这种对物质的需求,并以此为教育起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需求观,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义利观。虽然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注重物质的需求而不顾及社会利益,引导受教育者要在符合当下社会道德要求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
2.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这个人生活的各种社会关系组成,也就是说人若是想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足够丰富,他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在不断地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生存环境不断优化,人的发展也必然会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它的目标是使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括以下几点:
(1)自由的发展。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工作,不用再为了生计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职业。
那天,当过侦察兵的老陈就是这么说的,他说虽然那个女的打了120,也算救了他,但是他是一个泾渭分明的人,必要的时候他会大义灭亲。现在他要做的是按兵不动,等到时机成熟,他会出其不意,打她个措手不及……如果那个女人真的是一个女毒枭,那肯定有故事看了,但眼下的问题是老陈必须先尿完,因为我一直拿着那个尿壶呢。而老陈越说越兴奋,显然他已进入了角色,我不耐烦地说,老陈,你还尿不尿?
(2)充分的发展。人们无论选择了何种事情都能用尽全力去努力完成,因此它的技能或者爱好都可以发展充分。
(3)全面的发展。人们不止可以掌握一种技能,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职业,人们不再是一种职业的“奴隶”,而是精通各行各业的跟随自己天性的人才。
一切实践活动都要依据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超越时代和生产力的局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矛盾转化的理论为契机,积极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好生活归根结底也就是人的全面的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求出发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中的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中,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利益,针对大学生的各种需求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对个别学生有偏爱或者歧视,要一视同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在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在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对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提供有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熊建生,张振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对中国梦的价值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98-1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201-02
作者简介:张泽峰,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姚嘉,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社会关系论文; 本质论文; 自己的论文; 马克思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现代交际》2019年第10期论文; 南宁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