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MoralEducationProjectBottlenecksandStrategiesofPost-90sVocationalStudents
关晶GUANJing(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116100)(Secondary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inJinzhouDistrict,DalianCity,Dalian116100,China)
摘要院随着离婚率的日趋增多,基于离异、重组家庭的问题型中职生比例无可回避地随之攀升。直面90中职生现在的掩贫炫富、两极差异、愤青心理、早恋泛滥、感情转移、不知感恩等德育现状,中职学校惟其以人为本、追根溯源、携手家长、综合纠偏,方为标本兼治之策。
Abstract:Withtheporcerateisincreasing,theproportionofproblem-basedvocationalstudentsofporced,remarriedfamiliesisalsounavoidabletosubsequentlyrise.Basedonthemoraleducationsituationofnowpost-90svocationalstudentsthatcoveringpoorshowingoffwealth,polesdifferences,angryyouthpsychology,puppyloveflooding,emotionaltransformationandungrateful,vocationalcollegeshouldadheretothepeople-oriented,trackthesource,workwithparentsandcomprehensivecorrectiontosolvetheseproblem.
关键词院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瓶颈及策略Keywords:post-90s;vocationalstudents;moraleducationproject;bottlenecksand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院G71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0-0229-030
引言中职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大军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缘此,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如何,既关系到中职生的个体成长与发展,也关乎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限于家庭因素、教育方式、心理归因、环境熏染等成因,使得90后中职生德育漏点频现,且由隐至显、悄然蔓延。现结合中职德育教育实践,仅就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瓶颈及策略陈拙见。
1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现存瓶颈1.1基于攀比心理的掩贫炫富相当比例的贫困生,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其会佯装家境殷实,甚至是炫耀自己的家境,以掩饰内心的自卑。此种心理,归于其内心的自卑———在竞相攀比的语境下,惟恐实话实说遭受同学的鄙视,故而以炫富苦撑虚荣心理下的所谓强大。如有人见同学买了某名牌鞋,自己却囊中羞涩,索性省吃俭用,甚至是饿肚子,也要设法买上一双。此为开支不大,自己省吃俭用可以实现的攀比;对那些即便再节省,也显然无法实现的攀比,则只能动脑子了———以与异性同学处朋友为名,让对方为自己埋单,或以其它付出而满足虚荣。有此心理者,不计后果如愿以偿者,绝非仅限女生,男生也不乏其人。
1.2富二代中职生的两极差异富二代中职生的成绩和德行表现,概呈两个极端:要么品学兼优,要么厌校恶学,后者居多。如有的动辄当众炫富“:我家有某牌名车,我今天用苹果iPhone5,苹果iPhone6一出来,我立马就把iPhone5扔掉!此类富二代,虽隔三差五惹事,但在交朋好友上,尤其是处女朋友,出手确很大方,且以竞相买单为荣,常为女朋友送名花、购名牌,借以显露自己的财富。其炫富心理,除受社会大环境熏染外,与其家庭影响不无关系,并大多仿效于父母。以生日为例,无攀比心理的贫民子女,大多默然相祝,或请同学吃顿长寿面;而炫耀型富二代,则发请谏、摆宴席,不在乎礼物多少,而要的是面子。
1.3鄙夷仇视社会的愤青心理中职生的意识层面并不很完全,分析判断能力比较片面,常常以偏概全,如父母或其他亲友曾在某种纠纷中,虽经努力却仍未得以纠正,加之现实生活及网络等负面影响,如在升学、择校、住院等家庭大事上,家长都以送礼等非正常手段求助他人。于是,在这些负面影响的多重叠加下,有些家境一般或贫困的中职生,无形中便产生了鄙视、仇视社会的愤青心理,且盲目崇羡日、韩、美等外国的生活,甚至有的富二代中职生,因此而退学去往国外。
以家庭购房为例,有的家长在利益受损、主张无果的愤然心态下,无意中向子女透露出如是心态:“有本事出国,没本事就忍着。”缘此误导,有的中职生将对现实的不满,动辄迁怒于老师,甚至是憎恨自己的生存环境。
1.4缘于复杂成因的早恋泛滥中职生虽近于性成熟期,但远非谈婚论婚之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然而,限于多重复杂心理,中职生的早恋泛滥业已公开、透明。究其因,概分八种类型: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愉悦型、补偿型、逆反型、病理型。
中职生之所以早恋泛滥,其成因大致有三:一是父母的关爱较少;二是从众心理;三是家庭影响,以本校“寻找幸福”心理情景赛为例,在学年比赛中,参赛作品95%取材于自家父母吵架的真实素材。于是,一些厌烦了家庭战争的中职生,自以为只有异性朋友关心自己,如父母真正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就不会频发家庭矛盾了。耐人深思的是,在这些皆由学生自编自导的情景短剧中,所有的情景与台词,都是学生自创的。对此,心理学老师看后释疑:中职生中群体性厌学、早恋热,与父母的关爱缺失确有内在成因。
1.5离异重组家庭的感情转移随着离婚率的上升,中职学校离异、重组家庭子女不断增加。对于重组家庭,如男女双方各带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心理上都会蒙上一层外人无法感知的羞愧感,尤其是当两个孩子同在一个年级,彼此都会避讳重组家庭这一事实,而佯装互不认识,且私下里矛盾较大,和睦的较少。
这些离异或重组家庭的孩子,其心理上的阴影:一是怨恨父母;二是心理上缺少归属感;三是情感寄托点的转移。缘此心理,许多离异或重组家庭的中职生,放学或放假时,大多不愿在家里。基于对新家的冷漠,离异或重组家庭的中职生,往往将感情的寄托点,转移至异性朋友或网吧,甚至是打架斗殴,在张扬个性的强悍与无畏中,吸引他人的关注。
1.6荒漠冷酷的感恩回报心理感恩,是一个人德育素养的底线标识,尤其是对那些曾有恩于自己的人,应择机予以回报,至少也应心存一份感恩意愿,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遗憾的是,有些90后中职生,全然不知何为感恩,更不会感恩,错把父母、老师及亲友为其所付出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以贫困家庭的中职生为例,有的家长为凑学费,不得不东挪西借,接过学费的那一瞬,也曾流泪发誓不忘此恩。但入校一年,便心生怨气:人家的父母咋就那么富?如是思维下,便有了父母即便付出再多,也愧疚于自己,而断无感恩父母之念,更何谈付出?与其说此类中职生定位有问题,莫如说其价值观有问题。
2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策略2.1效绩考核的偏失及纠偏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固然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中职德育教师理当直面时艰、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但问题在于,在一切以学分说话的效绩考核基点下,一线德育教师即便了然“先做人,后做事”的内在联系,也不得不以机械地宣读德育教材为主。退而言之,纵使课上课下把做人的道理讲的再深入浅出,也断然了无绩效之惠。因此,对所有任课老师而论,除所授单科成绩外,课本外但凡有涉学生德育的一切付出,皆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师德话题,与师绩无任何关联。故此,改变德育效绩考核标准、方法,可谓势在必行。
2.2变“单出头”为“大合唱”坦诚而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理应贯穿各学科及其它日常管理,仅赋予德育教师一己之肩,确显不公,乃至是苛刻。须知,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难免顾不过来。对此,有德育教师坦言:“其实,哪个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德育问题,即便是再优秀的学生也如此。”可见,与其苛求德育老师一人,不如将中职生全体任课教师及家长,一道纳入德育教育的主体,共同努力。诚然,德育教师一旦察感到某个同学的德行“漏洞”,自当及时“修正补漏”,即便自己没时间,也要让他人代为“补漏”。而作为家长,必须正视孩子的德行偏差与漏点,切不可替孩掩饰,忽视德育的树人价值。
2.3德育教师眼里的好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换言之,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尤其是有损公德的不端行为,即便孩子不说,也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心灵,并打上深刻的烙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仅仅为其提供物质层面的保障远远不够,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食粮,这也恰是那些物质上贫困,但精神上却不乏关爱的家长的成功所在。称职的家长,并不在于给孩子吃啥、穿啥,而贵在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渴求,甚至于从侧面留心老师和同学对孩子的评说,进而及时修补孩子的德育缺失。
2.4离异重组家长的沟通术中职生心理上仍处于“半断奶”状态,从此类学生惹事—平事—再惹事状态,足见个中恶性循环心理(也称消极强化心理)。对此,美国家庭教育理念与中国截然相反———孩子做错事了,即便再哭再闯,父母也绝不理会,更不会因此而给予情感或行为上的任何鼓励,而中国父母却是———爱哭的孩子有奶吃。须正视的是,离异、重组家庭的孩子,一旦与父母发生冲突,便心生悲凉或离家出走。若及时得到劝慰,或可迷途知返;若孤苦无慰,往往会加重其失望心理,甚至走上绝路。此类中职生自卑、压抑。对策:家长尤须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在与孩子沟通的时机、方式上多动情、动脑。
2.5宜春风化雨忌家庭暴力有些粗暴型家长,只许孩子成绩一路攀升,不容稍许下滑。每有下滑,见孩子就是一顿拳脚。对此,有的德育老师直言相告家长:“就凭你这种拳脚管法,孩子能坚持学习已不错啦。”尤令老师愤然的是,即便成绩好的学生,也难免出现一时的下滑,本来很正常的成绩波动,但在个别暴富型家长眼里,俨然孩子的成绩下滑,要么是孩子的不争气,要么是老师的失职。于是,不问清红皂白,先给孩子一顿暴打,再请老师吃顿饭,临别再三嘱托:“老师,孩子就拜托您啦!”似乎惟其这样,孩子的成绩才能上来,果真如此?未必!此类家长,目的虽好,却不晓一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与沟通,远超拳头的实效。
2.6有意提高耐挫折承受力人的欲求能否得以满足,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中职生尤须增强对欲求不能满足的承耐性。实践印证,中职生的自杀多与其性格及耐挫折承受力不强有关———受消极情绪影响,加之性格执拗,一旦受挫便容易产生轻生之念。对此,中职生必须直面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承认并接受这一现实与矛盾:既然人生之路布满了坎坷,且挫折难免,何必事事钻牛角尖?
退一步讲,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坎坷固然难免,但只要树立远大志向,以古今中外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者为榜样,时刻鞭策、勉励自己,并保持一颗乐观、自信之恒心,纵使挫折再多,也终有穿越迷雾、跨过坎坷,最终梦想成真之日。
2.7早恋的危害与心理护理尽管学校严禁中职生早恋,且再三强调早恋的危害及负面影响,但仍屡禁不止、成效甚微。对此,心理学家谏言:一是用理智战胜情感,当断则断。须知,早一天割舍,就意味着早一天解脱,少一分烦恼。过早的恋爱,势必分散精力、耽误学业,且容易草率行事,造成终身遗憾。二是要讲究割舍的方法,要视双方的性格特点和情感深度,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可请对方好友代为转达,也可采取逐渐疏远法。三是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相当数量的早恋,归于社交范围的狭窄,故此,可在与更多的异性交往中,避免酸涩的“青苹果”早熟。四是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之于人的内驱,远超其它诱惑,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一旦确立了远大、崇高的理想,自会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努力,把所有精力用于为理想而奋斗上。既便无心割舍,也应彼此忠诚,切忌视恋爱为儿戏,甚至搞多角恋爱,损人又害己。
2.8夯实人生首枚心理基石中职生的德育教育,看似责在校园、任在教师,实则家庭才是奠定其人生首枚心理基石之所。研究表明,一个人个性中的信任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及自我认同感等等,都与家庭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的德育教育及影响,是难以更改的,而且影响尤显重要、深远。家庭影响主要是指父母的个性、德行,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可复制的德育孤本;而父母对子女的德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应正视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个性、德育影响,主要缘于文化的影响,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乃至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内心恐惧、胆怯、敏感的离异家庭子女为例,因母亲怀孕期间即有了吵架、恐惧的潜意识,故而注定了孩子的个性。
3结语纵观90后中职生德育工程现存缺失与瓶颈,既有家长的期望与学生之叛逆的矛盾,也有师生之间灌输与接受的矛盾,如何有效减少、化解这些矛盾,兼达既引导学生走好人生路,又引导其做好职业人之双重目的?依矛盾论的观点析之,一是这些矛盾的存在可谓无时不存、无处不有,无须大惊小怪,正视即可;二是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有个阶段性、渐近性的转化过程,而转化的前提就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耐心疏导、综合施策,且巧妙地将德育教育理念与思想,融入学生的专业爱好、专业教学中。
参考文献院[1]姜娜,王志洲.职校德育课基本概念教学“八法”谈[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2]王志洲.学校德育课程性特征之考量[J].中国德育,2008(3).[3]牧之,张震.心理学[M].甘肃:银夏出版社,2010(1).作者简介院关晶(1965-),女,辽宁大连人,副研究员,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副校长,研究方向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