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酯比论文-徐逸,唐玉竹,刘助水

醇酯比论文-徐逸,唐玉竹,刘助水

导读:本文包含了醇酯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啤酒,总酯,醇酯比

醇酯比论文文献综述

徐逸,唐玉竹,刘助水[1](2017)在《提高发酵液酯类含量 降低醇酯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发酵液中酯类形成机理,并对生产发酵中的酵母菌株、发酵罐罐形、不同发酵温度、后酵压力、充氧量、酵母接种量等酯类形成的因素做了研究进行大生产发酵试验。以期达到控制酯类生成,降低发酵液醇酯比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外酒业·啤酒科技》期刊2017年17期)

于海玲,王德涛[2](2015)在《影响啤酒醇酯比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啤酒的醇酯比是影响啤酒上头及啤酒口味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生产过程中各项试验,找出影响啤酒醇酯比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使啤酒的醇酯比控制在合理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外酒业·啤酒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申文波,朱庆计,孟艳丽,周国芹[3](2014)在《啤酒发酵过程醇酯比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醇类与酯类在发酵过程和稀释、包装、杀菌等过程的变化,以及工艺操作对醇酯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14年07期)

孟艳丽,李文华,李永娟,宋霞[4](2014)在《啤酒醇酯比分析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论述了啤酒生产过程中醇类和酯类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生产中如何对啤酒的醇酯比进行控制。(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14年01期)

朱莉娜[5](2012)在《微波诱变适宜醇酯比啤酒酵母菌株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实验室保藏的啤酒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基础发酵性能实验,发现该菌株的凝聚性强、死灭温度正常、发酵速度较快、表观发酵度与真实发酵度适中、最高单天降糖值适宜,高级醇产量较高,醇酯比例较高,说明基础发酵性能良好,可以作为出发菌株进行实验研究。利用微波诱变技术对出发菌株CF-1进行物理诱变,依次通过乳酸培养基、YEPD-碳酸钙培养基、TTC显色培养基进行初筛,发酵实验后测定高级醇含量进行复筛,得到7株适宜醇酯比例的啤酒酵母菌株,对7株啤酒酵母新菌株进行基础发酵性能实验和遗传稳定性实验,最终选定MB-7为诱变最佳菌株,在麦芽汁糖度为lOBrix的9℃的主酵温度下进行发酵,突变菌株MB-7的高级醇生成量为87.15 mg/L,酯类生成量为19.85 mg/L,较出发菌株CF-1发酵性能更优越,且醇酯比仅为4.39。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出发菌株CF-1和突变菌株MB-7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发现出发菌株CF-1与突变菌株MB-7在电泳图谱上存在明显的条带差异,并对出发菌株CF-1和突变菌株MB-7进行全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出发菌株CF-1和突变菌株MB-7在蛋白质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实验结果做出判断,出发菌株CF-1与突变菌株MB-7相比,在DNA分子水平上发生的是轻微的损伤,没有对啤酒酵母的基础发酵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符合预期实验要求,是一株醇酯比例适宜的啤酒酵母新菌株。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出发菌株CF-1和突变菌株MB-7的发酵液进行风味物质分析,发现MB-7的高级醇生成量明显降低,而其他风味物质的含量均在啤酒风味物质含量标准范围内。所以,从啤酒酵母菌株发酵的综合水平来看,突变菌株MB-7较出发菌株CF-1更优越,更适合作为生产用菌。(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2-05-22)

付爽,高小波,邵旭[6](2011)在《改善啤酒醇酯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啤酒中的高级醇与酯类物质都是评价啤酒感官的一个重要指标。啤酒中的高级醇适量可以使酒体丰满,如果高级醇含量过高,就会带来酒精的刺激味,并且饮后"上头";同样,适量的酯类物质可以使酒体香气协调,如果过量就会产生异香。因此,合理的醇酯比,是控制啤酒风味质量的重要(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11年12期)

寇凤莲[7](2008)在《大容积发酵罐啤酒醇酯比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啤酒的醇酯比是造成产品“上头”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啤酒大罐体积越来越大,啤酒的醇酯比也随之大幅度升高。本论文对大容积发酵罐贮酒期的发酵液醇酯比进行了分析研究,摸索出影响醇酯比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优化,从而降低大容积发酵罐的醇酯比,使之与小容积发酵罐的醇酯比达成一致性。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影响醇酯比的主要因素有酵母接种量和麦汁充氧量、降糖时间、满罐温度和双乙酰还原时间。其中降糖时间、酵母接种量、麦汁充氧量与发酵液醇酯比呈负相关,满罐温度和双乙酰还原时间与醇酯比呈正相关。不同糖化车间所生产的麦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不同,造成发酵液的醇酯比产生差异。发酵罐容积的差异也会导致发酵液醇酯比产生差异。针对以上影响醇酯比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的工艺优化,包括减少酵母接种量、适当增大麦汁充氧量、降低发酵罐的保压、降低主酵温度、对发酵液进行CO_2洗涤,均可以降低大容积发酵罐的醇酯比,从而使大容积发酵罐贮酒期发酵液的醇酯比与小容积发酵罐的醇酯比几乎一致。研究发现发酵液中污染厌氧菌后,对发酵液醇酯比的影响大于好氧菌的影响。若严格控制发酵液中的厌氧菌数量低于5个/mL,不会对发酵液的醇酯比造成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8-03-01)

要永杰[8](2007)在《浅论啤酒的醇酯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啤酒中已经被认知的风味化合物有600多种,挥发性的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醇、醛、酸、酯、酮、硫化物等,它们之间的作用往往是协同、加成的,综合影响啤酒质量。其中,高级醇与酯类作为啤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高级醇与酯类总量之比(醇酯比),被认为是与啤酒感官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参数。(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07年12期)

王殿忠,王江,魏洪仁[9](2007)在《调整醇酯比、改善啤酒饮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啤酒中高级醇和总酯的比例是衡量啤酒饮后感觉的一个重要指标,啤酒中恰当的醇酯比例可以降低啤酒"上头"的感觉。通过对发酵工艺的调整,降低啤酒的高级醇含量,同时适当提高酯含量,不仅可以提高淡爽型啤酒的香气和协调性,还有利于解决啤酒饮后"上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07年07期)

代丽昕[10](2006)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发酵温度和压力对醇酯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发酵的压力和温度是保持lgaer啤酒质量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大生产条件下,分析它们对酵母生长、二氧化碳产生量、杂醇和酯的最终的浓度和生产动力学的影响。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不改变麦汁浓度和酵母菌种,通过改变发酵温度和发酵压力,寻求一个和谐统一的发酵条件, 使生产的啤酒具有特殊的香气。(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06年02期)

醇酯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啤酒的醇酯比是影响啤酒上头及啤酒口味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生产过程中各项试验,找出影响啤酒醇酯比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使啤酒的醇酯比控制在合理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醇酯比论文参考文献

[1].徐逸,唐玉竹,刘助水.提高发酵液酯类含量降低醇酯比的研究[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7

[2].于海玲,王德涛.影响啤酒醇酯比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5

[3].申文波,朱庆计,孟艳丽,周国芹.啤酒发酵过程醇酯比变化研究[J].啤酒科技.2014

[4].孟艳丽,李文华,李永娟,宋霞.啤酒醇酯比分析综述[J].啤酒科技.2014

[5].朱莉娜.微波诱变适宜醇酯比啤酒酵母菌株的选育[D].青岛大学.2012

[6].付爽,高小波,邵旭.改善啤酒醇酯比[J].啤酒科技.2011

[7].寇凤莲.大容积发酵罐啤酒醇酯比的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8

[8].要永杰.浅论啤酒的醇酯比[J].啤酒科技.2007

[9].王殿忠,王江,魏洪仁.调整醇酯比、改善啤酒饮后感[J].啤酒科技.2007

[10].代丽昕.啤酒酿造过程中发酵温度和压力对醇酯比的影响[J].啤酒科技.2006

标签:;  ;  ;  

醇酯比论文-徐逸,唐玉竹,刘助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