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督抚权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地方督抚权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督抚权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督抚,地方,权力,辛亥革命,外务部,中央,民初。

地方督抚权力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海群[1](2013)在《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着时局的演变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显着的要数皇室(清朝政权力最高机关)权力与地方督抚权力的变化。纵观整个清朝督抚权利的演变,重满轻汉的民族主义,让清朝统治者在一开始就对汉人有排斥的思想。然而随着世界历史逐渐步入近代,保守的满族贵族的统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西学的传入,以及西方船坚炮利打开中国的大门,清朝统治内部有了重大的分歧。那些具有开明眼光的汉族士人,在面对近代化的时候逐渐认识到自强、富国的重要性,在权力的演变中,逐步占据主动权。(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9期)

李细珠[2](2012)在《晚清地方督抚权力问题再研究——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权力格局,学界长期以来多信奉"外重内轻"说。笔者通过对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变化的研究认为,辛亥鼎革之际,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实际上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在清末庚子至辛亥期间,随着新政尤其是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督抚的权力被收束而日益变小,其干政的影响力也有一个逐渐减弱的趋势。但与此同时,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却并不显着,反而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而有削弱之势。这样,便形成"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一方面,清廷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未能真正控制全国的军权与财权,中央集权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各省督抚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军权与财权,在地方已没有强势督抚,更没有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武昌起义前夕,正是地方督抚权力明显削弱,而清廷中央集权尚未强固之时,在此权力转换临界的关键时刻,革命爆发,无疑是对清王朝的致命一击。(本文来源于《清史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李细珠[3](2012)在《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群体结构看,武昌起义时在职的地方督抚仍然是一个旧式的官僚群体;武昌起义后新任的地方督抚群体则注入了新的因素,同时也暗伏了新的变数。各省督抚在武昌起义后的反应,可谓情形不一。那种认为督抚大都奔逃自保而少有效忠清廷者的说法,未免有简单片面化之嫌。其实,真正转向革命阵营或死命对抗革命的督抚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督抚还是存效忠清廷之心,虽然因无法控制新军及当地绅商不肯合作,而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但他们并不愿看到清王朝的覆灭,还是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范应对措施。这既与其切身利益有关,也与其思想观念状况有关。辛亥鼎革之际,因清末新政过程中清廷不断收束权力,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表面上演变为"内重外轻"之格局,但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其总体表征是中央与地方权威一并流失,中央无法控制地方,地方无力效忠中央。"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直接后果是清廷中央与地方均无法有效地应对革命,致使清王朝走向覆亡之路;另一个严重的后果是掌握军队尤其是新军的军人势力的崛起,出现军人干政,导致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赖继年[4](2011)在《清末地方权力扩大问题初探——以地方督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由于传统的专制型权力结构被动摇,地方督抚的外交权、财权、军权不断地扩大,最终形成了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方集团,这就加速了地方分权系统的形成,造成了王朝的体制失控。(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宋惠敏[5](2010)在《清末商部与地方督抚大员的权力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商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管理工商事务的中央机构,是1903年清政府面对列强瓜分、财政疲乏,妄图以发展商务解决财政困难,挽危栏于不倒的新举措。商部的设立成为清末官制改革的先声,标志着中国(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0年15期)

朱云天[6](2010)在《督抚制与中央—地方权力之争——以晚清督抚势力的崛起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督抚制度形成于明代,发展和完善于清朝初年至中叶。鸦片战争以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地方督抚的权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可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政治、军事势力。清末督抚势力的崛起是形成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了19世纪后半叶乃至20世纪初期中国历史的走向。(本文来源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游欢孙[7](2002)在《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地方督抚权力的扩大,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格局和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本文以江西为例,对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过程做了一个客观的描述。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前后的历史,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自身的一个真实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地方督抚权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权力格局,学界长期以来多信奉"外重内轻"说。笔者通过对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变化的研究认为,辛亥鼎革之际,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实际上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在清末庚子至辛亥期间,随着新政尤其是预备立宪的开展,清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督抚的权力被收束而日益变小,其干政的影响力也有一个逐渐减弱的趋势。但与此同时,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实际效力却并不显着,反而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而有削弱之势。这样,便形成"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一方面,清廷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未能真正控制全国的军权与财权,中央集权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各省督抚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军权与财权,在地方已没有强势督抚,更没有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武昌起义前夕,正是地方督抚权力明显削弱,而清廷中央集权尚未强固之时,在此权力转换临界的关键时刻,革命爆发,无疑是对清王朝的致命一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督抚权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海群.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2].李细珠.晚清地方督抚权力问题再研究——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J].清史研究.2012

[3].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J].近代史研究.2012

[4].赖继年.清末地方权力扩大问题初探——以地方督抚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宋惠敏.清末商部与地方督抚大员的权力之争[J].兰台世界.2010

[6].朱云天.督抚制与中央—地方权力之争——以晚清督抚势力的崛起为视角[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7].游欢孙.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2

标签:;  ;  ;  ;  ;  ;  ;  

地方督抚权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