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评估与比较——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介

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评估与比较——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介

一、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与比较——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彭晓帆[1](2021)在《21世纪以来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21世纪以来,土耳其大力推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并借助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外力推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是引导和规范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核心环节,对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向、质量与特征。其一,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不足。其二,土耳其与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具有相似性,这对中国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其三,土耳其是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国家,对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探索深化中土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利于两国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选择。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要可分为根本性的战略性政策和具体的专门性政策。其中,战略性政策主要包括“2023年土耳其战略愿景”、“2023年土耳其教育愿景”、“土耳其高等教育战略”和“2018-2022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专门性政策主要包括以“伊拉斯谟计划”和“梅乌拉那交流计划”为代表的人员流动项目、奖学金政策、课程国际化的相关政策、质量保障与学分互认政策、国际合作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相关政策。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进入21世纪以后,土耳其在师生的国际流动人数、课程国际化占比、国际合作规模、教育质量的国际评价等反映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整体性提升,一系列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选择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总结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主要特征包括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加入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本土特色与国际体系相融合;强化质量保障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吸引力;关注外语教学改革和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基于对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内容、导向与特征的分析,本研究对推进中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四点建议:扩大跨境办学规模,开展跨境远程教育合作,设立专门的人员流动项目,在更多具有共同意向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沈倬丞[2](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田琳[3](2020)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一流大学(World-Class Universities,WCU)也被称为全球研究型大学(Global Research Univeristies),这些大学有公认的、区别于其他(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包括:(1)人才汇聚;(2)资源丰富;(3)全球参与;(4)国际声誉;(5)良好治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在提升一国国家软实力、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关注只增不减,但是,没有研究从对比分析和国际比较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鉴于大学功能既是大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大学实践的出发点,且世界一流大学有着不同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及特征,那么,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探索能在加深人们对世界一流大学认识的同时,有助于充实学术理论,为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开辟新的视角。以结构功能主义为指导,采用混合研究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系统探索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具体而言,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本研究对比分析了43所世界一流大学和40所一般研究型大学四类官方文件的文本(校长寄语、使命宣言、愿景描述、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深入访谈了74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访者。然后,研究者向世界一流大学校领导和国际(学术)专家发放了网络问卷(N=118)以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围绕四大研究问题展开:(1)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有何差异?(2)除三大基本功能外,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特有功能?(3)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美、欧),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其功能上有何不同?(4)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在未来会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因素将会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存在差异。在科学研究功能上,两类大学的差异最为明显,两类大学在科学研究的类型、内容、层次和规模上不同;在人才培养功能上,两类大学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方法和途径上差异较大;在社会服务功能上,两类大学最大的差异在于社会服务的范围不同。以上差异受到了大学的可用资源、理念、定位、视野等的影响,也与大学对不同外部需求的回应有关。(2)世界一流大学有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主要表现在服务全球共同利益和作为全球(研究型大学)榜样两个方面,其本质特征包括全球定位、全球贡献、全球影响和全球合作。以上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本质特征及其全球性也被不断强化。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与其三大基本功能密切相关但又存在差异,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全局性和深远性、其实践途径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已超越了三大基本功能的范畴;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是世界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特有的作用和特殊的使命。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之所以为世界一流大学所特有与其独特优势密切相关,包括全球责任、全球能力和全球声誉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定义为全球化使命(GLOBALIZING),即面对日趋复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增加的全球性挑战以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世界一流大学凭借其全球责任、全球能力、全球声誉等独特优势,服务全球共同利益、作为全球(研究型大学)榜样,并持续强化其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本质特征,包括全球定位、全球贡献、全球影响、全球合作等。(3)中国、美国和欧洲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受到了历史文化、经费来源、国家/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水平和大学管理架构等的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并非“千校一面”,不同大学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也因此在发挥各项功能上各有所长、有所差异。在发挥功能上的差异性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和多样性的体现,这些大学共同构成了全球学术网络中的顶尖大学并利用自己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引领着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其所在国家以及全球社会做出贡献。(4)世界一流大学三大基本功能的未来变化将呈现为:基本功能的内涵将会不断丰富,在功能的发挥上会呈现多元化趋势并在某些方面进一步体现其国家和地区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未来变化将呈现为: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内涵将更加丰富,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将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而被不断强化。但是,很难预测世界一流大学在未来是否会产生新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因素包括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和国际化、全球性议题、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渐增的全球合作等。其中,前三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各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下,还包含了一系列具体的影响因素,如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包含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1)首次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全球化使命;(2)系统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3)首次探索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美、欧)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差异,阐释了历史文化、经费来源、国家/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水平、大学管理架构等所带来的影响;(4)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进行了预测并揭示了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和国际化、全球性议题、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渐增的全球合作等对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虽然本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但本研究仍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因素,是较为系统、全面的有关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研究。

高冬冬[4](2020)在《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之根基,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核心与生命线,义务教育质量则是国家教育之根本。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将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视作本国教育发展的主旨,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提高和保障义务教育质量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与现实诉求,推行素质教育也急切需要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实践,以对本国义务教育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把握,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参考。目前,国内外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教育质量测评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借鉴国际及各发达国家先进的测评理念和测评方法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实践,为保障和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论文尝试对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对我国现阶段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基础教育质量测评理念、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并对构想的体系框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对义务教育质量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以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及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为本研究测评框架及内容的构建、测评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西城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全国首个“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单位”的杭州市下城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武汉市武昌区、江岸区以及江夏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孝感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等现状来对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的内容主要为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在内的德、智、体、美及影响因素的测评,测评工具一般由学科能力测评试卷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两部分构成,通过学科测试卷了解学生达到各个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测查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向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反馈测评结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通过分析与整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发现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导致测评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就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起的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TIMSS)及由IEA主持的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进行分析。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主要从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对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测评,关注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析、推理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解释和解决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它将学生的素养作为测评的核心。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TIMSS)和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将课程作为测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数学、科学、阅读方面的相关能力进行测评。分析并探寻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对构建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启示。基于以上对国、内外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提出了由专业教育测评机构负责实施,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大学及科研机构、区县中小学协同并监督的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并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辖的3个街道、9个镇、1个乡88所小学(包括农村完小和初小)的四年级学生和20所的八年级学生展开语文阅读、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学科测评,并测查学业性非智力因素及其影响因素,以对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想加以实际的考证。

李超然[5](2020)在《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各大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及理念已经对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50多年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成员国与世界教育发展的实际影响看,它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对教育发展影响巨大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它正在通过其在教育政策领域的话语权,影响各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发展。本文以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为切入点,首先将该项目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可以发现,该项目的发展经历的是一个稳步上升、不断扩大影响力的过程,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会有新的元素和新的理念加入,不断与经合组织其他教育项目和教育活动相联系、相支撑,逐渐成为经合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新工具。之后,本文就该评议项目的筹划、过程、资源、主体以及标准归纳出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实施特点,并对其影响和局限做了分析。最后,本研究试图通过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实施特点,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局限,分析经合组织进行教育政策评议时的运作优势和一般逻辑。通过深入研究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价体系的建设,以期对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估手段有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这对我国教育政策评价的展开、我国与经合组织的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李小华[6](2020)在《信息通讯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对中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PISA2018香港数据》文中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而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管理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典型特征,阅读也随之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阅读素养已成为21世纪人们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学校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重视数字化阅读教学,重视多类型文本、跨文本阅读技能的培养。本研究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探究影响中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因素以及影响机制。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差异性比较、多层线性模型以及中介模型的方法分析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国香港的测试数据。研究思路是:将学生以及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表现看作自变量,学生在PISA中取得的数字化阅读成绩为因变量,在控制学校背景以及学生背景变量的条件下,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去定量研究两者的作用,并应用中介模型分析了中学生校外上网时间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中介效应。根据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显着影响中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校的生机比、ICT使用能力、学生校内外上网时间、学生对ICT的学习偏好、自主意识。且学校层变量比学生层变量对数字化阅读成绩的影响大。2)对于学校层面,学校在信息技术资源上的投入并不意味着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的增长(一些情况下可能是负向作用),即生机比与联网比均为1时,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成绩最高,当增加资源投入时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而学校应用信息技术资源的程度才是提升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的关键。此外,学校生机比、ICT使用能力均正向调节了学生ICT兴趣与数字化阅读成绩的正向关系,即学校应用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越强或者学校生机比越高时,学生ICT兴趣对数字化阅读成绩的正向影响越大。3)对于学生层面,学生为了学习目的上网的频率适中时,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成绩最高。而当学生为了学习目的上网频率过高时,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成绩就会降低。校内上网时间越长,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越低,但是对于校外上网时间,每天校外上网2-4小时的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最好。说明适度上网对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成绩有利。学生对电子设备的自主意识越强,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越高。对信息技术自主意识越强烈的学生大多会积极应用新科技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升其数字化阅读素养。4)对于中介效应,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显着影响学生校外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对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的关系。其中,校外上网2-4小时的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最高,成绩最好。校外上网6小时以上的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最低,成绩也是上网学生中最低的。

秦钰娟[7](2020)在《教育公平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 ——基于PISA 2018数据》文中提出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从提升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强化本国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纷纷开展教育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融入人才培养实践。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任务也被推上新的日程。目前看来,国外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和关注较早,虽然其中有涉及中国的部分,但缺乏针对中国的系统全面的描述研究和探索。我国结合PISA数据对教育公平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完善我国教育公平现状研究理论及在学生层面探究影响他们感知公平的因素。本研究基于28个国家的PISA数据,借助R.2.15.3,SPSS statitics 22等统计软件,综合使用文献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多元逻辑回归法等对他们的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描述,包括各国学生在每个维度上的表现差异,尤其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平均的比较。除了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现况进行分析研究,还在学生层面探究影响学生感知公平的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发现:(1)在教育结果的平等这一维度上,中国是国际上是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数学、阅读和科学这三个领域在高端和低端都基本上实现了平等,即在三个领域中没有达到二级精熟度水平的学生比例都低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且成绩的90%分位数与50%分位数的差和50%分位数与10%分位数的差均小于OECD平均。在这三个科目比较起来,阅读的高端差距较大。(2)假设存在线性关系,中国四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只能解释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果的12.6%,9.7%和10.8%,与OECD平均的12%,13.5%和12.8%相差无几。但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有较大差距。(3)在中国的四个省市,大约10%的弱势学生在阅读方面达到了5级及以上水平而有优势的学生达到这一水平的比例是前者的四倍。这表明,即使在表现很好的学校系统中,社会不平等也可能会持续下去。然而贫困不是命运,适应性强的学生指在ESCS指数上位于底部1/4,成绩排名在最高1/4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比例在中国四省市为11.7%,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11.3%。(4)几乎所有国家的弱势学校的校长比优势学校的校长更有可能报告说他们的学校提供教学的能力受到了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人员短缺的阻碍。中国在教育资源短缺指数和教育人员短缺指数上与OECD无太大差异,但是参与测试的大部分国家的这两个指数在优势劣势学校的差异显着,导致OECD平均的指数差异也显着。(5)学生个体层面感知到的公平程度对学生成绩影响较小。女生较男生来说更容易感受到没有被公平对待,社经地位越高的学生越容易感受到公平。

刘杨[8](2019)在《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文中认为教育部要求把核心素养体系作为研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依据,是继2001年高中课程改革后又一次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大变革。为使核心素养在生物学课程中得以落实,彰显生物学学科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育人价值,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应运而生。但是,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宏观性、系统性与复杂性,初中一线生物学教师尚存在些许误读,在教学改革热情中还掺杂着几许疑惑。另外,能否有效开展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直接关系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成效。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现象图析学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综合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分析,采用“理论构建——实证测评——对策建议”的研究路径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第一,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的构建。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初中一线优秀生物学教师的半结构式访谈材料进行质性分析,初步确定组成要素和结构维度;其次,运用德尔菲法咨询生物学教育专家对维度和要素的审阅意见;最后,以双重互证的形式构建出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五个维度及其隶属的36个组成要素,五个维度分别是生物学知识内化、生命科学思维、生命科学实践、生物学原理应用、生命科学态度。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但彼此之间也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第二,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构建的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明晰各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并通过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和最大特征根λmax对每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构建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五个维度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生命科学态度>生命科学思维>生命科学实践>生物学原理应用>生物学知识内化。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能清晰地区别开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基于测评指标体系,结合初中生物学大概念,采用先进的国际通用研发程序,开发了包括试卷、量表、问卷在内的测评工具,并依次采用Rasch模型分析、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验证得知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然后,使用正式版的测评工具对1308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评,使用SPSS 24.0、Winsteps 3.72.3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并采用Bookmark法对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等级水平划分。结果显示:(1)根据学生试卷测评结果,可将学生分为4个水平,从水平Ⅰ到水平Ⅳ素养水平逐渐提升,在Ⅱ水平的学生占比最高;(2)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学生“生命科学态度”分数呈现偏正态分布,较高分数区间的学生人数最多;(3)学生的量表测评表现与试卷测评表现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水平等级的提升,学生的量表测评表现也越好。第四,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因素的揭示与探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校、家庭、教师及学生四方面的背景信息,对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揭示各因素对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情况,为生物学教育的决策提供事实依据。结果显示:(1)学生因素中,女生的素养水平显着优于男生;无留级现象的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着高于留级生;非住校生的素养水平显着优于住校生;参加课外辅导课程的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着高于未参加者。(2)教师因素中,女性教师所带的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着较高;低教龄教师、高学历教师、专业对口的教师教授的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着较高;教授班级数量越少的教师所带的学生的素养水平越高;教研活动频次过多过少均不利于学生素养水平的提高。(3)家庭因素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着较高;与父母一起居住的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着较高;留守(或随迁)儿童的素养水平显着较低;家中学习资源丰富的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着较高;随着家人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度的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会显着提升。(4)学校因素中,城市学校的学生、私立学校的学生的素养水平显着较高;随着学校学习资源丰富度的增高,学生的素养水平会显着提升;最佳班级规模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学生的素养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随着学校安全性的增强,学生的素养水平会显着提升。本研究对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测评指标体系、评价工具、素养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讨论,并从国家宏观调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四个视角进行了学理性分析,以探寻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效对策。

PHATTHARAMANAT SRITRAKUL(吴美灵)[9](2019)在《泰国PISA测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PISA2000年起,泰国参加了PISA测评项目,测评结果显示成绩一直以来低于OECD的平均成绩,一直以来排列于末尾阶段。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探索研究影响泰国PISA测评成绩的因素以此提出提高泰国PISA测评的政策建议。为了实现该研究目标,本次研究首先综合梳理OECD的PISA测评结果报告中的教育指标,其次访谈专门负责泰国PISA测评项目与泰国各地区的教育督导人员共19位,把研究结果结合起来,再次深入访谈11所学校的校领导,分为:采访5所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管辖下的学校、3所地方行政单位管辖下的学校、1所私立学校和1所职业教育学校,在访谈部分根据访谈记录进行转录,然后再归类影响泰国PISA测评的因素,最后对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学生阅读、数学、科学和ICT知识和能力和访谈参加过PISA测评的学生,将学生的调查问卷以百分比的形成呈现出来。经过分析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泰国教育质量发展的因素有:1)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和策略,2)家长的经济和社会状况,3)招生政策和将学生分类,4)学校自治,5)教师方面及发展教师方面的问题,6)教育资源的管理,7)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学生行为,8)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系统,9)教育政策和各个部门在发展教育质量工作上的协作。最后,为了提出提高PISA测评成绩的政策建议,首先在《泰国国家教育执行计划》中使用SWOT分析泰国教育发展情况,然后根据9个影响泰国PISA成绩因素的研究发现配合《泰国国家教育执行计划》的教育指标设计提高泰国PISA测评的政策建议,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学校管理、及教学的效率。

关璐佳[10](2019)在《基于PISA测评的初中生阅读素养研究 ——一个教育管理学的视角》文中指出阅读素养不仅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个人学习能力与终身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PISA的测评为背景,基于教育管理视角,通过实证调查对影响阅读素养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最大限度的整合与优化教育资源,对初中生阅读素养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并基于PISA测评对我国中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原因进行系统梳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基于PISA测评对初中生阅读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二部分从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资源管理方面,学校文化管理方面深入分析影响中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原因;第三部分,基于教育管理学的视角,从学校教学管理、学校资源管理,学校文化管理三个层面为我国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本研究认为,初中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不仅是教师的责任,而是是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PISA测评对初中生阅读素养进行分析,对我国初中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方式的改进与阅读素养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与比较——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与比较——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21世纪以来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化是当今全球高等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
        1.1.2 土耳其政府十分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
        1.1.3 中国推进高等教育“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时代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丰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比较高等教育的相关研究
        1.2.2 促进中国与土耳其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析
        1.3.1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1.3.2 关于土耳其高等教育的研究综述
        1.3.3 研究现状评析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高等教育国际化
        1.4.2 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政策背景: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多重考量
    2.1 教俗关系与欧亚之间的政治抉择
    2.2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2.3 繁荣与融合多民族文化的需求
    2.4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4.1 土耳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传统
        2.4.2 “博洛尼亚进程”与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
        2.4.3 科学研究的全球化趋势
3 战略性政策: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与指向
    3.1 战略愿景: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
    3.2 教育愿景: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
    3.3 高等教育战略:全方位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3.4 国际化战略:明确国际化的政策目标与实现路径
4 专门性政策: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实践及其有效性
    4.1 人员国际流动的相关政策
        4.1.1 政策内容
        4.1.2 政策有效性
    4.2 课程国际化的相关政策
        4.2.1 政策内容
        4.2.2 政策有效性
    4.3 质量保障与学分互认的相关政策
        4.3.1 政策内容
        4.3.2 政策有效性
    4.4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相关政策
        4.4.1 政策内容
        4.4.2 政策有效性
    4.5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相关政策
        4.5.1 政策内容
        4.5.2 政策有效性
5 结论与启示: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总结与展望
    5.1 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5.2 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下促进本土特色与国际体系相融合
    5.3 强化质量保障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吸引力
    5.4 推进外语教学改革以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
    5.5 具有深化中土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基础
    5.6 深化合作推进互利共赢
        5.6.1 跨境办学
        5.6.2 跨境远程教育合作
        5.6.3 国际流动项目
        5.6.4 科学技术研究合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一、研究路径
        二、总体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一、核心素养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一、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一、概念及内涵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一、文化历史理论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一、目的与原则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对象
        二、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二、实施过程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一、培养理念层面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三、考评机制层面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清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二)世界一流大学
        (三)大学功能
        (四)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
    三、理论基础
        (一)结构功能主义概述
        (二)结构功能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三)基于AGIL模型的大学功能分析框架
    四、研究问题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分析框架
        (三)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大学功能的历史演变
        (一)三大基本功能的演变过程
        (二)多视角的大学功能划分及演变过程
    二、现代大学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一)人才培养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二)科学研究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三)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发展及具体表现
        (四)现代大学的新功能或其他功能的内涵与表现
    三、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与使命
        (一)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
    四、大学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科学技术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二)全球化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三)知识经济对大学功能的影响
    五、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一)文献资料法的数据来源
        (二)文献资料法的数据分析
    二、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数据来源
        (二)访谈法的数据分析
    三、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调查法的数据来源
        (二)问卷调查法的数据分析
第四章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
    一、两类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二、两类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三、两类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文献资料法的研究结果
        (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三)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四、两类大学三大基本功能差异的讨论
        (一)两类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差异的讨论
        (二)两类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差异的讨论
        (三)两类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差异的讨论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研究结果
        (一)访谈法的研究结果
        (二)问卷法的研究结果
    二、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特征分析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本质特征
        (二)全球化进程与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本质特征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的内涵界定
        (一)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与基本功能的关系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源于其独特优势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定义
        (四)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案例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国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研究结果
        (一)发挥人才培养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二)发挥科学研究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三)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国家/地区差异
        (四)发挥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国家/地区差异
    二、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
        (二)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
    三、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一)历史文化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二)经费来源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三)国家/政治因素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四)国家发展水平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五)大学管理架构对世界一流大学发挥功能国家/地区差异的影响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及影响因素
    一、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预测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的未来变化预测
        (二)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的未来变化预测
    二、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一)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
        (二)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程度
        (三)世界一流大学特有功能/特殊使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世界一流大学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一)新科技/智能化/数字化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二)全球化和国际化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三)全球性议题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四)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五)渐增的全球合作对功能未来变化的影响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一、论文的主要结论
        (一)世界一流大学与一般研究型大学在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差异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特有功能/特殊使命
        (三)世界一流大学在发挥功能上的国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四)世界一流大学功能的未来变化及影响因素
    二、论文的创新性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资料法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2 受访者详细情况及代号(N=74)
附录3 中、英文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4 中、英文访谈提纲
附录5 问卷发放院校名单(N=112)
附录6 中、英文问卷
附录7 有关人才培养功能的编码情况
附录8 有关科学研究功能的编码情况
附录9 有关社会服务功能的编码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4)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旨
        1.1.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是全面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政策要求
        1.1.3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义务教育质量
        1.4.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
        1.4.3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的思路
        1.5.2 研究的方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的重点
        1.6.2 研究的难点
        1.6.3 研究的创新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经典测量理论
    2.2 项目反应理论(IRT)
    2.3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2.4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及分析
    3.1 北京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1.1 东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1.2 海淀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1.3 西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2 杭州市下城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2.1 组织模式
        3.2.2 测评内容及工具
        3.2.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3.3 武汉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3.1 武昌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3.2 江岸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3.3 江夏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4 孝感市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
        3.4.1 组织模式
        3.4.2 测评内容及工具
        3.4.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3.5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分析
        3.5.1 组织模式单一,缺乏社会参与
        3.5.2 测评内容不全,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3.5.3 数据分析缺乏科学性,结果应用存在局限性
4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现状
        4.1.1 组织模式
        4.1.2 阅读素养
        4.1.3 数学素养
        4.1.4 科学素养
    4.2 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测评现状
        4.2.1 组织模式
        4.2.2 测评内容及工具
        4.2.3 测评结果描述
    4.3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测评现状
        4.3.1 组织模式
        4.3.2 测评内容及工具
        4.3.3 测评结果描述
    4.4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测评项目对我国的启示
        4.4.1 测评内容重情境与应用
        4.4.2 测评工具多样化
        4.4.3 测评结果重能力描述
5 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构想
    5.1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组织框架
    5.2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内容及指标
        5.2.1 学业性非智力因素及其影响因素测评
        5.2.2 学业成就水平测评
    5.3 测评结果反馈与应用
    5.4 测评的元评价
6 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的实施
    6.1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义务教育质量测评组织框架
    6.2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小学生学业性非智力因素状况及影响因素测评及分析
        6.2.1 测评对象
        6.2.2 测评内容
        6.2.3 测评工具
        6.2.4 测评结果分析
    6.3 语文阅读测评
        6.3.1 测评基本情况
        6.3.2 测评结果分析
        6.3.3 建议
    6.4 数学学科测评
        6.4.1 测评基本情况
        6.4.2 测评结果分析
        6.4.3 建议
    6.5 英语学科测评
        6.5.1 测评基本情况
        6.5.2 测评结果分析
        6.5.3 建议
    6.6 科学学科测评
        6.6.1 测评基本情况
        6.6.2 测评结果分析
        6.6.3 建议
    6.7 品德与社会学科测评
        6.7.1 测评基本情况
        6.7.2 测评结果分析
        6.7.3 建议
    6.8 体育学科测评
        6.8.1 测评结果分析
        6.8.2 建议
    6.9 测评体系修正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5)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选题缘由
        1.2.1 经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
        1.2.2 探究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价逻辑
        1.2.3 为我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提供发展契机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设计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发展
    2.1.20 世纪60 年代:初步形成
    2.2.20 世纪70-80 年代:迅速发展
    2.3.20 世纪90 年代:初具规模
    2.4.2000 -2010 年:数据治理新模式
    2.5.2010 年至今:深化影响力
    2.6.本章小结
第3章 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实施特点
    3.1 .政策评议筹划:前期准备充足
        3.1.1 .重视背景的指导作用
        3.1.2 .项目和人员具有针对性
    3.2 .政策评议过程:反复调查
    3.3 .政策评议资源:数据系统健全
    3.4 .政策评议主体:国际合作为主
    3.5 .政策评议标准:多元统一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的影响和局限
    4.1 .影响
        4.1.1 .引导科学决策
        4.1.2 .优化资源分配
        4.1.3 .扩大全球影响力
    4.2 .局限
        4.2.1 .带有强制性嫌疑
        4.2.2 .过分强调经济功能
        4.2.3 .政策建议趋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启示
    5.1 .形成完整的评议程序
    5.2 .建立教育政策信息资源库
    5.3 .谨慎解读教育政策评议报告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信息通讯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对中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PISA2018香港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核心概念界定
    3.1 中学生
    3.2 PISA
    3.3 ICT
    3.4 数字化阅读素养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与说明
    4.3 研究假设
    4.4 研究框架
    4.5 研究方法
第5章 研究结果
    5.1 信效度检验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ICT使用的差异性比较
    5.4 数字化阅读成绩的差异性比较
    5.5 ICT使用对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的直接影响研究
    5.6 使用时间对学生数字化阅读成绩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7)教育公平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 ——基于PISA 2018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教育公平
        1.1.2 学科素养的兴起
        1.1.3 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1.1.4 PISA受到中国基础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价值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概念界定
        2.3.1 PISA项目
        2.3.2 教育公平
        2.3.3 学科素养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分析框架
    3.3 研究对象及分析工具
        3.3.1 研究对象
        3.3.2 数据分析工具
第4章 各国家(地区)教育公平的比较
    4.1 教育过程的公平
        4.1.1 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的公平
        4.1.2 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4.2 教育结果的公平
        4.2.1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
        4.2.2 达到基准水平的学生比例
        4.2.3 各国学生在不同学科各精熟度上的比例
        4.2.4 各国学生在各学科的低端差距和高端差距
第5章 公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各国学生对公平度的感知差异
    5.2 学生感知公平度对学科成绩的影响
    5.3 探究公平性的影响因素
        5.3.1 公平性与性别的关联性分析
        5.3.2 多项逻辑回归
        5.3.3 公平性与性别和ESCS的多项逻辑回归
第6章 反思与建议
    6.1 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6.2 在教育公平问题上的改进措施
        6.2.1 减小“高端差距”
        6.2.2 以资源整合促进教育公平
        6.2.3 推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行为评估机制
    6.3 研究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教育高度关注学生素养的评价
        1.1.2 核心素养的有效测评直接关系到我国新课改的成效
        1.1.3 教育评价已逐渐由知识的评价转向素养的测评
        1.1.4 监测性评价可以科学地测评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1.5 现行测评工具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缺乏针对性
        1.1.6 初中阶段即将毕业的学生是测评的主要对象
    1.2 研究主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素养
        2.1.1 概念梳理
        2.1.2 研究缘起
        2.1.3 框架体系
    2.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2.1 概念梳理
        2.2.2 生命观念
        2.2.3 科学思维
        2.2.4 科学探究
        2.2.5 社会责任
    2.3 素养的测评
        2.3.1 概念梳理
        2.3.2 测评的目标取向
        2.3.3 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2.3.4 相关因素问卷设计
        2.3.5 测评试题的研制
        2.3.6 评分理念
        2.3.7 评价结果等级的划定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整体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现象图析学理论
        3.1.2 项目反应理论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
    3.5 研究对象
    3.6 创新之处
第4章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4.1 问题提出
    4.2 研究方法与步骤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1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的编码信度分析
        4.3.2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的出现频次分析
        4.3.3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的聚类结果分析
        4.3.4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及要素的科学性分析
        4.3.5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说明
        4.3.6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5.1 问题提出
    5.2 研究设计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5.3.1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级评价指标
        5.3.2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结构
        5.3.3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判断矩阵
        5.3.4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的权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工具
    6.1 问题提出
    6.2 研究设计
    6.3 研究结果与分析
        6.3.1 评价试卷
        6.3.2 测评量表
        6.3.3 调查问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结果及相关因素
    7.1 测评的组织与实施
    7.2 测评工具质量特征
        7.2.1 试卷的质量特征
        7.2.2 量表的质量特征
        7.2.3 问卷的质量特征
    7.3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结果分析
        7.3.1 学生试卷测评成绩分析
        7.3.2 学生量表测评成绩分析
        7.3.3 学生试卷成绩与量表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7.4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因素分析
        7.4.1 学生因素的分析
        7.4.2 教师因素的分析
        7.4.3 家庭因素的分析
        7.4.4 学校因素的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8.1.2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8.1.3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工具
        8.1.4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结果
        8.1.5 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因素
    8.2 研究建议
        8.2.1 国家宏观调控
        8.2.2 家庭教育
        8.2.3 学校教育
        8.2.4 教师专业发展
    8.3 启示
        8.3.1 对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再理解的启示
        8.3.2 对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启示
        8.3.3 对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8.4 局限
        8.4.1 研究自身的局限
        8.4.2 研究样本的局限
    8.5 展望
        8.5.1 扩大研究范围
        8.5.2 推广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泰国PISA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意义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PISA测试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PISA测评的结果研究
        三、关于PISA各参与国的研究
        四、关于泰国的PISA测试结果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PISA测评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PISA测评简介
        一、PISA测评的发展
        二、PISA测评的特征
        三、PISA测评的结果作为政策导向
        四、PISA测评的争议
    第二节 PISA测评内容
        一、阅读素养
        二、数学素养
        三、科学素养
    第三节 PISA收集信息的方式
        一、PISA测评操作过程
        二、PISA2015评估的方法
第二章 泰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泰国基本概况
        一、泰国地理位置
        二、泰国历史阶段
        三、泰国人口
        四、泰国政治统治
        五、泰国的经济状况
        六、泰国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泰国基础教育概述
        一、泰国基础教育系统
        二、泰国基础教育的管理制度
        三、泰国国家教育发展计划
    第三节 泰国基础教育核心课程
        一、泰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
        二、2008年泰国基础教育核心课程
    第四节 泰国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教育质量的差距巨大
        二、教师和发展教师问题
        三、学生行为问题
        四、学校执行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或有所增加
第三章 泰国参与PISA测评的结果
    第一节 泰国参与PISA的实践
        一、泰国参与PISA测评的历程
        二、参与PISA测评的学校与学生样本
    第二节 泰国参与PISA的结果概述
        一、阅读素养
        二、数学素养
        三、科学素养
第四章 调查探究泰国PISA测评成绩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基于OECD的PISA测评报告综合分析影响泰国PISA分数的因素
    第二节 泰国PISA教育专家访谈的分析
        一、泰国在开展PISA测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
        二、影响泰国提高教育质量的因素与国际评估(PISA)
        三、提高泰国教育质量的建议与解决问题方向
    第三节 校长访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分析
        一、设计问卷调查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二、校长访谈的内容分析
    第四节 以PISA测评的视角分析影响泰国教育质量的因素
第五章 泰国PISA测评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与PISA测评成绩的关系
        一、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的关系
        二、影响学生学习与数学素养成绩的关系
        三、学生对科学的态度、考虑焦点、学习动机及乐趣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第二节 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PISA测评成绩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地位和其他背景的特征
        二、泰国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情况与PISA测评成绩的关系
    第三节 学校的学习环境与PISA测评成绩的关系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的纪律性
        三、家长的参与度
    第四节 招生和分组学生与PISA测评的关系
        一、泰国招生政策与实践
        二、学生分组
    第五节 教师质量与PISA测评的关系
        一、泰国教师的缺乏对师生比例产生影响
        二、工资低不能吸引好的教师
        三、泰国的师范教育不能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
        四、教师学历与职业发展方案与教学投入的关系
    第六节 基本教育资源与PISA测评关系
        一、教育经费对泰国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
        二、教育基础资源
        三、学生学习时间多但分数低
        四、学生的ICT技能很低
    第七节 教学自主管理与PISA测评关系
        一、学校的决策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二、泰国自主管理权力
        三、校长的领导能力
    第八节 学校的质量保障与PISA测评成绩关系
        一、泰国质量保障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评估
    第九节 泰国教育政策的变动与PISA测评的关系
        一、教育政策不稳定
        二、各个单位间协作方面的问题
        三、提高PISA测评的实践未能连续性进行
    第十节 影响泰国教育质量发展的各因素间的关系
第六章 提高泰国PISA成绩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运用SWOT方法分析泰国教育发展计划
        一、泰国国家教育发展计划
        二、运用SWOT方法分析泰国教育发展计划
    第二节 提高泰国PISA测评成绩的政策建议
结语
    一、总结
    二、对未来进行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三、泰文文献
附录
    一、8所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
    二、11位校长的访谈记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基于PISA测评的初中生阅读素养研究 ——一个教育管理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基于PISA测评的初中生阅读素养现状调查
    第一节 PISA测评的阅读素养分析框架
        一、PISA阅读素养的测评背景
        (一)社会发展对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关注
        二、PISA阅读素养的测评框架
        (一)为何测评:阅读素养的测评目标
        (二)测评什么:阅读素养的测评内容
        (三)如何测评:阅读素养的测评标准
    第二节 基于PISA测试的初中生阅读素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
        (二)调查研究的实施
        二、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结果
        (二)调查研究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PISA测评的初中生阅读素养缺失的归因分析
    第一节 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管理方面
        (一)数字文本缺失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匮乏
        二、教学组织管理方面
        (一)教学管理组织系统不完善
        (二)教学过程管理缺失
        二、教学质量管理方面
        (一)缺乏阅读策略指导
        (二)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第二节 学校资源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资源管理方面
        (一)师生比不合理
        (二)教师学历偏低
        (三)专业发展意识不够
        二、物质资源管理方面
        (一)计算机及互联网普及程度不够
        (二)图书馆资源配备不足
        三、时间资源管理方面
        (一)学生校内阅读时间不固定
        (二)学生校外阅读时间不充分
    第三节 学校文化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精神文化管理方面
        (一)学校阅读风气不浓
        (二)班级阅读气氛不活跃
        二、制度文化管理方面
        (一)校长领导力的缺失
        (二)教师决策参与权的缺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PISA测评的提高初中生阅读素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学校教学管理方面
        一、教学内容管理
        (一)重视数字文本阅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二)重视非连续文本,开展专题阅读
        二、教学组织管理
        (一)完善教学组织管理系统
        (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三、教学质量管理
        (一)注重阅读策略的传授
        (二)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第二节 学校资源管理方面
        一、教师资源管理
        (一)保证教师资源的高质量配置
        (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二、物质资源管理
        (一)丰富阅读载体
        (二)完善图书馆资源配备
        三、时间资源管理
        (一)加强校内阅读活动的仪式感
        (二)组织固定的校外阅读活动
    第三节 学校文化管理方面
        一、精神文化管理
        (一)创建校园阅读文化
        (二)开展班级特色阅读活动
        二、制度文化管理
        (一)提升校长领导力
        (二)建构教师决策参与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与比较——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以来土耳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D]. 彭晓帆.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世界一流大学的功能研究[D]. 田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我国区县义务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D]. 高冬冬. 武汉大学, 2020(03)
  • [5]经合组织教育政策评议项目研究[D]. 李超然.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信息通讯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对中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PISA2018香港数据[D]. 李小华. 西南大学, 2020(01)
  • [7]教育公平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 ——基于PISA 2018数据[D]. 秦钰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8]初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D]. 刘杨.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泰国PISA测评研究[D]. PHATTHARAMANAT SRITRAKUL(吴美灵).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10]基于PISA测评的初中生阅读素养研究 ——一个教育管理学的视角[D]. 关璐佳.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评估与比较——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