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泰杜运阿樊恒纪建政(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骨伤科江苏宿迁2238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070-02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对结果进行探讨,得出结论:髋臼骨折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骨折髋臼手术
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性损伤骨折,诊治不当,极易导致关节致残。我院自2003年9月-2010年4月,治疗54例髋臼骨折,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17-61岁,平均36岁。车祸伤32例,压砸伤16例,坠落伤6例。骨折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4例,后柱骨折11例,前壁骨折8例,前柱骨折6例,后壁合并后柱骨折5例,横行伴后壁骨折4例,双柱骨折4例,“T”型骨折2例。粉碎性骨折8例,合并股骨头脱位5例。合并休克者11例,脑外伤4例,内脏伤5例,四肢脊柱伤6例,受伤到本院的治疗时间为1-11天。
1.2治疗方法
1.2.1牵引方法先在股骨髁上施行牵引,之后在大小粗隆处套入布带向外侧手法拔伸牵引,使所产生的双向的合力与股骨颈方向形成一致,重量9-14kg,牵引1-3天后摄床头X线片,如股骨头重量区与髋臼顶部的关系已恢复正常,以5-8kg重量维持8周。
1.2.2手术方法切口的选择采用后方手术入路14例,髂腹股沟入路8,前后联合入路6例,延长髂股入路3例。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以简单有效为原则,可用骨盆重建钢板、松质骨螺钉、交叉克氏针固定等,术后患肢牵引4-6周,早期可进行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10周后负重行走。
2结果
非手术组12例。随访2-7年;手术组42例,随访4个月-7年。髋关节功能按D’Aubinge-Possel评分系统评定,非手术组优2例,良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50.0%,创伤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坏死1例;手术组优16例,良19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3.3%,创伤性关节炎6例,股骨头坏死1例。
3讨论
3.1髋臼影像学检查髋臼常规影像学检查是必要的,采用Juder等X线检查包括摄患髋正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片。这能检查出髋臼骨折外貌及移位情况,但对某些线形骨折或较小的局限性骨折及骨折块位置、关节间隙有无碎片等,仍难以作出判断。CT作髋臼横断面扫描及三维重建则可以得到髋臼骨折最直观、最全面的图像,如同观察骨盆实体标本,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优势显著。
3.2治疗方法的选择对单纯无移位的骨折采用牵引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有移位的,尤其是累及负重顶的移位骨折往往效果不理想,由于手术治疗能彻底清除关节内的游离体尽可能地使骨折移位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使几何构形复原,关节面完整、光滑、无梯坡、无缺损,内固定可获得稳定的髋臼解剖位置,减少卧床时间,故符合下列条件者应手术治疗:①凡入院后采用骨牵引治疗7d复查X线片,骨折移位大于3mm;②经髋臼负重顶的骨折移位大于3mm;③关节腔内有游离骨片阻碍股骨头复位不良;④合并股骨头脱位、半脱位;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需及时手术探查;⑥移位骨折累及臼顶。
3.3手术时机的选择凡是有手术指征的骨折,只要能耐受手术和麻醉,均主张在受伤后7-10天内完成手术,如合并髋关节脱位者应先急诊整复,以后用骨牵引维持,适当准备后进行手术治疗。
3.4手术途径我们常采用的手术途径有:①后方入路(Kocher-Langenbeek切口)切口起于髋后上棘下外3cm,远端沿股骨大转子外侧垂直下降5cm止。切口中心位于股骨大转子的上部。其适用于后壁和后柱骨折、横行和“T”形骨折或需行坐骨神经探查的,最为实用。②前方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切口):切口起于髂嵴前1/3部,至髂前上棘弧形向前,止于耻骨联合上方2cm处,适应于前壁和前柱骨折。③前后方联合手术入路(髋臼扩大切口)前侧起于腹股沟上方,后侧止于髂后上棘,纵向切口起于髂结节沿股骨中线于臀纹处转90°向后,到大腿后正中线,该切口可以全段或分段应用于显露髋臼的前后方,适用于双柱骨折伴后壁骨折等复合型骨折。
3.5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我们主张应坚持简单、有效的原则,可根据骨折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交叉克氏针、松质骨螺钉、钢丝及重建钢板等。各种类型骨折均可选用合适的3.5mm系列髋臼重建钢板进行固定。
3.6手术并发症①神经损伤。②创伤性关节炎。③异位骨化。④静脉血栓。且手术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术前仔细分析,术中细致剥离,减少创伤,减少出血,术后早前功能锻炼均是防止不必要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总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对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均有显著治疗作用,且手术组的骨折恢复对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有必要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姚伦龙,毛宾尧,张克明,等.髋臼骨折85例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4,9(1):19.
[2]蔡郑东主编.骨盆外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