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军需民食,井冈山军民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多种方式筹集粮食。开展挑粮上山运动,储备充足的粮食;制定颁布《井冈山土地法》,促进农业及粮食生产;开展军民节约粮食运动,保障军需供给,兼济贫困群众和红军家属。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工作史实作进一步的梳理和研讨,总结和汲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新时代我国开展的“三农”工作、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提供借鉴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 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部队采取多种方式筹集粮食
兵马未动,粮秣先行。保障红军部队粮食给养,救济贫民和优待红军家属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的重要任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茨坪、大小五井一带,人稀粮缺。老红军范树德回忆:“我们初到井冈山时,人马刀枪近千多,而井冈山五大哨口内,人口不到两千,产谷不上万担。要井冈山常年供给部队用粮是不可能的。尤其是1928年4月以后,工农革命军突然增加到上万人时,供给更加不可能的。”井冈山军民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多方筹集、储存和节约粮食,从而保证了军需民食,取得了反“进剿”、反“会剿”战争的胜利,创建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一)发动群众筹集粮食。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地区后,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袁文才为工农革命军提供军粮。他将“收上的谷挑到茅坪,一共有几千担,每天8张砻砻谷,每张砻砻谷6担,解决部队的粮食供给问题”。为迎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民军上井冈山会师,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了两万人至少吃半个月的粮食”。1928年9月,陈毅带领一营红军先后三次到万安县罗塘湾开展群众工作。康克清等组织妇女立即给红军筹集粮食、蔬菜。
下文所提到的规范、规定均参考的是《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下称《规范》)的第一部分通则,以及第四部分文化娱乐。
(二)打土豪没收粮食。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之初,“除粮食外,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须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至于红军给养,米暂可从宁冈土地税取得,钱亦完全靠打土豪”。湘南起义时,宜章赤卫队员带红军去地主家挑粮食,“挑到红军住的祠堂里”。湘南起义部队“打开了地主豪绅的粮仓和库房,向城市贫民、贫苦农民分发粮食、财物”。1928年4月,何长工在宁冈东源大仓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将宁冈地主林凤和家的谷全部担走,群众害怕地主反攻倒算,便晚上去担谷拿东西。工农革命军根据情报,知道哪家土豪有粮食就去打,“当时的粮食就是这样解决的”。当时秋收起义部队只有千余人,没收地主的存粮就能解决工农革命军一时吃粮问题。范树德回忆:“到了遂川以后,只要打几家土豪,就能解决我们一段时间的吃粮问题……我们只要在一个县城的主要市镇,设法找千把担谷子,维持我们的给养是用不着操心的。我亲自参加过没收收租3000担以上的一户地主的存粮……我们通过做群众工作,知道那里是土豪的仓库,就打开粮仓,得到的粮食,除了部队吃以外,还分给群众吃,这也是发动群众打土豪的最有效的办法。”
(一)注重调查研究,摸清当地粮食经济情况。陈正人回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情况都很了解,他历来是很强调调查研究的,并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英明远见。”1928年元月,毛泽东在遂川制定了一个做社会调查的提纲。“当时,部队一到那里,就根据调查提纲进行社会调查,并且很快把各种社会问题都搞清楚,他还强调,部队要懂得群众语言。”毛泽东还亲自到宁冈、永新调查土地情形,指导土地革命斗争。朱德在宁冈古城文昌宫开了一次调查会,会上问起宁冈有多少人,多少田。曾经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的谢汉昌回答说:宁冈有粮有油,做1年可以吃3年,还担到邻近各县去卖。宁冈最多的粮户要算吴竹荪家,有7500多担谷等等。朱军长听完很高兴,连连称赞宁冈是个好地方,并对宁冈的粮食经济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陈士榘回忆:部队每到一地,不论时间长短,都要搞社会调查。调查内容:人口、土地、经济、社会情况,主要摸清情况,要弄清这个地方的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地主兼商人有多少,限定时间,三五天之内要完成社会调查、分田地、建立政权的任务。
(四)设机构采集粮食。1.成立红四军军需处。1928年5月,在茨坪成立了直属红四军军部的红四军军需处,范树德任处长,主要负责收缴分配打土豪物资以及军中粮食等后勤供给任务。在茨坪谢冠南家里建立了军需处粮库,由李筱甫负责管理。2.建立赣西采运处。毛泽东派在安源工作过的袁德生回萍乡建立交通机关,筹建了赣西采运处。根据井冈山前委的采购单,将采购到的药材、食盐等物资,雇挑夫运到莲花交接。3.成立公卖处。1928年5月,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遵照毛泽东和湘赣边工农兵政府的指示,在茨坪办起了公卖处,在大井、小井、下庄、白银湖等设立分处。采取公营和集股两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到白区采购货物,平价卖给群众。4.建设粮仓。老红军韩伟回忆:“我们二连在大井的西山脚下的东南角还有个仓库,1928年10月间,我们还从宁冈的源头向山上背粮食,背运油、盐、干菜、腊肉等,背上来以后,就贮藏起来,以便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
(五)办圩场流通粮食。1.恢复草林圩场。1928年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随后毛泽东到草林做分兵发动群众工作,提出“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政策,恢复草林圩场。每逢圩日(农历每月一、四、七日),永新、南康、上犹等外县以及湖南、福建、广东等外省的商人也来草林圩场做生意,交流买卖粮食、药材、食盐等物品。毛泽东记载:“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所未有。这件事,证明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了。”2.开办大陇圩场。1928年7月,中共宁冈县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开辟了大陇红色圩场。每逢农历二、五、八为圩日。宁冈、遂川、酃县、茶陵等县的农民和小商小贩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圩场,进行粮食、中草药、油类、家禽野味等物品的交易。井冈山根据地的人民群众说:毛委员真英明,大陇圩场开得好。草林圩场的恢复和大陇圩场的开辟,是我党巩固传统粮食市场和开辟新兴粮食市场相结合的典范。谭震林回忆:“草林圩场和大陇圩场,在交流物资、活跃经济上,就起了重大作用。”
(三)以红米南瓜茄子充饥。红军部队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红军官兵待遇平等,每天吃的是南瓜和红米,有时红米都吃不上,只吃到南瓜。每人每天只有5分大洋的油盐菜钱,有时连油盐都吃不上。张宗逊回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吃的是山上出产的红米和南瓜”。宋裕和回忆:有的战士很风趣地编了个顺口溜,“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范树德回忆:“红军日常伙食老是‘红米饭、南瓜菜’,伤兵每天也只有3分钱的伙食费。而且10天只发7天,剩下3天没有钱就不发了。经常是‘三月不知肉味’。”曾志回忆:“我们后方留守处100来人差不多天天吃的是辣椒干拌盐泡的汤,好的时候才能吃点南瓜,那时能吃上南瓜,就像吃肉一样。所以当时红军战士有个歌谣‘:红米饭,南瓜汤,吃起来,喷喷香!’”老红军唐天际回忆:“当时,我们生活很艰苦,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菜金,吃的红米饭、南瓜菜,有时去捡点螺丝和捉点鱼。”贺礼保回忆:当年在井冈山上有这样一首歌谣,“井冈山,好地方,红米饭,南瓜汤,一碗茄子放毫光”。
深亚微米CMOS工艺下 SPAD的暗计数有热产生-复合(SRH)、陷阱辅助隧穿(TAT)和带-带隧穿(BTBT)三种主要产生机制[10-11]。在无光子入射的情况下器件内总的非平衡载流子的产生率GTOT可以由SRH、TAT、BTBT三个分量相加得到:
二 朱、毛领导“挑粮上山”运动与《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
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有时真是到了极度”。“八月失败”后,为建设巩固的军事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领导了“挑粮上山”运动。红军女战士彭儒回忆:“为储备充足的粮食,掀起了从宁冈挑粮上山运动,毛党代表、朱军长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上山,给了红军战士以极大的鼓舞。”老红军曾志回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亲自带头,和战士一起运粮食。当时运粮食没有那么多的扁担、箩筐,主要是靠背,就是把粮食装在裤筒里,两头一扎,架在脖子上。有一次背粮食上山,我和朱总司令走一路,他有说有笑,不时地给大家鼓劲,在途中休息时,他还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逗得大家哈哈直乐。”大家考虑朱德军长年龄大,劝他不要去挑粮,将他的扁担藏起来。范树德就买了一根毛竹,削成两根扁担,一根送给朱德军长,另一根留着自用。朱德用毛笔在那根扁担上写下“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字,继续参加挑粮运动。红军战士为此编唱一首歌谣:朱德挑粮上垇,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1928年12月,毛泽东指导湘赣边苏维埃政府制定颁布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规《井冈山土地法》,明确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乡或区为单位分配,以人口为标准和劳动力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或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禁止买卖。乡村手工业工人分得每个农民所得田的数量一半。红军及赤卫队的官兵,在政府及其他一切公共机关服务的人,均得分配土地,由苏维埃政府雇人代替耕种。苏维埃政府向所分配的土地征收5%至15%的土地税。如遇天灾,免纳土地税。
(二)毛委员带头吃野菜。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最苦的是没有菜吃”。为了节省钱,红军战士用当地群众的磨子磨点米粉,用米粉炒田螺,叫“米粉炒螺丝”菜。有时到田里、水沟捉泥鳅,或者将摔伤的马杀掉,把马肉分给各连食用。“到了冬天,实在没菜吃,就吃一点没油没盐的南瓜汤或野菜(这种情形很少)。”1928年11月,红四军在宁冈步云山进行“冬季整训”,毛泽东去看望训练的红军战士,带头喝野菜汤,他说:“野菜虽然苦,但有政治营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可能现在孩子学的许多东西到二三十年后就没有用了,但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可以让他们受益一辈子。
三 开展军民节约粮食运动
(一)动员起义军家属回家,减少粮食开支。
当时,许多湘南革命群众拖儿带女跟随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这么多人要吃、要住,由于宁冈产的粮食不多,于是把一些人动员回去了,但有些回去后呆不住又跑回来。毛泽东说:“现在(1928年5月——笔者注)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
·动态化原则。品牌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而不断调整的,这样才能使品牌具有活力。不过,虽然从长期看,品牌定位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一)保障红军军粮。李克如回忆:红四军军长朱德很了解战士的心情,部队打了败仗或战斗失利撤了下来,朱德同志首先是命令部队放好警戒,接着打土豪,杀猪烧饭,吃好休息好。让红军战士吃饱饭,才能打胜仗。
(六)建立统一战线获取粮食。毛泽东和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袁文才建立统一战线后,袁文才立即派人下乡搜集粮食1000多担,从而解决了秋收起义部队700余人的吃饭问题。遂川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王佐热烈欢迎工农革命军进驻大井村,毛泽东赠给王佐70条枪,王佐回赠500担稻谷作为秋收起义部队的军粮。
四 保障军需供给,兼济贫困群众和红军家属
“口头程式本质上是声音、形式与意义的歌唱模式”[10]。如果以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来对应,程式作为一种固定形式,对应的是音美与形美;而主题作为一组意义,对应的是意美。换言之,主题是民歌创作时的宏观指导思路,而程式则是构建民歌诗行的具体韵律、语法规则。综合起来,民歌的创作是以主题为引导,程式系统为调控,以词语、格律为手段的过程。“花儿”作为一种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形式,反映的是西北民族地区的民风与民心,具有独特而稳定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具有表演性、民族性、瞬时性、动态性、语境化等特点,它的对外译介不能简单地搬用书面文本文学的译介思路与方法,应采用异化策略与民族志式深度英译方法。
红四军成立了辎重队,主要负责部队的粮食等给养的运输和保管。“辎重队平时筹备军需供给,战时随部队行动,负责运输。”至1929年1月上旬,红四军先后用半个月时间从宁冈茅坪等地挑粮至茨坪、大小五井一带,共存粮谷40余万斤,南瓜3万余斤,红薯4万余斤。老红军韩伟回忆:“我们二连在大井的西山脚下的东南角还有个仓库,1928年10月间,我们从宁冈的源头向山上背粮食,背运油、盐、干菜、腊肉等,背上来了以后,就贮藏起来,以便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这就是红军大井留守处粮仓。另有红四军28团土岭粮仓,还有两个粮食中转站:黄坳粮食中转站,作为从遂川方向打土豪和红色圩场购买的粮食短期仓储;黄洋界中转站,来自宁冈方向的粮食从此地中转上茨坪等地。
(二)救济贫困群众,优待红军家属。范树德回忆:“我们部队在打土豪时,所得的‘浮财’,除了军队食用或者办公的以外,都会分给当地的群众和红军的家属子女。”“平时,我们总是尽可能的根据当时的条件给予革命家属、子女,适当的照顾,维持他们的基本伙食,把他们编成一个队伍,每天发给他们足够的粮食,作为供给机关要负的责任。”
南昌起义部队通过与国民党十六军范石生部的合作,获得了军饷与物资补充。朱德回忆说:“我从南昌出发,就是走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寻粮食。”他和彭湃、恽代英、郭沫若等带了两连人,“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支队,又是粮秣队”。为了解决部队的生存问题,朱德与原来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时任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建立统一战线,获得接济,“有吃的,又有粮食有钱”。
五 井冈山时期粮食工作的经验做法
(三)在战斗中缴获粮食。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时,工农革命军缴获了国民党军许克祥的后方仓库,得到了弹药和粮食补充。朱德率领的起义军在耒阳傲山庙储备了许多粮食物资,并打败了抢掠粮食的敌军。工农革命军攻下遂川县城后,在草林发动群众打土豪,“筹得了几百担布,挑了他们很多谷”。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一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在宁冈新城会师后,湘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毛泽东主持召开柏露会议,决定实行“围魏救赵”方针,红军主力出击赣南,解决经济拮据问题。毛泽东给中央的报告说:“我们自1月14日离开井冈山,主因是经济无出路。”红军部队必须在战斗中缴获粮食,克服经济困难。
(二)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革命战争的关系。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深知,保障粮食供给是革命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范树德回忆:部队需要休整时,毛泽东就问我,“老范,部队要在井冈山休息,你算算我们在这里可以住几天,吃几天饭,要多少粮食”。我们供给机关便根据现存的款子和部队人数算出,维持一天要多少钱,休整一个礼拜总需要多少钱。确实算出我们的存款可维持一个礼拜,再将真实数字报告给毛泽东同志。他是很关心这个问题的,不光注意敌情,还注意自己的吃饭问题。
为更好地加强安全管理,推行安全管理信息化,实现无纸化办公,项目部将安全活动、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等制作成二维码,并制作二维码安全管理信息化公示栏,在安全展示样板及实测实量上墙等均采用二维码技术,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公示栏如图7所示。
(三)发扬艰苦奋斗和民主平等作风。面对物质菲薄、生活困苦的艰难条件,朱德与士兵同甘共苦,待遇平等,深受官兵敬重,“伙夫头”成了朱德的雅号。毛泽东在文章中高度评价了红军官兵待遇平等的优良作风,他写道:“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坦白说,一个六十多岁的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如此急人所急、热心关怀,这点是我从来没遇到过的,为这位天津的老大爷点个大大的赞。
(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军民融合。1928年3月,工农革命军在酃县中村开了一个军队和群众的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我们要吃饭,要穿衣,要翻身,就要起来闹革命,起来把土豪劣绅统统打掉,分他们的田。他的话说在贫苦农民心坎里。大会后群众就纷纷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唐天际回忆:“我们到了一个地方还帮助群众搞生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修路、架桥、修房子、救灾、治病及挑水、搞卫生等。”
张令彬回忆:“执行群众纪律那时做得很好,行军时过稻田要派一个人在前面开路,谷子倒在田埂上,走在前面的人要把谷子扶到田内,不要把谷子踢掉了,踩了就违反了群众纪律。”“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要照顾群众利益,春天吃笋子,不能拔大的,只能拔小竹笋,拔了大的就是侵犯了群众利益。”王紫峰回忆:“我们的军队很遵守纪律,如果群众跑掉了,吃了群众的米,就把米钱放在米桶里,用了群众的油,就把钱放在油罐底下,还写上道歉和解释信。”
军爱民、民拥军,根据地人民积极参军参战。人民群众说:“宁愿我们自己苦一点,也不能叫自己的军队冻着、饿着呀!”湘南起义时,当地群众筹了些款子,在华王庙圩镇办了100多桌酒席,起义部队来一批吃一批,吃了就走。1928年7月中旬,红四军“31团正在永新掩护农民割禾,保卫土地革命的果实”,“我们采取零打碎敲的办法,把早稻都收割了,将粮食藏起来,坚壁清野”。人民群众对红军大力支援,对敌人则是坚壁清野,饿敌、困敌。红五军和红四军32团留守井冈山时,“为了保存粮食,不让敌人搜去,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工作,就是动员群众把粮食、衣物等搬到高山上隐藏起来,在隐蔽的地方搭上棚子,住在山上”。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向赣南进军,遇上群众不在家时吃了群众的东西,在离开时必须留下借条和钱。这样,不仅红军有了饭吃,还在群众中造成了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2.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黄惠运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现实指导意义》,《企业经济》,2004年第3期。
5.匡小明等:《我军开办的第一个红色贸易部门》,《湘潮》,2008年第7期。
6.张泰城、刘家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朱德自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
8.赵镕:《跟随朱德同志从南昌到井冈山》,《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1版。
9.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组:《革命根据地经济史料选编》(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组:《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黄惠运系江西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艺芳系江西吉安县一中一级教师;习武平系江西吉安县二中一级教师;王辉系江西赣州会昌中学一级教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苏区粮食工作研究》[批准号:16BDJ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井冈山论文; 粮食论文; 宁冈论文; 红军论文; 部队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福建党史月刊》2019年第2期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苏区粮食工作研究》[批准号:16BDJ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 江西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论文; 江西吉安县一中论文; 江西吉安县二中论文; 江西赣州会昌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