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准面旋回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车地区,克拉玛依组,基准面,层序
基准面旋回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宁,张尚锋,陈轩[1](2015)在《准噶尔盆地红车地区克拉玛依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与沉积微相展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量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红车地区叁迭系克拉玛依组展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探求更小级别旋回内沉积相构成与演化特征,进而了解储层分布演化规律,为岩性圈闭的预测与评价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红车地区克拉玛依组发育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旋回和2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初期,以河道砂体广泛分布为主要特征,砂岩含量相对较高,岩性圈闭形成条件相对不利;随着基准面上升,可容纳空的增大,泥质的泛滥平原沉积物占据其主要空间,故在基准面上升时期,更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而伴随着基准面下降,河流能量不断增强,河道发育规模随之加大;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于长期旋回的中部,此时基准面位置相对较高,处于上升中-晚期,河道砂体欠发育,泛滥平原广泛分布,易形成岩性圈闭。(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11期)
孙雨,马世忠,闫百泉,赵慧,于利民[2](2013)在《浅水湖盆河控叁角洲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与沉积演化: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2口取心井岩心资料和830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系统分析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浅水湖盆河控叁角洲体系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成因特征、结构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扶余油层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扶余油层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主要有基准面下降至基准面上升转换面、基准面上升至基准面下降转换面和基准面旋回界面对比局部参照等时面;(2)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可分为3大类7亚类,即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可分为2亚类)、向上"变浅"非对称型旋回(可分为2亚类)和对称型旋回(可分为3亚类),以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为主;(3)扶余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在总体水进的背景下,主要经历4个变化阶段:早期的缓慢上升阶段、中期的快速上升阶段、中后期的缓慢上升阶段及末期的快速上升后略有下降阶段,近似对应于识别出的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这4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中,依次发育高能河控叁角洲分流平原、低能河控叁角洲平原、河控叁角洲分流平原近岸沉积区及叁角洲前缘前叁角洲沉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8期)
邓敏,侯明才,李旭[3](2011)在《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及其储层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的测井、岩芯、物性测试和试油资料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理论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层序界面级别、类型和特征,并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8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个短期旋回。解剖了中短期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样式,将其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1型)、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近乎完全对称型(C2型)和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对储集砂体物性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长8、长6油层组叁角洲前缘河道砂体明显受A型层序控制,而长7油层组浊积砂体则受C型层序控制。试油资料和物性资料表明,在叁角洲前缘环境中发育的具A1、A2型层序结构砂体和在浊积扇环境中发育的具C2、C3型层序结构的砂体是深入勘探重点关注的储集砂体。(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郑荣才,尹世民,彭军[4](2000)在《基准面旋回结构与迭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 ,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 ,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 ,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层序结构、层序迭加样式与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 (A/S比值 )变化、基准面升降幅度及沉积动力学条件的相互关系 ,描述了不同结构和迭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分布规律 ,最终提出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标准层序模式。有意义的是 ,上述理论分析结果与四川、鄂尔多斯和辽河等盆地中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说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基准面旋回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2口取心井岩心资料和830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系统分析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浅水湖盆河控叁角洲体系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成因特征、结构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扶余油层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扶余油层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主要有基准面下降至基准面上升转换面、基准面上升至基准面下降转换面和基准面旋回界面对比局部参照等时面;(2)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可分为3大类7亚类,即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可分为2亚类)、向上"变浅"非对称型旋回(可分为2亚类)和对称型旋回(可分为3亚类),以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为主;(3)扶余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在总体水进的背景下,主要经历4个变化阶段:早期的缓慢上升阶段、中期的快速上升阶段、中后期的缓慢上升阶段及末期的快速上升后略有下降阶段,近似对应于识别出的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这4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中,依次发育高能河控叁角洲分流平原、低能河控叁角洲平原、河控叁角洲分流平原近岸沉积区及叁角洲前缘前叁角洲沉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准面旋回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雅宁,张尚锋,陈轩.准噶尔盆地红车地区克拉玛依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与沉积微相展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2].孙雨,马世忠,闫百泉,赵慧,于利民.浅水湖盆河控叁角洲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与沉积演化: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邓敏,侯明才,李旭.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及其储层地质意义[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郑荣才,尹世民,彭军.基准面旋回结构与迭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J].沉积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