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期增强扫描论文-孙维虎

叁期增强扫描论文-孙维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叁期增强扫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血管瘤,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准确性

叁期增强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孙维虎[1](2019)在《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血管瘤采取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5月的肝血管瘤患者50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抽签法分组各25例。观察两组检查准确性、漏诊及误诊概率,分析观察组CT图像特点。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概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漏诊及误诊概率并无差异,P> 0.05;观察组24例诊断准确患者中,21例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共29个病灶),直径平均(3.19±1.01)cm。增强扫描可见14例动脉期病灶周围强化明显,6例动脉期病灶完全强化,延时期等密度或稍高密度,门脉期略高密度,3例动脉期病灶中心强化,1例动脉期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病灶缩小。结论:肝血管瘤采取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可准确诊断疾病。(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2期)

李炎威,王刚[2](2019)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与炎性假瘤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炎性假瘤时,采取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方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份入我院被诊断是炎性假瘤或是周围型肺癌的患者60例,其中32例经手术确诊为周围型肺癌,28例为炎性假瘤,全部患者都应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统计诊断的效果。结果: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短毛刺与分叶的形态学改变比较多,炎性假瘤长毛刺、尖角征与切线征形态学改变比较多,周围型肺癌与炎性假瘤形态学表现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周围型肺癌延迟期CT增强情况与炎性假瘤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炎性假瘤时,采取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方式,不仅可以从形态学上鉴别炎性假瘤和周围型肺癌,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阳,唐立[3](2019)在《MSCT叁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SCT叁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胃淋巴瘤、32例胃间质瘤、40例进展性胃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胃癌粘膜面受累(100%)明显高于胃淋巴瘤(12.50%)、胃间质瘤(18.75%)(P<0.05),胃壁厚度>2cm(45.00%)明显低于胃淋巴瘤(87.50%)、胃间质瘤(93.75%)(P<0.05);胃淋巴瘤胃壁侵犯范围>50%(62.50%)明显高于胃间质瘤(12.50%)、胃癌(30.00%)(P<0.05);胃淋巴瘤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值和强化值明显低于胃间质瘤、胃癌(P<0.05);胃间质瘤动脉期CT值和强化值明显低于胃癌(P<0.05)、门脉期CT值明显高于胃癌(P<0.05);胃淋巴瘤明显强化率(0.00%)明显低于胃癌(65.00%)、胃间质瘤(68.75%)(P<0.05);3种胃部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阳性率依次为胃淋巴瘤(87.50%)、胃癌(65.00%)、胃间质瘤(6.2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叁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政净[4](2019)在《小肝癌诊断中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比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结果。结果:采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被确诊患有小肝癌的患者有39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7.50%。采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出动脉期肝肿瘤病灶33个,检出率为82.50%;检出门静脉期肝肿瘤病灶32个,检出率为80.0%;检出延迟期肝肿瘤病灶31例,检出率为77.50%。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小肝癌,可以清晰地显示不同CT扫描时期中小肝癌病灶的变化,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治疗小肝癌提高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黄惠娟,向伟楚,王晶,童明[5](2019)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监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监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治疗的82例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的临床病例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总结在不同检查方式中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征,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宫颈癌复发及转移的检出率。结果 82例宫颈癌患者共发现病灶164个,其中出现中央型复发48例,盆壁型复发34例,而出现肝转移26例,淋巴结转移42例,切口种植转移10例和骨转移4例;64层螺旋CT对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和转移检出率均显着高于CT平扫(χ2=52.956,P<0.001;χ2=19.524,P<0.001);在CT平扫当中,中央型复发病灶主要位于膀胱直肠间隙区残端阴道处,病灶主要表现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而盆壁型复发主要表现为盆壁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边缘欠整齐,密度主要以均匀表现,且见中央水样密度。而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中央型复发病灶可见肿块边缘呈现向内浸润性强化,内缘波浪样凹凸不平,而盆壁型复发可见病灶呈边缘性强化,向内浸润,内缘不规则,中央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对于不同途径转移患者,CT平扫中均可表现为多个大小不一的稍低密度灶,不同转移器官或组织局部均可受到一定的压迫,进一步增强可见病灶呈现不同轻度的强化。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较CT平扫而言,其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检出率更高,可更为清晰的显示出转移病灶大小、形态和侵犯范围,更有利于监测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晏昕[6](2019)在《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光山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不同CT分期的扫描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CT分期诊断肝脏良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结果经病理检查证实肝脏良性肿瘤58例,肝脏恶性肿瘤12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良性肿瘤的灵敏度、符合率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良性肿瘤的特异度与CT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符合率较高,有助于鉴别肿瘤良恶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吴文青,吴文劲[7](2019)在《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carcinoma,PHC)与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CHL)是肝脏常见的良恶性肿瘤,二者平扫影像学特征相似易于误诊,而提高鉴别诊断水平对决定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1-3])。本文通过肝脏叁期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旨在提高PHC和CHL的鉴别诊断价值,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经螺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6期)

卢杰源,温健雄,黎家荣,王任国,何志伟[8](2019)在《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7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64排128层四维螺旋CT对入组患者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数量、边缘等信息,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个人习惯等信息,明确腮腺肿瘤患者的CT值倾向性变化。结果:77例患者中,腮腺多形性腺瘤26例(33.77%),腺淋巴瘤45例(58.44%),钙化上皮瘤、蔓状血管瘤、乳头状透明汗腺瘤、腮腺未分化癌、腮腺导管癌和腮腺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1.30%),腺淋巴瘤占比达到半数以上,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腮腺肿瘤类型,腺淋巴瘤中男性患者较多,平均年龄较大,吸烟人数占比77.78%;腺淋巴瘤平扫、动脉期增强扫描CT值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静脉期增强扫描CT值低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是相对于腮腺密度稍高密度,两种肿瘤动脉期大部分是明显强化,CT值比平扫多高出30 HU以上,腮腺多形性腺瘤多数倾向于持续强化或强化更明显,而腺淋巴瘤多数倾向于强化减退。结论:应用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腮腺肿瘤,能够有效评估CT值的倾向性变化,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3期)

王月卿[9](2019)在《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小肝癌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62例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肝癌患者,对其均行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检查,观察本组患者的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结果,以及小肝癌病灶在各扫描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对其均行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2例小肝癌患者中,被确诊为肝硬化患者50例。对其均行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后结果显示,确诊为肝硬化患者50例,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共检出75个小肝癌病灶,其中动脉期病灶检出率为93.33%(70/75),门脉期病灶检出率为70.67%(53/75),延迟期病灶检出率为85.33%(64/75)。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小肝癌在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低密度-低密度"的模式。结论:临床上对小肝癌患者进行筛查诊断时,采用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能够将小肝癌病灶血供的变化情况更加清楚的显示出来,检出率较高,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4期)

彭波,高晶鑫,张巍巍,赵春[10](2019)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率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予以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48例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CT检查的高度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并分析其成像结果予以诊断,对比不同动脉期增强检查结果检出情况及兴趣区CT值。结果动脉第一期增强肝癌病灶检出率(39.58%)低于第二期增强检出比例(70.83%),与第一、二期增强相比,联合增强检出率(91.67%)较高,动脉第一期增强成像结果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兴趣区CT值明显低于动脉第二期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优势显着,能够切实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检出率及诊断率,其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叁期增强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炎性假瘤时,采取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方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份入我院被诊断是炎性假瘤或是周围型肺癌的患者60例,其中32例经手术确诊为周围型肺癌,28例为炎性假瘤,全部患者都应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统计诊断的效果。结果: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短毛刺与分叶的形态学改变比较多,炎性假瘤长毛刺、尖角征与切线征形态学改变比较多,周围型肺癌与炎性假瘤形态学表现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患者肺动脉期的CT增强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周围型肺癌延迟期CT增强情况与炎性假瘤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炎性假瘤时,采取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方式,不仅可以从形态学上鉴别炎性假瘤和周围型肺癌,值得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期增强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1].孙维虎.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李炎威,王刚.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与炎性假瘤的效果[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3].杨阳,唐立.MSCT叁期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胃间质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4].李政净.小肝癌诊断中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5].黄惠娟,向伟楚,王晶,童明.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监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6].晏昕.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9

[7].吴文青,吴文劲.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8].卢杰源,温健雄,黎家荣,王任国,何志伟.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9

[9].王月卿.螺旋CT叁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小肝癌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10].彭波,高晶鑫,张巍巍,赵春.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率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9

标签:;  ;  ;  

叁期增强扫描论文-孙维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