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陆边境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内陆,区域,边境,论文。
内陆边境区论文文献综述
刀祝威[1](2000)在《内陆边境区的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客体在地域空间中的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及其相互作用。不同于古典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考虑的不仅是单一要素,而把处于一定范围的各有关事物看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进行理论推导时,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综合”及“整体”的特点。但同时,由于空间结构理论是在区位论基础上向实践应用方向发展的产物,所以,通过把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抽象为简单的点、线、面几何要素,其理论模型能够更好地刻画客体运动、分布的实际状态,对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区域空间结构是人类长期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的空间联系性,也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对于不同的区域来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它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地域经济的职能和特点的不同,其区域空间结构的类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1)依据地域区位的不同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类型:主要枢纽地域、港口地域、过境地域、陆地口岸地域等等;(2)依据地域经济主要特点的不同而形成的空间结构类型: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地域、以工矿和森工为主的地域、商业贸易地域、旅游疗养地域等等。内陆边境区远离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毗邻外国,其区位及区域经济特点不同于其它内陆腹地和沿海地区,区域的空间结构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从空间结构理论的角度,研究内陆边境区空间结构的特殊模式和区域发展战略,是本文的主要思路。 在论文的实证部分,本文以德宏为例,根据区域空间结构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德宏的区位环境和区域经济特点,对德宏州对外开放的区域空间结构的节点、线与网络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从总体上来看,全文可分为叁个部分: 1.空间结构理论介绍。介绍空间结构理论的背景、空间结构的结构要素和形成因素,为全文提供理论支撑。 2.内陆边境区的空间结构研究。运用空间结构的一般理论,分析内陆边境区特殊的空间结构特点和模式。 3.实证部分。以德宏为例,对内陆边境区空间结构理论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检验。(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0-05-01)
内陆边境区论文开题报告
内陆边境区论文参考文献
[1].刀祝威.内陆边境区的空间结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