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氮肥论文_范立春,孙磊,王丽华,姬景红,高中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释氮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肥,氮素,甲醛,尿素,产量,水稻,利用率。

缓释氮肥论文文献综述

范立春,孙磊,王丽华,姬景红,高中超[1](2019)在《聚脲甲醛(MU)缓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氮肥施用量,明确玉米施用聚脲甲醛缓释肥的最佳施肥配方。本研究以鑫鑫1号为材料,以聚脲甲醛的氮利用率相当于普通尿素的1.3、1.6、1.9倍,设置常规施肥、不施氮肥和几种不同聚脲甲醛施用量处理,研究聚脲甲醛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U50、MU70对玉米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无显着影响。处理2(1.3倍利用率75%MU50+25%PU)、处理3(1.3倍利用率50%MU50+50%PU)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其他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均不同程度低于常规施肥。相同施肥量情况下,施用MU50氮肥利用率高于MU70。减施氮肥较常规施肥降低穗粗、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产量降低,其中处理2、处理12(1.3倍利用率75%MU70+25%PU)与常规施肥产量差异不显着。相同施肥量情况下,施用MU50产量高于MU70。综上,处理2(1.3倍利用率75%MU50+25%PU)在保证产量不降低的同时,氮肥利用率较高,具有节肥增效的潜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范立春,孙磊,王丽华,姬景红,高中超[2](2019)在《聚脲甲醛(MU)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氮肥施用量,以绥粳27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不施氮肥和几种不同聚脲甲醛施用量处理,研究聚脲甲醛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减少种植后土壤碱解氮含量也呈下降趋势,等量施肥情况下,施用全量聚脲甲醛的处理碱解氮含量高于减量施肥,且MU70处理碱解氮含量高于MU50处理;减量施肥下氮肥利用率低于常规施肥,全量施肥氮肥利用率较减量配合尿素处理高;各聚脲甲醛减氮处理的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数均低于常规施肥,施用全量MU50、MU70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常规处理;各减施氮肥处理的产量均显着低于常规施肥,全量聚脲甲醛下,MU50处理比常规施肥产量高,MU70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低。说明施用全量MU50可以保证水稻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且氮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芮秋治,李亚兵,胡大鹏,徐景丽,刘媛媛[3](2019)在《缓释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熟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小麦后直播的种植方式,设置不同缓释氮施用量(45、90和135 kg·hm~(-2))和不同施用时期(2、4叶期),研究缓释氮肥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吐絮和熟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施氮90 kg·hm~(-2)并于2叶期或4叶期施用产量最高。在2叶期施用处理下,吐絮率高且更为集中。2017年使用脱叶催熟剂后10月8日~11月2日的吐絮强度为1.0~1.1个·(m~2·d)~(-1),对照仅为0.8个·(m~2·d)~(-1);且最终吐絮率均在90%以上。脱叶催熟前黄叶率17%~19%,主茎红茎比67%~70%,上部倒1果枝红茎比为53%~60%,倒2~4果枝红茎比在71%~79%范围内则是产量高和吐絮多的熟相反映。相关分析表明,黄叶率、主茎红茎比、上部4台果枝红茎比与吐絮率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而始絮期(9月23日)的黄叶率、主茎红茎比、上部4台果枝红茎比与8月30日~10月8日吐絮强度呈极显着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说明吐絮期保持适宜的黄叶率、主茎和上部4台果枝红茎比有利于集中吐絮。综合而言, 2、4叶期适宜的缓释氮施用有利于提高产量,而2叶期施用又能形成合理的熟相,从而实现集中吐絮,为机械化采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焦高杰[4](2019)在《工业碱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全球粮食产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全球人口的指数式增长和人均粮食需求的不断攀升,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氮肥才能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然而,传统氮肥的大量使用不仅会造成低的肥料利用率,高的农业生产成本,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气体的排放,水体的富营养化,土壤的酸化等等,这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而缓、控释氮肥因具有低的养分释放速率和高的肥料利用率被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可能途径。因此,本研究以工业碱木质素这一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和物理负载两种方法来构建缓释模型,从而制备了两种木质素基缓释氮肥。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以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利用酸性体系下的酚化反应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并通过调节酚化反应参数和对酚化产物结构的详细表征,探究木质素酚化反应机理,并优选出最佳酚化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质素酚化改性的过程中,苯酚主要与木质素侧链上的醇羟基发生反应,并通过自身酚羟基的对位或邻位取代的方式接入到木质素大分子结构中,且前者占据明显的优势。此外,酚化改性使工业碱木质素的曼尼希反应活性位点含量从最初的2.91 mmol/g增加到了8.26 mmol/g,反应活性被显着提高。通过对酚化条件的优化,本研究认为在110℃条件下,按照1:2(木质素/苯酚;g/g)的物料比,反应20 min为工业碱木质素酚化改性的最优条件。以酚化改性后的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利用曼尼希反应来合成一种新型的木质素基缓释氮肥。并通过调整反应参数,筛选胺化试剂种类和对反应产物结构的详细表征,探究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曼尼希合成机理和最佳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曼尼希反应过程中,胺化试剂的引入发生在木质素结构中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上,且对位上的反应具有更高的活性。此外,与反应底物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相比,胺化试剂的种类对产物的含氮量影响更大。在最优的合成条件下(木质素/乙二胺/甲醛的质量比为1:3:4;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可以得到一种高含氮量(10.13%)的木质素基缓释氮肥。另外,土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该木质素基缓释氮肥与尿素混施时,其不仅可以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分解与释放,同时作为一种长效缓释组分,它也可以通过自身的降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向土壤中释放养分,因此是一种良好的长效缓释氮肥。以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水热炭化和化学活化的方法来制备多孔碳材料,然后利用该多孔碳材料来负载尿素,并通过挤压造粒的方法制备了一种炭基缓释氮肥。通过调整木质素水热炭化和化学活化的条件,以及炭基缓释氮肥中多孔碳材料、木质素和尿素的比例,探究炭基缓释氮肥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木质素水热炭化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学活化后所得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得率。在最优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一个具有较高比表面积(1923.51 m~2/g)、孔体积(0.82 cm~3/g)和得率(37.59%)的多孔碳材料。此外,土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与尿素相比,该炭基肥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且在炭基肥的制备过程中,增加多孔碳材料的使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肥料的缓释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期刊2019-06-01)

多馨曲[5](2019)在《缓释氮肥与脲酶/硝化抑制剂对东北黑土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源头,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氮肥的施用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农民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而过量施用氮肥,这不仅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还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因此,为了探寻东北黑土玉米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探讨测定时间对东北黑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排放通量的时间,为东北黑土地区农田温室气体的减排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本试验以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共设常规施氮(CN)、缓释肥(SLN)、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NIUI)不施氮肥(NN)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通过对春玉米周年(2017~2018)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连续监测,同时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探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室气体的排放特性,以及肥料对增产减排的影响效果。通过多个角度分析,评价综合温室效应,筛选出合理的氮肥管理措施。主要结果如下:1、氮肥的施用促进了土壤N_2O的排放,NN处理N_2O周年累积排放量为1.09 kg.hm~(-2),CN 处理为 3.00 kg·hm~(-2),NIUI 为 1.83 kg·hm~(-2),较 CN 降低了 39.0%,其中玉米生长季减排比例64.5%,非生长季减排比例为35.5%;SLN为3.04 kg·hm~(-2)与CN处理无显着差异。2、CN、SLN 和 NIUI 处理 CO_2周年累积排放量分为 17.75 t·hm~(-2)、18.52 t·hm~(-2)和16.89 t·hm~(-2),3个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在玉米生长季,SLN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较CN增加了 5.3%,非生长季增加了 7.2%;NIUI处理生长季CO_2累积排放量较CN降低了 10.5%,非生长季增加了 11.6%。3、各处理土壤CH_4排放通量在不同时期出现了波动,且通量值有正有负,但无规律可循。NN、CN、SLN和NIUI处理CH_4周年累积排放量分为-1.48 kg·hm~(-2)、-1.31 kg·hm~(-2)、-1.36kg·hm~(-2)和-1.54kg·hm~(-2),这表明东北春玉米田是大气中CH_4的一个弱汇,且各处理间均不存在显着差异,说明氮肥的添加不会显着影响东北春玉米田CH_4的吸收。4、CN、SLN及NIUI处理N_2O排放系数分别为0.68、0.69和0.26,4个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GWP)表现为SLN>CN>NIUI>NN,等量施氮的CN、SLN及NIUI处理之间产量不存在显着差异,分别为9618.3 kg·hm~(-2)、9376.0 kg·hm~(-2)和9645.5 kg·hm~(-2),比常规处理多了 27.2 kg·hm~(-2);CN和SLN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显着高于NIUI,而NIUI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仅高于无氮处理17%。5、4种氮肥处理下,春玉米田土壤N_2O和CO_2排放通量变化趋势与气温日变化轨迹大体一致,呈现出昼高夜低的趋势;CH_4排放通量变化趋势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且无规律可循。6、若同时对3种温室气体进行观测,播后至出苗前最佳采样时间为7:00~8:00,苗期和拔节期最佳观测时间为21:00~22:00,灌浆期最佳观测时间为9:00~10:00,成熟期和收获后最佳采样时间为18:00~19:00。7、4个处理玉米生产的碳足迹总量在2年时间内的平均碳足迹大小CN>SLN>NIUI>NN,除NN外,NIUI的碳足迹总量最少。从2017年到2018年,NIUI处理的碳强度最低,碳效率最高,分别是6.71和4.93 kg,CO_2·hm~(-2),而SLN和CN的碳强度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27)

张嘉敏[6](2019)在《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施对夏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尿素缓释肥掺施比和施氮量下尿素和缓释肥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探究使夏玉米产量增加、氮素利用率提高和氮素淋失降低的最佳施肥方式。试验选用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以零施氮量的CK处理为对照,共设置了六种不同的肥料玉米专用缓释肥(C)、尿素缓释肥2:8混掺(U2C8)、尿素缓释肥3:7混掺(U3C7)、尿素缓释肥4:6混掺(U4C6)、尿素缓释肥5:5混掺(U5C5)、尿素(U)和N1(180 kg/hm~2)、N2(240 kg/hm~2)2个施肥水平,共13个处理。在夏玉米生育期,对植株的生长指标进行了观察,并对各生育期的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植株养分和土壤硝态氮含量进行了统计。试验结论如下:(1)尿素和缓释肥掺施对夏玉米中后期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过量施氮反而会抑制夏玉米的生长。在缓释肥比例相同的情况下,施氮水平180 kg/hm~2各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施氮水平240kg/hm~2各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拔节期以后,随着尿素缓释肥掺施比的增长,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呈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U3C7处理的生长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对夏玉米生长最有利的氮肥为施氮水平180 kg/hm~2,尿素缓释肥掺混配比为3:7。(2)过量施氮可减少成熟期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量。在相同的掺施比下,各处理氮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时,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氮肥施用量240 kg/hm~2时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吐丝期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着尿素缓释肥掺施比的增长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U3C7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最适宜施氮水平为180 kg/hm~2,尿素缓释肥掺施比为3:7。(3)尿素缓释肥掺混能有效地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在相同配比下,施氮水平180kg/hm~2各处理在的产量和组成指数均高于在施氮水平240 kg/hm~2的产量和组成指数,过量施氮会导致夏玉米产量下降。而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指标随着尿素缓释肥掺施比的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U3C7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指标均较其他掺施比处理高。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最佳氮肥量为180 kg/hm~2,尿素缓释肥掺施比是3:7。(4)施氮会显着提高夏玉米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为籽粒>叶片>茎秆>穗轴苞叶,缓释肥尿素掺施比单独施用缓释肥和尿素各器官氮素积累量高,过量施氮会降低器官氮素积累量,相同施氮量下U3C7处理的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最高,随着掺施比的增大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对夏玉米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最有利的施氮量是180 kg/hm~2,尿素缓释肥掺施比是3:7。(5)施用缓释肥会显着提高夏玉米氮素累积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过量施氮反而会降低各指标的值,相同施氮量下U3C7处理的各指标值最大,随着掺施比的增长氮素累积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有利于提高夏玉米氮素累积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的施氮量是180 kg/hm~2,尿素缓释肥掺施比是3:7。(6)施用缓释肥能提高夏玉米的氮素利用率,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淋失,施氮量180kg/hm~2时比240kg/hm~2更有利于降低氮素淋失,随着尿素缓释肥掺施比的提高,成熟期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U3C7处理的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低,灌浆期与成熟期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占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比例最高,充分证明了U3C7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素的淋失,最有利于作物根系对氮素的吸收,由此可知,最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尿素缓释肥掺施比是3:7。(7)尿素缓释肥掺施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相同尿素缓释肥掺施比下,施氮量180kg/hm~2时比240kg/hm~2的水分利用效率高,相同施氮量下,随着尿素缓释肥掺施比的提高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U3C7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最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尿素缓释肥掺施比是3:7。(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郑源源,叶树彬,涂小霞,陈钰云,刘镇敏[7](2019)在《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微胶囊型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天然高分子材料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尿素为芯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得到了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微胶囊型缓释氮肥。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光学显微镜(OM)对其结构做了表征,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肥量,且对其缓释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究。实验结果表明: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微胶囊型缓释氮肥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无皱、形态规整,粒径约为100~120μm之间,尿素的载肥量为401mg/g,包封率为80.2%,在静态水中释放28 d的累计释放量为40.45%,表现出较好的缓释性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李鑫[8](2019)在《液体缓释氮肥市场乱花迷眼 雷邦斯:品质至上为行业释放正能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大环境对于任何行业都是双刃剑,农资产业亦是如此。随着国内农资市场的放开,各类新兴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农资市场,"仿冒""山寨"产品乱花迷人眼,当农民无从选择的时候,混乱秩序正如同滚滚浊浪冲击着农资市场。绿速达作为农资品牌的新秀代表,如何在"李鬼"丛生的液体缓释氮肥市场上去伪存真,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又(本文来源于《中国农资》期刊2019年04期)

黄巧义,张木,黄旭,唐拴虎,张发宝[9](2018)在《聚脲甲醛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双季稻上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聚脲甲醛缓释肥在华南双季稻上的肥料效应,探讨基于聚脲甲醛缓释肥的双季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可行性,为华南双季稻轻简化、增效减氮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常规稻品种金香丝苗为供试材料,采用早、晚稻两季作物大田试验,在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水平下,依聚脲甲醛的氮利用率相当于普通尿素的1.0、1.3、1.6和1.9倍,设定聚脲甲醛缓释氮肥减氮0、23%、38%、47%(UF1、UF2、UF3、UF4)一次性基施,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基肥50%、返青肥20%、拔节肥30%)和不施氮处理(CK),所有处理磷钾的用量分别为P2O5 55 kg·hm~(-2)、K_2O 130 kg·hm~(-2),肥源分别为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研究聚脲甲醛一次性基施及减氮处理对双季稻产量、生物量、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1)在等氮条件下,聚脲甲醛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UF1)的早、晚稻籽粒产量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F)基本持平;聚脲甲醛减氮23%一次性基施处理(UF2)对早、晚稻的籽粒产量没有显着影响;聚脲甲醛减氮38%一次性基施(UF3处理的早稻籽粒产量显着降低,较CF处理减产7.52%;聚脲甲醛减氮47%一次性基施处理(UF4)的早、晚稻产量均显着低于CF处理,其降幅分别为9.84%和9.75%。(2)UF4处理的早、晚稻有效穗数较CF处理每兜少了0.80和0.39个有效穗,其中早稻的降幅达到显着水平(P<0.05),UF1、UF2和UF3处理的早、晚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CF处理无显着差异。(3)与常规施肥相比,UF1和UF2处理的早、晚稻氮、磷、钾含量及其吸收累积量均无显着差异,UF3处理的晚稻秸秆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降低了30.73%、23.60%(P<0.05),UF4处理的晚稻稻草和籽粒氮含量显着降低(P<0.05),早、晚稻的氮素累积量分别降低22.82%、26.82%(P<0.05)。(4)UF2、UF3、UF4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高于CF处理,两季平均增幅分别为24.37%、49.24%、70.89%,UF1、UF2、UF3、UF4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较CF处理无显着性差异。(5)收获期UF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CF处理无显着性差异,其全氮含量稍高于CF处理。因此,聚脲甲醛缓释肥可作为早、晚稻一次性施肥的技术载体。【结论】在早、晚稻生产过程中,聚脲甲醛减氮23%一次性基施处理均获得了稳定且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且其施肥成本与常规分次施肥方式持平,可作为早、晚稻轻简化施肥和氮肥减施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王强,姜丽娜,潘建清,李建强,马军伟[10](2018)在《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对单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的单季稻氮肥减施和稳产效应,筛选适宜于单季稻一次性施肥的缓释氮肥类型。【方法】2013—2016年在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太湖新城和金华市蒋堂镇分别布置11个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田间小区试验,比较树脂包膜尿素(RCU)、聚氨酯包膜尿素(PCU)和稳定性肥料(NIU)等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处理(氮肥用量225 kg·hm~(-2))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尿素Urea,种植大户常规施肥,270 kg·hm~(-2))在单季稻产量、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水稻氮素吸收特征、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多点试验汇总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N0)的水稻产量为Urea处理的83.9%,3个试验点Urea处理的平均氮肥利用率为19.2%—20.1%。3种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处理单季稻平均产量与Urea处理间没有显着差异。(2)RCU和PCU处理在林城和太湖新城试验中地上部氮含量、氮素吸收量与Urea处理间没有显着差异,NIU处理在太湖新城试验中地上部氮含量着低于Urea处理。金华试验点籼粳杂交稻品种试验中3种缓释氮肥处理稻谷中氮含量都明显下降。(3)RCU处理单季稻平均产量显着高于PCU和NIU处理,多点试验中产量变异系数较小,水稻生长后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强度都高于Urea处理,氮肥利用率比Urea处理提高了2.8—9.0个百分点。【结论】基于现阶段土壤基础肥力和常规施肥量,采用RCU、PCU或NIU一次性基施,氮肥用量比现阶段常规施肥量减少16.7%时,可以满足单季稻一次性施肥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缓释氮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减少氮肥施用量,以绥粳27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不施氮肥和几种不同聚脲甲醛施用量处理,研究聚脲甲醛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减少种植后土壤碱解氮含量也呈下降趋势,等量施肥情况下,施用全量聚脲甲醛的处理碱解氮含量高于减量施肥,且MU70处理碱解氮含量高于MU50处理;减量施肥下氮肥利用率低于常规施肥,全量施肥氮肥利用率较减量配合尿素处理高;各聚脲甲醛减氮处理的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数均低于常规施肥,施用全量MU50、MU70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常规处理;各减施氮肥处理的产量均显着低于常规施肥,全量聚脲甲醛下,MU50处理比常规施肥产量高,MU70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低。说明施用全量MU50可以保证水稻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且氮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释氮肥论文参考文献

[1].范立春,孙磊,王丽华,姬景红,高中超.聚脲甲醛(MU)缓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2].范立春,孙磊,王丽华,姬景红,高中超.聚脲甲醛(MU)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3].芮秋治,李亚兵,胡大鹏,徐景丽,刘媛媛.缓释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熟相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4].焦高杰.工业碱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

[5].多馨曲.缓释氮肥与脲酶/硝化抑制剂对东北黑土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9

[6].张嘉敏.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施对夏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郑源源,叶树彬,涂小霞,陈钰云,刘镇敏.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微胶囊型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9

[8].李鑫.液体缓释氮肥市场乱花迷眼雷邦斯:品质至上为行业释放正能量[J].中国农资.2019

[9].黄巧义,张木,黄旭,唐拴虎,张发宝.聚脲甲醛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在双季稻上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18

[10].王强,姜丽娜,潘建清,李建强,马军伟.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对单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缓释氮肥-主要缓释氮肥1 缓释肥处理对不同深度水层氮素含量的...缓释氮肥扫描电镜图片2缓释氮肥和尿素不同施肥量的氮素...尿素与缓释氮肥累计淋溶率尿素与缓释氮肥淋溶率

标签:;  ;  ;  ;  ;  ;  ;  

缓释氮肥论文_范立春,孙磊,王丽华,姬景红,高中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