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分离论文_饶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青光眼,超声,白内障,原发性,白细胞,电位,细胞。

急性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饶丽娜[1](2019)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水平、中央前房深度及平均眼内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水平及中央前房深度均较高、眼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视力水平恢复,加深前房深度,降低眼内压。(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杨甜,王长乐,吴平平,刘学群[2](2019)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70例AACG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眼压为(22.87±6.08)mmHg,低于对照组的(30.15±7.1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CG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眼压控制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1期)

韩永杰,刘秀荣,李富强,朱翠芝[3](2019)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会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视力下降,并伴有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本研究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PEGS)对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9-01-2018-08-31夏邑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病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眼压为(18.21±4.23)mm Hg,低于对照组的(25.63±7.52)mm Hg,t=30.009,P<0.001。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2,P=0.02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效果好,利于降低眼压波动,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范茁[4](2019)在《成年大鼠心室和窦房结细胞急性分离方法和动作电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急性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方法。通过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技术分别检测了窦房结细胞的自发动作电位和心室肌细胞的诱发动作电位,比较了二者动作电位波形在形态上的差异,并通过计算比较了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静息电位水平,分析了二者电生理特性差异形成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杨康[5](2019)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改良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降低,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均增大,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0%,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梁切除术相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着,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改善视力,不升高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9期)

王东英[6](2019)在《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GG)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急性PAGG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0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情况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中央前房深度和周边前房深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角膜水肿1例,发生率为3.33%。结论在对白内障合并急性PAGG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而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80期)

赵霏[7](2019)在《白细胞分离术结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白细胞分离术结合化疗治疗及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接受诊疗的46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开展白细胞分离术结合化疗治疗及临床护理。结果:对比患者分离前后白细胞中位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分离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白细胞分离术结合化疗治疗及临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医学食疗与健康》期刊2019年13期)

刘菲,刘福祥,赵玉玲[8](2019)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矫正视力、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均显着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显着变宽(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临床可借鉴推广。(本文来源于《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梁玲燕[9](2019)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两种不同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两种不同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住我院眼科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0例,甲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牵拉房角分离术,乙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黏弹剂钝性房角分离术。结果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及术后康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不同房角分离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叶国宁[10](2019)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4月间本院眼科诊疗确认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分析对象,根据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措施为依据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方案对患者病情影响,并以此归纳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疗效价值。结果: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数据,提示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数据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择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案病情改善效果突出,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急性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70例AACG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眼压为(22.87±6.08)mmHg,低于对照组的(30.15±7.1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CG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眼压控制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饶丽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0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杨甜,王长乐,吴平平,刘学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19

[3].韩永杰,刘秀荣,李富强,朱翠芝.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9

[4].范茁.成年大鼠心室和窦房结细胞急性分离方法和动作电位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5].杨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王东英.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赵霏.白细胞分离术结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

[8].刘菲,刘福祥,赵玉玲.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

[9].梁玲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两种不同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10].叶国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

论文知识图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急性分离...急性分离脑片模式图以及镜下CA1...短暂灌流740Y-P同样能够诱导出LTP灌流...急性分离胆囊单细胞c-kit和HER...显微镜下急性分离的单个人心房肌...急性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油镜...

标签:;  ;  ;  ;  ;  ;  ;  

急性分离论文_饶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