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布居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量子,子波,超短,脉冲,激光,光谱,通道。
布居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18)在《罗丹明分子光致电子转移和相干布居转移的超快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转移以及相干布居转移是许多微观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中最基本,最初始的过程。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各种光电转换器件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相干布居转移对于研究分子器件、量子信息存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典型罗丹明染料分子作为实验样品进行了光致电子转移和相干布居转移过程的超快光谱研究。首先,进行了分子内电子及振动能量重新分布的研究。当分子被光子共振激发后,分子内的电荷分布状况会发生相应改变。部分电子从某一基团转移至另一基团,电子受体基团电荷密度的增多会引起分子内局部极化增强从而使得其对应的振动模式也相应增强。因此,可以利用分子内一些特征模式的振动增强效应作为探针来追踪分子内电子转移的过程。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定性地描述被光子共振激发后罗丹明101(Rhodamine101,Rh101)分子内部电子重新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分子内部有一部分电荷从氧杂蒽环转移到了苯环上。在实验中,利用超快时间分辨瞬态光栅(Transient Grating,TG)光谱技术探测了Rh101分子电荷重新分布的过程。根据超快时间分辨瞬态光栅光谱实验结果以及对时域信号的傅里叶分析,发现被光激发后Rh101内苯环的“旋转”和“摇摆”两特征振动模式都随时间的延迟发生了增强,由此间接地追踪到了分子内部电子重新分布的过程。其次,进行了受体结构对光致分子间电子转移速率影响的研究。分子结构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能级结构以及电子给体受体间不同的电子耦合,从而引起分子间不同的电子转移速率。此部分工作选取罗丹明101和罗丹明6G(Rhodamine 6G,Rh6G)两种常见的染料分子作为电子受体,选取苯胺作为电子给体溶剂,研究了受体结构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利用宽带瞬态光栅光谱技术超高的时间分辨率,由苯胺向两种染料分子的前向电子转移过程以及后续的反向电子转移过程都可以在光谱中被追踪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前向电子转移还是后续的反向电子转移过程,Rh6G都比Rh101发生的更快。结合马库斯电子转移速率公式,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Rh101分子,Rh6G拥有更柔性的分子结构,与苯胺之间更大的电子耦合系数。因此,Rh6G与苯胺分子间电子转移的速率更大。最后,对罗丹明101分子进行了光致相干布居转移的超快光谱研究,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电子轨道状态的变化。往常的相干布居转移研究通常局限于气体分子或者金属离子,利用粒子在某特定状态下的荧光来判断粒子数布居状态的变化,并且研究的相干布居转移过程相对较慢,发生在“纳秒”时间尺度。本部分工作创新性地利用瞬态光栅光谱技术对液相体系下相干布居转移过程进行了研究。以罗丹明101分子在甲醇中的溶液作为研究样品,在零延迟时刻的瞬态光栅光谱中,在1500 cm~(-1)和2900 cm~(-1)附近出现了两相干峰。结合对样品的瞬态吸收(Transient Absorption,TA)实验,可以确定零延迟时刻的瞬态光栅光谱中的相干峰源自于光发射。此外,瞬态光栅光谱与Rh101的稳态拉曼谱有较高的匹配度。由此可以确定瞬态光栅光谱中的相干峰位源自于Rh101从初始态到高振动能级的相干布居转移。通过对相干布居转移过程的双边费曼图分析,可以发现相干布居转移的粒子数目和瞬态光栅信号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此部分工作把相干布居转移研究的领域扩展到了液相体系,并在实验中观测到了百飞秒时间尺度的相干布居转移,证明了瞬态光栅是一种研究液相体系下相干布居转移过程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0-01)
李宏[2](2018)在《基于绝热捷径技术的非厄米量子系统布居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绝热定理在量子力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量子绝热过程指的是通过调控哈密顿量使系统沿着自己的本征态演化的程,这种方法对量子态的制备和调控十分有效。但是在现实中,绝热过程需要满足绝热条件,相对于同一量子系统的Rabi振荡周期时间,绝热过程比较慢,它要求很长的操作时间。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人们努力寻找方法使之加速。经过不懈努力,人们提出了量子绝热捷径理论。量子绝热捷径有效解决了绝热过程比较慢的问题。根据辅助哈密顿量的不同,可以把绝热捷径大致分为叁类:无跃迁量子驱动方案、反向透热场方案和逆向工程方案。无跃迁量子驱动方案由Berry提出。反向透热场方案由Demirplak和Rice提出。逆向工程方案由Lewis和Riesenfeld提出,也称LR不变量理论。绝热捷径理论虽然在很多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拓展。比如,(1)在实际中,量子系统与它周围的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封闭系统的相干损失,这时的系统可以用非厄米哈密顿量来描述,非厄米绝热捷径技术值得关注,进一步便可研究开放系统下的绝热捷径技术。(2)在弱耦合情况下,反旋项对系统演化的贡献是非常小的,但在强耦合和超强耦合的物理实验中,旋转波近似不再有效,非旋转波近似的绝热捷径同样很重要。本论文基于以上两点,进一步完善了非厄米非旋波近似下的绝热捷径理论。取得成果如下:一、研究了一种新的非厄米非旋波的绝热捷径技术。通过无跃迁量子驱动方法,我们确定了精确的控制来加速绝热布居转移。然后,我们把它应用到具有耗散和非旋波的两能级和叁能级系统中。我们分别数值模拟了旋波近似和非旋波近似两种情况下的布居转移过程。结果表明,带有反旋项的布居转移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叁能级体系中激发态的耗散对系统的布居转移影响不大。这是由于在布居转移过程中1态到3态是通过暗态实现的,2态几乎不参与演化。在大失谐的情况下,我们将叁能级系统约化为一个有效的两能级系统。然后将绝热快捷技术应用到有效的两级系统中,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研究了通过辅加反向透热哈密顿量来消除非绝热耦合项,最终达到快速布居转移的绝热捷径技术。创新点在于我们辅加的反向透热哈密顿量是非厄米形式的,具有非平衡的增益和耗散项。我们把这种技术应用到非旋波近似下的两能级系统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参数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我们还发现不平衡增益和损耗效应可以加速量子演化进程。由此可见,在加速量子演化进程中增益和耗散的比率是一个很好的可调节的自由度。我们给出了系统演化最终时间随增益和耗散比率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当增大比率时演化时间会大大缩短。为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方案。(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牛东华[3](2018)在《利用超短激光脉冲链控制双原子分子布居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短激光脉冲的获得,近年来利用超短激光脉冲模拟原子、分子的动力学过程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而布居转移是该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求解含时量子波包得到波函数,并用光诱导势能面绝热通道技术对Na_2分子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利用超短激光脉冲链作用于Na_2分子对其二能级系统以及叁能级系统的布居转移进行探究。在二能级系统中,我们使用一束超短激光脉冲链控制Na_2分子布居转移,研究了脉冲个数以及半高全宽对布居转移的影响。在叁能级系统中,我们用两束有延迟时间的超短激光脉冲链控制Na_2分子布居转移,研究了脉冲对数目、半高全宽、延迟时间、probe激光脉冲链的重复周期以及相对相位对布居转移效率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两束激光脉冲链半高全宽不相等时布居转移的效率,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超短激光脉冲链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控制布居转移的方案,可以通过调节激光参数控制布居的转移。在很大的激光参数范围内,激光脉冲链的脉冲对数目以及半高全宽对布居转移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随着脉冲对数目的增加以及半高全宽的增大,可以在较小的激光强度下实现布居的高效转移;通过优化两束脉冲链之间的延迟时间可以增加布居的转移效率,当延迟时间t(28)3.25T时,布居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值;probe激光脉冲链的重复周期也会影响布居转移的过程,当重复周期较大时,由于相邻脉冲之间的耦合变弱,需要较大的激光强度才能实现布居的完全转移;相对相位以及两束激光脉冲链的半高全宽不相等也会影响布居转移效率,如果相对相位(?)或者两束激光脉冲链的半高全宽不相等,布居就不能高效地转移到目标态上。因此,在数值模拟过程中,为了实现布居的高效转移,我们始终选取相对相位(?)=0以及两束激光脉冲链的半高全宽相等。超短激光脉冲链的使用实现了较低强度下布居的高效转移,和单个激光脉冲相比,这是一种适用于更广的激光参数范围并且更有利于实验操作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振华[4](2016)在《基于单啁啾脉冲实现多能级系统选择性布居转移操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脉冲操控处于特定量子态的原子或分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是近年来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实现量子态有效操控的常用方案主要有瞬态相干控制技术、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以及啁啾绝热通道技术。我们利用单啁啾脉冲作用于多能级原子系统,粒子布居沿着初态和目标态组成的暗态演变,从而实现选择性布居转移操控并且通过适当调节脉冲(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期刊2016-08-05)
汪利平,孟硕,谭凤玲,许飞,祁义红[5](2016)在《不对称双量子阱中电子布居转移的相干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龙格-库塔算法对激光与半导体双量子阱系统相互作用的密度矩阵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不对称半导体双量子阱系统中电子布居转移的相干控制。研究表明,调节激光场强和脉冲时间延迟可控制两个下能级间的粒子数转移;利用激光场相对相位可精确地控制布居转移几率。这些结果在相干迭加态制备、量子纠缠和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宰静波[6](2016)在《飞秒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布居转移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分子不同束缚态之间的布居转移是超快光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广泛应用于量子计算、原子分子碰撞动力学、原子分子光谱以及光控化学反应等领域。在飞秒激光场中如何实现控制分子布居的高效转移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一维含时量子波包的方法求解系统含时薛定谔方程,利用傅里叶网格法和分裂算符法求解波包的初始值以及波包随时间的演化。在控制布居转移的研究中,我们利用受激拉曼绝热通道(Stimulated Raman Adiabatic Passage STIRAP)的方法,研究在飞秒激光的作用下氢化钠分子各电子态之间的布居转移,具体分析各电子态波包随时间的演化。计算结果表明,利用STIRAP方法可以实现分子布居的高效转移。我们研究了激光强度对布居转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子布居转移效率随着两束激光强度的增大而升高,当激光强度为5.0×1012 W/cm2时,布居转移的效率可以超过95%,继续增加激光强度到8.0×1012W/cm2时,布居转移的效率可以接近100%。我们研究了延迟时间对布居转移的影响,通过改变延迟时间控制分子布居转移的效率。对于不同延迟时间下的布居转移情况,我们具体的分析了其对应的物理机制,最终得出在两束部分重迭的逆序激光脉冲,即τ=-15 fs时可以获得最高的布居转移效率。两束激光的失谐会影响分子布居的转移效率。通过计算,发现激光失谐会降低布居转移的效率,但两束激光满足双光子共振条件(两束激光的失谐相等)时,分子布居转移的效率也可以超过90%。不同类型的激光脉冲对分子的布居转移也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利用啁啾脉冲控制分子的布居转移到不同的电子态上,当激光啁啾率η=-2时,有98.5%的布居从X1∑+态转移到了A1∑+态上,当η=22,分子的布居100%地由X1∑+态转移到了B1Π态上。通过改变不同的η值为量子相干叠加态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黄泽霞[7](2014)在《量子态布居数转移最优控制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系统控制理论的建立对于量子物理、化学选键、量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量子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量子控制的研究还任重道远,还需要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进行艰辛而不懈的努力。在这一背景下,论文在回顾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经典控制论观点出发研究了最优控制理论在量子系统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布居数的转移控制以及保真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封闭量子系统,研究了能量最优时布居数转移的最优控制问题。针对使用固定控制场的传统求解能量最优算法时最优解存在的可靠性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控制场的能量最优控制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质。最后,通过系列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2)针对封闭量子系统,研究了一维自旋链量子系统模型的时间最优布居数转移控制问题。针对均匀磁场作用下两比特自旋链系统的两类基态100>和101>,利用量子幺正门演化特征,提出了时间最优条件下任意目标态布居数完全转移的控制算法。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3)针对开放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布居数转移进行了研究。在二能级开放量子系统的Liouville超算符变换的基础上,利用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提出了该系统最短时间内量子态布居数转移的控制算法。根据量子状态跟踪控制的思想,改进了最优目标函数的形式,建立了新的量子态布居数转移控制的能量最优模型,并推导了该模型的一种控制场ε(t)的设计算法。最后对上述提出的两种算法都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些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05-01)
王荣,修俊玲,牛英煜[8](2013)在《利用多光子跃迁控制基态HF分子布居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波包动力学方法研究了HF分子基电子态的多光子跃迁.激光场由两束频率比为1:2的重合红外脉冲构成.态 |0,0> 作为初始态, 态 |4,0> 与态 |4,2> 分别作为目标态. 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选取不同的共振频率, 可以控制布居跃迁至不同的目标态.两束脉冲间的初相位差可以控制布居转移概率.当初相位差为π/2的偶数倍时,布居转移概率为最大值.当初相位差为π/2的奇数倍时,布居转移概率为最小值.初相位差对于态 |4,0> 的布居影响大于态 |4,2 >.(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张振华[9](2013)在《基于瞬态相干控制和绝热通道实现布居转移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相干控制是近年来量子光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指通过一个或多个相干激光场来控制处于某一初始状态的原子或分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目前,瞬态相干控制技术、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以及啁啾绝热通道技术是实现原子或分子系统中特定量子态之间布居转移控制的诸多方案中应用广泛的叁种方法。本论文结合上述几种方案的优点,提出多个新的实现选择性布居转移控制以及产生量子态任意迭加的有效方案,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一、利用反直觉顺序pump-Stokes啁啾脉冲对作用于具有相等布居分布双重初态梯型四能级系统,当脉冲频谱宽度小于双重初态之间能级间隔的十分之一时,结合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和啁啾绝热通道技术,实现布居从任一初态选择性转移至目标态。此外,利用pump脉冲对和Stokes脉冲作用于系统,结合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和瞬态相干控制技术,显着提高了实现布居转移操控的频率空间选择性分辨率。二、利用反直觉顺序pump-Stokes啁啾脉冲对作用于具有相等布居分布双重初态以及双重目标态的Λ型五能级系统,当脉冲频谱宽度小于双重初态之间以及双重目标态之间能级间隔的十分之一时,基于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和啁啾绝热通道技术,实现布居从任一初态选择性转移至任一目标态。三、利用光学延迟线产生的反直觉顺序pump-Stokes脉冲串作用于具有近简并分布双重目标态的Λ型四能级系统,实现布居从初态选择性完全转移至任一目标态,并且基于瞬态量子干涉相长或相消以及相干叠加或泯灭效应,将传统受激拉曼绝热通道技术实现相干布居转移操控的频率空间选择性分辨率显著提高多个量级。其次,通过适当改变脉冲串的重复周期和脉冲频率失谐可以产生双重目标态之间的任意叠加。另外,利用“4f脉冲整形系统”通过正弦相位调制产生的脉冲串作用于系统,同样显着增强了布居转移频率空间选择性分辨率。四、利用单个啁啾脉冲作用于具有双重激发态的Λ型四能级系统,当脉冲频谱宽度小于双重激发态之间以及两基态之间能级间隔的十分之一时,基于啁啾绝热通道技术,实现布居从初态选择性完全转移至任一目标态(激发态或基态)。此外,通过适当调节脉冲啁啾速率和频率失谐,可以产生三个目标能级中任意两个能级之间的任意叠加。本论文所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布居转移控制提供多种有效方案,并且在量子信息处理、化学反应控制以及激光冷却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3-05-01)
杨静[10](2012)在《飞秒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布居转移和定向的量子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反应动力学从微观层次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解释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研究分子的量子态调控和分子定向是分子动力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当前国际热门研究题目。本文采用二维含时量子波包方法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探讨利用飞秒脉冲控制分子的布居转移过程和振转态布居分布,提出利用太赫兹脉冲控制分子定向的理论方案。在量子态的相干控制方面,我们使用包含振动和转动自由度的二维含时量子波包理论,研究了在超短激光脉冲链作用下的LiH分子振转态布居转移过程,结果表明使用低强度(108-1010W/cm2)的超短激光脉冲链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分子振转量子态的控制,获得接近100%的振转布居转移效率。我们计算了在不同激光脉冲强度下分子振转态之间的布居转移效率,发现在一定的脉冲强度下分子的布居效率会随着单个激光脉冲强度增大而升高,但当单个激光脉冲峰值强度超过一定值后,分子布居转移效率随着峰值强度增大而降低。这表明使用和激光脉冲链具有相同峰值的单个激光脉冲不一定能够实现两个电子态之间的分子布居转移。我们还研究了相对相位对布居转移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激光脉冲链中相邻两个脉冲之间的相对相位能够控制分子的初态从目标态的布居转移效率。最后我们讨论了温度对分子布居转移效率的影响,描绘了在温度为20K和60K时,分子在初始态和目标态上的布居分布,当温度升高时,目标态上的布居效率降低,我们详细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控制分子定向的研究中,以LiH分子为例,提出了一种利用太赫兹正啁啾激光脉冲来实现分子场后定向的控制方案。使用二维含时量子波包理论计算了分子的场后定向度。并与使用半周期太赫兹激光脉冲以及太赫兹负啁啾激光脉冲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在相同的激光脉冲峰值4.78×108W/cm2下,利用本方案得到最大定向度为0.85,而使用上述两束激光脉冲得到的最大定向度分别是0.75和0.7,可见本方案在提高分子定向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我们讨论了温度对分子定向度的影响,发现在高温的情况下,利用本方案依旧可以获得可测量的分子定向度。最后我们详细计算了温度为20K时,各不同振转态在分子定向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8-01)
布居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量子绝热定理在量子力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量子绝热过程指的是通过调控哈密顿量使系统沿着自己的本征态演化的程,这种方法对量子态的制备和调控十分有效。但是在现实中,绝热过程需要满足绝热条件,相对于同一量子系统的Rabi振荡周期时间,绝热过程比较慢,它要求很长的操作时间。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人们努力寻找方法使之加速。经过不懈努力,人们提出了量子绝热捷径理论。量子绝热捷径有效解决了绝热过程比较慢的问题。根据辅助哈密顿量的不同,可以把绝热捷径大致分为叁类:无跃迁量子驱动方案、反向透热场方案和逆向工程方案。无跃迁量子驱动方案由Berry提出。反向透热场方案由Demirplak和Rice提出。逆向工程方案由Lewis和Riesenfeld提出,也称LR不变量理论。绝热捷径理论虽然在很多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拓展。比如,(1)在实际中,量子系统与它周围的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封闭系统的相干损失,这时的系统可以用非厄米哈密顿量来描述,非厄米绝热捷径技术值得关注,进一步便可研究开放系统下的绝热捷径技术。(2)在弱耦合情况下,反旋项对系统演化的贡献是非常小的,但在强耦合和超强耦合的物理实验中,旋转波近似不再有效,非旋转波近似的绝热捷径同样很重要。本论文基于以上两点,进一步完善了非厄米非旋波近似下的绝热捷径理论。取得成果如下:一、研究了一种新的非厄米非旋波的绝热捷径技术。通过无跃迁量子驱动方法,我们确定了精确的控制来加速绝热布居转移。然后,我们把它应用到具有耗散和非旋波的两能级和叁能级系统中。我们分别数值模拟了旋波近似和非旋波近似两种情况下的布居转移过程。结果表明,带有反旋项的布居转移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叁能级体系中激发态的耗散对系统的布居转移影响不大。这是由于在布居转移过程中1态到3态是通过暗态实现的,2态几乎不参与演化。在大失谐的情况下,我们将叁能级系统约化为一个有效的两能级系统。然后将绝热快捷技术应用到有效的两级系统中,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研究了通过辅加反向透热哈密顿量来消除非绝热耦合项,最终达到快速布居转移的绝热捷径技术。创新点在于我们辅加的反向透热哈密顿量是非厄米形式的,具有非平衡的增益和耗散项。我们把这种技术应用到非旋波近似下的两能级系统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参数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我们还发现不平衡增益和损耗效应可以加速量子演化进程。由此可见,在加速量子演化进程中增益和耗散的比率是一个很好的可调节的自由度。我们给出了系统演化最终时间随增益和耗散比率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当增大比率时演化时间会大大缩短。为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居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罗丹明分子光致电子转移和相干布居转移的超快光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2].李宏.基于绝热捷径技术的非厄米量子系统布居转移[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牛东华.利用超短激光脉冲链控制双原子分子布居转移[D].大连理工大学.2018
[4].张振华.基于单啁啾脉冲实现多能级系统选择性布居转移操控的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2016
[5].汪利平,孟硕,谭凤玲,许飞,祁义红.不对称双量子阱中电子布居转移的相干控制研究[J].光学学报.2016
[6].宰静波.飞秒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布居转移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7].黄泽霞.量子态布居数转移最优控制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8].王荣,修俊玲,牛英煜.利用多光子跃迁控制基态HF分子布居转移[J].物理学报.2013
[9].张振华.基于瞬态相干控制和绝热通道实现布居转移控制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3
[10].杨静.飞秒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布居转移和定向的量子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