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债务契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契约,债务,银行,高管,税收,操纵性,差异。
债务契约论文文献综述
张亮亮,黄国良[1](2019)在《客户集中、内部控制与企业债务保守——基于隐性契约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债务保守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基于隐性契约理论,本文以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客户集中对企业债务保守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探索内部控制在隐性契约执行中对债务保守政策的替代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客户集中度越高,企业越有可能采取保守的债务政策,客户集中度与企业债务保守的正相关性在耐用品生产企业中更加显着,这表明企业通过选择保守的债务政策向客户传递其未来的履约能力;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客户集中度与企业债务保守的正相关性变弱,表明内部控制与债务保守在隐性契约执行方面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上述结论丰富了企业债务保守成因的解释,对于企业处理与客户等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胡才龙,魏建国[2](2019)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激励契约设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妥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打赢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着力点。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中央-地方政府"间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过程与机理,并采用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由激励契约提出的假设条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制定赋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权的"事前"激励手段有助于地方政府努力管理债务;(2)中央政府依据地方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和税收努力程度两种观测信息设计"事前"激励契约是有效的;(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努力水平的激励是"临界型激励契约",且中央政府的激励水平与地方政府努力水平存在帕累托最优均衡点;(4)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管理显性和隐性债务努力活动的"事前"激励大小取决于两种活动努力成本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审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林智章[3](2019)在《高管薪酬契约、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风险投资支持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管薪酬契约、债务契约对于风险投资逐名动机的作用方式。实证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在IPO当期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风险投资具有侵害公司的逐名动机;公司经营绩效水平越高,风险投资刺激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在IPO当期及解锁退出前阶段尤为显着,高管薪酬契约对风险投资影响公司盈余管理发挥约束作用。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风险投资刺激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契约并不能发挥约束作用,反而增强了风险投资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曹泽玲[4](2019)在《侵权行为与契约债务不履行请求权竞合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侵权行为与契约是两种主要民事责任。前者由法律规定不得侵害他人的注意义务,后者在于保护契约当事人的利益,因此侵权责任及契约不履行的成立要件即法律效果多数不同。但同一加害行为构成两种损害赔偿的责任,同时债权人不得双重请求,则产生请求权竞合说的矛盾,关于两种请求竞合的说法繁杂,通过学说分类梳理,得出当权利受到损害时,应采取何种通说理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9期)
齐尧[5](2019)在《会计-税收差异对银行债务契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间的关系由过去的统一模式变更为分离模式。由于不同的制定目的与服务对象,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朝向不同的方向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所得税法不断修订,两者在部分项目的规定中存在差异。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分离带来的直接表现是会计-税收差异的数额不断扩大并且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会计-税收差异不仅是制度变迁的结果,还会受到企业盈余管理与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大额会计-税收差异通常代表着企业拥有较低的盈余质量,因此会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进而产生广泛的经济后果,银行作为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也会受到会计-税收差异的影响。银行是企业债务融资时的主要资金提供方,在其做出信贷决策时,通常会以会计信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债务人风险特征来作为决定银行债务契约结构的依据。若会计-税收差异中蕴含的因制度变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较低的盈余质量信息被银行所理解,从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两类代理问题视角来分析,银行会认为拥有大额会计-税收差异的企业存在较高的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结合会计-税收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种风险主要受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操纵性会计-税收差异的影响。为将这种违约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银行通常会减少其所提供贷款的数量、提高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在以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就会计-税收差异对银行债务契约的影响进行检验后,证明了大额会计-税收差异与银行贷款率显着负相关、与银行贷款成本显着正相关、与银行贷款期限显着负相关。在进一步检验操纵性与非操纵性会计-税收差异对银行债务契约的影响后,结果表明银行债务契约主要受操纵性会计-税收差异的影响。针对会计-税收差异扩大对银行以及企业融资乃至其他利益相关者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当从政府、银行、企业叁个主体出发加以应对:政府层面需要协调两种制度间关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银行层面需要在债务人风险评估中对税收因素加以重视以及企业层面的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等措施来减少盈余管理与税收规避行为以将会计-税收差异的数额大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期刊2019-05-30)
董翔宇,赵守国,王忠民[6](2019)在《政府债务再认识:基于交易成本和契约费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政府理论缺失,政府行为分歧较大。本文回归基础利用传统经济学的替代和边际的分析方法创新政府契约组织理论,由于价格机制存在成本及企业的边界性,政府天然企业与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替代者,政府债务的本质是政府为协同契约参与者实现资源配置最优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且政府债务存在规模边界。政府通过实现契约集团大部分契约参与者的效用最大化来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政府行为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特点。领导者意愿并不总是代表政府承载的社会集体理性意愿。经济周期并不是市场的一部分,而是一系列契约参与者短期非理性决策束的结果。中国政府交易结构和契约参与者意愿行为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现状需求,并满足大部分人的效用最大化需求。当前中国政府债务规模问题主要集中于具体交易项目的选择、契约交易费制度和政府领导者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烨,孙慧倩,王宁宁[7](2018)在《股票期权激励、债务契约与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6年间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非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股票期权激励与债务契约动因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相比较,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公司更可能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概率,随债务水平的增高而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股票期权激励与债务契约动因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存在交乘效应影响,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会强化债务契约动因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选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强化审计监督,优化股票期权激励和债务契约的制定与执行,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8年12期)
毛怡欣[8](2018)在《“互联网+”与社会契约——基于地区“互联网+”指数与企业债务成本、期限结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的"互联网+"环境与债务成本和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互联网+"发展程度越高,企业债务成本越低、债务期限结构越长。通过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发现,"互联网+"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着,并且"互联网+"与法制环境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当法制环境较好时,"互联网+"的影响更大。本文利用替换变量、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的结果仍然支持上述研究结论。基于各地区的"互联网+"指数与企业债务成本和债务期限结构的证据,"互联网+"的发展优化了社会契约关系和社会契约结构,因此应该重视"互联网+"的社会规范功能,加强各地区"互联网+"的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建设更完善和更高效的市场。(本文来源于《财经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洪峰,戴文涛[9](2018)在《高管股权激励与银行债务契约定价:信号传递抑或风险规避》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5年~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股权激励对银行债务契约定价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银行整体上对于股权激励的实施予以负面评价,表现为索取更高的贷款利率与缩短贷款期限;负面影响在实施股权激励的民营企业中更加显着。经验证据支持银行风险规避假说。机制识别检验发现,高管风险承担是股权激励导致银行风险规避的主导性机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在授予股票期权的公司中表现出更加显着的风险规避。研究结论从债务契约定价的角度为实施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单文涛,王永青[10](2018)在《法制环境、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银行债务契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对银行债务契约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越高,企业获得银行债务契约的规模越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法制环境中,二者的关系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质量对银行债务契约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法制环境高的企业中。(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8年30期)
债务契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妥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打赢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着力点。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中央-地方政府"间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过程与机理,并采用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由激励契约提出的假设条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制定赋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权的"事前"激励手段有助于地方政府努力管理债务;(2)中央政府依据地方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和税收努力程度两种观测信息设计"事前"激励契约是有效的;(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努力水平的激励是"临界型激励契约",且中央政府的激励水平与地方政府努力水平存在帕累托最优均衡点;(4)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管理显性和隐性债务努力活动的"事前"激励大小取决于两种活动努力成本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债务契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亮亮,黄国良.客户集中、内部控制与企业债务保守——基于隐性契约视角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9
[2].胡才龙,魏建国.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激励契约设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
[3].林智章.高管薪酬契约、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4].曹泽玲.侵权行为与契约债务不履行请求权竞合说[J].法制博览.2019
[5].齐尧.会计-税收差异对银行债务契约的影响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9
[6].董翔宇,赵守国,王忠民.政府债务再认识:基于交易成本和契约费的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9
[7].王烨,孙慧倩,王宁宁.股票期权激励、债务契约与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J].财经论丛.2018
[8].毛怡欣.“互联网+”与社会契约——基于地区“互联网+”指数与企业债务成本、期限结构证据[J].财经科学.2018
[9].洪峰,戴文涛.高管股权激励与银行债务契约定价:信号传递抑或风险规避[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
[10].单文涛,王永青.法制环境、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银行债务契约[J].财会通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