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为本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一本为本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柳行中学272000

一、语文教学认知

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因为课本只是个例子,中考中出自课本的知识也就是12分左右。所以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渐进的。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要想最终看到成果就需要学生大量地积累。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这几乎是语文老师公认的常理。但又同时引出了共同的愁绪:总有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去读。于是想各种办法: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摘抄精彩文章或片段,还要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反馈。可效果总是不佳。有的只是应付,谈不上感悟,摘抄也只是随便截取少有精彩处。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一次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二、教学过程回顾

那是上“少年诗人”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此时与同学们正好是同龄人,她的美好经历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诱惑,能够引起同学们的羡慕、向往、学习。这正好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契机。于是本着这个愿望我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环节。

导语:十三岁正是含苞待放的花,在你们的心中一定充满着各种美好的愿望、灿烂的梦想,你们的朋友田晓菲这个年龄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走进了大学校门,并且还是全国一流学府——北大,在那里流下了她的汗水、泪水,也有欢笑,正因如此也让她觉得格外充实。那么她是怎样走进北大,又是怎样从北大成熟起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

这样的导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为学生展开了即将实现的教学愿景,指明了本课“了解作者成长过程”的学习目标,形成了大家的一个积极期待和学习动机。紧接着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学生A: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文学作品,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还获得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学生B:“少年诗人”田晓菲,十三岁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十三岁的际遇》是她为纪念北大90周年校庆而写的文辞优美的散文。师:同学们对田晓菲了解的还真不少,知道她五六岁时读了哪些文学作品吗?学生杂声:作文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生:这正是我想问的。师:才五六岁能读什么文学作品呢?师:这也许是同学们都有的疑问,那我就用田晓菲《童年锁忆》中的一段话告诉大家:“那时候,就是在白天我也不怎么出去玩,经常在破旧的家里着迷地捧着一本厚书。”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红岩》、《李自成》,大多是在那小小抗震棚里看过的。尽管一个比我大两岁的男孩给我起绰号,叫我“小书呆子”,可我才不在乎呢!随他叫去好了,一百单八将,三国争天下,可比跳皮筋、抱娃娃有趣多了。

听完之后同学们都发出来惊叹之声,惊叹里有着无限的羡慕。课文进入感知阶段时,我又作了如下引导:

1.文章是作者十六岁读大三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的,文辞优美,字里行间透着灵气,给人以享受,那么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成长的吗?

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是作者入学之初的一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怎样理解这句话?为什么开始说这誓言显得苍白无力,后又说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

3.优美的语言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回味无穷,本文有哪些语言、语段让你回味、深思?

这几道题紧扣文本,用一种比较清晰的教学愿景吸引学生的阅读心智,促进和激发学生朝着共同的阅读方向努力,激起大家对于读书的热情。最后设计开拓思维题时我又把学生引向读书。

师: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学生说:我从她的故事中吸收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去阅读、思考。由于阅读使她十三岁走向北大,由于阅读使她在北大由开始的不自信渐渐地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学生B:作者不怕别人把她当成“小书呆子”,在阅读中思索、创造,最后让她真正实现了她的誓言“让北大为她而感动自豪”,十六岁就写下了如此优美的文章,后又出国留学。学生C:读了《十三岁的际遇》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段话“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只要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我想为了以后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变成聪明人,我们现在就应该博览群书,做个书呆子”。……师(总结):我很高兴同学们能从这篇课文中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其实,田晓菲读过的书,有的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父辈也曾读过,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约翰·克里斯多夫》、《简爱》等等,那么,从今天起,我们也去和它们做朋友吧。

三、教学反思

一堂课就在同学们的激情发言中结束了,我想我的愿景也实现了,果然在接下来学生们拿到桌面上的不再都是《中学生作文》、《作文精选》、《中考作文全集》类的书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尔基、鲁迅、老舍、巴金,这更让我确认以往学生不是不想去读书、不愿去读书,而是因为缺少有效的引导,学生们不知所以,因此一让读书学生就会像小学生一样找一些作文选、作文杂志之类。自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引导,以期引起学生对作品阅读的欲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的阅读世界去,因为读书会让人变得高雅、变得充实、变得聪明、变得有情趣,更会让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标签:;  ;  ;  

一本为本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