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作用轨迹论文_秦圣凯,张泽明,江媛媛,陈言飞,张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质作用轨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用,轨迹,石榴石,相平衡,石榴,岩石,喜马拉雅。

变质作用轨迹论文文献综述

秦圣凯,张泽明,江媛媛,陈言飞,张宁[1](2019)在《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夕线石榴黑云片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与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冈底斯岩浆弧东段的中-新生代变质岩是揭示岩浆弧深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窗口。本文对该地区的变质沉积岩——夕线石榴黑云片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表明,夕线石榴黑云片岩具有叁期矿物组合:(1)进变质矿物组合为Grt+Pl+Bt+Ms+Qz+Ep+Rt+Ilm,其保存于石榴石和斜长石变斑晶核部;(2)峰期矿物组合为Grt+Pl+Bt+Ms+Qz+Rt+Ilm,为包裹在石榴石变斑晶幔部和基质中的矿物;(3)退变质矿物组合是Grt+Pl+Bt+Sil+Qz+Ilm,为石榴石的冠状体或产在基质中。相平衡模拟表明,岩石的进变质、峰期和退变质条件分别为600~650℃和9~13kbar、~820℃和~16kbar、~680℃和~7kbar,表明岩石具有一个顺时针型的变质作用P-T轨迹,其峰期发生在高压和高温麻粒岩相条件下,并经历了明显的部分熔融。锆石U-Pb定年表明,岩石的变质作用发生在~89Ma。本文和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夕线石榴黑云片岩作为晚白垩世岩基中的包体记录了大体积幔源岩浆岩底垫和增生导致的岩浆弧地壳显着加厚过程,以及加厚弧根的高温和高压变质与深熔作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仕林,王根厚,杜瑾雪,赵军,陈有炘[2](2018)在《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和变质作用P-T轨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新发现的石榴角闪岩对于研究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的岩相学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表明,石榴角闪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叁个阶段:(1)升温升压进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中包裹绿帘石为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绿帘石,峰期变质条件为700℃/9. 6kbar,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为角闪石+绿帘石+石英→石榴子石+斜长石+水;(2)近等温降压退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周围发育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组成的"白眼圈"结构为特征,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为石榴子石+石英+水→角闪石+斜长石;(3)降温降压退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发育绿泥石化为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石榴角闪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古亚洲洋俯冲消减的环境中。(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邓亮鹏[3](2018)在《北大别榴辉岩的高温变质作用、部分熔融及P-T-t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因出露大量含柯石英和金刚石榴辉岩等不同类型超高压岩石而闻名于世。其通常被划分为五个与大陆俯冲和碰撞相关的、具有不同岩石组合和变质演化历史的构造岩石单位,其中包括叁个含榴辉岩的单位即北大别高温超高压杂岩带、中大别中温超高压变质带和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分别简称“北大别”、“中大别”和“南大别”)。在过去叁十年中,前人对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榴辉岩及相关岩石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如发现了柯石英和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证据、确定了超高压变质的时代、建立了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包括不同构造岩石单位的划分)并提出了多种相关的俯冲和折返模式。然而这些研究多数集中在中大别和南大别,而对于北大别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岩石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中大别和南大别的变质演化过程显着不同的是,北大别经历了折返期间的麻粒岩相迭加,以及造山后的混合岩化作用,这使得榴辉岩及相关岩石的进变质和峰期矿物组合及其成分难以保存,因而造成它们的进变质和峰期变质温压条件难以被准确限定。因此,前人对北大别榴辉岩的P-T轨迹的重建多集中在退变质阶段,显示榴辉岩经历了高温减压过程,但对进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则很少涉及;另一方面,前人对北大别榴辉岩的各个退变质阶段的发生时间缺乏有效制约。此外,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北大别榴辉岩P-T轨迹的高温减压阶段穿过了多硅白云母的熔融曲线,也意味着榴辉岩可能发生了相应的部分熔融作用。然而,北大别榴辉岩在该阶段的部分熔融鲜有报道,更缺乏直接的岩石学证据,这可能与其原岩缺乏流体有关,而该地区的造山后混合岩化作用也可能破坏早期的部分熔融证据。北大别西南部罗田地区零星出露了镁铁质下地壳成因的榴辉岩,其经历了强烈的退变质作用,典型特征表现为包含大量的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而进变质和峰期变质矿物则主要以少量包裹体形式存在于石榴子石或单斜辉石中。针对变质岩石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北大别罗田地区榴辉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应用矿物微量元素温度计和相平衡模拟等现代岩石学分析方法,对它们变质演化的P-T-t轨迹进行了重建,证明它们在折返初期发生了减压熔融,并提供了相关的岩相学证据。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应用Ti-in-zircon和Zr-in-rutile温度计对北大别榴辉岩的峰期及退变质温度进行了估算,证明它们经历了多阶段高温条件下的等温减压及随后的近等压冷却过程,最终在角闪岩相条件下达到再平衡。同时将Ti-in-zircon温度与锆石U-Pb年龄结合,构建了榴辉岩在峰期及峰期后的P-T-t轨迹。此外,探讨了这两种温度计在高温超高压岩石中的适用性,以及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即只有少量的锆石和金红石能够保留其形成时的温度记录,而大部分则会受到后期退变质作用的改造而给出较低的温度,其中锆石中的金红石包裹体相对受到后期改造的影响最小。2.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和变质相平衡模拟结果,揭示了榴辉岩经历了麻粒岩相迭加和至少两期退变质作用,并估算了其温度压力,从而构建了更详细准确的退变质P-T轨迹。此外,还通过石榴子石中矿物包裹体的成分对榴辉岩的进变质阶段进行了温压估算,从而弥补了这一阶段P-T轨迹的空白。另外,在角闪石变斑晶的裂隙中发现了共生的斜方辉石+斜长石,证明榴辉岩在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之后又经历了一期麻粒岩相变质迭加,首次为大别山碰撞后燕山期山根垮塌并引起大规模幔源岩浆上涌和部分熔融作用的发生条件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证据和制约。3.根据新的锆石U-Pb定年结果,结合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矿物包裹体和微量元素特征,同时利用相平衡模拟长石体积的变化与锆石Eu异常性质等,重新限定了榴辉岩从进变质→到峰期→再到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等阶段的年龄。基于上述P-T轨迹的构建和锆石U-Pb年龄的测定,首次构建了北大别罗田榴辉岩完整的、详细的P-T-t轨迹,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温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及大别山的碰撞造山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4.根据本文获得的P-T-t轨迹中高温减压部分,对比模拟所得的P-T视剖面,认为北大别罗田榴辉岩在折返初期发生了减压熔融。通过对榴辉岩开展大量细致的岩相学工作,我们发现了基质中存在黑云母+斜长石交生体,其与多硅白云母减压熔融的产物一致;而且,我们通过相平衡模拟结果与P-T轨迹的关系,排除了这些交生体是多硅白云母在无熔体条件下分解形成的可能性。这是北大别榴辉岩中首次发现折返初期减压熔融的确凿的岩相学证据。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罗田榴辉岩造山后加热熔融的岩相学证据,表现为角闪石变斑晶中的黑云母+斜长石交生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4-01)

田作林,康东艳,穆虹辰[4](2017)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由多种类型的高级变质岩组成,包括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榴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在片麻岩中,可见不连续分布的规模不等的浅色体。石榴角闪岩由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和榍石组成,石榴石变斑晶可见由浅色矿物组成的"白眼圈"。岩相学、矿物化学和相平衡模拟表明石榴角闪岩经历了一条顺时针型的P-T演化轨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Ⅰ)升温升压的进变质阶段,由石榴石和斜长石斑晶记录,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运用石榴石变斑晶边部和斜长石变斑晶边部成分在视剖面图上的投点确定出峰期温压条件为~11.5kbar、790℃,达到了高压麻粒岩相条件,并经历了部分熔融,产生至少9%的熔体;(Ⅱ)降温降压的退变质阶段,由石榴石边部"白眼圈"冠状体记录。运用平均温压法计算冠状体中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组合的形成温压条件为~7kbar、~750℃。该阶段金红石消失,熔体结晶,并与早期矿物发生回反应。在石榴石角闪岩的锆石中获得了从29.2Ma到10.2Ma的连续变质年龄。由于锆石通常在熔体结晶过程中生长,因此确定该组年龄代表石榴石角闪岩退变质年龄。本文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温和中温麻粒岩相亚单元具有相似的降温降压P-T轨迹,但高温单元具有较高的变质压力条件,表明其俯冲到了更大的深度。(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江媛媛,向华,张泽明[5](2017)在《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石榴黑云片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与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长期汇聚的产物。该造山带以商南-丹凤缝合带为界分为早古生代的北秦岭造山带和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南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位于南秦岭造山带的北缘,被认为是一套形成于弧前盆地的杂岩,原岩沉积时代为泥盆纪-早石炭纪,经历了晚石炭纪变质作用。本文对武关杂岩的石榴黑云片岩进行了岩石学研究。该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榴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含少量白云母、金红石和钛铁矿。变斑晶石榴石具有明显的生长成分环带,其核部以MgO含量增加和MnO降低为特征,幔部FeO含量逐渐增加,MgO、CaO和MnO逐渐减少,而在边部CaO明显升高,MgO、FeO和MnO含量不同程度降低。相平衡模拟和温压计计算结果表明,石榴黑云片岩具有复杂的顺时针P-T轨迹,早期进变质阶段(M1)为升温升压过程,峰期条件为~695℃和~8.3kbar,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核)和所含的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及钛铁矿包裹体;中期退变质阶段(M2)是降温降压过程,达到~615℃和~6.2kbar变质条件,变质矿物组合是石榴石(幔)和包含的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和钛铁矿包裹体;晚期是以近等温升压为特征的进变质过程(M3),达到~620℃和~9.1kbar条件,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边)和基质矿物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和金红石。M1和M2阶段的构造了一个"发夹状"的顺时针P-T轨迹,为俯冲带变质作用典型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早期俯冲和后来的折返过程。而以显着增压为特征的晚期进变质作用(M3)很可能表明岩石经历了又一期俯冲作用。因此,本研究表明武关杂岩中的石榴黑云片岩很可能处于俯冲通道之中,经历了多旋回俯冲与折返过程。(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田作林,张泽明,董昕,康东艳,穆虹辰[6](2017)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碰撞造山带内陆壳的变质演化、部分熔融时代和持续时间研究是揭示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Faccenda et al.,2008;Rubatto et al.,2013)。许多造山带都广泛分布着具有不同全岩成分的混合岩,如变杂砂岩、变泥质岩和变基性岩,重建这些混合岩的变质作用p-T-t轨迹能够更好地阐释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仝来喜,刘小汉,李正祥,刘兆[7](2017)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含石榴子石镁铁质麻粒岩记录的多期变质作用:p-t轨迹,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东南极普里兹湾的拉斯曼丘陵代表了一个受泛非事件(500~550 Ma)广泛影响的早新元古代(900~990 Ma)高级变质地体,是多相变质带普里兹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最近在该区发现的含石榴子石镁铁质麻粒岩近原地转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识别出该麻粒岩保留了2个阶段的减压反应边结构。岩相学观察表明其经历了4个(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田作林,魏春景,张泽明[8](2016)在《新疆西南天山含柯石英泥质片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变质作用p-T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主要由泥质-长英质片岩组成,其中包裹榴辉岩、蓝片岩和超基性岩等透镜体。含柯石英泥质片岩具斑状/筛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多硅白云母、钠长石、钠云母、蓝闪石、冻蓝闪石、石英以及少量褐帘石、金红石和榍石,柯石英包裹在石榴石变斑晶内。根据岩石学特征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识别出含柯石英泥质片岩经历了3期变质演化阶段:压力峰期之前的进变质阶段(Ⅰ),由石榴石核部到含柯石英区域的环带确定,特征为温度和压力同时升高,所限定的压力峰期条件为500℃、2.9 GPa,模拟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硬玉+纤柱石+硬柱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柯石英,与含柯石英的事实相符;压力峰期之后的升温降压至温度峰期阶段(Ⅱ),由石榴石含柯石英区域到边部的环带确定,特征为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所限定的温度峰期条件为560℃、2.35 GPa,模拟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闪石+硬玉+硬柱石+金红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发生连续脱水反应蓝闪石+纤柱石+硬柱石=石榴石+硬玉+水,释放出岩石中约45%的水,导致柯石英转变为石英,纤柱石消失;温度峰期之后的近等温降压阶段(Ⅲ),由晚期矿物组合钠云母+钠长石+冻蓝闪石+榍石+石英的稳定温压条件确定(495~550℃、1.0~1.15 GPa),减压抬升过程中,在约2.1 GPa处,发生脱水反应硬玉+硬柱石=蓝闪石+钠云母+水,导致硬柱石消失,钠云母出现,在约1.1~1.25 GPa处,榍石取代金红石,绿辉石消失,钠长石和冻蓝闪石出现。阶段Ⅱ强烈的连续脱水过程十分利于矿物组合的再平衡,导致绝大多数压力峰期的柯石英转变为石英,仅有极少数因包裹在刚性石榴石中而得以保存。含柯石英泥质片岩及其榴辉岩透镜体经历了完全相同的俯冲折返过程。(本文来源于《岩石矿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杨现力,张立飞,赵志丹,朱弟成[9](2014)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相平衡及变质作用P-T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蓝闪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及少量的金红石、石英、多硅白云母和普通角闪石。石榴石具有成分环带,从核到边Xpy升高,Xgr降低,部分石榴石外边缘受退变质改造影响,形成富Xgr的成分带。利用NCKMnFMASHTO体系中的P-T视剖面图,结合石榴石边部最大Xpy等值线和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值确定了松多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30±0.6kbar和610±6℃。石榴石核部到幔部成分环带记录的相对平缓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早期经历了以加热升温为主、轻微加压的缓慢俯冲过程,地温梯度为7~8℃/km。石榴石幔部到边部成分环带,结合多硅白云母最大Si含量等值线模拟了以缓慢升温、快速增压为特征的P-T轨迹,反应了岩石由早期的缓慢俯冲进入到后期的快速俯冲阶段,地温梯度由7~8℃/km减小到5~6℃/km。峰期之后的榴辉岩经历了早期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以硬柱石和少量滑石的脱水反应生成蓝闪石和绿帘石(约22~23kbar)为主要特征。其后的晚期退变质阶段以硬柱石消失后局部成分域内由富余流体的消耗形成冻蓝闪石(约16kbar)以及蓝闪石和绿辉石边部发育后成合晶为特征(11~12kbar),石榴石边部的韭闪石冠状体和金红石边部生成的榍石退变边也大致发生在该阶段。榴辉岩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可能代表了早期的构造快速抬升过程。松多榴辉岩带可能代表了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内一条新的大洋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大约266Ma的榴辉岩相变质时代说明在拉萨地块内部可能存在过一个二迭纪的古特提斯洋盆。(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仝来喜,陈义兵,徐义刚,刘文平,董超阁[10](2013)在《阿尔泰超高温变质作用与二迭纪地幔柱的成因联系:变质p-t轨迹和锆石U-Pb年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泰造山带属于巨型中亚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带广泛发育古生代中-低压型递增变质带和片麻岩热穹隆构造(庄育勋,1994),其变质演化主要以中-低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为特征(Wei et al.,2007)。目前,对该带的变质演化历史和构造背景的认识仍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变质作用轨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新发现的石榴角闪岩对于研究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的岩相学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表明,石榴角闪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叁个阶段:(1)升温升压进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中包裹绿帘石为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绿帘石,峰期变质条件为700℃/9. 6kbar,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为角闪石+绿帘石+石英→石榴子石+斜长石+水;(2)近等温降压退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周围发育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组成的"白眼圈"结构为特征,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为石榴子石+石英+水→角闪石+斜长石;(3)降温降压退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发育绿泥石化为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石榴角闪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古亚洲洋俯冲消减的环境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质作用轨迹论文参考文献

[1].秦圣凯,张泽明,江媛媛,陈言飞,张宁.冈底斯岩浆弧东段夕线石榴黑云片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与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9

[2].王仕林,王根厚,杜瑾雪,赵军,陈有炘.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和变质作用P-T轨迹研究[J].岩石学报.2018

[3].邓亮鹏.北大别榴辉岩的高温变质作用、部分熔融及P-T-t轨迹[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4].田作林,康东艳,穆虹辰.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J].岩石学报.2017

[5].江媛媛,向华,张泽明.秦岭造山带武关杂岩石榴黑云片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与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7

[6].田作林,张泽明,董昕,康东艳,穆虹辰.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7].仝来喜,刘小汉,李正祥,刘兆.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含石榴子石镁铁质麻粒岩记录的多期变质作用:p-t轨迹,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8].田作林,魏春景,张泽明.新疆西南天山含柯石英泥质片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变质作用p-T轨迹[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6

[9].杨现力,张立飞,赵志丹,朱弟成.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蓝闪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相平衡及变质作用P-T轨迹[J].岩石学报.2014

[10].仝来喜,陈义兵,徐义刚,刘文平,董超阁.阿尔泰超高温变质作用与二迭纪地幔柱的成因联系:变质p-t轨迹和锆石U-Pb年龄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论文知识图

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具有热弛蔑特征的...斜长角闪岩变质作用的PT轨迹变质作用的pT轨迹华北克拉通基底变质作用演化地质图8研究区锆石UPb谐和年龄图(a)及2...西榆皮地区泥质混合岩锆石U–Pb年龄谐...

标签:;  ;  ;  ;  ;  ;  ;  

变质作用轨迹论文_秦圣凯,张泽明,江媛媛,陈言飞,张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