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突变论文_李树林,乐雍建,黄启俊,梁春显,李夏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凝血因子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凝血,基因突变,缺陷,遗传性,突变,活性。

凝血因子突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林,乐雍建,黄启俊,梁春显,李夏丽[1](2019)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凝血因子11基因遗传突变位点与浓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凝血因子11(F11)基因遗传突变位点与浓度的相关性,探讨F11分泌功能异常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VTE家系中4例发病个体、3例非发病个体及4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F11浓度。对4例VTE家系发病个体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鉴定与F11分泌异常相关的易感SNP位点,并用Sanger测序验证SNP位点信息。对3例VTE家系非发病个体、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Sanger测序,分别得出SNP位点信息。分析叁组之间SNP位点的不同基因分型与血浆F11分泌浓度的相关性。结果:4例VTE家系发病个体血浆F11分泌浓度(1 897. 71±306. 34)μg/L明显高于3例VTE家系非发病个体(877. 73±316. 30)μg/L(P<0. 05),且明显高于40例健康志愿者(678. 15±457. 90)μg/L(P<0. 05)。全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F11分泌异常的4例VTE家系发病个体共同携带SNP位点rs5966,3例VTE家系非发病个体及40例健康志愿者均未携带。结论:携带F11 SNP位点rs5966的VTE患者血浆F11的分泌浓度明显升高,rs5966位点可能导致F11血浆浓度异常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京伟,李艳,乔斌,熊亮[2](2019)在《凝血因子Ⅸ基因新发错义突变致乙型血友病一例家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一例乙型血友病(HemophiliaB,HB)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浓度;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凝血因子Ⅸ(F9)活性,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分析HB的关键致病基因F9基因序列并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证者Hb含量降低,凝血功能示APTT延长,D-二聚体增高,F9活性明显下降;先证者母亲及女儿APTT及F9活性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和降低,其父亲、妹妹和哥哥的APTT及F9活性正常。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先证者携带F9基因半合子错义突变c.289T>G(p.Cys97Gly),为首次发现的变异位点,先证者母亲及女儿各携带杂合突变。结论:F9基因第4外显子c.289T>G(p.Cys97Gly)半合子变异可能为HB致病性变异。(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孔容霞,林苗苗,谢耀盛,王明山[3](2019)在《一个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个由近亲结婚引起的纯合突变遗传性凝血因子V(FV)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3代5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V活性(FV:C)和FV抗原(FV:Ag)等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用医学生物信息软件对发现的突变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20.5s和51.7s,其FV:C和FV:Ag分别为11.0%和12%。先证者F5基因第5号外显子上发现c.653T>C纯合突变,导致Phe190Ser;其父亲、母亲、女儿为Phe190Ser杂合子,FV:C和FV: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54%、48%、52%、和61.4%、52.1%、56.5%),姐姐为野生型,其FV:C和FV:Ag均在正常水平。生物软件分析均显示该突变对FV蛋白产生危害。结论该先证者F5基因第5号外显子上c.653T>C的纯合突变遗传自近亲婚配的父母,且该Phe190Ser突变与先证者FV水平减低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朱光俊,张钦怡,苏正仙,金先富,张慧斐[4](2019)在《移码突变L442Cfs~*8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表型及基因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抽取先证者及家系,共3代5人外周血,上层血浆检测凝血相关指标;PCR扩增F11的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发现突变位点后,反向测序验证;采用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Mutation Taster和SIFT)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质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及其父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92.9s、44.7s,FⅪ活性分别为2%、23%,FⅪ抗原分别为3.6%、5%,其他家系成员各项凝血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先证者以及父亲F11的11号外显子发生了c.1677_1677delT杂合突变,导致L442Cfs*8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表明,该突变可影响蛋白质功能并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结论 F11存在L442Cfs*8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FⅪ活性下降的原因,该突变在国际上也为首次发现。(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戴永刚[5](2019)在《人凝血因子Ⅸ-V107A-R338A高活性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人凝血因子Ⅸ(h FⅨ)在人类内源性凝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 FⅨ表达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会导致B型血友病。本研究用毕赤酵母生产重组高活性突变体h FⅨ-V107A-R338A。方法首先构建p PICZa A-h FⅨ-V107A-R338A酵母分泌表达载体,其次将其用电转化入毕赤酵母SMD1168中,再次利用G418抗药性的能力筛选表达量高的单克隆重组菌株,培养并将表达产物纯化,稀释后检测其凝血活性。结果通过本研究获得的重组SMD1168-hFⅨ-V107A-R338A表达量达到80-120 mg/L;活力约为人血中野生型hFⅨ凝血活性的(44.06±2.3)%,比野生型的酵母重组hFⅨ高7.75倍,比单突变R338A高13.17%。结论人凝血因子Ⅸ高活性突变体V107A-R338A是潜在的天然凝血因子替代品。(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3期)

唐兰艳[6](2019)在《p.Thr241Asn及c.681+1G>T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是由于编码FⅦ的基因(F7)发生突变而引起的一种罕见性出血性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大出血、轻微出血和无症状叁类。遗传性FⅦ缺陷症患者的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一般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高,FⅦ凝血活性(FⅦ:C)和(或)FⅦ抗原(FⅦ:Ag)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研究表明患者FⅦ:C水平、基因型与临床出血症状相关性很小或不相关,提示该病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致病机制,可给临床造成一定的漏诊或误诊,其后果可能会增加该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或引发出血并发症。本课题组收集了一个遗传性FⅦ缺陷症患者家系,目的是寻找导致该病的F7基因型,进一步分析该病患者FⅦ:C水平、基因型与出血症状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分子致病机制,同时使用血栓弹力图评估遗传性FⅦ缺陷症的出血风险。方法收集一例遗传性FⅦ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血液标本后进行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等项目检测,并使用TEG进行辅助分析血液凝固纤溶过程。然后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目标基因及突变位点后,使用Primer Premier 3.0软件对目标基因进行引物设计,用一代测序验证该突变,测序结果使用Chromas Lite 2.01软件与NCBI基因库公布的基因组参考序列(NG_009262.1)进行比对。应用ClustalX2.1软件对人类及同源物种氨基酸的保守性进行比对分析,使用Swiss-PdbViewer 4.10和PyMOL2.2.0软件对F7蛋白相应的突变氨基酸进行构象分析,最后通过五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对突变氨基酸的致病性进行预测。结果凝血功能及因子活性检测结果为先证者的PT延长、INR增高、PTA降低、FⅦ:C显着降低、FⅦI:C轻度降低,PT纠正试验显示能被正常混合血浆完全纠正;先证者父亲FⅦ:C和FⅦI:C轻度降低;先证者母亲FⅦ:C轻度降低;先证者妹妹FⅦI:C轻度降低。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先证者K值稍高,Angle值、MA值和CI值均降低;先证者父亲K值稍高,Angle值、MA值及CI值均轻度降低;先证者妹妹K值稍高,CI值轻度降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发现两个突变位点:F7基因第8外显子c.722C>A(p.Thr241Asn)错义突变及第7内含子c.681+1G>T剪切位点突变;先证者父亲只发现c.722C>A(p.Thr241Asn)错义突变;先证者母亲只发现c.681+1G>T剪切位点突变;先证者妹妹未发现突变。通过同源物种氨基酸的保守性比对分析,发现Thr241在同源物种间的保守性较低。经突变氨基酸建模分析显示,野生型Thr241突变为Asn241后,其与Val249或其它氨基酸之间并无新增或减少氢键,但导致177~189位氨基酸形成的肽链出现了明显的折迭与空间构象改变。五个在线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果均提示,Thr241Asn可能为有害突变或影响F7蛋白的功能。结论1.F7基因c.722C>A(p.Thr241Asn)与c.681+1G>T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该遗传性FⅦ缺陷症的分子致病机制,推测此复合杂合突变改变了蛋白质的分子空间构型,从而影响FⅦ蛋白的功能。2.遗传性FⅦ缺陷症患者的FⅦ:C与出血症状可能不相关。3.血栓弹力图可评估遗传性FⅦ缺陷症的出血风险。(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周星星,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7](2019)在《一个纯合子Tyr503Cy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一个纯合子Tyr503Cy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IX促凝活性(FIX:C)、FXI促凝活性(FXI:C)、凝血因子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抗原(FXI:Ag)含量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使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Taster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3s,明显延长,FXI:C降低至13%;其母亲、女儿和儿子的AP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FXI:C降至37%~42%,该家系5人FXI:Ag均在参考值范围。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其母亲、女儿和儿子存在Tyr503Cys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yr503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Tyr503与Ile370、Lys554形成2个氢键;突变型Cys503与Lys554之间新增了一个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推测该纯合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均存在Tyr503Cys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水平减低有关。(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汪洋,薛敏,王小兵,郑文宏,赵水明[8](2018)在《1例家族性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基因突变及家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例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家系的基因缺陷。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Ⅺ活性,PCR扩增家系成员中FⅪ基因,通过直接测序法分析FXI基因突变。结果患儿家系中7位成员APTT显着延长,FⅪ活性明显下降。先证者及多个家系成员中发现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有一c.841C>T(p.Gln263stop)无义突变。还发现3个多态性位点,分别是第8呈外显子c.801A>G(p.Thr249Thr)同义突变,第15号外显子c.1812G>T(p.Arg586Arg)及c.1839G>A(p.Glu595Glu)同义突变。结论 c.841C>T(p.Gln263stop)杂合突变是导致此家系FⅪ缺乏的基因发病机制。(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乔明吟[9](2018)在《纯合子IVS6-1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均可致病,发病率约为1/500 000[1]。该病常表现为血浆中FⅦ凝活性降低,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既往的国内文献报道中有关于FⅦ缺乏症的多种基因突变,郑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16年12月收治1例遗传性FⅦ缺乏症患儿,在该患儿及其家族中发现,FⅦ基因外显子区域和内含子供体剪接位点同时发生突变,形成纯合子型,目前(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13期)

翁妙珊,林芬,章金灿,吴教仁,邢少宜[10](2018)在《两种无义突变p.Gln263X和p.Tyr351X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家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Ⅺ活性(FⅪ:C)等凝血指标;对先证者FⅪ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相应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先证者APTT为86.0 s,FⅪ:C为1.7%,基因测序发现其FⅪ基因为8号外显子c.841C>T(p.Gln263X)及10号外显子c.1107C>A(p.Tyr351X)复合杂合突变。家系分析表明先证者女儿为c.841C>T杂合突变,母亲及儿子为c.1107C>A杂合突变。结论 FⅪ基因p.Gln263X和p.Tyr351X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先证者遗传性FⅪ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c.1107C>A(p.Tyr351X)为国内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凝血因子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一例乙型血友病(HemophiliaB,HB)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浓度;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凝血因子Ⅸ(F9)活性,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分析HB的关键致病基因F9基因序列并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证者Hb含量降低,凝血功能示APTT延长,D-二聚体增高,F9活性明显下降;先证者母亲及女儿APTT及F9活性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和降低,其父亲、妹妹和哥哥的APTT及F9活性正常。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先证者携带F9基因半合子错义突变c.289T>G(p.Cys97Gly),为首次发现的变异位点,先证者母亲及女儿各携带杂合突变。结论:F9基因第4外显子c.289T>G(p.Cys97Gly)半合子变异可能为HB致病性变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血因子突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李树林,乐雍建,黄启俊,梁春显,李夏丽.静脉血栓栓塞症凝血因子11基因遗传突变位点与浓度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2].王京伟,李艳,乔斌,熊亮.凝血因子Ⅸ基因新发错义突变致乙型血友病一例家系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9

[3].孔容霞,林苗苗,谢耀盛,王明山.一个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4].朱光俊,张钦怡,苏正仙,金先富,张慧斐.移码突变L442Cfs~*8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表型及基因型分析[J].浙江医学.2019

[5].戴永刚.人凝血因子Ⅸ-V107A-R338A高活性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

[6].唐兰艳.p.Thr241Asn及c.681+1G>T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7].周星星,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一个纯合子Tyr503Cy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8].汪洋,薛敏,王小兵,郑文宏,赵水明.1例家族性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基因突变及家系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2018

[9].乔明吟.纯合子IVS6-1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1例[J].河南医学研究.2018

[10].翁妙珊,林芬,章金灿,吴教仁,邢少宜.两种无义突变p.Gln263X和p.Tyr351X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美洲和欧洲儿童FactorVLeiden与LCDP相...美洲和欧洲儿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普通病例组、健康组及混合组儿童Facto...电泳分型图谱入院即刻心电图超声检查显示,大隐静脉血栓形成,管腔...

标签:;  ;  ;  ;  ;  ;  ;  

凝血因子突变论文_李树林,乐雍建,黄启俊,梁春显,李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