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文化基因保护的视角下,结合基因遗传学原理和城乡规划相关理论研究,针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原始形态和布局现状分析,探索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空间文化基因传承的危机,提出解决当前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空间逐渐消失问题的策略方法,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的保护和重视。
关键词: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空间;文化基因传承和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乡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升级,现代新型文化的产生和外来的“快餐文化”正在慢慢蚕食着城市中及周边以聚落形式存在的各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延续、传承,与对创新科学技术发展迫切需求的当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那么,在“城镇一体化”、“乡村振兴”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对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的嫩江流域而言,民族文化如何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在岁岁年年的港湾里,我们是一群永远怀揣着希望与理想的启程人,朝着有光的方向,朝着绚丽的彼岸,永不停息,勇往直前!
一、少数民族“文化基因”的释义
“文化基因”这一词汇来源于欧美国家的一些生物相关专家在“基因”概念基础上,结合人类发展历史上不同文化的繁衍、传播特征进行解读所得。近些年来,不少中国学者也在研究 “文化基因”,并与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进行交叉应用,并着重应用在针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文化基因”类似于生物遗传的基本特征,同时具有继承性和变异性,其既不能用单纯的物质形态来界定,也不属于纯粹的精神范畴。
目前,在“文化基因”的视角下针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承的手段方法的相关研究很多,角度不同,手段不同,如从景观结构、装饰、建筑结构、传统工艺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但是,在如何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村落空间文化基因的研究仍缺少实际研究方法和相关基本理论支撑,而民族聚落形态的本质是其文化基因作用下的自身发育过程,应从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的历史空间格局、形态、肌理等文化特质方面以及引导,把传承民族地域文化作为土地空间重构的工作内核。在经济观念强烈冲击下的村庄整治过程中,“文化基因”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格局与乡土文明工作中进行传承并延续仍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嫩江流域部分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现状
嫩江流域集中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部落,例如: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一些民族村屯: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以及嫩江县、黑河市爱珲区等地;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和黑河市嘉荫县;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讷河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方。
会议站位高远,内容脚踏实地。不仅从全产业链结构搭建上对联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为了让农民和种植大户获得更系统和全面的知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姜玲和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马诗科还分别从专业和技术的角度,向参会者进行了一堂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重组不是只简单的将两个或多个文化基因整合在一起,而是将不同的表现型,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内涵的文化基因高度镶嵌,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文化基因,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嫩江流域的少数民族而言,其自身就具备着多种文化,而随着汉族文化的涌入,以及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这种情况完全影响了少数民族聚落的整体风貌,为了能更好的解决这一种问题,就是要将这些文化基因重组在一起,从而更为快速完整的将文化基因延续传承下去。
晞月叹口气:“从前虽然都是侧福晋,我又比她年长,可是我进府时才是格格,虽然后来封了侧福晋,可旁人眼里到底觉着我不如她,明里暗里叫我受了多少气?同样这个镯子,原是一对的,偏要我和她一人一个,形单影只的,也不如一对在一起好看。”
三、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空间文化基因传承危机
(一)传统聚落模式逐渐消失
文化基因,同“基因”一样,也存在“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各种文化冲击下,民族村落中仍然会有保持着传统特色下的“显性基因”,显性基因是目前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最容易被人们观察和应用的。比如小阿拉聚落中,建筑单体市内仍然保持“炕文化”,几乎每户还保留着传统的万字炕,在西炕上供奉神灵,并保持其传统的室内风貌,作为其民族特有的显性基因特性。通过这种显性的表现也会让建设者和设计者能够直接提取到原有的文化精髓,对于这样的“显性基因”我们应给予更多保护。
满族早期的社会形式较为松散,大多以氏族为中心的聚落模式,聚落就一个氏族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社区,其中存在着两种居住模式即支配力量和被支配力量,与当今社区进行比较,重要的区别就是距离核心区域较近的人往往具有崇高的地位。这种社会结构的制约下,早期的满族村屯逐渐形成了“联木而居,筑城圈寨”的格局,并且逐渐衍生成为碉堡的模式,这种城堡在满语中称为霍吞,霍吞的形成大致就是满族村落早期的雏形(如图 3-1)。
“修饰基因”在传统的生命学中定义为“本身具有或者没有任何表型效应,可是一突变基因同时存在便会影响另一基因的表现程度的基因。”基因自身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环境和周围城市发展,以及人员和科技的不断交换流通,某些文化现状也是经过其他文化的深入和同化之后才产生的,自身特质也会流失,这样就需要将被同化的部分给予一定修饰。
小阿拉街村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部,紧邻嫩江,该地区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相对较为适合人民居住,“小阿拉”在满语中是,“山丘之意,”由此可见,对于满族的先民而言更加注重防御性,选址一般选在地势整体平缓但是整体高差相对较高的地区;该地区道路网较为通达,与市区的连接也较为密切;该满族聚落的整体布局较为松散,对于小阿拉街区而言,整体的聚落布局成为鱼骨形,建筑单体布局较为分散。
山药又名白苕、薯蓣、大薯,是薯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以其地下肥大的块茎或圆柱状茎供食用。山药的生长期长、农本投入大、栽培费工,在栽培中要求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江苏省主要在苏北徐淮地区栽种。由于山药的营养丰富,可药食兼用,既是可口的蔬菜、又是滋补的良药,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人们也逐渐关注和着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精神内核,然而在市场经济利益下驱使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重建都产生了变异,“文化混搭”、“商业街、民俗街”遍地开花,就产生了本末倒置的现象重生,变得往不伦不类,形式化开发思路发展。
(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
从文化基因观点出发,文化认同感是族群内个体对自身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而现代化文化提出的价值观偏向于世界趋同化,对于这种传统文化有时甚至与现代文化产生矛盾,这种情况导致当今一代人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甚至是摒弃,致使少数村落在年青一代的观念中,变得越来越陈旧,远没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具有吸引力。这就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部落传统民俗、文化的消失。
(三)民族文化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商业化过强
从图3-2看出,整体的布局可以简单的从最原始单元向心性逐渐向外部扩展,并且在聚落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聚落的边界在逐渐额模糊化,甚至是消失,整体的聚落边界不明显,对于小阿拉街村的内部,整体的建筑布局逐渐分散,没有序列感,内部组团划分不强烈,小阿拉街村对于其自身的聚落文化基因存在着一部分的丧失。
四、传承与延续策略研究
(一)文化基因的保护
由于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文化保护的忽视,许多原始的聚落空间形态、建筑形式遭到破坏,很难修复、再挖掘,人们所尊崇的信仰在逐渐的淡薄。对于嫩江流域很多地区而言,由于人们在物质空间上对自身传统特色的忽视,致使少数民族本应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空间也在逐渐流失。以齐齐哈尔市满族村落小阿拉街村为例:
(二)文化基因载体的隔离
基因隔离就是防止基因交换以至于产生行为、环境、生理上的障碍,基因隔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传统、良好的文化基因保留下来,以至于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传统文化基因载体的隔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人为手段的隔离,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认知,从而达到对载体进行保护;第二种,地理环境制约隔离,载体自身由于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无法与外界环境因素产生联系。隔离的目的并不代表着载体拒绝发展,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自身传统的文化基因,以便不会被外界文化基因产生交换。
(三)文化基因的修饰
主机遥控系统通过柴油机数据交换接口单元向ME电喷柴油机电气控制系统发启动、停车和调速等指令,控制主机启动、停车和变速。安全保护系统通过柴油机数据交换接口单元接收ME电喷柴油机电气控制系统和ME电喷柴油机重要的运行状态数据,在发生严重故障时执行安保动作(故障降速、故障停车和紧急停车),保证主机安全运行。
如今的商机在越来越多营销手段并行之下,热潮也变得更加平静。消费者也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从开始的盲目消费到如今的适度消费,价格虽能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但质量与需求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当治理模式趋向于稳定后,热潮最终还是会趋向于平静。
(四)文化基因的重组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雅尔塞镇、卧牛吐镇和莽格吐镇的农村,达斡尔族居民的介字形泥草房住宅保存较为完整,但是大多比较破旧,有的甚至成为危房。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住宅正在向砖瓦结构住宅转化,在此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布局设计,因此在新的住宅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保留达斡尔民族的住宅特点,使得达斡尔传统民居建筑样式和居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雅尔塞镇的哈拉村被洪水冲毁,之后政府兴建了新村,哈拉新村的重建充分考虑的是更迫切需要的居住要求,反而,在传承与保护达斡尔族居住文化方面所考虑的内容较少,村中通过建设民族展览馆与民族风情园的形式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集中式保护。大多数鄂伦春聚居的村屯,今天都难得在住宅建筑形式上分辨出鄂伦春族的元素,甚至生活方式上都和其他民族非常接近。鄂伦春族建筑形式、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濒危的文化,亟待保护和挖掘。鄂温克民族索伦部是农耕部落,现在主要生活在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乡的索伦村和百路村;通古斯部是游牧部落,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过着与蒙古族接近的游牧与定居生活;使鹿部保留着狩猎生活的唯一的鄂温克族分支,聚居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
(五)文化基因的植入
基因的植入就是要将一种信息重新承载在另外一种载体之上,并使得该载体能够具备一定的表现形式,对于这种基因的传承方法,就是要准备一个较好的载体,将新的基因植入到载体中,从而获得新的表现型,使该载体重新获得活力,并将其更好的传承下去。
文化基因的植入就是将多种文化基因让同一个载体承载,多种文化的共同植入到同一载体之上。对于该项目的规划就是要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重新植入到物质空间上,使得在聚落空间上能够进行一定的表达。
以满族的居住文化为例,满族的传统建筑大多以简洁明了,跨海烟囱为主要特征,传统的木质结构山墙框架与编织的屋顶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对于后续陆续的建筑,应该在保留传统的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植入新的文化基因,并且以此来继续延伸满族的文化。
(六)基因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在生物学上,就是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使得亲代与子代之间具备相对稳定的遗传物质,对于文化基因而言,就是为确保其稳定的继续发展下去,就要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相对稳定的遗传基因找到载体,从而将这种载体作为文化物质得到延续,获得再生和重现。
对于文化基因而言,特定的场所,是三维空间上的一个载体,同样,特定的物件也是空间上的一个实物载体,但对于现在一个少数民族的聚落发展情况而言,更多的时候在聚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 (比如建筑、景观等)也在连续的消失,文化基因也就在载体不断的消失过程中不断的丧失。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多的将即将消失的文化基因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保存下来,并且及时的贴着在新的载体之上,以便其能够完整的传承下去。
五、总结
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对于每一个民族来说都是及其重要的,不同的文化对于不同民族的空间状态的形成具备久远的影响力,而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要将这种文化基因充分的提取出来,并且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其更好的保存下来,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库,保存其原有的历史文化基因、地域空间特色,并使得我们的聚落空间能够承载这种文化,这样就能将我们少数民族的特色空间能够更为完善的传承下去。
〔参 考 文 献〕
〔1〕王海宁.聚落形态的文化基因解析—以贵州省青岩镇为例〔J〕.规划师,2008,(05).
〔2〕申秀英,刘沛林,等.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2006,(05).
〔3〕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2,39,(03).
〔4〕〔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34(2019)07—0122— 03
收稿日期:2019— 07— 12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空间文化基因的提取与再生研究,项目编号:QSX2018-02JL;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诊断与修复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5309472。
作者简介:黄鹂(1987—),女,黑龙江铁力人,讲师,从事城乡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张 港〕
标签:基因论文; 文化论文; 聚落论文; 嫩江论文; 少数民族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理论观察》2019年第7期论文; 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嫩江流域少数民族聚落空间文化基因的提取与再生研究; 项目(QSX2018-02JL)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诊断与修复策略研究; 项目(135309472)论文; 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