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种群格局论文-王譞,牛永梅,梁存柱,梁彤

优势种群格局论文-王譞,牛永梅,梁存柱,梁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优势种群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沉降,降水,种群空间格局,生产力

优势种群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王譞,牛永梅,梁存柱,梁彤[1](2019)在《氮沉降与降水影响温性草甸草原优势种植物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氮沉降对于草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加的系统氮输入提高了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同时也降低了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本研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0/2.5/5/10g N m~(-2) yr~(-1)),以叁个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和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种群生物量、个体数量以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探讨水氮耦合对其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氮沉降会降低针茅与裂叶蒿的优势度,但不会影响其生物量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而羊草种群的生物量与种群空间聚集程度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茎型禾草对水分和养分的变化敏感,特别是在养分增加和水氮耦合的条件下以强烈的空间聚集的方式所表现,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这一研究为揭示全球大气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资料,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地管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0期)

陈艳华,龙岳林,彭重华[2](2019)在《湖南省阳明山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山顶苔藓矮林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区在极端气候与环境条件下发育的一种群落变型,通过研究优势植物的分布格局与规模,可以有效地指导植被保护与管理活动。在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顶苔藓矮林区设置3个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优势种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进行每木调查,在不同取样尺度(面积)上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v/m)、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m~*/m)、聚集指数(C_a)和格林指数(GI)等聚集强度指数对云锦杜鹃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明山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云锦杜鹃种群在北、南、东叁个方位上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聚集格局强度和规模依次减弱;而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群不同年龄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大,其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强向聚集弱、以至于向随机分布发展;阳明山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群及其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云锦杜鹃种群本身的种子繁殖及传播方式和类营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及方位、坡向等环境因子影响所致。(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王倩,黄亮亮,邓明星,莫苑敏,黄欣[3](2019)在《广西荔浦河鱼类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及优势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广西荔浦河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为其鱼类多样性保护、河流生态健康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分别对广西荔浦河11个采样点进行鱼样采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优势物种,并采用无度量多维排序(NMDS)对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4次采样共渔获鱼类21192尾,隶属于6目17科62属94种,其中鲤科、鳅科、虾虎鱼科、平鳍鳅科和鲿科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0.00%、9.57%、6.38%、5.32%和5.32%,但低于50 g/尾的鱼类占总渔获物数量的98.06%。广西荔浦河鱼类全年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伍氏半?(Hemiculterella wui)和鲤(Cyprinus carpio),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优势种,春季的优势种为宽鳍鱲、马口鱼和美丽小条鳅(Traccatichthys pulcher),夏季为宽鳍鱲、伍氏半?和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冬季为宽鳍鱲和鲤,其中宽鳍鱲为四季的优势种。广西荔浦河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但空间变化差异显着(P<0.05),表现为自支流到干流鱼类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结论】广西荔浦河鱼类小型化趋势加重,且鱼类群落结构在空间尺度上变化明显,主要与鱼类自身生物学特征、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减缓人类活动对河流鱼类的影响,通过加大保护宣传力度、设置禁渔期、恢复鱼类生境等,更好地保护广西荔浦河的鱼类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段梦成,王国梁,史君怡,周昊翔[4](2019)在《间伐对油松人工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省黄龙山林区经中度和强度间伐(30%和45%) 12年后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伐林地为对照,对不同间伐强度下群落中建群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辽东栎更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间伐促使油松径阶曲线由正偏向负偏转变,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下大径级(DBH≥20 cm)林木所占比例要高于对照,同时,中度和强度间伐显着增加了林下结构多样性,分别是对照的1.34和1.52倍;中度和强度间伐下油松种群分别在小尺度上(0~4.5 m,0.5~4 m)呈均匀分布,但对照林地在2~4 m呈聚集分布,所有处理在稍大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在0~10 m尺度上,间伐累积生物量与对照之间并无差异,中度间伐在15~25 m尺度上显着提高累积生物量,其累积生物量在25 m尺度上较对照增加了29.55%,而强度间伐在25 m尺度上累积生物量较对照增加了8.35%;强度间伐下的油松和辽东栎成年树在整个空间尺度上无关联,且强度间伐下辽东栎幼苗幼树龄级呈现倒"J"增长型,表明强度间伐有加速针叶人工林向针阔混交林过渡的趋势。总之,间伐能优化人工林结构,改变生物量分布格局,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为人工生态林的定向培育提供了方法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姚良锦,姚兰,易咏梅,艾训儒,冯广[5](2018)在《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的空间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按胸径(DBH)划分4个径级:幼树(1 cm≤DBH <2.5 cm)、小树(2.5 cm≤DBH <5 cm)、中树(5 cm≤DBH <10 cm)和成年树(DBH≥10 cm),分析2个优势种不同径级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种内及种间相关性。【结果】在4个径级段上,川陕鹅耳枥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多脉青冈为倒"J"型分布,但2个物种各径级内的个体均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川陕鹅耳枥中树对幼树种内相关性表现出由显着正相关(P<0.05)向无显着相关性的递减趋势,成年树对幼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着负相关性(P<0.05)递减的趋势,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成年树对中树、成年树对小树均表现出显着(P<0.05)正相关;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间均表现为显着正相关性(P<0.05),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不同径级的川陕鹅耳枥对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均表现为显着正相关性(P<0.05),并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较大径级(中树和成年树)的多脉青冈个体对川陕鹅耳枥幼树和小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着负相关(P<0.05)的变化趋势,并且径级差距越大,负相关性越强。【结论】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林中优势种(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演替后期种(多脉青冈)对前期种(川陕鹅耳枥)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前期种促进后期种的定居与生长。随着群落恢复,次生林样地将逐步成为后期种占优势的森林群落。本研究结果通过展现物种间关联性的变化也表明,物种关联性的变化过程驱动森林群落构建过程。(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李小东,丁晖,吴俊,方炎明[6](2018)在《黄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甜槠的种群动态与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黄山森林植物多样性监测的3个大样地(钓桥庵、云谷寺、望瀑楼)内的优势种——甜槠(Castanopsiseyrei)种群为对象,分别从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增长模型、生存分析和点格局分析等方面对甜槠种群的数量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3个样地的甜槠均呈现种群幼苗众多,幼树储备丰富,且各样地个体数均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说明研究区甜槠种群均处于增长阶段,更新能力强,属于稳定型种群。(2)钓桥庵和望瀑楼样地的甜槠种群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Ⅱ型,两样地内甜槠各龄级均具有相近的死亡率,出现的3个死亡高峰分别在幼年期、近成熟前期和老龄期。(3)云谷寺样地的甜槠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Ⅲ型,其前期死亡率较高,中期和后期死亡率比较低而且稳定。(4)黄山森林植物中甜槠种群在小尺度呈显着的聚集性,随着尺度的增加则表现为随机分布。(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马芳,王顺忠,冯金朝,桑卫国[7](2018)在《北京东灵山优势种群树木死亡对空间格局与生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群落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树木死亡是森林群落动态的重要环节,环境因子是树木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开展对树木死亡及其与环境相关性研究对分析森林群落动态至关重要。以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样地优势种群树木死亡前后(死亡前:活立木;死亡后,枯立木、倒木)种群数量特征、空间分布及生境相关性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运用点格局、物种-生境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树木死亡前,多度排序为辽东栎>黑桦>山杨>华北落叶松;树木死亡后,多度排序为山杨>黑桦>辽东栎>华北落叶松;树木死亡前后,随取样尺度增大,分布模式均由聚集向随机过渡。(2)种群与生境关联性分析表明:山杨、黑桦、华北落叶松活立木随机分布,辽东栎聚集于缓坡;山杨、辽东栎枯立木缓坡分布较多,黑桦随机,华北落叶松集中于山脊;山杨、黑桦倒木陡坡较多,辽东栎集中于山脊。(3)不同种群死亡前后的空间格局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同时与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密度制约、生境过滤的过程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陈俊,艾训儒,姚兰,陈思艺[8](2018)在《木林子大样地两个青冈属优势种的点格局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同一生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对比2个青冈属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种间差异,为进一步揭示群落构建规则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选择群落优势种群中数量最多、分布广泛、形态相似且同属的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剔除高度聚集的根蘖株个体后,将2个种分为小树(1 cm≤DBH<10 cm)、中树(10 cm≤DBH<20 cm)和大树(DBH≥20 cm),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4个点格局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先决条件模型和随机标签模型),分析生境异质性在0~150 m尺度上和密度制约在0~30 m尺度上对树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生境异质性在r>20 m尺度上明显促进了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聚集分布,但小叶青冈在112~150 m尺度上对生境异质性的作用不敏感;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相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在1~150 m尺度上关联强度g_(12)(r)≈1,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或负关联,但在1 m距离内,2个树种在小树、中树阶段倾向于相互聚集,大树阶段不能共存;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在0~30 m尺度上均未表现,距离制约仅在多脉青冈小树阶段有轻度表现,但在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的小树到中树阶段,均在0~10 m尺度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稀疏效应;多脉青冈与小叶青冈大树均在1 m距离内对同种小树和中树表现出庇护作用,大树在1~10 m距离内导致了同种小树稀疏,此外,小树、中树的分布格局在0~30 m尺度上与同种大树多为无关联。【结论】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种群内,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稀疏效应和距离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多脉青冈小树倾向于远离大树,而小叶青冈小树在小尺度上轻度聚集在大树周围。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小尺度上能较好地共存,在中大尺度上,生境异质性是2个树种在样地中大量共存的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庞圣江,张培,杨保国,刘士玲,农友[9](2018)在《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纯林、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和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和盖度等植被因子,应用重要值和扩散系数(DI)、负二项式分布(K)和聚块性指数(PAI)等测定指标,探讨3种造林模式对西南桦人工林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南桦纯林植物种类最多,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次之,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中物种数量最少。(2)林下共有幼树优势种漆树,在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够明显,在纯林和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为均匀分布;灌木九节和藤本植物玉叶金花,在西南桦×灰木莲混交林和西南桦×马尾松混交林呈强烈聚集分布,两者在纯林聚集程度不明显;弓果黍和五节芒均在3种西南桦林内均呈强烈聚集分布。(3)3种造林模式对西南桦林下植物优势种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建议适当立地选择、减少西南桦纯林比例,宜选取马尾松作为伴生树种混交造林,采取合理的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环境,提高林分异质性,从而促进西南桦人工林健康、高效的可持续经营。(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任礼[10](2018)在《岑王老山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植被丰富,森林原生性强,植被垂直谱系明显,科研价值高,是生态学研究理想的场所。参照美国史密斯热带研究所的森林动态样地操作规范,本课题组在岑王老山地区不同海拔梯度建立了 5个1hm2样地。本论文在对岑王老山不同海拔梯度的五个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物种多样性、地形因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以及优势种群的径级结构和种群分布格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物种多样性方面,对五个样地调查到的植物进行统计整理,得出五个样地植物共有52科147属389种,物种丰富度较高。运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岑王老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不同径级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则是在物种数量方面是小径级>中径级>大径级,在物种均匀度方面是大径级>中径级>小径级。种面积曲线显示出随着海拔的降低,最小取样面积逐渐增大的趋势。2、地形因子对物种分布的CCA分析表明,海拔因子是四个地形因子中对物种分布影响最大、最显着的因子,凹凸度对物种分布的影响不显着,坡向对物种分布的影响会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降低,坡度虽然与物种分布有显着关系,但并没有发现与海拔梯度或其他地形因子有协同变化的规律,说明坡度的影响与本文研究的其他叁个地形因子关系不大,而是与其他因子的共同作用对物种分布产生影响。不同径级的群落,物种对各个地形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3、优势种群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优势种群的径级结构相似,均为小径级占绝对优势,中径级、大径级较少的情况,属于增长型种群。仅样地d的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样地e的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是群落的先锋树种,出现衰退的趋势。利用Ripley's K函数分析各样地优势种的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除海拔1550m样地c的广东木瓜红(Rehderodendron kwangtungense)和海拔1350m样地e的枫香树总体上呈现随机分布外,其他优势种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一些优势种在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逐渐变为聚集分布。从各样地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上看,物种的生境选择偏好对种间关联的影响最大,相同生境偏好的物种呈正相关,不同生境偏好的物种呈负相关。在小尺度上会因种间竞争而出现无相关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4-01)

优势种群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顶苔藓矮林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区在极端气候与环境条件下发育的一种群落变型,通过研究优势植物的分布格局与规模,可以有效地指导植被保护与管理活动。在湖南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顶苔藓矮林区设置3个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对优势种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进行每木调查,在不同取样尺度(面积)上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v/m)、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m~*/m)、聚集指数(C_a)和格林指数(GI)等聚集强度指数对云锦杜鹃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明山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云锦杜鹃种群在北、南、东叁个方位上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聚集格局强度和规模依次减弱;而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群不同年龄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大,其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强向聚集弱、以至于向随机分布发展;阳明山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群及其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云锦杜鹃种群本身的种子繁殖及传播方式和类营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及方位、坡向等环境因子影响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势种群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王譞,牛永梅,梁存柱,梁彤.氮沉降与降水影响温性草甸草原优势种植物空间分布格局[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2].陈艳华,龙岳林,彭重华.湖南省阳明山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19

[3].王倩,黄亮亮,邓明星,莫苑敏,黄欣.广西荔浦河鱼类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及优势种特征[J].南方农业学报.2019

[4].段梦成,王国梁,史君怡,周昊翔.间伐对油松人工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5].姚良锦,姚兰,易咏梅,艾训儒,冯广.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的空间格局[J].林业科学.2018

[6].李小东,丁晖,吴俊,方炎明.黄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甜槠的种群动态与点格局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8

[7].马芳,王顺忠,冯金朝,桑卫国.北京东灵山优势种群树木死亡对空间格局与生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8].陈俊,艾训儒,姚兰,陈思艺.木林子大样地两个青冈属优势种的点格局对比[J].林业科学.2018

[9].庞圣江,张培,杨保国,刘士玲,农友.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分布格局[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10].任礼.岑王老山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D].广西大学.2018

标签:;  ;  ;  ;  

优势种群格局论文-王譞,牛永梅,梁存柱,梁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