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脲润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脲润滑脂,制备,工艺参数,芳香胺
聚脲润滑脂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建,李立[1](2019)在《聚脲润滑脂制备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工艺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较大。从加料温度,聚脲稠化剂的反应温度,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温度,残留异氰酸酯的处理,传热方式和后处理等方面对混合胺(芳香胺与环烷胺的混合物,摩尔比为1∶1)与异氰酸酯制备聚脲润滑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讨论。适宜的工艺参数为加料温度为60℃~80℃,聚脲稠化剂的反应温度为100℃~120℃,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温度为150℃~170℃,高温除去残留的异氰酸酯,用泵循环以消除制备过程中的温差,后处理压力为30 MPa及以上。该工艺制备的聚脲润滑脂性能稳定,可用于工业化生产。(图9表4参考文献2)(本文来源于《合成润滑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刘敬宇[2](2019)在《聚脲润滑脂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高温、高速、高负荷机械设备的使用,对润滑脂维护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摩擦磨损,和延长设备寿命等多方面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聚脲润滑脂性能全面,制作简便,价格适中,环保无毒并且应用广泛,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性能润滑脂代表品种之一,是全世界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衡量一个国家润滑脂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在聚脲润滑脂的研究和生产上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端市场仍被国外产品所垄断,因此,加速发展聚脲润滑脂势在必行。目前我国聚脲润滑脂的生产,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生产原料中的异氰酸酯有较大的毒性,二是制备聚脲润滑脂的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应用于聚脲润滑脂制备的工艺主要是直接法,该工艺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本论文采用预制稠化剂的方法制备聚脲润滑脂。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RA胺、RB胺、苯胺、RC胺为有机胺,以TDI(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异氰酸酯,以乙醇、氯仿、氯苯、苯为溶剂,制备聚脲稠化剂。通过对产物纯度的检测和对比,设定有机胺优选为RA胺、RB胺、RC胺,异氰酸酯优选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溶剂优选用苯。设计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胺与异氰酸酯的配比的正交试验,探究了叁种反应条件对RA胺、RB胺、RC胺制备聚脲稠化剂收率的影响及规律。设定收率最高的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20 min,有机胺与异氰酸酯的配比为4:1。探究了混合胺制备聚脲稠化剂收率最高的复配比,并使用FT-IR和SEM对单胺和混合胺制备的聚脲稠化剂进行表征。用RA胺、RB胺、RC胺混合制得的聚脲稠化剂制备聚脲润滑脂,探究了不同基础油、聚脲稠化剂在原料中的比例、炼制温度和炼制时间对制备聚脲润滑脂的影响,并测试了制得的聚脲润滑脂的性能。设定性能最佳的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条件是基础油为0Z,聚脲稠化剂在原料中的比例为15%,炼制温度为180-200 ℃,炼制时间为1 h。本论文的试验结果不仅解决了聚脲润滑脂有毒性以及原料成本过高的问题,还提高了聚脲润滑脂的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5-30)
陈治,曾俊,康军[3](2019)在《不同有机胺配比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不同配比的脂环胺、芳香胺和二异氰酸酯为稠化剂,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一系列的聚脲润滑脂,对样品的机械安定性、滴点、高温硬化、抗氧化性等进行检测,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稠化剂纤维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不同脂环胺和芳香胺配比对聚脲润滑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油商技》期刊2019年01期)
刘敬宇,王文珍,杨毅,黎小辉[4](2019)在《聚脲润滑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脲润滑脂作为一种性能全面的新型润滑脂,已受到重视并获得广泛应用,成为当今世界上高性能润滑脂品种研发、生产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聚脲稠化剂与聚脲润滑脂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并讨论了聚脲润滑脂的制备工艺、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发展现状,指出了聚脲润滑脂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周云帆,孙洪伟,刘欣阳,何懿峰,郑会[5](2018)在《脲基数量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十八胺、乙二胺作为原料,制备了二脲、四脲、六脲、八脲润滑脂。测试了各润滑脂的滴点、稠化能力、抗剪切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极压性能,进一步探讨了聚脲润滑脂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脲分子中脲基数量的增加,润滑脂滴点逐渐升高,抗剪切性能、胶体安定性和极压性能逐渐增强,稠化能力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8年03期)
张世堂,李金龙,王昆[6](2018)在《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作为聚脲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几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作为聚脲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采用钢/钢摩擦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摩擦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X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其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作为聚脲润滑脂抗磨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其原因是由于离子液体在摩擦过程中与摩擦表面形成了含有磷酸铁、有机氮、氟化铁等成分的保护膜,进而起到了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润滑油》期刊2018年02期)
夏延秋,席翔,邓颖[7](2018)在《多烷基环戊烷制备聚脲润滑脂及其摩擦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烷基环戊烷(MACs)为基础油制备了聚脲润滑脂,研究了苯叁唑衍生物(T551)、噻二唑类衍生物(T561)和二硫化钼(MoS2)对聚脲润滑脂润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其热稳定性。采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MFT-R4000)评价了其在钢/钢摩擦副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以及表面主要化学元素组成。结果表明,以MACs为基础油制备的聚脲脂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能;同时MACs聚脲脂与3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表现在加剂后MACs聚脲脂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其原因归结为MACs在摩擦副表面形成较为牢固的物理吸附膜,并借助含S、Mo、Fe等的化合物边界润滑膜保护材料表面。(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8年02期)
马腾,夏延秋,曹正锋[8](2016)在《茂铁PAO为基础油制备聚脲润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茂铁聚α-烯烃(m PAO)为基础油,聚脲为增稠剂,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 DTC)和无灰二硫代磷酸酯(Irgalube63)作为添加剂制备聚脲润滑脂。利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不同基础油和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钢块磨痕表面形貌和磨痕表面主要化学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含有Mo DTC和Irgalube63添加剂的m PAO型聚脲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优于同类PAO作为基础油的聚脲润滑脂。(本文来源于《润滑油》期刊2016年04期)
耿飞,沈祖建,孙凌,惠泽民,沈志晨[9](2015)在《聚脲润滑脂的制备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因素比较多,脲基稠化剂、基础油、添加剂、生产工艺以及原料配方的不同都会对其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来制备聚脲润滑脂,包括改变最高炼制时间、改变冷却油的添加方式、不同的冷却方式以及改变研磨次数等方法,同时对基础油的种类也进行了研究。然后对聚脲润滑脂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其中包括工作锥入度,钢网分油,极压抗磨性,抗水性等。所制备的聚脲润滑脂具有高滴点、良好的抗水淋性、防腐性和抗磨极压性。(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期刊2015-10-17)
谷校英,董禄虎,李通,栗志彬[10](2015)在《连铸机用聚脲润滑脂的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冶金行业板坯连铸机工况,通过筛选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的,研制了一种具有良好的高温性、抗水性、剪切安定性、极压抗磨性的聚脲润滑脂,即长城MCC-A聚脲润滑脂。研制脂已在某大型冶金企业奥钢联板坯连铸机上进行了应用,并成功替代了原用的进口脂。(本文来源于《石油商技》期刊2015年05期)
聚脲润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高温、高速、高负荷机械设备的使用,对润滑脂维护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摩擦磨损,和延长设备寿命等多方面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聚脲润滑脂性能全面,制作简便,价格适中,环保无毒并且应用广泛,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性能润滑脂代表品种之一,是全世界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衡量一个国家润滑脂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在聚脲润滑脂的研究和生产上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端市场仍被国外产品所垄断,因此,加速发展聚脲润滑脂势在必行。目前我国聚脲润滑脂的生产,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生产原料中的异氰酸酯有较大的毒性,二是制备聚脲润滑脂的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应用于聚脲润滑脂制备的工艺主要是直接法,该工艺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因此,本论文采用预制稠化剂的方法制备聚脲润滑脂。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RA胺、RB胺、苯胺、RC胺为有机胺,以TDI(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异氰酸酯,以乙醇、氯仿、氯苯、苯为溶剂,制备聚脲稠化剂。通过对产物纯度的检测和对比,设定有机胺优选为RA胺、RB胺、RC胺,异氰酸酯优选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溶剂优选用苯。设计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胺与异氰酸酯的配比的正交试验,探究了叁种反应条件对RA胺、RB胺、RC胺制备聚脲稠化剂收率的影响及规律。设定收率最高的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20 min,有机胺与异氰酸酯的配比为4:1。探究了混合胺制备聚脲稠化剂收率最高的复配比,并使用FT-IR和SEM对单胺和混合胺制备的聚脲稠化剂进行表征。用RA胺、RB胺、RC胺混合制得的聚脲稠化剂制备聚脲润滑脂,探究了不同基础油、聚脲稠化剂在原料中的比例、炼制温度和炼制时间对制备聚脲润滑脂的影响,并测试了制得的聚脲润滑脂的性能。设定性能最佳的聚脲润滑脂的制备条件是基础油为0Z,聚脲稠化剂在原料中的比例为15%,炼制温度为180-200 ℃,炼制时间为1 h。本论文的试验结果不仅解决了聚脲润滑脂有毒性以及原料成本过高的问题,还提高了聚脲润滑脂的生产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脲润滑脂论文参考文献
[1].陈秀建,李立.聚脲润滑脂制备工艺探讨[J].合成润滑材料.2019
[2].刘敬宇.聚脲润滑脂稠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9
[3].陈治,曾俊,康军.不同有机胺配比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J].石油商技.2019
[4].刘敬宇,王文珍,杨毅,黎小辉.聚脲润滑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化工.2019
[5].周云帆,孙洪伟,刘欣阳,何懿峰,郑会.脲基数量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
[6].张世堂,李金龙,王昆.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作为聚脲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J].润滑油.2018
[7].夏延秋,席翔,邓颖.多烷基环戊烷制备聚脲润滑脂及其摩擦学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
[8].马腾,夏延秋,曹正锋.茂铁PAO为基础油制备聚脲润滑脂[J].润滑油.2016
[9].耿飞,沈祖建,孙凌,惠泽民,沈志晨.聚脲润滑脂的制备与性能分析[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能源高分子.2015
[10].谷校英,董禄虎,李通,栗志彬.连铸机用聚脲润滑脂的研制及应用[J].石油商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