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定甘肃省秦安县王窑学区薛庄小学741619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们国家的精神支柱。语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积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通过文化感染,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传承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体现,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灿烂文明,是千百年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之所以能将古代文明发扬光大至今,全有赖于固有的悠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任。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国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言不仅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的渗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体味祖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多姿,体味炎黄子孙思想的广博深邃,体味伟大民族精神的经典永恒,着力于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人生底色,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让古老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正是语文教学目标之所在。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语文课堂气氛,接受人文熏陶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文化角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的文化教学时,参考相关典故,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文字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叙述上,体验中国文化的精湛与美妙。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研读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选文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有多体现贡献爱心,诚实守信的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文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侧重于教学对话和传统文化。在学习时,要挖掘包含在材料中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广泛收集古人的一些传统礼仪,称谓及古人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基于扩展类似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让学生感受现在学校所要求的文明习惯其实是在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礼仪。
三、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课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传播地。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传播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情绪。古代圣贤们大多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们是人格的典范,以自己的思想与仁爱、智慧、信心、勇气和善良展现和谐统一的道德标准。
四、传统节日熏陶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好机会,在此期间进行的传统教育活动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及相关习俗:登山,欣赏菊花,喝酒,插茱萸等,并高呼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节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等,这些深厚的文化传承活动意义深远。
五、利用社会资源,拓宽视野
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少数人和少数教材,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广泛地接受、学习传统文化,以获得全方位的影响,学校可以举办了“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扩大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幼志于学。”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少年时期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教育是奠定一生教育的基础,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石。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用新的教育观来指导教育实践,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立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2]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05。
[3]李曼杨振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湖南教育(中),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