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吸收率论文_禹忠,吴光绪,谢永斌,王军选

导读:本文包含了比吸收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吸收率,电磁辐射,天线,穿戴,方法,电磁,毫米波。

比吸收率论文文献综述

禹忠,吴光绪,谢永斌,王军选[1](2019)在《5G移动通信频率对人体比吸收率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5G新空口标准中将引入毫米波通信用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为了确定在使用毫米波通信时对人体辐射影响,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研究了26 GHz的移动终端对心脏和下肢组织电磁辐射影响。将移动终端26GHz毫米波8 8阵列天线分别放置在心脏组织正前方10mm处和右侧下肢离地高800mm、正前方10mm处对组织进行辐射,并以此来计算对应位置的比吸收率。研究结果表明,阵列天线对心脏组织及下肢组织的比吸收率均低于国际安全标准,且下肢部位的比吸收率要低于心脏部位。(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左胜,白杨,张玉,赵勋旺,林中朝[2](2019)在《复杂环境中手机电磁辐射的比吸收率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如何精确、高效地计算复杂环境中手机电磁辐射比吸收率的问题,开展了有限元区域分解方法及其对于非周期结构目标的求解方法研究。结合有限元区域分解与并行计算技术,给出了一种分析手机辐射情况下人体局部比吸收率的高效方法。通过计算复杂分层人头模型,与商业软件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计算效率。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车载环境中人头局部比吸收率仿真分析中,有限元求解网格量突破1 000万,表明了该方法的计算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白杨,左胜,张玉,赵勋旺,王楠[3](2019)在《基于高阶有限元方法的人体头部比吸收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人体组织结构复杂、媒质不均匀的特点,采用高阶有限元方法对人体进行电磁建模。该方法可以高效、可靠地分析手机天线对人体局部比吸收率(SAR)分布的影响。文中介绍了高阶有限元方法基本理论,并模拟计算了900 MHz频率的PIFA手机作用下均匀介质人头模型的局部比吸收率分布,其结果与商业软件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在900 MHz的频率下应用高阶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PIFA手机对复杂分层非均匀介质人头局部比吸收率分布的影响,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意华,宋晓梅,陈晓[4](2018)在《一种降低比吸收率的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穿戴设备是一种便携或者需要长期佩戴的电子设备,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该天线以贴片倒F天线为基础,在靠近导体贴片的一侧增加一层介质,并在该介质远离导体贴片一侧覆盖金属反射板,通过改变天线辐射方向图使得靠近人体一侧的辐射能量降低。仿真结果表明:原始的全向天线添加反射板后使前半空间能量反射至后半空间,在后半空间形成主瓣,使得前半空间辐射减小,可以有效的减小辐射。该天线可以应用在可穿戴设备或者需要近距离接触人体的电子设备中。(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季聪,程云章[5](2018)在《基于高频结构仿真器的微波天线设计及其比吸收率的数值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一种工作在2.45 GHz频率的新型喇叭天线辐射器。方法:基于喇叭天线理论,设计辐射器参数,运用高频结构仿真器仿真软件建立圆锥喇叭天线模型,模拟计算人体头部组织的电磁场分布及单位质量电磁能量吸收率。结果:设计的喇叭天线辐射器在中心频率2.45 GHz下,天线输入端电压驻波比基本小于1.5,回波损耗小于-13 d B,人体头部组织在电磁辐射下的比吸收率最大限值为1.7 W/kg,满足设计的技术指标。结论:该辐射器有较好的方向特性,输出的微波能量满足体外理疗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素玲,杨晓策[6](2017)在《加载电磁带隙EBG反射板的低电磁辐射比吸收率SAR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减小移动通信中移动终端电磁信号对人体脑部的影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电磁带隙(EBG)结构在其禁带内具有阻抗高、反射波与入射波位相相同的特点,可以抑制印刷线路板的表面波改善天线辐射性能,减少进入脑部的电磁信号。在1.8 GHz频段,对加载EBG结构的反射板的天线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与未加载EBG的天线系统相比,加载EBG结构的偶极天线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天线的辐射增益,同时人体脑部电磁波的比吸收率大大降低,加载EBG反射板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脑部的电磁场强度;由于天线与反射板的互相耦合,天线的尺度与未加载EBG结构的天线相比尺度变小,同位相反射偶极天线与EBG距离很近,实现了低轮廓天线。(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杨艳[7](2017)在《专利申请中关于降低移动终端比吸收率(SAR)的天线技术发展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相关专利文献进行分析,初步描绘了移动终端中降低比吸收率(SAR)的天线技术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7年05期)

陈威立[8](2017)在《移动电话比吸收率能力验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普遍使用是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从无线制式来看,由3G向4G不断演进的LTE技术和Wi MAX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渐扩大市场领域。移动终端数量不断的增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电磁辐射也随之增加,由此带来的辐射会不会对人类器官功能造成伤害也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SAR测试作为国际上认可的无线终端产品检测,用来衡量人体辐射量大小。这种测试手段也在不断的发展,对出现的各种新式无线终端的测试需求加以应对而且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分析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研究了移动电话对人体产生的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论文重点研究了叁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对比吸收率测试系统的主要部件电场探头进行了校准标定。由于SAR测量的手机电磁辐射为近场辐射,进行测量的电场探头尺寸非常小,同时对其各向同性、灵敏度、线性度等指标都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性,在使用测试系统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标定。该部分使用了几种不同频率的标准矩形波导来对其进行标定,并完成了校准实验装置。第二部分设计并使用了偶极子天线对比吸收率自动化测试系统进行了系统检查验证。系统检查是一种用来确认系统在符合性测量过程中可正常工作的重复性检查,它能够检测到短期漂移和系统不确定因素,目的是为了确认系统工作在其规格要求范围之内。论文最后通过对稳定样品的测试实验对系统的测试能力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李第惠,林金朝,孙朋,柏桐,庞宇[9](2016)在《基于人体动态姿势的比吸收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电磁辐射研究工作存在的缺陷是通过计算人体静止状态时的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来反映人体组织吸收电磁辐射的强度,但没有对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的SAR进行分析。为了克服该缺陷,首先建立了步行和跑步两种叁维人体运动模型并将每一个完整的运动状态拆分成9帧,再使用半波偶极子天线模拟可穿戴装置,设定频率分别为0.9GHz、2.4GHz和5GHz,计算每一个运动帧的SAR值。结果表明,SAR不仅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还会受到姿势变化的影响,整个运动过程中SAR值会随着姿势地改变而波动剧烈。(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6年Z1期)

陈诚,梁学俊,卞云峰[10](2016)在《针对TD-LTE终端设备的比吸收率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TD-LTE设备的工作频段、调制方式和时频资源块数及频偏等方面,阐述了SAR测试过程中的豁免判定方法。并将线性缩放算法运用到SAR值后处理中,消除了信号占空比对SAR测试结果的影响。给出了TD-LTE基站模拟器的关键参数设置,保证了被测设备工作在最大功率发射状态。(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电磁兼容》期刊2016年02期)

比吸收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如何精确、高效地计算复杂环境中手机电磁辐射比吸收率的问题,开展了有限元区域分解方法及其对于非周期结构目标的求解方法研究。结合有限元区域分解与并行计算技术,给出了一种分析手机辐射情况下人体局部比吸收率的高效方法。通过计算复杂分层人头模型,与商业软件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计算效率。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车载环境中人头局部比吸收率仿真分析中,有限元求解网格量突破1 000万,表明了该方法的计算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吸收率论文参考文献

[1].禹忠,吴光绪,谢永斌,王军选.5G移动通信频率对人体比吸收率仿真[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9

[2].左胜,白杨,张玉,赵勋旺,林中朝.复杂环境中手机电磁辐射的比吸收率计算[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3].白杨,左胜,张玉,赵勋旺,王楠.基于高阶有限元方法的人体头部比吸收率分析[J].微波学报.2019

[4].张意华,宋晓梅,陈晓.一种降低比吸收率的天线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8

[5].季聪,程云章.基于高频结构仿真器的微波天线设计及其比吸收率的数值仿真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6].王素玲,杨晓策.加载电磁带隙EBG反射板的低电磁辐射比吸收率SAR天线[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

[7].杨艳.专利申请中关于降低移动终端比吸收率(SAR)的天线技术发展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7

[8].陈威立.移动电话比吸收率能力验证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9].李第惠,林金朝,孙朋,柏桐,庞宇.基于人体动态姿势的比吸收率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16

[10].陈诚,梁学俊,卞云峰.针对TD-LTE终端设备的比吸收率测试技术[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6

论文知识图

堆芯内外两区能谱对比入射功率密度Pinc=1mW/cm2下人体z方向...嵌入网络子公司资源积累与资源自给能...双向传输闭环植入系统示意图不同比吸收率x方向温度分布ICNIRP的安全限值

标签:;  ;  ;  ;  ;  ;  ;  

比吸收率论文_禹忠,吴光绪,谢永斌,王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