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研究生学术交流是提升研究生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至关重要的环节。伴随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成为摆在研究生培养机构面前的新课题。古代哲学家荀子的名篇《劝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哲学思想,其终身学习、善假于物及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理念都应作为理论依据,应用到今天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畛域中,从而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与研究生学术交流相结合,将高层次人才培养同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相结合,为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学术平台的建设工作,有效促进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及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系统性、深入性、延续性培养方式作有益的尝试,让古代先贤的教育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大潮中绽放光芒。
[关键词]荀子;劝学;研究生;学术交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已逐步成为高校学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其培养环节不仅包括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还包括对其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整合研究生学术资源,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从而提高其学术研究水平正日渐成为研究生管理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从古代先贤的经典著作中,寻找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用以指导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从而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工作,有效促进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及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荀子作为先秦时代儒家的卓越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不仅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对于我们而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以荀子名篇《劝学》为切入点,分析其教育思想及哲学意涵,吸收其合理成分,从而得出对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有益理论启示。
一、学不可以已——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核心思想
《劝学》开篇即点明主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320。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说:“学习不能够停止。染料靛青是从蓼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蓼蓝草还青;冰是由水凝固成的,但比水还冷。”众所周知,研究生教育是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深层次教育,更是对学生科研能力拔高的教育,而建设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即是对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与拓展的举措之一。因此,毋庸置疑,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核心思想即是——学不可以已,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荀子提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他在《劝学》中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1]322。荀子这段话就包含了对学习的开始与终结的回答,他认为学习的程序也许会有终点,但是从做学问的意义上讲是没有终点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永恒的主题。荀子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320。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木材很直,符合木工的墨线,在火的烘烤下将它变得弯曲,做成车轮,它的曲度与圆规画的曲线吻合,即便经过火烤、日晒,也不能够再挺直了,这是因为它经历火烘烤弯曲的缘故。所以,木材经过墨斗画线加工后变直了,金属利器经过磨石打磨之后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博学并且每天反思自身,这样就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了。研究生时期正处于专业知识扬弃与科研能力提升的阶段,因而学习对于研究生而言,既是一种应然的学术使命,更是丰富自身、淬炼成金一种内生的动力,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来提高自己,才能逐渐充实知识底蕴,增强科研能力,把握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提高学术素养与道德修养,从而达到研究生时期学习的预期目标。
二、善假于物——建设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必要性
荀子在《劝学》篇中强调“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320-321。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曾经整天思考,但是并没有我片刻学习获得的教益多;我踮起脚眺望,也比不上我登上高山看到的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却能被远方的人看见;顺风呼喊,声音并没增大,但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出行之人,并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够日行千里;借助舟楫出游的人,并不是因为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生来并没与常人有所不同,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客观事物罢了。
荀子说“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1]323。这句话旨在强调学习途径的选择,也就是说荀子认为没有比向良师益友请教学问更为迅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了。研究生学术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自身学识、开阔视野,而前往本领域、本专业内的名师大家所在的院校进行访学,跟随良师益友涉猎学科前沿问题,向他们虚心求教,就是最为宝贵的学习途径。有他们这种大师级别的指点,势必起到醍醐灌顶之效。应当看到,这种学术交流不仅仅是有益于学生,对于导师而言,也是一个增强责任感与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导师在对学生的学术观点进行评价及学术问题答疑的过程中,也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受到启发,这样的交流既有利于增进师生双方的感情,也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督促与术业水平的提高。
(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宏观指导,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市场,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更有效的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短期实习和勤工俭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实践当中。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之类的就业措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创新发展。
研究生学习时期,正是应当多渠道、多角度地去择优的时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做学问而言,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意识到选择适合自身的学术交流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青年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同外界沟通、交流、学习才能掌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知识,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知晓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要尽可能多地去先进院校、专业领域内的先进学科、科研院所去学习与交流,开阔眼界、博采众长、博观约取,把握同领域内的科研水平发展的脉搏。因此,学校作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主体应当顺应这一客观需求,分层次、分领域、系统化地打造一个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学术生态系统。学校通过这一学术生态系统,既能够让自己的研究生“走出去”,也能够把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使得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具备源头活水作用,真正对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催化作用。
(二)学校发挥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主体性的需要
荀子《劝学》有云:“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1]322。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学习,由耳入心,融会贯通于整个身心,外在表现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之中。即便是很细微的言行,都会被别人当作法则来效法。而小人的学习则是把学到的东西听入耳中,又从嘴里说了出来。嘴与耳的距离不过只有四寸而已,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修养而完美呢?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己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则是为了向人炫耀。君子的学习,是用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却是用来加强自己的兽行。
“只见知识本位,不见知识本质”是中学一线教学的典型瓶颈现象,教师在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更为重视知识表层的了解、识记与理解过程,而常常容易忽视知识背后的学科本质、逻辑方法与思维体系等[6]。深度学习的达成要求中,明确需要掌握学科知识内容中更为深层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用逻辑关联的教学方法展示思维逻辑、凝练知识体系、升华学科方法并品读科学精神等。此时,教师就应当突破教学过程造成的碎片化与孤立化的局面,采用逻辑化的主线教学使学生将知识间进行良好地关联,实现学科内容的延伸铺展与核心本质的熔炼与品悟。
当然,学院层面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也有做得较为出色的。该校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及其所依托的哲学专业具有本、硕、博、博士后四级贯通的人才培养层次。目前开设了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还拥有高规格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作为支撑。哲学一级学科授权点所在的哲学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所在的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依托丰厚的学术底蕴,哲学院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以哲学院研究生2012年—2016年赴境外学习交流为例,共有6名博士研究生相继赴俄罗斯、英国、美国、香港及台湾等地进行学习交流。与此对应,还有5名来自蒙古、韩国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研究生来哲学院进行学习交流。2017年,哲学院还有1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研究生赴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访学活动。另外,哲学学院还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第一、第二届以学校冠名的哲学研究生论坛,来自国内诸多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学子参加了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青年学子们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学术反响良好。
不难看出,荀子的“善假于物”的思想在该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该学院依托哲学一级学科平台,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同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既能“走出去”,也能“请进来”,同时,连续两届哲学研究生论坛的成功举办,说明学院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者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然,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形式多种多样,研究生论坛只是其中一种可资借鉴的形式,随着学校层面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来,以便于大家选择。
2010年9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设立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通知》(教研函[2010]3号),其目的是为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营造研究生教育创新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支持开展全国性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扩大院校之间、学科之间、研究生之间交流,创新培养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2012年6月,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和省教育厅根据《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为深入实施“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有效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决定实施“黑龙江省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并颁布了《黑龙江省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与荀子的终身学习,善假于物的思想不谋而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三、学习环境与学习途径的选择
教师设置了“我问你答”游戏,第一阶段,在0、1、3、5、7中任选两个数,能组成哪些数?第二阶段,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最小数是多少?第三阶段,将组成的两位数按要求排序。第四阶段,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提问-思考-再思考-回答”的紧凑节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一)学习环境的营造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1]321。蓬草生在丛麻之中,不用扶助也会立得笔直;白沙如果和入黑泥,就会变得和黑泥一样的黑。由此可见,荀子认为学习环境的营造与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研究生而言至关重要,外在因素对于人的成长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只有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熏染下,才能达到净化自身,提高自我的目标。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形成一种学术向心力与凝聚力,大家通过学术交流平台而聚集在一起,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会产生同道中人咸聚于此的学术归属感,同时,来自不同文化语境下思想的碰撞还能起到激发创新灵感、启迪创新思维的作用,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互相激励、协同创新的科学精神。反之,如果选择一个声色犬马的学习环境,天长日久难免就会被周遭一些不好的因素所习染,那样就失去了我们外出访学的意义。正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所说“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说苑·杂言篇》)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高洁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味,是因为自己已经与这个环境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鱼的店铺,时间久了就闻不到臭味了,那是因为自己被臭味同化了。因此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可见,不论孔子还是荀子,先贤们对于学习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显著效果,对抑制胃酸分泌效果较好,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二)学习途径的选择
煤矿资源所处的位置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而且不同煤矿资源的所处位置影响煤矿的开采方式,比如煤层的厚度以及总含量会影响煤矿的开采技术和方式,因此煤矿生产前的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必不可少。勘测测量可使用多种技术和设备,除此之外,勘测人员还要考虑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测量技术和设备观察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得煤矿生产过程更科学合理,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技术。
桌面虚拟化平台采用云桌面技术,集中建设云桌面集群,在后台集群为每个用户开辟一个独立的虚拟机,用户终端接入设备不留存任何信息,只有显示和输入输出功能。虚拟云桌面技术采用后台集中管理模式,可减少桌面运维工作量,节省总体应用成本,实现更安全的桌面办公,经过实践证明可以满足气象部门的工作需要[5]。本次共配置4台桌面云一体服务器,业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端各2台组建集群,搭配桌面虚拟化软件和云管平台对外提供桌面虚拟化服务,如图2所示,用户端配置瘦客户机和一套外设,内外网瘦客户机分别访问内外网桌面,通过KVM切换,两套桌面系统物理隔离,提供了较高的安全性。
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的大学精神,它就像一个文化烙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它所培育的学子。就如同只要提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句话,我们的脑海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是当年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主政北大时所提出的主张。这八个字后来不但成为了北京大学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标志,而且也成为了引领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巍然挺立的教育箴言和最为振奋人心、彰显人气的口号。如是可见,任何一个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都会体现并传承着他所在院校的治学精神、实践精神与学术精神,这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文脉使然。因此,学习环境的营造与学习途径的选择是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这既是高校在今后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时需要加强完善的方面,也是高校学生赴外埠访学选择大专院校或者科研院所时应当注意的要点。
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既要重视本校学习环境的营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研究生文化自信的滋养,同时也要重视外部交流访学环境的甄别与选择,同时依据学科分类,逐步建立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数据库,自然科学领域的顶级研究中心数据库以及人文社科领域的国家级研究基地(中心)数据库,以便满足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需要,从而达到精准对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应重视德育教育
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就是说人有各种德行,良好的道德修养才是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放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就是说德为才之主,才为德之辅。
(一)关于人才的定义
正如前文所述,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那么,何谓人才呢?在清代段玉裁所撰《说文解字注》中,分别对人与才做了如下解释:“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按禽兽草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2]369上。“才,草木之初也,将生枝叶也。引伸为凡始之偁。释诂曰:初哉始也哉即才”[2]274下。“才有茎出地而枝叶未出,故曰将。草木之初为枝叶毕寓焉,生人之初而万善毕具焉。故人之能曰才,言人之所韵也”[2]274下。
从古人对人才的解释中,不难看出,“人”是天地之心,与天地合德,是五行的发端。“才”就好比出生的草木一样,是将发而未发的枝叶,是人所蕴含之能。由是可见,人才,应当先成其为人,后方能成其为才。那么,人之为“人”就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品德。这在我们现代的《新华词典》里同样能够找到依据。商务印书馆2013年出版的《新华词典》中,关于“人才”的定义有二:“一是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二是指容貌”[3]。可见,无论古今只有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方能称之为人才。概括来说即是人才应当德才兼备,在某种意义上,德先才后,德应更重于才。
(二)德育教育的意义
从个体层面而言,研究生自身能力有限,且存在供求信息渠道不通畅的弊端,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从学院乃至学校层面以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为依托,以学科专业为导向,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生层面相关学术交流信息,从而有效解决研究生自主联系学术交流项目同学校培养方向整体规划不协调的问题。以某高校为例,虽然研究生招生规模较之以往有所扩大,但是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并不十分活跃,国际层面的交流并不是很多,且多是由研究生自己联系,学校作为“大脑”的主体协调、促进作用并没得到充分发挥;国内层面的交流活动略多于国外,但是管理和整体协调上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校内层面的交流,虽然各个学院经常举办学术沙龙等活动,但参加者多数为本学院研究生,其他专业研究生寥寥无几,学科间交流互补有所欠缺。所以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中,应当统筹规划,以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学术交流的根本依据,对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定位与分类,把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实现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的内在统一。
可见荀子也十分注重提高和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使言行举止都能够合乎于礼,同时他批评了哗众取宠炫耀学识的不良学风,他认为,学风是同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的,不仅要通过学习获得道德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其转化为外在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将之付诸于实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德育建设亦应如此,作为一个学术交流的介质,它的功能不仅仅是为青年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信息、渠道,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德之才。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却需要长期的濡染浸润方能塑造。因此,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必须重视研究生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作为一个专项的体系来建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风。
五、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放诸今日,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懈努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也不例外。因此,学校应当在学术交流平台建设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实现资源优化。
(一)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主体作用
首先,学校应依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这一总目标来制定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长远规划。学校层面的规划,是把握学校整体学术交流的宏观发展方向,可以结合本校研究生实际情况,制定类似“五年计划”这种分阶段的规划,循序渐进,逐步达成阶段目标。同时,学校要同学院学科的分级培养目标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校院两级协同发展。其次,不断丰富并完善学术交流模式,提高研究生参与度。在原有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的基础上,设立专项协同创新项目,要求必须同第三方(非本校)协同申报并完成。同时设立奖励基金,用以奖励那些在访学交流期间同对方协作取得优秀学术成果的研究生。再次,建立跟踪问效反馈机制。本着对学校和学生负责的原则,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必须建立跟踪问效反馈机制,及时同导师和学生联系反馈,查验效果。及时淘汰那些经过实践检验效果不够理想的学术交流模式和项目,保留并推广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学术交流项目。通过跟踪问效,优胜劣汰,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才能够保持生机与活力,从而保证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建立研究生学术交流人才评价系统。顾名思义,研究生学术交流的主体是研究生,因此必须对培养对象进行检验与评价。评价既是对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评价,也是对道德情操的评价,我们培养的是未来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二)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321。从上述荀子的论述说明,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不能够好高骛远,只有坚持不懈,踏踏实实地一步步积累,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强大自身,方能水滴石穿,金石可镂。不仅对于青年学生个人成长如此,对于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同样如此。须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从不同层次做起,校内交流、国内交流、国际交流同时推进,以便于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要具备长远眼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诊断分析算法精准。实时诊断分析运算质量流量计测量管振动频率、左右检测线圈电压、驱动增益、活零点、气化情况等信息,运行状态及故障判断更加精准快速。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来都不是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荀子说:“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1]321。古人尚且知道人如果没有抟心壹志的志向,就不可能通达事理;没有踏实努力的行为,就不可能有他日显赫的功绩。这就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并且怀有极大的耐心与顽强的意志力,充分利用好学术交流平台这一介质,灵活机动地去探寻人才交流培养的新的模式与手段,并且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一种长效机制,使之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有法可循,并通过这种长效机制的建立形成一个学术交流的完善的生态系统。为今后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工作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动力。
六、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寄语青年: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4]作为未来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的研究生学子,应当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以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为依托,开拓创新,完善自我,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青春之火汇入时代洪流,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知古鉴今,以史资政。荀子在艾服之年,历经坎坷,尚赴齐国游学,其终身学习之治学之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景仰。荀子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1]324荀子始终认为做学问一定要有追求纯粹、追求完美的信念,因此一定要诵读诗书,学思结合,融会贯通,要效法良师益友,披沙拣金,精益求精,力求最好。古代先贤荀子教育思想在今天的研究生学术平台交流建设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其思想的光芒依然熠熠生辉。随着各高校研究生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校间研究生层面的学术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逐渐增强,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形式也必定会更加灵活与多样,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也必将会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荀子.白话荀子[M]. 杨任之,译.长沙:岳麓书社,1991.
[2]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商务辞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新华词典(第4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840.
[4]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9-04-30)[2019-04-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30/c_1124436427.htm.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4-0120-06
赵菲菲.荀子《劝学》思想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知与行,2019,(4):120-125.
[收稿日期]2019-05-14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研究 ”(JGXM_YJS_2018035)
[作者简介]赵菲菲(1982-),女, 黑龙江克山人,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徐雪野 彭 博〕
标签:研究生论文; 荀子论文; 学术论文; 学术交流论文; 交流平台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儒家论文; 《知与行》2019年第4期论文; 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研究 " (JGXM_YJS_2018035)论文;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