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微型性、交互性、自主性的特点,从而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使其在高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化、过程性评价缺乏、学习场所与时间固化等问题。本文基于雨课堂平台探索组织行为学移动学习模式,将移动学习的优势与功能嵌入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 组织行为学 教学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众多移动互联设备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便携设备如PAD,手机等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获取,“移动学习”应运而生。“后慕课”时期的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的翻转课堂以及移动学习模式的出现所引发的教育方式的变革,最终将会给高等教育带来全新的改变。[1]将移动学习的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两者之间优势互补,将移动学习的灵活、便携、高效、自主等特征嵌入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移动学习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
认知模型是根据课标中的统计观念或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建立的,注重心理、意识的考察,关注内隐的认知过程.但是这种模型不能直接进行测量,需要外在表现间接得到认知发展水平.目前比较典型的是童莉建构的认知模型,这一模型包括了3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3或4个水平.但是这一模型缺乏实证研究,能否真正刻画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据分析观念上的不同表现还有待研究[5].
1 移动学习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移动学习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模式,指在借助移动便携终端将知识信息在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
作为一种变革式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有效链接了课上与课下的多种资源,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的相互深度融合与嵌入。[2]移动学习模式有着以下的特征:
各子系统应用模块的设计与构建,可以在各职能部门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重建。重建过程中,依据各业务数据的处理流程,各子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可以基本不变,但有两点必须注意:
1.1 灵活性
移动学习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媒介工具具有可便携性、无线性,移动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呈现互补,学生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约束,突破了课上、课下的边界,许多分散的碎片化时间得以有效的利用。学生可以在较为合适的空间和时间利用便携式终端媒介进行学习。
1.2 微型性
传统的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模式与大多数课程一样,都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的限制性教学活动。学生在固定时间接受单一教学方式的理论化讲授,学生容易形成惰性心理,依赖性增强,希望教师能够将所有知识通过口授的方式完成,考试前突击复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得到保障,当前大学生除上课外,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几乎被手机网游、娱乐视频等占据,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学生所学知识的相关问题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传递。
1.3 交互性
传统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重结果、轻过程,将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学成果的最重要依据。造成学生平时忽视学习过程,缺乏学习兴趣,注重考试前的突击记忆。以结果为导向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是一种单向的考核,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交流,难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
1.4 自主性
当前,传统讲授法仍然占据绝对地主体地位,教师一味地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对全部组织行为学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听不听,能否形成有效的学习效果,能否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则难以通过这一方式得到体现。师生之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形成有效的知识信息互动与交流,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在固有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有些教师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入相关案例进行穿插讲解,案例的设计仍然以教师的想法为主,学生很难全程参与,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等待心理与被动性,学生对于组织行为学的关键知识点缺乏主动介入的过程,使得教师的知识供给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错位”。
2 传统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单一化
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条件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导致了知识需求的差异化。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自由地制定相应的计划与进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能力差异,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线上指导,通过移动技术的支撑,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获得了有效地契合。
基于移动学习模式开展组织行为学教学可以充分整合线下实体与网络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本研究通过将“雨课堂”作为实施组织行为学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工具,利用PowerPoint和微信,教师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在“课前—课上—课后”有机的联系起来。当然,在实施移动学习模式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其他移动学习的软件平台。
2.2 过程性评价缺乏
交互性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场域中,不同主体间知识信息可以双向或多向流动,形成有效的互动反馈,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微信群、班课群、QQ群中进行知识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和老师之间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不同主体之间可以交换知识资源、想法与解决方案。
2.3 学习场所与时间固化
这种微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的微型性,可以将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细化,把重点学习内容分割成最适合零碎时间学习、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小学习模块,即微内容。从媒体表达形式看,可以是一个案例,一段音频与视频,一个动画,甚至是一个链接。二是占用的学习时间短。通过课后的闲暇时间将教师布置的微学习内容进行研读,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精炼、简短的知识内容与模块。第三是学习设备的微型性,即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为方便携带的,越来越微型化。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为临床常见性疾病,是以心室腔进行性缩小、心肌进行性肥厚为主要特征,以舒张期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为病理特点的心肌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等,但是由于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1-3]。为了进一步对肥厚性心肌患者的检查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3 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组织行为学实践探索
(1)在外形设计方面坚持流线型设计,通过协调最大纵剖面轮廓线与水平轮廓线,从而达到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速度的要求。
3.1 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生成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单独二维码。通过微信功能进入该课程。其次,针对将要进行的某一章节课堂教学内容,如: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发布具体的预习任务与相应的完成时间要求,在平台上将重点需要预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强调,如“社会知觉的偏见”这一内容。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随时了解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预习进度。教师也可以插入讲义、视频等资料,进行自由组合教学设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未能及时完成预习任务的同学进行提醒。
3.2 课中教学实施阶段
在课上,教师将集中精力解决学生课前在移动学习平台上反馈的本章节的主要知识问题与难点上,并再次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反馈结果对相关教学进行再安排,及时调整组织行为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与进度。在传统的讲授课堂中,许多学生不太愿意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主动性不够,而移动学习模式下的雨课堂提供了“弹幕”的功能,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重要问题进行互动式探讨,不断进行头脑风暴,引发一连串的思考与回答,有效活跃了教学氛围。如:在讲授“气质”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列举相应的代表人物进行气质分析,以往传统讲授效果较差,而学生通过弹幕的功能发送了许多自己的思考、见解,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强烈的辩论。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进行角色互动,弹幕功能的运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一些难以一次听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在移动端通过手机进行PPT回放,并标记懂与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实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3]同时,教师可以实时进行课堂检测,推送习题,并设置好答题时间,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课后评价阶段
如前所述,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是以期中期末考试为核心的结果性评价,而移动学习模式下的评价不但关注平时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进行性、过程性评价,同时结合期中期末考试的综合性评价。教师通过移动平台发布通知作业、章节小测试,学生每一次的作业结果与测验成绩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会连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加权计分。相对以往的作业本或试卷式成绩评价方式而言,学生上传章节作业变得更加方便与容易,教师也提升了批改作业和测评的效率,同时教师的批改结果会实时发送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过程性评价的反馈结果,及时对相关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与监督。
4 结语
本文基于雨课堂移动学习平台,对传统的“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讨,这种结合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技术优势的混合学习模式,能够在传统学习与移动学习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将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学习能力进行深度融合与嵌入。此种移动学习模式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促使了教与学不同主体间知识与信息的双向或多向流动,形成师生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反馈,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当然,基于雨课堂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学资源的适切性、学生线下学习的自主性、纪律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岩“.后慕课”时期移动学习发展的实质及其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6(1):111.
[2] 吴军其,李智.移动微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6-17.
[3] 孙利宏.雨课堂——慕课时代的中国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5.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ased on Mobile Learning Mode
JI Peng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Jiangsu 224007)
AbstractMobile learn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flexibility,miniaturization,interaction andautonomy,thus creatinga new learning mode,which 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simplification ofteaching methods,thelackof process evaluation,and the solidification of learning place and time.Based on the rain classroom platform,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bile learning mod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embeds the advantages and functions of mobile learning into the pre-class,in-class and after-classlinks,mobilizesthe enthusiasmofstudents,enhances the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 and students,students and students,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
Keywordsmobile learning;organizational behavior;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18
本文系2018年度盐城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学习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标签:学生论文; 行为学论文; 教师论文; 模式论文; 组织论文; 《科教导刊》2019年第17期论文; 2018年度盐城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学习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论文; 盐城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