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的生业经济

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的生业经济

论文摘要

本文梳理了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生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脉络,并对其形成动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自彭头山文化至屈家岭文化,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就产生并逐步发展起繁荣的稻作农业经济,逐渐形成稳定的稻作农业文化传统;生业模式由采集和渔猎为主,向稻作种植和家畜饲养为主逐步过渡。汉水中游作为长江中游与中原文化交汇的过渡地带,起到了农业交流的桥梁作用,稻作与旱作由此分别向北和向南持续传播。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以及文化影响的不同,长江中游的各个地理单元,其生业经济结构又表现出区域性和阶段性的差异,这其中文化因素应是主要动因。

论文目录

  • 一、区域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
  •   (一)两湖平原
  •   (二)汉水中游地区
  •   (三)鄂西峡江地区
  •   (四)赣鄱地区
  • 二、动植物考古材料与区域生业经济发展状况
  •   (一)两湖平原
  •     1、湖南澧县彭头山与八十垱遗址
  •     2、湖南临澧杉龙岗遗址
  •     3、湖北宜都城背溪遗址
  •     4、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
  •     5、湖南安乡汤家岗遗址
  •     6、湖北枝江关庙山遗址
  •     7、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
  •     8、湖北孝感叶家庙遗址
  •     9、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     1 0、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
  •     1 1、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
  •     1 2、湖北鄂州城子山遗址
  •     1 3、湖北江陵荆南寺遗址
  •     1 4、湖北沙市周梁玉桥遗址
  •     1 5、湖北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
  •     16、湖北荆门市包山二号墓
  •   (二)汉水中游地区
  •     1、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
  •     2、河南淅川沟湾遗址
  •     3、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
  •     4、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
  •     5、湖北房县计家湾遗址
  •     6、湖北郧县大寺遗址
  •     7、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
  •     8、湖北郧县黑家院遗址
  •     9、湖北宜城黄岗遗址
  •   (三)鄂西峡江地区
  •     1、湖北巴东楠木园遗址
  •     2、湖北秭归东门头遗址
  •     3、湖北长阳桅杆坪遗址
  •     4、湖北长阳沙嘴遗址
  •     5、湖北秭归何光嘴遗址
  •     6、湖北长阳香炉石遗址
  •   (四)赣鄱地区
  •     1、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
  •     2、樟树县樊城堆、筑卫城、新余县拾年山、永丰县尹家坪遗址
  •     3、广丰社山头遗址
  •     4、新干牛城遗址
  • 三、生业特征及形成原因
  •   (一)生业特征
  •   (二)自然环境对生业特征的影响
  •   (三)文化因素对生业特征的影响
  • 四、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罗运兵,袁靖,姚凌,唐丽雅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生业经济,稻作农业,家畜饲养

    来源: 南方文物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考古

    单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分类号: K878

    页码: 205-220

    总页数: 16

    文件大小: 3218K

    下载量: 317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的生业经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