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翅多型现象是昆虫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的适应机制,该现象在各类昆虫中均有报道。本研究以具有翅二型现象的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雌成虫为材料,对长、短翅型雌成虫羽化后1至9 d,虫体内及卵巢、飞行肌和脂肪体内的代谢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对羽化后第五天的长翅型雌虫进行不同时长的吊飞处理,比较虫体内的代谢物质含量;对羽化后第五天的长、短翅型雌成虫进行不同剂量的保幼激素处理,比较虫体内的代谢物质含量,进而探究翅二型雌成虫飞行和繁殖生理权衡的代谢基础及激素调控。对翅二型雌成虫体内代谢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羽化当天长翅型雌成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短翅型雌成虫,随后短翅型雌成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快速增加,显著高于长翅型雌成虫,且羽化后9d内,磷脂的含量亦明显高于长翅雌虫。与之相反的是,长翅型雌成虫体内的总脂及甘油三酯含量在羽化后9d内均高于短翅雌虫,糖原含量在长、短翅型雌虫间则没有明显的不同。对翅二型雌成虫飞行肌、卵巢和脂肪体内代谢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长翅雌虫飞行肌内的蛋白质、总脂、甘油三酯含量都显著高于短翅雌虫,磷脂和糖原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短翅雌虫卵巢内的蛋白质、总脂、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在羽化后第5d后均高于长翅雌虫,糖原含量在羽化后9d内则均无明显差异。脂肪体内代谢物质的含量在两型雌虫间则都没有明显差异。对羽化后第五天的长翅型雌成虫进行不同时长吊飞处理后,虫体内代谢物质含量的结果表明,5 min的短时间飞行对长颚斗蟋长翅型雌成虫体内的代谢物质含量并无影响,但30 min的飞行则能够促进长翅雌虫体内磷脂的合成。对羽化后第五天的翅二型雌成虫进行不同剂量的保幼激素处理后,虫体内代谢物质含量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保幼激素处理能促进长翅雌虫体内虫磷脂的合成。上述结果说明长颚斗蟋长、短翅型雌成虫的代谢物质分配模式存在差异。长翅型雌成虫合成更多的甘油三脂以及蛋白质以发育飞行肌,短翅型雌成虫则合成更多的蛋白质、甘油三脂和磷脂以发育卵巢。此外,30 min的飞行行为能够促进长翅雌虫体内磷脂的合成,这可能意味着较长时间的飞行行为能够促进长翅雌虫加速进入繁殖阶段。与此同时,高浓度的保幼激素处理能够促进长翅雌虫体内虫磷脂的合成,这可能意味着高浓度的保幼激素同样能够促进长翅雌虫加速进入繁殖阶段。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康乙玲
导师: 朱道弘
关键词: 翅二型,飞行,繁殖,保幼激素,代谢基础,长颚斗蟋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分类号: Q965
总页数: 60
文件大小: 3858K
下载量: 70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境因素对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21)
- [2].长颚斗蟋长翅和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发育、生殖力及寿命的比较[J]. 昆虫学报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