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管堵闭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导管堵闭术,麻醉
导管堵闭术论文文献综述
梁杰贤,季文进,宋兴荣[1](2004)在《小儿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术的麻醉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63例ASD患儿行导管堵闭术,以静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诱导,氯胺酮4mg·Kg-1·h-1,异丙酚4mg·Kg-1·h-1维持麻醉。结果 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顺利完成ASD堵闭术,术中缺氧发作17例,需要面罩给氧。结论 以氯胺酮4mg·Kg-1·h-1复合异丙酚4mg·Kg-1·h-1维持麻醉,可使患儿顺利进行ASD堵闭术。(本文来源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期刊2004年16期)
郭好学,刘书勇,姜如同,百宏灿,王彦威[2](2004)在《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用 Amplatzer 堵闭器经导管堵闭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的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36(男11,女25)例。年龄2~31岁。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和房间隔缺(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3-01)
刘廷亮,王玉林,张建军,庄建新,韩波[3](2004)在《经导管堵闭术中动脉导管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经导管堵闭术中动脉导管 (PDA)形态变化规律 ,探讨最佳测量方法 ,为术中Amplatzer堵闭器 (ADO)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 2例PDA患者 ,堵闭术前侧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测量收缩期、舒张期PDA最窄径 ,应用ADO成功行介入治疗 ;堵闭术后造影复测收缩期、舒张期时ADO腰部最窄径 ,并与术前造影及心脏超声测量值做对比分析。结果 :堵闭术前造影显示PDA最窄径随心动周期的时相不同而变化 ,收缩期测量可以得到最大的PDA最窄径 ;而堵闭术后测量显示收缩期、舒张期ADO腰部直径无明显变化 ,相关性分析表明术前心脏超声胸骨上窝测量PDA准确性优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结论 :PDA形态随心动周期的时相不同而变化 ,收缩期测量可以得到最大的PDA最窄径 ,选择体部直径比收缩期PDA最窄径大 2~ 4mm的ADO ,可以取得理想疗效。(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04年02期)
郭好学,刘书勇,姜如同,百宏灿,王彦威[4](2003)在《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Amplatzer堵闭器对12例光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经导管进行堵闭术,其中室间隔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结果 12例患者堵闭1次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 h下床活动,4~6d痊愈出院。结论 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堵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郭好学,刘书勇,姜如同,百宏灿,王彦威[5](2003)在《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用Amplatzer堵闭器对12例先天性心脏患者在局麻或基础加强化麻醉下经导管进行堵闭术,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年龄2-20岁。结果12例患者堵闭1次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 h下床活动,4-6 d痊愈出院。结论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堵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性、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03年05期)
张智伟,钱明阳,王慧深,李渝芬[6](2001)在《应用五种不同介入性心导管堵闭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354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五种不同介入性心导管堵闭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应用价值。方法 1989年 3月 - 1999年 12月 ,354例PDA患儿分别用五种不同介入堵闭术进行治疗 ,男 135例 ,女 2 19例 ,年龄 0 4 - 15(3 2± 0 8)岁 ,体重 4 8- 4 9(2 0 6± 3 2 )Kg ,Qp Qs为 1 2 - 4 4 (2 2± 0 5)。其中Porstmann海绵法 2 5例 ,Rashkind双面伞器法 78例 ,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 4 3例 ,Cook及PFM弹簧圈器法 6 9例 ,Amplatzer蘑菇伞器法139例。单纯PDA351例 ,其中 3例为PDA结扎后残余分流 ;2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狭窄 ,1例合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所有PDA患儿术后 1天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 总成功率 98 6 % (351 354) ,其中Porstmann法 92 % (2 3 2 5) ,Rashkind法 98 7% (71 78) ,Sideris法 10 0 % (43 4 3) ,Coil法 10 0 % (6 9 6 9) ,Amplatzer法 10 0 % (139 139)。具体见表。五种方法残余分流分别是 :Porstmann法无残余分流 ;Rashkind法 17 9% (2 4小时 ) ,7 7% (6个月 ) ;Sideris法 18 6 % (2 4小时 ) ,15% (6个月 ) ;Coil法 5 8% (2 4小时 ) ,2 8% (6个月 ) ;Amplatzer法 8 6 % (2 4小时 ) ,1 4 % (6个月 )。五种方法的X线透视时间分别是 :Porstmann法 54 0± 13 0分钟 ,Rash(本文来源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期刊2001年05期)
江澜[7](1999)在《蘑菇伞型堵闭器在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10月37卷第10期报道为评价一种新的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堵闭装置——Amplatzer自动扩张蘑菇伞形堵闭器的临床应用价值,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张智伟等,对49例(男21例,女28例)平均年龄3.4岁(0.3~12岁),(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期刊1999年21期)
张智伟,钱明阳,李渝芬[8](1999)在《蘑菇伞型堵闭器在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 堵闭装置———自动扩张蘑菇伞形(Amplatzer)堵闭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9 例PDA 患儿( 男21 例,女28 例),平均年龄3-4 岁(0-3~12 岁) ,体重平均12-4 kg(4-5 ~23-4 kg) ;PDA 大小平均为3-5 mm(2-1~7-1 mm),均用直径为6 ~10 mm 的堵闭器进行堵闭。结果 49 例患儿均一次堵闭成功,术后24 小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仅2 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平均手术时间为42-0 分钟(33~50 分钟),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6-5分钟(5~8 分钟) 。随诊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采用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堵闭器堵闭PDA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适应症范围广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儿科杂志》期刊1999年10期)
张惠珍,刘丽萍[9](1996)在《动脉导管堵闭术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先进的心导管技术,采取非开胸法,经皮血管穿刺插管行动脉导管堵闭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疗法对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较为适宜,尤其对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再通以及对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均可采取此种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护理杂志》期刊1996年04期)
王燕[10](1995)在《动脉导管堵闭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导管堵闭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河南省郑州市153医院450065)王燕我院1993年4月至1994年5月,共进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堵闭术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2岁,平均29.7岁,其中经PDA结...(本文来源于《前卫医药杂志》期刊1995年01期)
导管堵闭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报道用 Amplatzer 堵闭器经导管堵闭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的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36(男11,女25)例。年龄2~31岁。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和房间隔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管堵闭术论文参考文献
[1].梁杰贤,季文进,宋兴荣.小儿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术的麻醉处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
[2].郭好学,刘书勇,姜如同,百宏灿,王彦威.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C].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3].刘廷亮,王玉林,张建军,庄建新,韩波.经导管堵闭术中动脉导管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
[4].郭好学,刘书勇,姜如同,百宏灿,王彦威.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
[5].郭好学,刘书勇,姜如同,百宏灿,王彦威.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03
[6].张智伟,钱明阳,王慧深,李渝芬.应用五种不同介入性心导管堵闭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354例(英文)[J].ChineseMedicalJournal.2001
[7].江澜.蘑菇伞型堵闭器在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9
[8].张智伟,钱明阳,李渝芬.蘑菇伞型堵闭器在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
[9].张惠珍,刘丽萍.动脉导管堵闭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6
[10].王燕.动脉导管堵闭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前卫医药杂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