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英杰:2018年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盘点论文

禹英杰:2018年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盘点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西马”)是一个 “内核”比较明确,但外缘相对模糊的概念。从较狭的意义上说,它仅指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到1968年 “五月革命”前后的特定哲学思潮,其核心特征是 “从人本主义、主体性来理解历史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1];但在较宽泛意义上,它等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从原则上说它理应包括了所有外国的马克思主义”[2]。虽然如此,我们对 “西马”还是有一个大致的共识,作为一个描述性概念,它大致包括这三大特征,首先是 “共享了某些马克思哲学思想,一致主张人类解放,并致力于资本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1]2;其次,它是指与列宁主义等正统马克思主义 “在旨趣和逻辑上有别的全部马克思主义”[1]3;再次,主要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以此三条衡准,我们就将第二国际、西方共产党、“马克思学”、社会党国际等的相关文献排除在外[2]2。就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言,这一项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徐崇温的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 (1982)是较早系统地介绍、研究 “西马”的专著。经近40年的发展,代表性的 “西马”哲学家,如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阿尔都塞等的代表性作品先后被译成中文,有关 “西马”的个案研究、专题研究、通史研究等汗牛充栋。本文就2018年国内学者对 “西马”研究的最新发展做一梳理。[3]

由图2中C可知,随着料液比的增加,辣椒碱、辣椒二氢碱及辣椒红色素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当料液比较低时,反应体系的粘度降低,有利于底物的水解,使辣椒细胞中有效物质的扩散增加,反应更加充分。随着料液比的进一步增加,酶的浓度大大降低,不利于酶与底物的紧密接触,从而降低了底物的水解率,关键物质的提取率也随之降低。因此,提取辣椒碱和辣椒二氢碱的最佳料液比为1∶8(g/mL),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最佳料液比为1∶7(g/mL)。

2018年出版的关于 “西马”的研究专著中,包括大量的个案研究,有些以人物为中心,有些以某部著作为中心,这些著作既有系列丛书,也有单本专著。就丛书而言,张一兵主编的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对不同 “西马”思想家的文本或思想进行批判性解读。作者多为当代国内著名 “西马”学者,可谓2018年 “西马”研究的一大收获。

张一兵的 《发现索恩 雷特尔:先天观念综合发生的隐密社会历史机制》是关于索恩 雷特尔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一书的专题性研究,作者肯定了索恩 雷特尔对揭示马克思哲学——经济学革命中的认识论意蕴的贡献,通过回归马克思的原始文本,复构和补充了索恩 雷特尔在他性伪镜像中无法看到的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和哲学背景,明确地批评了索恩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失误和错认。[4]仰海峰的 《符号之镜: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运用了文本学解读的方法,对早期鲍德里亚 “西马”影响之下的四个理论文本—— 《物体系》《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和 《生产之镜》——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观念对马克思的误解及其符号之镜的深层难题。蓝江的 《忠实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以当代法国左翼思想的领军人物阿兰·巴迪欧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巴迪欧基本的哲学思想,实则为巴迪欧的 《存在与事件》三卷本之中译本导言。巴迪欧在对法共和苏联式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失望之后,反对犬儒主义的激进思想,借助于主体、事件、真理三个概念,将哲学重新返回到本体论。王玉珏的 《主体的生成与反抗:朱迪斯·巴特勒身体政治学理论研究》以当代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为研究对象,在阐释巴特勒的三本主要著作 (《性别麻烦》《身体之重》 《权力的精神生活》)的基础上,层层辨析了巴特勒从性别理论走向身体政治学,继而转向激进民主政治的思想演变过程。作者在捕捉巴特勒思想脉络变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巴特勒理论在社会政治斗争中的现实意义。丁瑞媛的《共同体、资本家社会与市民社会:平田清明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以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平田清明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其文本,探讨了平田的 “个体所有的重新建构”“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民社会”等新的市民社会理论及设想。这一研究对国内 “西马”研究和中国当代社会现实都具有启示意义。林哲元的 《空无与行动——齐泽克左翼激进政治理论研究》以齐泽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齐泽克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拉康式解读,进而评述了全球资本主义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西方左翼理论,指出齐泽克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内核—— “空无”过渡到左翼激进政治理论的核心—— “行动”,并运用此理论对当代西方的现实政治进行批判。何畏的 《危机的宿命:奥康纳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研究》以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旗手”的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系统地描绘出其危机理论的基本轮廓,并厘清其不同时期危机思想的内在关联与逻辑递进。郭华的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晚期哲学思想研究》以阿尔都塞为研究对象,对其晚期的重要文本 《相遇的哲学》《来日方长》等进行解读,致力于完整地揭示出其晚期的哲学思想,厘清阿尔都塞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对其晚期提出的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命题进行解析,用偶然性解释历史,抛弃了任何形式的历史目的论,企图建立一种新的 “唯物论”的思维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进路。

以上皆为首次出版的著作,而丛书中刘怀玉的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和胡大平的 《后革命氛围与全球资本主义:德里克“弹性生产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则是再版著述。

近年来国内 “西马”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阿尔都塞,除了上文提及的郭华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晚期哲学思想研究》,还有王雨辰的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刘宇兰的《阿尔都塞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王雨辰的著作评介了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起的背景、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并比较了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本主义的 “西马”理论的异同。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发展主要包括对 “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评和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解读以及其他 “意识形态”理论。但是其坚持理论 “总问题”的研究方法并不能正确处理 “共时态”和“历时态”研究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正确说明不同的理论 “总问题”之间转换的中介,作者在此方面对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刘宇兰以阿尔都塞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为研究专题,解析了阿尔都塞对 “同一性”思维的意识形态批判,并在此视域中展开对主体、时间、实践、社会等理论的探讨。作者区分了早期阿尔都塞和后期阿尔都塞,认为后期阿尔都塞转向意识形态运作机制研究,从理论主义范式向实践活动尤其是政治活动转换,从而实现了对现代性的非同质性的阐释。该书以文本分析和问题式研究的方法,对阿尔都塞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和解读。这三本著作基本涵盖了阿尔都塞重要的理论问题,不仅推进国内学界对阿尔都塞的思想的把握和研究,而且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原初内涵和马克思现代性的本真意蕴。

其中对索恩 雷特尔、德里克、平田清明、奥康纳的研究,都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专著,有开拓之功。该丛书选取的研究对象在历史的维度上从早期 “西马”人物到当代 “西马”人物,地理视域下跨越了欧洲、美国、日本和第三世界,主题上涵盖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资本主义危机、市民社会理论、唯物主义、现代性等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理论热点。

黄继峰的 《西方左翼学者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主要反映西方左翼学者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者介绍和评析了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马克思与列宁的思想关系等问题的观点,以及西方左翼学者的实践观、认识论思想等,从中可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传播、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值得注意的另一本著作是张一兵等著的《照亮世界的马克思》,作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致敬之作,此书集取了2008—2017年,张一兵与来访南京大学的 “西马”代表人物和东亚“西马”学者的对话,其中包括了齐泽克、大卫·哈维、奈格里和斯蒂格勒等当今世界十分活跃的 “西马”思想家。选取的对话涵盖了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在近十年的发展、技术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非物质生产等问题。此书可以被视为对近十年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也可被视为中国学者与 “西马”哲学积极主动对话的成果。

当前国内 “西马”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第三代传人哈贝马斯。此类专著集中于对哈贝马斯的某个理论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黄皖毅的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公共性研究》一书以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思想为核心概念,贯通其前期的 “公共领域”和后期的“生活世界”两个重要范畴,将公共性作为一个总体来考察,全方位地探讨了公共性思想的背景资源、演变路径、逻辑架构、争论焦点。作者从理论思考和现实启示两方面对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思想进行反思性考察,将公共性与现实性、多元性、后现代性、建构性和哲学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从现实视角上,作者反思了科技维度、大数据时代、微时代的公共性。罗红兵的 《哈贝马斯科学观研究》则以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理论、交往行为理论为线索来研究哈贝马斯的科学观,通过对其 “技术兴趣”指导下的经验分析科学的解读,“解放兴趣”指导下的批判性科学的阐释,分析了其关于“科学” “技术” “兴趣”的概念及其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理解,指出哈贝马斯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必须统一才能解决科学的异化问题的立场。当然,作者既归纳了哈贝马斯科学观的合理方面,又指出了其理论缺陷,并且结合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论述了其科学观的理论启示。吴兴明和卢迎伏的《哈贝马斯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研究》则聚焦于哈贝马斯出版于20世纪末的重要著作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对这本关于 “现代性”著作进行逐章的疏解和研讨。它不仅包括对原著的精读和内在思路的梳理,还加入了延伸阅读板块,帮助读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可视为对现代性思想学习的一本较为详细的教材。这些研究仍然集中于哈贝马斯的“公共性” “科学观” “现代性”等为人熟知的理论,并尝试做出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另一代表人物阿多诺也为国内研究者所关注,谢昌飞的 《现代性批判的审美场域与乌托邦的重建—— 〈美学理论〉文本研究》,以阿多诺遗著 《美学理论》为思想对象,系统地考察了 《美学理论》的研究背景、方法论原则及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思想特征;通过审视阿多诺和马克思的思想异同,揭示出阿多诺面对资本危机和当代社会危机的解决策略——重建审美意识 (精神性和自律性的艺术),实现美学的现代转向,其关键在于培养真理意志。作者透过阿多诺早期文化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现代性批判,肯定了马克思审美现代性思想具有突出的特征,即更为厚重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和辩证唯物主义色彩。郑伟的《经验与星丛: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尤其是 “非同一性逻辑”进行分析批判。该书以阿多诺的 “星丛”和 “经验”概念为主线,对 “否定的辩证法”进行认识论梳理,揭示出其认识论批判图景及其理论意义,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在社会历史观领域的巨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刘怀玉的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以列斐伏尔为研究对象,致力于通过文本学的解读方法研究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该书,2018年作为丛书之一再次出版,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谓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自觉推动者——列斐伏尔在国内 “西马”研究中再次成为关注重点的倾向。胡大平的 《后革命氛围与全球资本主义:德里克“弹性生产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以美国思想家阿里夫·德里克的“后革命激进政见”作为案例,研究他对 “全球资本主义”霸权的批判及其对解放议程的新探索,分析了德里克的方法论特色和其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联系。这本专著是其博士论文的修改版本,于200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可见当代全球化思潮以及资本主义的变化的问题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该专著的理论深度,对于把握全球资本主义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动向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此外,还有对当前非常活跃的“西马”思想家齐泽克的研究同样聚焦在意识形态的问题上。袁小云在《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中,分析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两大来源:拉康的无意识主体和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并解读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主体性、幽灵化和不可能性三大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缺陷进行批判,并为当代学者应该如何走出此种意识形态困境提供可能的方法。上文述及的林哲元 《空无与行动——齐泽克左翼激进政治理论研究》则分析了齐泽克的左翼激进政治理论,并进行现实政治批判。

关于单本专著,丁匡一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极权主义批判》和王庆卫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研究》属于专题研究。丁匡一的书以 “西马”理论中对现代性极权主义的批评为问题域,大致按时间线索分章考察了几位 “西马”思想家之贡献。作者首先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极权主义批判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渊源,继而分别考察了卢卡奇、恩斯特·布洛赫、考茨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诸位 “西马”哲学家之相关理论。该书基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与阐释,论证 “西马”现代性极权主义批判的方法论基础与内在逻辑;还反思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精英主义性质。王庆卫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研究》从四方面考察了 “西马”文学批评的形态,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批评形态、“西马”政治批评形态、“西马”意识形态批评、艺术生产批评。其特点是按主题归置了 “西马”理论家纷繁的理论。

对 “西马”的专题研究,除了“现代性理论”外,也涉及法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图像学等,主题纷呈,亦见 “西马”影响之广泛,其理论活力之旺盛。

在对 “西马”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中,东北师范大学韩秋红团队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丛书”以群像形式出场。这套丛书2017年年底就已经出版了第一本书,即由韩秋红主编的文集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论集》。上文在介绍个案研究时提及的谢昌飞的 《现代性批判的审美场域与乌托邦的重建:〈美学理论〉文本研究》、刘宇兰的 《阿尔都塞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也属于此丛书。刘伟斌的 《图像的狂欢与幻境的超越》以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对现代性问题进行批判研究的理论来源,在梳理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性理论分析视觉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内在机制以及视觉文化与日常生活维度的结合,指出当下的视觉文化困境,分析这些困境的原因并试图探索走出困境的途径;最后把视觉文化同中国的具体语境相结合,探讨中国视觉文化所特有的问题。

1)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要使渗沥液完全达到GB 16889—2008三级排放标准,固液比(矿化垃圾和渗沥液的体积比) 目前为100~120∶1,导致系统占地面积较大。

就单本专著而言,有两本以早期 “西马”人物卢卡奇为研究对象的著述。陆凯华的 《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聚焦于青年卢卡奇的悲剧理论。他指出,透过对悲剧问题的思考,青年卢卡奇不仅自觉完成了从新康德主义到黑格尔主义立场的转变,也为其之后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提供了理论准备;悲剧问题也呈现出了卢卡奇早期思想的哲学内涵,为我们较好地把握他对德国古典哲学及其理论意义的独特解读提供了可能。本书以青年卢卡奇的悲剧理论为线索,试图建立起文艺理论、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三者间的学术桥梁,继而说明,一种哲学上的浪漫主义传统,如何构成了青年卢卡奇的理论意识,进而也构成了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前意识。罗纲的 《浪漫主义哲学的力度与限度:卢卡奇与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比较研究》以浪漫派反讽概念为中心,从本体、主体、社会、历史、政治多方面比较了卢卡奇与早期浪漫派的异同,两者都宣扬了一种具有强烈的主体性维度的辩证法,其表现为主体存在的悖论,在经验现实中则具体表现为人生存的悖论。卢卡奇将浪漫派政治实践的失败归咎于浪漫主体客体化的力度不够,但其寻求更为积极的主体力量来统合客体与世界的方法也宣告失败,为了应对上述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作者辩证地分析了反讽概念和浪漫的二分化,认为人可以树立调节性的理想,以对抗生存的虚无。作者也是国内首批对马克思主义与浪漫主义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之一,拓宽了 “西马”研究的范围,丰富了依托 “西马”和其他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内容。

2018年出版的与 “西马”相关的图书中,有一部分著作不仅关涉“西马”理论的研究,还扩展到其他相关的理论领域。邱昭继等学者撰写的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法理学》专著分章探讨了西方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于自然法学、分析法哲学、法社会学、批判法理学、女权主义法学、正义理论等论域,批判地考察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概念的重构、修正和澄清。刘光斌 《社会道德秩序的三种模式研究:福柯、哈贝马斯与霍耐特》同样并非单纯的 “西马”研究,其主题为 “社会道德秩序”,其工作是在考察福柯、哈贝马斯、霍耐特等人理论之上展开的,他认为,霍耐特的承认道德秩序模式优于福柯的权力道德秩序模式和哈贝马斯的共识道德秩序模式。最后作者还试图以之来分析和解释当代中国的 “社会道德秩序”,可见马克思理论的实践指向。

由此可见,对 “西马”思想家的研究,仍然以经典作家的经典主题为主,卢卡奇、哈贝马斯、阿多诺、阿尔都塞等耳熟能详的思想家依旧是 “高频”思想家,但对一些新进的、当红的 “西马”思想家巴迪欧、齐泽克等亦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而部分 “陌生”的思想家也进入我们的研究视域,可以说在继续经典研究中有新开拓。

(1)High speed in the analysis and design(reducing design time and cost).

结语

课程设置滞后、不合理,课程之间缺乏关联,相邻近的学科、相交叉的学科,总体设置不够,创新类和实践操作类课程设置偏少;教材覆盖面较窄,内容老化;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重复,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习得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也不合理,缺乏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创新能力差。

虽然2018年国内学者研究出版的 “西马”类著作不算太多,但也算小有收获。尤其是张一兵主编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和韩秋红团队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丛书”分别从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的方面,集结了国内众多 “西马”学者的著作。综观2018年出版的国内 “西马”研究著作,仍然以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齐泽克、鲍德里亚、巴迪欧等思想家为主,体现了近年来国内 “西马”的研究热点。虽然部分研究尚显滞后,但是对索恩 雷特尔、奥康纳、平田清明等部分 “西马”人物的研究,在国内也有填补空白之功。从专题来看,国内 “西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现代性”、文学批评、艺术审美、左翼激进政治等,展现了国内 “西马”学者在面临全球化思潮、资本主义危机时,用理论关切现实、关注当下的积极态度。而无论丛书或单本专著,其或以人物为主,或以主题为经,皆有创获。

从节约养分的角度,疏花疏果应尽早进行,但贵州苹果产区霜冻频发,一般采用疏果代替疏花的做法,第一次选择适当多留果,一般多留10%~15%的果,定果时间也适当推迟,从而起到保证产量的作用。

注释

[1]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选用高产抗病虫良种,供试水稻品种为湘优109、威优431、协优57、宜香481和川江优527等,实行种子处理,采取旱育稀植,培育无病虫壮秧。进行行规范化宽窄行栽插,合理施肥,科学管理,水稻生产全程实行健身控害栽培,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创造有利于稻、鸭良好的生存条件。

[2]陈学明,张双利,马拥军,罗骞.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3]阎孟伟、杨谦主编的 “汉译现代西方学术名著导读·政治哲学编”,按主题分类,对现代西方思想史上相关思想家的相关著作之内容与意义做一介绍,并有相关著作之节录。其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主题直接与 “西马”相关,可视为 “西马”教学与研究之参考书目,《现代性问题研究》《资本主义文化问题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研究》所选思想家及著作中,部分属于 “西马”思想家的谱系。以上著作我们皆从略。

[4]张一兵.发现索恩 雷特尔[J].学习与探索,2017(1):9—14.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 郎静)

标签:;  ;  ;  ;  ;  ;  ;  ;  ;  ;  ;  ;  

禹英杰:2018年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盘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