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中国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治,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单位制,当代。
当代中国政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晏辉[1](2020)在《政治哲学把握当代中国问题的方式:一种类型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问题在何种意义上是政治性的,确定这些问题的政治性质有何意义,构成了政治哲学把握当代中国问题的前提。既然是政治哲学的把握方式,就必须保持反思、批判和建构的学科精神。从类型学上梳理当代中国具有政治性质的问题,构成了这种把握方式的事实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将学科精神贯彻到对政治性问题的研究中,要求我们从整体性和具体性上对问题加以分析和论证。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应析分出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的类型来;在致思方式上,应力图实现系统论奠基和生成论奠基的统一、分析与规范的结合;在终极目的上,借助对政治之"是其所是的东西"的揭示,指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观念(信仰)、一套制度和一种行动,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实现终极之善:财富的积累与公平分配、社会自治力的提升以及每个人都有意愿和机会过整体性的好生活。(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20年01期)
赵海堂,雷叙川,蒲晓红[2](2019)在《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的来源:从经济绩效到社会公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往的研究中,经济绩效被视为中国政治信任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但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兴起,经济绩效的解释力是否式微?社会公平能否超越经济绩效,成为提升政治信任的关键来源?论文使用CSGS2015数据分析了上述问题。研究发现,尽管经济绩效仍能提升政治信任,但社会公平超越经济绩效,成为中国政治信任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优化治理体系结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努力让公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师伟[3](2019)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焦点话题、主要议题及研究方法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政治哲学体系,盛世有盛世的政治哲学体系,衰世有衰世的政治哲学体系,转折时代有转折时代的政治哲学体系。人类社会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段上的政治稳定,必然伴随有一个体系健全、逻辑严谨、覆盖全面且有较大说服力的政治哲学体系,而政治哲学体系的过渡性也必然伴随着一个跌跌撞撞的过渡时代。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实质上就是主流政治哲学体系(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11期)
李群[4](2019)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注重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分析使定性研究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灵活使用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等方法对中国经济发展深层次的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大数据和长时段的客观史料来揭示制度变迁、演化规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9)
殷峰[5](2019)在《当代中国生态政治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生态政治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契合性,主要体现在:目标契合、过程契合、价值契合和路径契合四个维度。目标契合意味着生态政治发展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过程契合体现在生态问题政治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起点;价值契合标志着生态权益公正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核心;路径契合表现为生态治理全球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是生态政治形成发展的生态表达,当代中国生态政治发展过程是生态文明建设本质要求的政治呈现。(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张宥[6](2019)在《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我国基本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相结合,为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方法,可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深刻影响。当前,经济发展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因此,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呼唤,更是当代中国的召唤。(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光斌[7](2019)在《历史政治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对既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挑战,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学"对中国前途的观察一错再错。基于中国政治史的历史政治学,不但是观察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本身还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历史政治学这里,当代中国政治不但是中华文明基因共同体的自然延续,也是新中国70年前后连续统一的政治发展过程。历史政治学堪称是为中国政治发展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研究路径,作为案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使得历史政治学更有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本文来源于《政治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建[8](2019)在《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动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望近代以来的百年征程,中国社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面对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课题,在各种主义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各种流派中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前行方向、在各种党派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力,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生性和优越性,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之源;中国共产党是扎根人民群众、总揽事业全局的政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保障之源。面向新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牢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行方向、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叁者共命运、共发展,汇聚叁者合力、构筑政治动能,对于走好新的长征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英魁[9](2019)在《当代中国绿色政治建构:理念、制度与实践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绿色政治从内涵和外延上均超越了西方的绿党政治与生态政治,既包括了人与环境的生态化以及人与社会的生态化两个维度,又凸显出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动力的中国特色。在绿色政治的理念层面,包含了将生态文明融入执政思维的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最新成果;在制度层面,把生态问题纳入到政治制度体系当中,形成以环境为对象与内容的制度设置以及政治制度体系之间关系的有序化;在实践层面,包括政治系统的生态化建设实践以及政治生态建构的实践,具体体现在制度制权、反腐建设以及廉政建设等方面。(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威利[10](2019)在《新单位制: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结构中的节点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当前有叁个范式的研究,分别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角度出发的行政发包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的分类控制模式以及国家推动治理资源和治理行为下沉的项目制。除这叁方面的机制外,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中还存在着一个"体制内-体制外"的内外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体制内组织与地方政府、党组织共同参与对体制外空间的合作治理。对于这一机制,本文称之为"新单位制",即以行政区为边界、以党组织为纽带、以单位组织为节点、以资源补给为机制、以双轨制为结构、以国家中心为特点的治理体系。这一机制在国家治理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之间充当了"制度节点"的作用,与分包制、分类制、项目制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机制。(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8期)
当代中国政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以往的研究中,经济绩效被视为中国政治信任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但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兴起,经济绩效的解释力是否式微?社会公平能否超越经济绩效,成为提升政治信任的关键来源?论文使用CSGS2015数据分析了上述问题。研究发现,尽管经济绩效仍能提升政治信任,但社会公平超越经济绩效,成为中国政治信任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优化治理体系结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努力让公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中国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1].晏辉.政治哲学把握当代中国问题的方式:一种类型学的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2].赵海堂,雷叙川,蒲晓红.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的来源:从经济绩效到社会公平[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
[3].张师伟.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焦点话题、主要议题及研究方法反思[J].社会科学文摘.2019
[4].李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注重定量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殷峰.当代中国生态政治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性[J].唐都学刊.2019
[6].张宥.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路径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7].杨光斌.历史政治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政治学研究.2019
[8].张建.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动能[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
[9].张英魁.当代中国绿色政治建构:理念、制度与实践的探索[J].齐鲁学刊.2019
[10].李威利.新单位制: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结构中的节点政治[J].学术月刊.2019